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发(作者:手机cpu)
高考生物学STS:RNA疫苗练习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经开始部署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是
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下图是两位同
学的疫苗接种记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新冠疫苗
2021年04
月30日
2021年05
月26日
2022年03
月15日
甲同学
完成首针(北京科兴
中维)
新冠疫苗
2021年05
月19日
2021年06
月16日
2022年03
月16日
乙同学
完成首针(北京科兴
中维)
完成第二针(北京科
兴中维)
完成第二针(北京科
兴中维)
完成第三针(兰州生
物)
完成第三针(安徽智
飞)
注:北京科兴与兰州生物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安徽智飞新冠疫苗是重
组蛋白疫苗
A.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
需再次接种
B.新冠病毒mRNA疫苗进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可以实现不同疫苗之间的优势互补
D.甲同学与乙同学第三针均属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2.新冠肺炎(C0VID-19)由冠状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
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其血清中仍可能检测到相应抗
体
B.将新冠病毒经活细胞培养基培养后,再经灭活和纯化,可制成灭活疫
苗
C.给人体注射的mRNA疫苗,能直接刺激人体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D.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一般需要多次注
射
3.mRNA疫苗需要进入细胞质中才能发挥疫苗的抗原作用,mRNA通常
被制备成纳米粒子后主要进入树突状细胞,然后通过合成抗原蛋白,使树
突状细胞携带抗原信息,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mRNA纳米粒子最有可能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树突状细胞
B.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C.树突状细胞携带的抗原信息只能模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
D.mRNA疫苗在安全性方面的较大优势是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
合的风险
4.安全有效的疫苗被认为是战胜新冠疫情的“终极武器”。新冠病毒
mRNA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体外设计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序
列,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人体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 mRNA 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B.mRNA疫苗在人体细胞内作为模板合成病毒刺突蛋白(如S蛋白)可
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C.应及时接种加强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D.接种第一剂 mRNA 疫苗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个人是第一次接触
过敏原
5.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技术路线是:体外设计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
mRNA序列.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人体内。以下是新冠病毒mRNA疫苗
的部分说明书,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产品特性】冷冻,无菌、不含防腐剂的多剂浓缩液,给药前需稀释
【建议接种年龄】16岁及以上,建议老年人接种,没有年龄上限
【建议程序】2剂,建议间隔时间21-28天
【禁忌症】已知对mRNA疫苗的任何成分有过敏性反应的个人,接种第一
剂mRNA疫苗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个人
A.注射mRNA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B.mRNA疫苗需冷冻保存是因为RNA不稳定,易降解
C.应及时接种加强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D.接种第一剂mRNA疫苗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个人属于第一次接触
过敏原
6.新冠病毒(SARS-CoV-2)是RNA病毒,其囊膜上的S蛋白与人细胞
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侵染人体细胞。将S蛋白基因编码的mRNA包裹在
脂质纳米颗粒中制成mRNA疫苗,进入人体细胞,翻译出S蛋白,起免疫
预防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SARS-CoV-2进入人体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B.人体清除SARS-CoV-2是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
C.mRNA疫苗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进入人体细胞
D.疫苗中的mRNA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7.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国政府和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各种新
冠疫苗的研发和临床试验,mRNA疫苗正在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其工作原
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RNA 疫苗进入细胞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mRNA疫苗控制病毒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中
C.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A-T、C-G、G—C、U-A配对
D.翻译出的病毒蛋白质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
8. mRNA疫苗是一种核酸疫苗。该疫苗进入人体并表达为特定的抗原蛋
白后,通过诱导免疫系统应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图为基于脂质载体
的mRNA疫苗递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091356a256462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