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打印机墨盒)
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与整合策略
作者:范红 周鑫慈
来源:《对外传播》2021年第11期
【内容提要】奥运会作为全球性体育盛会,是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窗口,也是讲好
中国故事的叙事场域。国家身份、国家品牌与国家形象三者之间的互构逻辑为奥运会建构国家
形象的理论基础。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以及国家形象立体
化的媒介呈现作为奥运会建构国家形象的三重逻辑,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整合传播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奥运会 国家形象 国家身份 国家品牌 冬奥会
一、引言
发端于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伟大遗产之一,不仅促进
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也形塑了世界体育文化景觀。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体育
与文化盛会,奥运会是展现国家综合实力与民族文化内涵、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圆了全体国人的百年奥运
梦,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改善和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今年,
建设“体育强国”战略已经被明确纳入“十四五”规划,成为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使
命,也成为全面提升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新方向。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在即,如何利用此次契机以冰雪运动文化为载体展现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与创新性,以符号化、故事化、立体化的整合传播战略面向全球打造中国国家品牌,以
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围绕北京冬奥文化打造对外传播故事体系,努力向全世界呈现一个“可
信、可爱、可敬”的大国形象,成为当前学理阐释与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因此,本文将国家身份、国家品牌与国家形象三者之间的互构关系作为探讨奥运会建构国
家形象的生成逻辑,通过剖析往届奥运会主办国建构国家形象的特点和经验,以期为北京
2022年冬奥会形塑中国文化身份、打造中国国家品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提供借鉴。
二、国家身份、国家品牌与国家形象的互构逻辑
国家身份是国家形象和国家品牌研究的基础,也是塑造国家形象、建立国家品牌的核心资
源。英语中的“identity”一词来自于拉丁语“idem”,中文译为“身份”或“认同”,“身份”是一种对
自我主体性的追问,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认同”则是基于某种同一性产生的情感认知。在
全球社会中,一国如果能清晰地定义自我,即回答“我是谁”,不仅对内能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
凝聚力,也能区别于他者彰显自身独特性,成为民族国家建立身份认同与他者想象的重要参
照。有学者指出,国家身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特征和气质,其民众历经长期历史文化、社
会生活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并历久弥坚的自我认知,不仅指涉着过去和现在,同时还
影响着未来。英国邓迪大学学者基思·丁尼(Keith Dinnie)在其所著《国家品牌:概念、问题
与实践》(Nation Branding: Concepts, Issues Practice)一书中系统阐释了国家身份在塑造国
家品牌和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厘清和重拾国家身份是建设国家品牌的前提并将其视
为决定品牌差异化的资源,文化则是赋予国家身份内涵与意义的关键所在,如社会历史、地域
空间、宗教信仰、语言、民俗、体育等都是国家身份的构成要素,一个兼具原真性与丰富性内
涵的国家品牌必须回溯至民族文化的源头,国家品牌形象则是包装后的国家身份呈现。①
因此,国家品牌可以说是品牌化的国家身份,即对多元国家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将国家最
鲜明的个性特征作为塑造国家品牌的核心资源,也是向全球说明“我是谁”的起点,从而赢得世
界的认同和赞赏。例如,“非凡英国”(GREAT BRITAIN)、“纯净的国度”(100% pure New
Zealand)、“酷日本”(Cool Japan)、“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等国家品牌定位,
都是对多元国家身份资源的整合与提炼。英国学者西蒙·安霍特(Simon Anholt)于1996年最
先提出“国家品牌化”(nation branding)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成功的国家品牌塑造相当于一
种国家资产,将在全球竞争中获得高度的“竞争性身份认同”(competitive identity),并基于出
口、文化与遗产、旅游、治理、投资与移民及国民六个维度创建了“国家品牌六边形模型”。②
国家品牌塑造的核心就是将各种国家身份资源转化为具有独特性、可识别度强和竞争优势的品
牌形象,通过一系列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即差异化的自身定位、可行性的战略目标、辨识度高
的标识口号、多元立体的传播渠道,特别是引发情感共鸣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等,植入国际
