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发(作者:)
2007年全球及我国十大半导体公司排名
2007年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司
英特尔(Intel)
三星(Samsung)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东芝(TOSHIBA)
意法半导体(ST)
台积电(TSMC)
海力士半导体(Hynix)
瑞萨半导体(RENESAS)
索尼(SONY)
英飞凌(Infineon)
国别
美国
韩国
美国
日本
意、法
台湾
韩国
日本
日本
德国
销售额(亿美元)
339.95
196.91
122.75
121.86
100.00
96.59
90.47
80.01
79.74
62.01
增长率(%)
7.8
-0.8
-2.6
20.2
1.5
-0.1
15
1.3
55.7
21.1
2007年我国十大半导体公司
太阳能电池市场主要厂商
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电池产量1727MW,较上年的1195MW增长44.5%;日系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前六名中占据四席;Sharp在2005年以9.85亿美元雄踞收入榜首,较上年同期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较上年的32.2%下降至28.3%;Kyocera、Sanyo、Mitsubishi均进前六。
德国企业表现亦相对抢眼,包括Q-cells和SchottSolar两家入选,大陆的尚德和台湾地区的茂迪亦名列前十;Q-cells目前电池片排名第二,仅次于Sharp;2005年产量160MWp,增长113%。
尚德和茂迪增速均列前三。无锡尚德2005年收入2.02亿元,产量80MWp,均位居第八;同期茂迪收入1.51亿美元,产量60MWp,名列第九;中期看,太阳能电池企业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保证原料供给与降低成本,整合上游与技术研发降低成本是两大方向;中国电池企业中,尚德为业界领袖,其他企业在不同方面均与之有一定差距。
行业总览
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量1727MW,较上年的1195MW增长44.5%。2006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速估计维持在40%,达到2417MW;预计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达到6000MW,为2002年的十倍多。
就产地来看,德国为重中之重、加州潜力巨大、中国和韩国增长亦快。从消费地来看,欧洲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2005年全年新增645.3MWp;欧洲各国中,德国地位尤其重要,新增603MWp,占欧洲新增部分的93.4%,占全球新增部分的35%;日本为全球第二大PV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其市场自给自足的特性相当明显,进入不易。2005年日本新增PV装机300MWp左右。
美国为全球第三大PV市场,但美国内部各州情况差异较大,目前加州动作最大,年初的32亿美元扶持计划影响巨大。其他各州亦有相应举措,美国市场将成为未来各PV大厂争夺的新重点。
主要厂商
(1)日系企业主导
日本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地,Sharp蝉联第一,主要企业包括Sharp、Kyocera、Sanyo、Mitsubishi等。若单就PV模组而言,世界前十大生产厂家依序为:Sharp、Kyocera、Shell Solar、Mitsubishi Electric、Sanyo Electric、Isofoton、MSK(日本)、BP Solar、Solon(德国)、尚德(中国大陆)等,每家产量均在32MW以上。世界PV大厂(如Sharp、Kyocera、Shell Solar、BP Solar等)之经营策略多企图掌握整个PV产业价值链,因此自上游晶片、中游太阳能电池、模组,至下游太阳光电系统均有投入开发;而仅有少数大厂专业生产太阳能电池(如德国Q-Cells、台湾茂迪)、或PV模组/系统(如日本MSK、德国Solon)。
Sharp为全球电池片第一大厂,亦为全球cells领域之领袖厂商。2005年以9.85亿美元雄踞收入榜首,较上年同期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较上年的32.2%下降至28.3%;产量方面,2005年Sharp以428MWp居第一位,市场占有率24.8%,亦相应下降;尽管市场比例下降,Sharp仍未行业无可辩驳的王者,抛却技术优势、定价权等因素,其市场占有率按照2005年数据仍为后面四家的总和。
(2)Q-cells异军突起,Suntech和Motech增速均列前三
Q-cells为电池行业的新秀,增长迅速,目前电池片排名第二,仅次于Sharp;2005年产量160MWp,较上年的75MWp增长113%,前十中增速仅次于Suntech;收入方面,Q-cells实现3.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2.5%;Q-cells专注电池生产,不涉及上有Silicon、Wafer和下游的Module生产,其电池转化率目前仍保持行业记录。 Kyocera、Sanyo、Mitsubishi均进前六:日系企业前五占据四席,除Sharp外,Kyocera、Sanyo、Mitsubishi分列三四五位;Kyocera与Sanyo营收分别为2.36和2.30亿美元,但产量Kyocera较高,为142MWp,Sanyo去年产量125MWp;Mitsubishi排名第六,产量100MW,收入2.19亿美元。
Suntech和Motech增速均列前三、收入前十:大中华区进入收入产量前十者为无锡尚德和台湾茂迪;无锡尚德2005年收入2.02亿元,产量80MWp,均位居第八;同期茂迪收入1.51亿美元,产量60MWp,名列第九。
主要挑战
电池企业在2008年之前必须面临硅原料供应紧张与降低成本。国际大厂中,母公司有硅原料生产的主要是DeutscheCells,其他企业也有相应举措,但大多仍是通过长单锁定原料价格。值得注意的是,除硅片电池外,薄膜电池是大家一直看好的下一代电池。
薄膜电池耗用硅原料仅硅片电池的1/100,虽然由于寿命、转化效率等问题一致无法与传统硅片电池竞争,但是目前技术研发方面薄膜电池已经有了相当进展。日本方面,Sharp已经将薄膜电池定为下一步的重点,其Katsuragi工厂目前已经具备15MWp的薄膜电池生产能力。
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
2008年06月16日 星期一 09:19
公 司 名 称 地 区 自用(P)或外销(S) 产量
兆瓦/2006 电 池 技 术
CSI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多晶硅
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 60 多晶硅
北京七星芯源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 0 单晶硅, 多晶硅
北京桑普阳光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 2 单晶硅, 多晶硅
北京索乐光电中心 中国 6 单晶硅, 多晶硅
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中国 3.45 单晶硅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海南天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10 单晶硅
嘉兴太平洋太阳电池有限公司 中国
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 45 单晶硅, 多晶硅
江苏顺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多晶硅
江苏天保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 6 单晶硅, 多晶硅
江阴浚鑫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20.5 单晶硅, 多晶硅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 中国 75 单晶硅
南京茂群科技有限公司(柏玛微电子(常州)有限公司) 中国
宁波双宇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中国 2 单晶硅
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 中国 35 单晶硅, 多晶硅
秦皇岛华美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 3~4 单晶硅, 多晶硅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多晶硅
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 21 单晶硅, 多晶硅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2 单晶硅, 多晶硅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 6 单晶硅, 多晶硅
台州索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40 单晶硅, 多晶硅 万向太阳能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多晶硅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中国 160.1 单晶硅, 多晶硅
无锡尚品太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多晶硅
无锡市佳洁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0.0038 单晶硅, 多晶硅
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 39 单晶硅, 多晶硅
展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 10 单晶硅
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单晶硅, 多晶硅
浙江环球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 0 单晶硅, 多晶硅
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25 单晶硅, 多晶硅
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25
中电电气(南京)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 55 单晶硅, 多晶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中国 3.45 单晶硅, 多晶硅
中轻太阳能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3.5 单晶硅, 多晶硅
中芯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 3.5 单晶硅, 多晶硅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90452457a35160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