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发(作者:华硕笔记本客服)
遗 传
HEREDITAS
(
Beijing
)
27
(
5
)
:783
~
786,2005
研究报告
发根农杆菌
K599
对大豆、黄瓜和凤仙花活体
感染生根的研究
向太和
,
王利琳
,
庞基良
,
陈 敏
,
许 超
(
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杭州
310036
)
摘 要
:
利用野生型的发根农杆菌
K599
对属于不同科属的大豆、黄瓜和凤仙花进行活体感染实验
,
结果表明
,
发根
农杆菌
K599
可使切割后的大豆、黄瓜和凤仙花子叶形成不定根
,
生根频率分别为
100%
、
65%
和
91%
。此外
,
发根
农杆菌
K599
还可以使未进行创伤切割的黄瓜腋芽处形成不定根
,
生根频率为
10%
。根据发根农杆菌所具有的
rolC
基因序列
,
设计
PCR
引物
,
对再生的毛状根
DNA
进行
PCR
扩增
,
验证了再生的毛状根中含有发根农杆菌
T
2
DNA
序列。文章中获得的转基因根为进一步开展大豆、黄瓜的根结线虫病理以及凤仙花的矮化育种研究提供了
前提材料。
关键词
:
发根农杆菌
;
大豆
;
黄瓜
;
凤仙花
;
活体
;
生根
中图分类号
:Q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9772
(
2005
)
05-0783-04
HairyRootInducedbyWild
2
typeAgrobacteriumrhizogenes
K599inSoybean,CucumberandGardenBalsaminvivo
XIANGTai
2
He,WANGLi
2
Lin,PANGJi
2
Liang,CHENMin,XUChao
(
SchoolofLifeSciences,HangzhouNormalCollege,Hangzhou310036,China
)
Abstract:
Theplantletsofsoybean,cucumberandgardenbalsamwereinoculatedbywild
2
typeAgrobacteriumrhizo
2
genesK599,quenciesofhairyrootinductionfromwound
cotyledonsofsoybean,cucumberandgardenbalsamwere100%,65%and91%er,hairyroot
wasinducedfromhealthycucumberaxillarybudwithfrequencyof10%.PCRanalysisofhairyrootDNAwasconducted
resultsshowedthatallhairyrootlinescontainedT
2
ablished
systemshouldbeidealforstudyingsoybeanandcucumbernematodeandgardenbalsambreedingofflowerdwarfar
2
chitecture.
Keywords:
Agrobacteriumrhizogenes;soybean;cucumber;gardenbalsam;invivo;hairyrootinduction
农杆菌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
,
农杆菌按其对植物的致毒性可以分为根癌农杆
菌和发根农杆菌。有报道指出
:
发根农杆菌转基因
获得的毛状根可以作为研究作物根部寄生的病虫害
病理的良好材料
[1,2]
;
此外
,
由发根农杆菌感染植物
获得的毛状根所再生的后代出现矮化现象
,
因此在
花卉矮化育种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4]
。
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K599
是由澳大利亚学者
收稿日期
:20041210;
修回日期
:20050107
基金项目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编号
:Y304083
)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
编号
:20040069
)
和杭州师范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
编号
:87
)