公众的心智进而获得其长期喜爱和深层认同,以实现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③
随着国家形象和声誉在国家战略资本中愈发重要,各国通过整合自身历史、地理和民族文
化等优势资源,积极地投身于国家品牌形象建设,进而加深外部公众对该国的感知,提升国际
社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④可以说,国家品牌塑造是为了在国际社会赢得更积极的印象和评
价,通过品牌战略体系展现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一般而言,学界普遍认为关于
国家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美国学者博尔丁(K. E. Boulding)提出。目前,
中外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大致基于国际政治学、传播学和营销学三种理论视角,将国家形
象转化为权力、舆论和品牌等较易测量的变量。⑤可以说,国家形象是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的
总和,表现为国内外民众对该国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形成的总体认知和评价,积极正面的国家形
象相当于一种无形资产,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具体来说,国家形象塑造是多维度的,可以通
过政府维度、企业维度、文化维度、景观维度、国民维度、舆论维度等六个维度建立对国家形
象的感知和体验,其中文化维度的文化符号、价值内涵、生活与审美方式等是展示国家形象的
核心。
概而言之,国家身份、国家品牌、国家形象三者互构互建且互为因果,国家身份是塑造国
家品牌与国家形象的核心,有利于对内言明“我们是谁”进而凝聚文化共识,对外阐明“我是谁”
形成差异性、独特性的文化竞争力和吸引力;国家品牌是对多元国家身份的整合和提炼,经过
策略性包装确立国家品牌战略定位,以打造识别度高、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品牌形象;基于
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立体传播,不断延伸人们感知国家形象的触点与焦点,以实现真实、立
体、全面的国家形象构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将起到对内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身份自
豪感、对外询唤更广泛文化认同的关键性作用。通过符号表征机制将抽象的国家身份具体化,
用故事化的品牌定位重塑国家身份并凸显其价值内涵,通过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建立国家形象的
媒介镜像。可以说,符号化的国家身份表征、故事化的国家品牌叙事、立体化的国家形象传
播,成为连接国家身份、国家品牌、国家形象的互构机制。
三、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
体育竞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其去意识形态化的跨文化传播优势与凝
聚人类共通情感的生命叙事,在国际关系、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的
“乒乓外交”借助“小球转动大球”的体育精神重启了中美人民的友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板球
外交”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作为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会,奥运会对主办国
而言,无疑是其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提振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不仅扮演着承载历
史文化记忆、凝聚民族国家情感、铺陈国家叙事的媒介角色,同时也在仪式性、竞争性、戏剧
性的奥运文化场域中展现着主办国的文化魅力。因此,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可以分为
三重维度: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
呈现。
(一) 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
国家身份建构往往依赖于文化领域的日常实践与“制度化干预”,一国民众通过对仪式符
号、节日庆典等日常参与或仪式体验,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记忆和价值体系,从而建立起对自
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及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归属感。⑥可见,符号作为国家身份的表征系统,不
仅能够对内强化民族文化共识,对外也能实现相应的身份联想与价值询唤。国家身份符号包括
具象的物质符号也包括抽象的精神符号,奥运会则是国家身份符号的集中体现,例如奥运会的
主题、口号、标识、奖牌、火炬、吉祥物、开(闭)幕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三大理念,通过“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全民办奥运”的实践准
则,以五个福娃形象的奥运吉祥物开展多角度的中国叙事传达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
愿景,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办好奥运会的信心和决心,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命运
的关切以及共谋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通过阐释并践行价值理念等精神符号,重塑了负责任、
有担当的大国形象。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春江花月夜》、汉字、戏
