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名词

免疫学名词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免疫学名词

作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第01期

免疫学 immunology 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免疫[力] immunity 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应答过程,即免疫细胞识别、摄取、处理抗

原、继而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包括识别相、中枢相和效应相。

免疫缺陷 immunodeficiency 免疫系统中任一个成分缺少、缺失或功能不全的现象。

无反应性 anergy 又称“[免疫]失能”。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细胞对相应抗原失去特异性应答

能力。通常为T细胞受体(TCR)得到抗原识别信号而缺乏共刺激信号所引起。

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主要指膜式识别受体对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又称“先天免疫”“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

。个体在长期进化中所形成,与生俱有而并非由特定抗原诱导的抵抗

病原体侵袭、清除体内异物的防御能力,由固有免疫分子和固有免疫细胞所执行,是机体抵御

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抗原 antigen,Ag 又称“免疫原(immunogen)”。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 epitope 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被相应抗体或抗原受

体识别的特定部位。多数蛋白质抗原具有多个表位,可分别被B细胞受体(或Ab)和T细胞受

体所识别。

分化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归类及命名系统,即借助单克隆抗

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

一个分化群。相关抗原统称为“CD抗原(CD antigen)”或“分化抗原(differentiation antigen)”。

免疫屏障 immunologic barrier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构成的生理性屏

障。具有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中心细胞 centrocyte 存在于生发中心内,由中心母细胞分化而来的小B细胞。根据其B细

胞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情况,可成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或发生凋亡。

免疫器官 immune organ 免疫细胞发生、发育、成熟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器官。主要分为中

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抗原内影像 internal image of antigen 即Ab2β型抗独特性抗体,其针对独特型中的抗原结

合部位,可与相应抗原竞争性结合Ab1,表明二者表位结构相似,故得名。

免疫细胞 immunocyte 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记忆细胞 memory cell 介导免疫记忆的长寿命淋巴细胞。包括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

胞。较之初始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更为敏感,当再次遇到原先致敏的抗原时,可出现快

速的增强性应答。

靶细胞 target cell 可被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等效应细胞或抗体等效应分子识别并杀

伤的细胞。

裸细胞 null cell 一类缺乏T细胞、B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的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一类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类型,分

为专职性和非专职性两类。其功能为:①摄取和加工抗原,并使抗原肽与MHC分子形成复合

物而呈现于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②组成性或诱导性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通过与T细胞

表面相应配体结合而提供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

胸腺抚育细胞 thymus nurse cell 位于胸腺浅皮质区的特定胸腺上皮网状细胞,未成熟的前

胸腺细胞(大淋巴细胞)被摄入抚育细胞的胞质囊内,在白细胞介素、胸腺激素等作用下,

前胸腺细胞发育为皮质胸腺细胞,进而脱离抚育细胞迁移至深皮质区。

白细胞招募 recruitment of leukocyte 抗原刺激下白细胞聚集到局部炎症部位的现象。

T细胞归巢 T cell homing T细胞借助其表面归巢受体与胸腺或外周淋巴器官内皮细胞表面

地址素相互作用,定向迁移至淋巴组织的过程。

免疫突触 immunological synapse 免疫细胞间形成的突起的胞膜结构。在T细胞和抗原提呈

细胞相互作用中,该结构由黏附分子、细胞骨架蛋白和多个T细胞受体抗原肽

所组成。

抗原识别 antigen recognition B细胞受体、T细胞受体通过高度互补的分子结构分别与抗原

或抗原肽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从而使相应T细胞、B细胞克隆发生激活和增殖。

分子

龙源期刊网

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 receptor 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RR)。能识别细

菌和真菌细胞壁多糖和脂质,介导吞噬作用。

Toll样受体

构域,参与启动信号转导。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是一类

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多数为丙种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所组成,在体

内以两种形式存在:可溶性免疫球蛋白存在于体液中,具抗体活性,参与体液免疫;膜型免疫

球蛋白是B细胞抗原受体。

抗体 antibody 能与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亲和力 affinity 两个分子在单一部位的结合力。包括抗体单价Fab片段与单价抗原的结

合,可用两者反应的平衡常数而定量表示。

,TLR 果蝇Toll受体同源物,属固有免疫中的模式识别受体

(PRR)。胞外结构域由多个亮氨酸重复序列组成,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胞内段为TIR结

亲合力 avidity 两个分子在多个部位结合强度的总和。免疫学上指多价抗体与抗原间亲和

力的总称。

抗抗体 抗体分子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的第二抗体。

多克隆抗体 polyclonal antibody 由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可与不同抗原表位结合

且免疫球蛋白类别各异。

补体 complement 全称“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由血浆补体成分、可溶性和膜型补

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等30余种糖蛋白组成,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该系统可通过3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途径被激活,从而发挥调理吞噬、裂解细胞、介导