[Fundedfromthe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ZhejiangProvince
(
No.Y304083
)
,theScienceFoundationoftheEducationDepartmentof
ZhejiangProvince
(
No
1
20040069
)
andtheScienceFoundationforthetalentsofHangzhouNormalCollege
(
No
1
87
)
]
)
,
男
,
安徽青阳人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
:
植物细胞和基因工程及生物信息学。
Tel:0571
2
28865332;E
2
mail:xthcn@
作者简介
:
向太和
(
1965
—
784
遗 传
HEREDITAS
(
Beijing
)
2005
27
卷
AllenKerr
从土壤中分离而得
,SavkaMA
等
[1]
和
ChoHJ
等
[2]
用
9
个起源于美国的大豆基因型和
1
个起源于我国的野生大豆基因型
(
Peking
)
作为材
料
,
研究发现
K599
能有效地诱导大豆离体子叶生
根
;
并且
,ChoHJ
等还利用获得的毛状根完成了大
豆根线虫的繁殖
;
我们曾报道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切
除了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K599T
2
DNA
中的致毒基
因
[5]
。不过
,
发根农杆菌
K599
对我国生产上主栽
的大豆品种以及其他科属植物的感染生根效果尚不
清楚
,
为此本研究选用我国华东地区主栽的大豆品
种交选
2
号和易感染根结线虫的黄瓜以及花卉凤仙
花等不同科属类型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
研究发根
农杆菌
K599
对它们的活体感染生根情况
,
以便进
一步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基因形成的毛状根开展大
豆、黄瓜根线虫病理的研究和凤仙花矮化育种的研
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结果。
1
1
4
农杆菌
K599
质粒
DNA
和植物毛状根
DNA
的提取
农杆菌
K599
质粒
DNA
的提取同前文
[5]
,
参照
XiangTH
等的方法
[6]
提取毛状根
DNA,
即
:
剪取
少量毛状根放入
2mLEppendorf
离心管中
,
加液氮
μ
速冻后用玻璃棒捣碎
,
加
750LDNA
抽提液
(
100
mmol/LTris
2
HCl,20mmol/LEDTA,500mmol/
LNaCl,1
1
5%SDS
)
,60
℃水浴
1h
后加等体积的
氯仿、乙醇、异戊醇混合液
(
体积比为
80
∶
16
∶
4
)
,
室温静置
30min,
期间来回颠倒数次
,4
℃、
11000
r/min
下离心
10min,
取上层液相用等体积的异丙
醇沉淀
,
再用
70%
乙醇在
4
℃、
6000r/min
下离心
5min
清洗
2
次
,
室温干燥后溶于
20
μ
L
无菌
ddH
2
O
贮于
-20
℃备用。
1
1
5
PCR
反应
1
材料和方法
1
1
1
细菌菌株及培养
实验用菌种为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K599
。将
-80
℃保藏的菌种在
LB+Str
(
链霉素
)
50mg/L
的
固体培养基上划线
,28
℃过夜培养
,
挑取单菌落在
LB+Str
(
链霉素
)
50mg/L
的液体培养中、
230
~
250r/min
、
28
℃过夜培养
,
生长旺盛的菌液用作感
染实验。
1
1
2
植物材料品种及培养
根据
FurnerIJ
等
(
1986
)
发表的序列
[7]
,
设计
并合成扩增
rolC
的
PCR
引物。
rolC
引物为
:P1:
5
′
CTCCTGACATCAAACTCGTC3
′
;P2:5
′
TGCTTCGAGTTATGGGTACA3
′。
PCR
扩增参
数如下
:
起始变性
94
℃
5min
后
,
接着进行
35
个循
环
,
每个循环包括
94
℃变性
45s,56
℃退火
45s
和
72
℃延伸反应
90s,
最后在
72
℃延伸
10min
。扩增
产物采用
1
1
2%
琼脂糖凝胶电泳、
120V1h,EtBr
(
溴化乙锭
)
染色