曲、丝绸之路、击缶等文化符号,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中“天人合一”“和谐万邦”“仁义礼智
信”“兼爱非攻”等精神文化符号,以恢弘大气的视觉叙事展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丽画卷。全
球观众在这场媒介仪式的召唤下,走进北京奥运会、走进中华文明,询唤起对中国文化内涵、
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
与北京奥运会侧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不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英国正陷入欧
债危机,经济低迷、民心涣散。在这种境况下,伦敦奥运会的目标就是凝聚民心、重振士气,
“以激励一代人”(Inspire a generation)作为此次奥运会的口号。伦敦奥运会无论从标识、吉祥
物、火炬、奖牌等奥运文化产品、公关宣传活动还是开(闭)幕式更加注重现代活力和创新创
意,通过创意设计、视觉艺术等手段将英国文化符号再现,再次激活了英国文化的魅力。
(二) 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
国家品牌是对国家身份策略性的包装与凸显,其中最重要就是面向全球公众阐释清楚“我
是谁”“我想成为谁”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国家品牌是通过营销手段与品牌管理重塑国家地位
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话语与实践。⑦国家品牌通过权力话语与叙事修辭建构国家文化身份、阐释
国家价值理念,从深层次影响国际公众对该国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起到颠覆刻板印象、重
建想象空间的作用。⑧通过故事化重塑国家身份并凸显其内涵价值,赋予国家身份更多的情感
连接与价值共鸣,奥运会在塑造国家品牌过程中具备丰富的身份叙事资源,以及重塑、巩固在
全球受众心中认知形象的话语空间,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常常集中展现主办国历史传统、现
代文明及未来愿景的多重国家身份。
通过回顾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发现这
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打破了自身刻板印象,将重构文化身份的目光投向未来,面向全球共谋未来
发展。在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莎士比亚戏剧、田园风光、工业革命、披头士、英国女
王、007、憨豆先生、贝克汉姆、哈利·波特等文化符号,勾连起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大众流
行文化的身份叙事,在虚实之间展现古典与流行、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感与互动感,展现了“非
凡英国”(GREAT BRITAIN)国家品牌战略的创新创意。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再现了
巴西的历史传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借用“贫民窟”展现桑巴舞、战舞、街舞等流行文化元
素,不仅扭转了巴西贫民窟脏乱差的负面形象,进一步展现了巴西人热情奔放、自由乐观的形
象;此外,通过对难民、全球变暖等关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反思,重构了一个具有全球责任
意识的巴西形象。⑨2020年东京奥运会紧密围绕“酷日本”国家品牌战略,特别针对文化与教育
领域展开文化叙事,希望能够消除差异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实现“创造出新的日
本”的愿望,进而为全世界提供弥合差异、建立对话性共识的探索性方案。⑩
(三) 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
国家形象通过多媒介的传播方式与多元化的传播活动建立立体传播,例如新媒体传播、广
告传播、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活动营销、口碑营销、公共外交、公共关系策略等都是立体化展
现国家形象的媒介形式。11奥运会作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主办国成为全世界媒体报
道与舆论关注的焦点,通过电视转播、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互动、网站、广告、宣传片、纪录
片、短视频、创意设计等媒介形态,建构起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
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俄罗斯通过整合多元传播渠道、富有创意的传播内容颠覆了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刻板印象,重新书写了一个充满艺术底蕴、诗性审美、创意活力的新俄罗
斯形象。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为“激情冰火属于你”(Hot Cool Yours),凸显俄罗斯
的热情活力。标识以蓝白为主色,取自俄罗斯国旗色,也契合俄罗斯冰雪文化特色,标识主体
的“Sochi. ru”以科技感十足的域名形式呈现。吉祥物是由全民投票选出的三种动物——雪豹、
白熊和兔子,熊是俄罗斯的民族图腾,象征着力量与勇气的英雄崇拜,雪豹和兔子分别代表速
度与美,十分贴近冰雪运动竞技的特点,也符合俄罗斯人亲近自然的天性。12索契冬奥会开
幕式以“俄罗斯之梦”展开,由33个关于俄罗斯伟大成就的关键词串联起历史与现在,如贝加
尔湖、加加林、彼得大帝、柴可夫斯基、芭蕾舞、空间站等。此外,索契冬奥会的宣传片也呈
现了俄罗斯民族过往的辉煌成就。除此之外,此次索契冬奥会特别注重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互
动,通过脸书、照片墙、推特以及VK等社交媒体平台共计发布了9万多条奥运信息,与来自
世界各地的用户互动次数超20亿人次,国际奥组委称“俄罗斯举办了第一届社交媒体奥运
会”。
