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gtx550ti相当于现在什么显卡)
江苏省南通市某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
文试题
一、综合性学习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guī 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_____
(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g lóng _____听斜风细
雨,_____,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
chén 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B处横线上。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 B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
(3)结合语境,在C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
(4)八一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
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
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________,这
是书中主人公________对________的诠释。
活动二:品读经典,畅谈感受。
学生会准备围绕上面这一段名言召开一个主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请你为
主持人写一段节目的结束语。
________
二、句子默写
用课文原句填空。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杜甫《望岳》)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从动物的角度展现了早春的生机
活力。
(6)王安石《登飞来峰》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心
胸气魄。
试卷第1页,总9页
三、诗歌鉴赏
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 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 言追六郡雄①。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接云中③。
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注】①这里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②代北:代州之北;③狐塞
(sài):飞狐塞的省称。云中:云中郡
(1)诗歌颈联中的“横”和“接”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析其妙处。
(2)请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的不同。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西湖香市
[明]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
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
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
古董,蛮夷闽貊①之珍异,皆集焉。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
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
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香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
管弦,不胜其摇鼓吹笙之聒帐②;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
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
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
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③,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④山
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
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⑤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
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
州。”可作西湖实录。(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蛮夷闽貊(mò):泛指少数民族。②聒帐:通宵宴饮,管弦齐奏的热闹景象。③
洊(jiàn)饥:连年饥荒。④虏鲠:指盗贼横行。⑤抽丰: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别人
索取财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尽:终止
B.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 日:每天
C.凡四阅月方罢 凡:总共
D.断无此二地矣 断:判断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叙述从山东、嘉湖前来普陀寺、天竺寺进香的人,与西湖边的人做买卖,
交代了香市的由来。
试卷第2页,总9页
D.第二段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香市热闹繁荣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崇尚
村野淳朴生活的情趣。
C.第三段写“轻薄子”将前人诗句改为“还把杭州送汴州”等,反映了百姓对太守刘梦
谦的不满和讽刺。
D.作者借香市的兴废,反映了杭州的衰落,透露出沧桑之感,表达了天灾可怕但
人祸更为致命的思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
译:
(5)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
译: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
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
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
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
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
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
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
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
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
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
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
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
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
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
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
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
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
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
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试卷第3页,总9页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中画线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②细读第⑤段,说出画线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
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
中。”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
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
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
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
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
“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
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
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
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
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
意义,她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
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
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
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
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试卷第4页,总9页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
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
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
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
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
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
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
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
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
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
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
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
(2)结合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句中画线词的理解。
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
(3)选文第⑨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4)揣摩选文第⑮段画线句子的意蕴。
(5)读了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
试卷第5页,总9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878962a268577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