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县2024届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于都县2024届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4399午夜剧场在线观看)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蕴含着遗传信息,且具备表达的能力 B.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一定不同

C.基因总是伴随着染色体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D.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相同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方法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不同

B.大肠杆菌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自身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C.洋葱叶肉细胞中,核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蓝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中,若将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会产生6种物质

3.下列有关HIV病毒和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HIV病毒含有2条RNA分子

B.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C.HIV侵入人体后可以识别并结合脑细胞表面的受体

D.没有感染过HIV的人,体内不存在与之相匹配的受体

4.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叶绿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B.①和④中都含有光合色素

C.③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农田中豌豆种群的性比率基本保持1:1

B.水螅的存活曲线为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

C.盛夏时节某树林中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为倒金字塔

D.附着在石头上的藤壶没有互相吸引或排斥而呈随机分布

6.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题中食物链是灌木→角蝉→蚂蚁→跳蛛

B.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灌木

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持续增加

7.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钙离子载体失活

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C.TMCO1须经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

D.若敲除TMCO1基因,则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下降

8.(10分)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能发生基因的表达

B.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无关

C.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主要观察液泡颜色的变化

D.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9.(10分)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利用非转基因棉A植株培育出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核心步骤是____。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它是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转化法——农杆菌介导喷花转基因法,即将农杆菌悬浮液用微型喷壶均匀喷洒于棉花柱头和花药等器官上,该方法集合了农杆菌转化法和___

两种转化法的优点。结合上图,分析其与农杆菌转化法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

(3)通过对Bt蛋白质三维结构图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若将该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设计实验对Bt蛋白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

(4)若要确认该改造的Bt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____,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____是否得到提高。

10.(14分)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闲置数年后的草莓农田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请回答:

(1)草莓农田闲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_____________,进而发生次生演替。

(2)演替过程中,草莓被柳树林代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群落的丰富度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若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则闲置的草莓农田可能发展至_____________阶段。

11.(14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多数微生物能够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物质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用量

5g

10g

5g

物质

琼脂

用量

20g

定容至1000mL

(1)按物理状态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上述培养基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_________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环使用前后要进行___________灭菌。

(3)该培养基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吸收速率也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_____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在光下,根尖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是_____;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5的含量____。

(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256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___mg。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是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

A、遗传信息就蕴含在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故具备表达的能力,只是不一定能表达,A

正确;

B、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相同,B

误;

C、细胞核中的基因基因可以伴随着染色体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但细胞质中的基因并不是伴随着染色体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C

错误;

D、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一定相同,如 X

与 Y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就不同,D

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结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析作答。

2、D

【解析】

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有四种,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四种碱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即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和磷酸共6种;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特有的,且原核生物如蓝藻和大肠杆菌都是无性繁殖,因此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

A、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方法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相同,都是假说--演绎法,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可遗传变异,为自身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洋葱叶肉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洋葱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故不存在核DNA的复制过程,C错误;

D、蓝藻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若将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会产生6种物质,分别是四种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因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而患病死亡。

【详解】

A、HIV体内含有2条RNA,A正确;

B、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被破坏,更易感染其他病原体,B正确;

C、HIV可以攻击脑细胞,因此HIV可以识别并结合脑细胞表面的受体,C正确;

D、没有感染过HIV的人体内仍然存在对抗HIV的免疫应答,故体内存在与之相匹配的受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HIV病毒和艾滋病,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要求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4、B

【解析】

分析题图:该图为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叶绿体、②是内质网、③是线粒体、④是液泡。

【详解】

A、②是内质网,能对来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A正确;

B、①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④液泡中含有色素,但不属于光合色素,B错误;

C、③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①是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

5、B

【解析】

1.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所特有的。

2.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主要有如下类型:

类型I(凸形):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

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人类和很多高等动物都十分接近这一类型。

类型II(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水螅、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比较接近这一类型。

类型III(凹形):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是一旦活到了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

很低而且稳定,牡蛎和树蛙属于这一类型。

3.