三、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
体育竞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其去意识形态化的跨文化传播优势与凝
聚人类共通情感的生命叙事,在国际关系、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的
“乒乓外交”借助“小球转动大球”的体育精神重启了中美人民的友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板球
外交”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作为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会,奥运会对主办国
而言,无疑是其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提振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不仅扮演着承载历
史文化记忆、凝聚民族国家情感、铺陈国家叙事的媒介角色,同时也在仪式性、竞争性、戏剧
性的奥运文化场域中展现着主办国的文化魅力。因此,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可以分为
三重维度: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
呈现。
(一) 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
国家身份建构往往依赖于文化领域的日常实践与“制度化干预”,一国民众通过对仪式符
号、节日庆典等日常参与或仪式体验,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记忆和价值体系,从而建立起对自
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及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归属感。⑥可见,符号作为国家身份的表征系统,不
仅能够对内强化民族文化共识,对外也能实现相应的身份联想与价值询唤。国家身份符号包括
具象的物质符号也包括抽象的精神符号,奥运会则是国家身份符号的集中体现,例如奥运会的
主题、口号、标识、奖牌、火炬、吉祥物、开(闭)幕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三大理念,通过“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全民办奥运”的实践准
则,以五个福娃形象的奥运吉祥物开展多角度的中国叙事传达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
愿景,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办好奥运会的信心和决心,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命运
的关切以及共谋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通过阐释并践行价值理念等精神符号,重塑了负责任、
有担当的大国形象。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春江花月夜》、汉字、戏
曲、丝绸之路、击缶等文化符号,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中“天人合一”“和谐万邦”“仁义礼智
信”“兼爱非攻”等精神文化符号,以恢弘大气的视觉叙事展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丽画卷。全
球观众在这场媒介仪式的召唤下,走进北京奥运会、走进中华文明,询唤起对中国文化内涵、
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
与北京奥运会侧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不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英国正陷入欧
债危机,经济低迷、民心涣散。在这种境况下,伦敦奥运会的目标就是凝聚民心、重振士气,
“以激励一代人”(Inspire a generation)作为此次奥运会的口号。伦敦奥运会无论从标识、吉祥
物、火炬、奖牌等奥运文化产品、公关宣传活动还是开(闭)幕式更加注重现代活力和创新创
意,通过创意设计、视觉艺术等手段将英国文化符号再现,再次激活了英国文化的魅力。
(二) 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
国家品牌是对国家身份策略性的包装与凸显,其中最重要就是面向全球公众阐释清楚“我
是谁”“我想成为谁”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国家品牌是通过营销手段与品牌管理重塑国家地位
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话语与实践。⑦国家品牌通过权力话语与叙事修辞建构国家文化身份、阐释
国家价值理念,从深层次影响国际公众对该国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起到颠覆刻板印象、重
建想象空间的作用。⑧通过故事化重塑国家身份并凸显其内涵价值,赋予国家身份更多的情感
连接与价值共鸣,奥运会在塑造国家品牌过程中具备丰富的身份叙事资源,以及重塑、巩固在
全球受众心中认知形象的话语空间,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常常集中展现主办国历史传统、现
代文明及未来愿景的多重国家身份。
通过回顾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发现这
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打破了自身刻板印象,将重构文化身份的目光投向未来,面向全球共谋未来
发展。在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莎士比亚戏剧、田园风光、工业革命、披头士、英国女
王、007、憨豆先生、贝克汉姆、哈利·波特等文化符号,勾连起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大众流
