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oppor9st参数配置详情)
中考初中语文考点详解:古诗词赏析
一、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
【怀古诗】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
名前冠以“咏”字,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
怀”等。
(2)内容特点:表达要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
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
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人生历程。
【咏物诗】
(1)形式标志:咏(题、赠、赞)+物象,或直接以物象
为题。如《咏梅》《石灰吟》等。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
表现自己的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对事的
评价等。
【写景诗】
内容特点: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
国山河;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
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观沧海》《游山西村》等。
【战争诗】
(包括“边塞诗”)(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
“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
《雁门太守行》《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山河
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
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归的哀痛。
【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
思念。如《使至塞上》《次北固山下》 等。
【闺怨诗】
一是表现女子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
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女子的离愁别绪、
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
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送别诗】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如《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渡荆门送别》等。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
心志的告白;对别后情境的想象及对友人的思念。
二、如何把握古诗词曲的情感
主要有以下方法:
1 结合背景,窥测古诗词曲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古诗词曲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
现实,这是古诗词曲产生的土壤。如杜甫的《石壕吏》写
于安史之乱后,杜甫这样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必然要借其诗
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残
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背景”也指作者多变
的人生经历。作者常常把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
创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便写尽了自己人生的
悲欢离合。
2 分析诗(词、曲)眼,透视诗(词、曲)的情感
大多数古诗词曲中往往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成为古诗词
曲的核心,这个字或词往往成为解读古诗词曲主旨的钥匙,
它便是古诗词曲的“诗眼”“词眼”“曲眼”。阅读古诗
词曲,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词眼”“曲眼”,便能
较容易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反之,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古诗
词曲的情感,也会较容易找准其“诗眼”“词眼”“曲眼”。
3 解读意象,挖掘古诗词曲的情感
解读古诗词曲的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古诗词曲的思想感
情。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
用“浮云”呢?因为“浮云”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理解了这个意象,我们便能体会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把握古诗词曲的表达技巧,首先要熟悉一些常见古诗词曲手法的特点
或作用,然后根据具体诗(词、曲)句找准赏析点。
1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
直接倾泻而出。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
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快,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2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如杜牧《泊
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前两句写景,所写的并非月夜晴朗、碧空万里
无云的景致,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绘成一幅朦胧冷清的
夜景图;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蕴情,景为情设。
3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
界,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如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诗句表面上写景,而实际上隐含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
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情感。这种手法的特点是景中含情,情中
有景。
4 托物言志
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
诗中的物人格化。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
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面上是赞
美石灰的坚忍品性,但如果联想到于谦清正为官、不畏强暴、勇于牺
牲的一生,我们便会明白,这石灰分明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险、勇于牺
牲的高尚品质。诗人正是托石灰来寄寓自己的高尚情操。这种手法的
特点是含而不露,内涵深广。
5 烘托
指通过侧面描写,使诗中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烘托
可分正衬和反衬。这种手法可以用人来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
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用物来烘托
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是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用物
来烘托人,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便形象而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深情厚谊。这种手法的特点是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鲜明、突出。
6 反衬
烘托的一种,即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李白的
《行路难》(其一)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
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四句,便运用了反衬手法。这种手法的
特点是把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事物的特点更
加突出。
7 虚实结合
实写,是指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或描写。虚写,是指从侧面进行
烘托性的叙述或描写。虚实结合是指这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如陆游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
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奋战疆场是虚写。这种虚实结合的手
法,把诗人忠君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中心更加鲜明。
8 动静结合
即通过对动景的描写,反衬静景,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便运用了动静
结合的手法。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
穿过树叶的缝隙留下斑驳的影子,这些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
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
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
衬出山中的宁静。这种手法的特点是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使文章更
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
喻能使古诗词曲中的情或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拟人能使画面鲜明
生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夸张能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
鲜明,更能感染读者;借代能使古诗词曲更得体,更含蓄;等等。
10 用典
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情感的一种手法。
它既可以使古诗词曲的语言精练,又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
生动性和含蓄性,还便于作者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11 比兴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
因物起兴。在《诗经》中用得极为普遍,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天性温驯,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
边小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的采荇女;“关关”是雎鸠
雌雄唱和之音,可比“君子”思“逑”之情。这种手法具有吸引读者、
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
12 互文
是指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的修辞手法。这种手
法的特点是用简洁的文字或含蓄凝练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
13对仗
要求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
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相对,因此,对仗可
以使诗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
除上述几种手法之外,还有一些手法也较为常用。如直抒胸臆法、色
彩搭配法、含蓄留白法、细节描写法等。
(一)分析古诗词曲的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注】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
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
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方面。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同学们应抓住诗
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话语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
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
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
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
达了诗人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
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二)品味炼字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诗中的“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地表现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一般提问方式:本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析
某字的妙处、作用。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就是要求品味这
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分析题目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解释该句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解析该句中各
字词创造的形象。③点出该字或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
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欲
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
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三)分析古诗词曲的技巧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
达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和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分
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
诗人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③此法有效表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出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
出环境之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
早,以及心中由漂泊而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251772a106415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