年龄金字塔底部代表年轻的年龄组,顶部代表老的年龄组,宽度则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

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年龄金字塔还有一条中线,它把每一个年龄组都分

为左右两半,左边代表雄性,右边代表雌性,因此可以知道在每个年龄组中雌雄

个体各占多少。

生态学家通常把种群分成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图 4-1)。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典型的例子

就是蜉蝣和蝉,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

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可以有不同的分布型。

集群分布是常见的分布型,如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蛾类因趋光性、蚯蚓因趋

湿性和藤壶附着在同一块岩石上而形成集群;动物因彼此密切交往而形成社会集群。人类在地球表面也呈集群分布。

【详解】

A、豌豆植株没有性别的划分,故某农田中豌豆种群不会出现性比率,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水螅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其存活曲线为对角线形,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盛夏时节某树林中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为正金字塔,C错误;

D、附着在石头上的藤壶因趋湿性而呈集群分布,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

【详解】

A、跳蛛捕食的是角蝉,不是蚂蚁,A错误;

B、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所以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正确;

C、蚂蚁所摄取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C错误;

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会增加,但是环境资源有限,不会持续增加下去,D错误。

故选B。

7、B

【解析】

根据题意,在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据此分析。

【详解】

A.

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形成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A错误;

B.

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钙离子载体的活性发生改变,进而有可能影响代谢,B正确;

C. 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不会分泌出细胞,C错误;

D.

若敲除TMCO1基因将导致无法合成TMCO1蛋白,则钙离子载体失活,进而导致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无法排

出,因此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升高,D错误。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进行合理推断,意在考查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8、D

【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可观察液泡的体积大小和液泡的颜色变化。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分泌,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详解】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可发生DNA复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但核糖体只能进行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过程,A错误;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B错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时,主要观察液泡体积大小的变化,因为并不是所有表皮细胞的液泡都有颜色,C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

理解半自主复制细胞器的含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膜上蛋白质和分泌蛋白均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二、非选择题

9、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RNA聚合酶

花粉管通道法

不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转化成功后可直接获得种子

参照密码子表,找到合成该14个氨基酸的碱基对序列所在的某因位置,将这些碱某对序列进行缺失处理

表达产物(mRNA和蛋白质)

抗虫性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

(1)获取抗虫转基因棉B植株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农杆菌介导喷花转基因法是指将农杆菌悬浮液用微型喷壶均匀喷洒于棉花柱头和花药等器官上,可以使目的基因顺着花粉管进入胚囊中,所以该方法集合了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两种转化法的优点。

该方法可以直接形成受精卵,所以具有的优势是不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转化成功后可直接获得种子。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质工程特有的途径;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进行。

再根据题干信息“将该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可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对Bt蛋白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可参照密码子表,找到合成该14个氨基酸的碱基对序列所在的基因位置,将这些碱基对序列进行缺失处理。

(4)若要确认该改造的Bt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如果检测结果

呈阳性,说明该基因已经成功表达,还可再从个体水平上进行鉴定,即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抗虫性是否得到提高。【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土壤条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

柳树与草莓在争夺阳光、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增大

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

【解析】

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1)草莓农田闲置后其土壤条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依然保留,因此发生的属于次生演替;

(2)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的替换发生的原因是柳树林在阳光、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草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次生演替过程中由于环境较为适宜,演替的方向是向着物种多样化发展,因此丰富度将增大;

(3)由于气候条件比较干旱,可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群落可能向着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演替。

【点睛】

该题主要重点考察了演替的相关知识,演替的方向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一般环境适宜时,演替的方向一般会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发展,但当环境不适宜时,反而会向着简单结构演替。

11、固体

牛肉膏、蛋白胨

特殊营养物质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灼烧

不能

该培养基不含纤维素,且含有提供碳源的牛肉膏、蛋白胨,大多数细菌均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解析】

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划分,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是否添加琼脂);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详解】

(1)由于培养基中含有琼脂,按物理状态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题述培养基配方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是牛肉膏、蛋白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接种环使用前后要进行灼烧灭菌。

(3)由于该培养基不含纤维素,且含有提供碳源的牛肉膏、蛋白胨,大多数细菌均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因此该培养基不能用于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2、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叶绿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t2

降低 240

降低

【解析】

(1)植物根尖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由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所以植物根尖细胞对培养液中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由于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在光下,根尖细胞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而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2和t4。t4时补充CO2,二氧化碳固定加快,五碳化合物的消耗加快,短时间内其生成速率不变,最终导致叶绿体内C5的含量降低。

192×180=240mg。(4)根据测量结果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256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256÷若t5时温度升高至35℃,由于图示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25℃,所以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是降低。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09879173a166623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