行文化的身份叙事,在虚实之间展现古典与流行、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感与互动感,展现了“非
凡英国”(GREAT BRITAIN)国家品牌战略的创新创意。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再现了
巴西的历史传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借用“贫民窟”展现桑巴舞、战舞、街舞等流行文化元
素,不仅扭转了巴西贫民窟脏乱差的负面形象,进一步展现了巴西人热情奔放、自由乐观的形
象;此外,通过对难民、全球变暖等关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反思,重构了一个具有全球责任
意识的巴西形象。⑨2020年东京奥运会紧密围绕“酷日本”国家品牌战略,特别针对文化与教育
领域展开文化叙事,希望能够消除差异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实现“创造出新的日
本”的愿望,进而为全世界提供弥合差异、建立对话性共识的探索性方案。⑩
(三) 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
国家形象通过多媒介的传播方式与多元化的传播活动建立立体传播,例如新媒体传播、广
告传播、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活动营销、口碑营销、公共外交、公共关系策略等都是立体化展
现国家形象的媒介形式。11奥运会作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主办国成为全世界媒体报
道与舆论關注的焦点,通过电视转播、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互动、网站、广告、宣传片、纪录
片、短视频、创意设计等媒介形态,建构起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
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俄罗斯通过整合多元传播渠道、富有创意的传播内容颠覆了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刻板印象,重新书写了一个充满艺术底蕴、诗性审美、创意活力的新俄罗
斯形象。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为“激情冰火属于你”(Hot Cool Yours),凸显俄罗斯
的热情活力。标识以蓝白为主色,取自俄罗斯国旗色,也契合俄罗斯冰雪文化特色,标识主体
的“Sochi. ru”以科技感十足的域名形式呈现。吉祥物是由全民投票选出的三种动物——雪豹、
白熊和兔子,熊是俄罗斯的民族图腾,象征着力量与勇气的英雄崇拜,雪豹和兔子分别代表速
度与美,十分贴近冰雪运动竞技的特点,也符合俄罗斯人亲近自然的天性。12索契冬奥会开
幕式以“俄罗斯之梦”展开,由33个关于俄罗斯伟大成就的关键词串联起历史与现在,如贝加
尔湖、加加林、彼得大帝、柴可夫斯基、芭蕾舞、空间站等。此外,索契冬奥会的宣传片也呈
现了俄罗斯民族过往的辉煌成就。除此之外,此次索契冬奥会特别注重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互
动,通过脸书、照片墙、推特以及VK等社交媒体平台共计发布了9万多条奥运信息,与来自
世界各地的用户互动次数超20亿人次,国际奥组委称“俄罗斯举办了第一届社交媒体奥运
会”。
三、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
体育竞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其去意识形态化的跨文化传播优势与凝
聚人类共通情感的生命叙事,在国际关系、国家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的
“乒乓外交”借助“小球转动大球”的体育精神重启了中美人民的友谊;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板球
外交”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作为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会,奥运会对主办国
而言,无疑是其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提振民族精神的有利契机,不仅扮演着承载历
史文化记忆、凝聚民族国家情感、铺陈国家叙事的媒介角色,同时也在仪式性、竞争性、戏剧
性的奥运文化场域中展现着主办国的文化魅力。因此,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可以分为
三重维度: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
呈现。
(一) 国家身份符号化的价值认同
国家身份建构往往依赖于文化领域的日常实践与“制度化干预”,一国民众通过对仪式符
号、节日庆典等日常参与或仪式体验,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记忆和价值体系,从而建立起对自
身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及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归属感。⑥可见,符号作为国家身份的表征系统,不
仅能够对内强化民族文化共识,对外也能实现相应的身份联想与价值询唤。国家身份符号包括
具象的物质符号也包括抽象的精神符号,奥运会则是国家身份符号的集中体现,例如奥运会的
主题、口号、标识、奖牌、火炬、吉祥物、开(闭)幕式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三大理念,通过“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全民办奥运”的实践准
则,以五个福娃形象的奥运吉祥物开展多角度的中国叙事传达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
愿景,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办好奥运会的信心和决心,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命运
的关切以及共谋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通过阐释并践行价值理念等精神符号,重塑了负责任、