炎症、免疫调节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攻膜复合物 membrane attack complex,条补体激活途径所形成的、具有细胞裂解

效应的共同末端产物。即C5、C6、C7、C8和多个C9分子依次结合,在细胞膜上组装成

大分子复合物,其可插入细胞磷脂双层,致局部形成渗漏斑或跨膜通道,最终

导致细胞裂解。

免疫复合物 immune complex,IC 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抗体量足以交

联抗原时形成大的免疫复合物,由网状内皮系统中表达Fc受体和补体受体的细胞所清除;抗

原过量时则形成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而造成小血管损伤。

龙源期刊网

补体受体 complement receptor 能与补体激活过程中所产生活性片段结合的细胞膜表面受体

分子。可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目前已发现CR1~5及C3aR、C4aR、C5aR、C1qR、C3eR、H

因子受体(HR)等。

免疫黏附 immune adherence 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IC)的重要效应,是通过可溶性免疫

复合物激活补体而产生C3b,并形成复合物,后者可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的CR1

结合,介导相应血细胞黏附,继而转运至肝脏和脾脏而被局部巨噬细胞清除。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一组由多种类型细胞所分泌的、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可溶性蛋

白。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换,目前已发现~。

趋化[性细胞]因子 chemokine 一组结构相似、具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50余

种,根据其N端所含保守半胱氨酸的数量和位置可分为CXC(α)、CC(β)、C(γ)和CX3C(δ)四个

亚家族。

死亡受体 death receptor,DR 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凋亡的一类跨膜受体。包

括Fas、 TNFR1、DR3、DR4、DR5等。

诱骗受体 decoy receptor 是指胞膜外区与功能性受体胞外区结构相似,因而能结合配体,

但胞质区缺乏转导信号能力的一类受体。可与功能性受体竞争性结合相同的配体,从而在受体

水平对免疫功能进行负向调控。

黏附分子 adhesion molecule,AM 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蛋白间结合的

细胞表面分子。

归巢受体 homing receptor 表达于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类黏附分子。其配体为血管内皮细胞和

小静脉高内皮细胞表面的地址素,通过二者间相互作用而介导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回归淋巴组

织。

选择素家族 selectin family 属一组细胞黏附分子,通过其胞膜外区凝聚素样结构域而与配

体结合,因其选择性与凝集素结合而得名。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E选择素、L选择素和P选择

素。

钙黏素 cadherin 一类Ca

2+

依赖的糖蛋白。主要介导同型细胞间黏附,分为2个亚家族:①

经典钙黏着素,包括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和胎盘钙黏素,其胞内区与α、β和γ连环蛋白

相连;②非经典钙黏素,主要包括原钙黏素、钙黏素相关神经受体以及桥粒钙黏素,其胞质区

不与连环蛋白相连。

整合素家族 integrin family 细胞膜上的一组糖蛋白,是一类黏附分子,为α、β链组成的异

源二聚体。目前已发现14种α亚单位和8种β亚单位,根据β链不同可分为β1~β8八个组。

龙源期刊网

α、β亚单位共同组成配位结合位点,其分布广泛,参与细胞发育、分化、黏附、移动、信号

传递,参与炎症发生、淋巴细胞归巢、肿瘤转移、血栓形成等。

组织相容性抗原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又称“移植抗原(transplantation antigen)”。由组织

相容性基因编码,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非自身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免疫系统识别,引

起表达该抗原的移植物被排斥。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编码的

抗原。因首先在白细胞表面发现而得名。

感染免疫 infection immunity 机体接触某一感染原后,对该感染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

原再次刺激所致的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病理性免疫反应。

脱敏 desensitization 用于治疗特定过敏原所致Ⅰ型超敏反应的方法。即通过注射少量变应

原,诱使致敏细胞仅释放微量活性介质,而不引发明显临床症状,短时间内多次注射,可使致

敏细胞内活性介质逐渐耗竭,从而消除机体致敏状态。

致敏[作用] sensitization,priming 抗原初次刺激机体,使其形成对该抗原的敏感状态。

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 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应答所引发的一组疾

病。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因素作用下,机体自身反应性T/B细胞针对自身组织抗原发生应

答,所产生的自身抗体或效应细胞损伤相应自身组织细胞,并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由于免疫系统先天发育障碍或后天损伤而致的

一组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易反复感染。

肿瘤免疫逃逸 tumor escape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从而得

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

移植免疫 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移植术后,移植物与受者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并产生免疫

应答的现象。

自身耐受

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免疫忽视 immunological ignorance,immune ignorance 自身耐受的一种被动形式,指体内

存在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和自身抗原,但并不发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可能由调节性T细

胞或抑制性T细胞的负调节作用所致。

,,auto-logous 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龙源期刊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0475276a176317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