有担当的大国形象。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春江花月夜》、汉字、戏
曲、丝绸之路、击缶等文化符号,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中“天人合一”“和谐万邦”“仁义礼智
信”“兼爱非攻”等精神文化符号,以恢弘大气的视觉叙事展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丽画卷。全
球观众在这场媒介仪式的召唤下,走进北京奥运会、走进中华文明,询唤起对中国文化内涵、
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
与北京奥运会侧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不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英国正陷入欧
债危机,经济低迷、民心涣散。在这种境况下,伦敦奥运会的目标就是凝聚民心、重振士气,
“以激励一代人”(Inspire a generation)作为此次奥运会的口号。伦敦奥运会无论从标识、吉祥
物、火炬、奖牌等奥运文化产品、公关宣传活动还是开(闭)幕式更加注重现代活力和创新创
意,通过创意设计、视觉艺术等手段将英国文化符号再现,再次激活了英国文化的魅力。
(二) 国家品牌故事化的身份重构
国家品牌是对国家身份策略性的包装与凸显,其中最重要就是面向全球公众阐释清楚“我
是谁”“我想成为谁”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国家品牌是通过营销手段与品牌管理重塑国家地位
与国际社会关系的话语与实践。⑦国家品牌通过权力话语与叙事修辞建构国家文化身份、阐释
国家价值理念,从深层次影响国际公众对该国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起到颠覆刻板印象、重
建想象空间的作用。⑧通过故事化重塑国家身份并凸显其内涵价值,赋予国家身份更多的情感
连接与价值共鸣,奥运会在塑造国家品牌过程中具备丰富的身份叙事资源,以及重塑、巩固在
全球受众心中认知形象的话语空间,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常常集中展现主办国历史传统、现
代文明及未来愿景的多重国家身份。
通过回顾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发现这
三国都不约而同地打破了自身刻板印象,将重构文化身份的目光投向未来,面向全球共谋未来
发展。在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莎士比亚戏剧、田园风光、工业革命、披头士、英国女
王、007、憨豆先生、贝克汉姆、哈利·波特等文化符号,勾连起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大众流
行文化的身份叙事,在虚实之间展现古典与流行、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感与互动感,展现了“非
凡英国”(GREAT BRITAIN)国家品牌战略的创新创意。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再现了
巴西的历史传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借用“贫民窟”展现桑巴舞、战舞、街舞等流行文化元
素,不仅扭转了巴西贫民窟脏乱差的负面形象,进一步展现了巴西人热情奔放、自由乐观的形
象;此外,通过对难民、全球变暖等关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反思,重构了一个具有全球责任
意识的巴西形象。⑨2020年东京奥运会紧密围绕“酷日本”国家品牌戰略,特别针对文化与教育
领域展开文化叙事,希望能够消除差异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实现“创造出新的日
本”的愿望,进而为全世界提供弥合差异、建立对话性共识的探索性方案。⑩
(三) 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
国家形象通过多媒介的传播方式与多元化的传播活动建立立体传播,例如新媒体传播、广
告传播、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活动营销、口碑营销、公共外交、公共关系策略等都是立体化展
现国家形象的媒介形式。11奥运会作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主办国成为全世界媒体报
道与舆论关注的焦点,通过电视转播、新闻报道、社交媒体互动、网站、广告、宣传片、纪录
片、短视频、创意设计等媒介形态,建构起国家形象立体化的媒介呈现。
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俄罗斯通过整合多元传播渠道、富有创意的传播内容颠覆了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刻板印象,重新书写了一个充满艺术底蕴、诗性审美、创意活力的新俄罗
斯形象。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为“激情冰火属于你”(Hot Cool Yours),凸显俄罗斯
的热情活力。标识以蓝白为主色,取自俄罗斯国旗色,也契合俄罗斯冰雪文化特色,标识主体
的“Sochi. ru”以科技感十足的域名形式呈现。吉祥物是由全民投票选出的三种动物——雪豹、
白熊和兔子,熊是俄罗斯的民族图腾,象征着力量与勇气的英雄崇拜,雪豹和兔子分别代表速
度与美,十分贴近冰雪运动竞技的特点,也符合俄罗斯人亲近自然的天性。12索契冬奥会开
幕式以“俄罗斯之梦”展开,由33个关于俄罗斯伟大成就的关键词串联起历史与现在,如贝加
尔湖、加加林、彼得大帝、柴可夫斯基、芭蕾舞、空间站等。此外,索契冬奥会的宣传片也呈
现了俄罗斯民族过往的辉煌成就。除此之外,此次索契冬奥会特别注重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互
动,通过脸书、照片墙、推特以及VK等社交媒体平台共计发布了9万多条奥运信息,与来自
世界各地的用户互动次数超20亿人次,国际奥组委称“俄罗斯举办了第一届社交媒体奥运
会”。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251592a106413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