,
用凝胶成像系统
(
Bio/Rad
公司
)
进行拍照记录和分析。
植物品种为大豆品种交选
2
号、黄瓜品种中农
5
号、凤仙花品种白边康乃馨。大豆种子用氯气过
夜灭毒
(
氯气由
100mL5
1
24%NaClO+3
1
5mL
12mol/LHCl
产生
)
、黄瓜和凤仙花种子用稀释
5
倍的市售安替福民
(
次氯酸钠
)
灭菌
20min,
用无菌
的蒸馏水冲洗两次
,
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灭毒后的
种子直接接种于
SA
培养基
(
5%
蔗糖、
0
1
8%
琼脂、
pH5
1
8
)
上
,
在
24
~
26
℃、
14h
光照
/
天条件下发苗
和感染后培养。
1
1
3
毛状根的诱导
2
结 果
2
1
1
毛状根的诱导
K599
侵染大豆、黄瓜和凤仙花后
,
毛状根形成
的形态、时间和频率在不同植物种类及感染部位有
所不同
(
表
1
)
。大豆子叶伤口处被
K599
感染后在
3
天左右即形成黄绿色愈伤组织
,
在
7
~
10d
之间从
将过夜培养生长旺盛的发根农杆菌
K599
用
LB
培养基清洗两次后重悬于
LB
培养基中
,
调光
密度
(
OD
600
)
到
0
1
5
左右。将培养
7d
的小植株
子叶用解剖刀纵横深切数刀
,
滴加农杆菌菌液于伤
口处
,
或者直接滴加农杆菌菌液于培养
14d
的不
进行任何切割的黄瓜叶腋处
,
随后继续培养并观察
愈伤组织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毛状根
(
图
1,1
)
。黄瓜
子叶伤口处被
K599
感染后在
7
天左右形成淡绿色
的愈伤组织
,
在
9
~
12d
之间从愈伤组织处形成肉
眼可见的毛状根
(
图
1,2
)
;
但黄瓜腋芽处被
K599
感
染后未见任何愈伤组织出现
,
而是直接从腋芽处产
生单个的毛状根
,
并且黄瓜腋芽处产生的毛状根与
子叶伤口处的毛状根相比要粗状一些
(
图
1,3
)
。
K599
感染凤仙花切割的子叶在
3d
左右切口处可
见黄绿色愈伤组织
,9
~
12d
左右从愈伤组织处形
5
期 向太和等
:
发根农杆菌
K599
对大豆、黄瓜和凤仙花活体感染生根的研究
785
成肉眼可见的毛状根
(
图
1,4
)
。而未滴加
K599
菌
液的大豆、黄瓜和凤仙花子叶以及黄瓜的腋芽处均
没有出现生根现象。
表
1
发根农杆菌
K599
对大豆、黄瓜和凤仙花的感染生根情况
Table1
ResultsofhairyrootinductionbyAgrobacteriumrhizogenesK599onsoybean,
cucumberandgardenbalsaminvivo
接菌的子叶或腋芽数
(
个
)
植物材料和接菌部位
Inoculatedsite
ledonor
axillarybudinoculated
withK599
20
20
20
22
肉眼可见毛状根的
时间
(
天
)
Appearancetimeof
hairyrootsobserved
bynaked
2
eye
(
d
)
7
~
10
9
~
12
13
~
15
9
~
12
大豆切割的子叶
Soybeanwoundcotyledon
黄瓜切割的子叶
Cucumberwoundcotyledon
黄瓜腋芽
Cucumberaxillarybud
凤仙花切割的子叶
Gardenbalsamwoundcotyledon
Frequencyof
ledonor
hairyroot
axillarybudwith
induction
(
%
)
hairyroots
20100
13
2
20
65
10
91
生根的子叶或腋
芽数
(
个
)
生根频率
(
%
)
图
1
大豆、黄瓜和凤仙花活体被发根农杆菌
K599
感染后生根
1:
大豆子叶生根
;2:
黄瓜子叶生根
;3:
黄瓜腋芽生根
;4:
凤仙花子叶生根。
Fig.1
HairyrootinducedbyAgrobacteriumrhizogenesK599onsoybean,cucumberandgardenbalsaminvivo
1:Hairyrootonsoybeancotyledon;2:Hairyrootoncucumbercotyledon;3:Hairyrootoncucumberaxillarybud;
4:Hairyrootongardenbalsamcotyledon.
2
1
2
毛状根中
rolC
基因的
PCR
扩增检测
利用根据
rolC
基因序列设计的
PCR
引物
,
从
大豆、黄瓜和凤仙花切割的子叶以及黄瓜腋芽处感
染所形成的毛状根
DNA
中均扩增到期望的
770bp
左右的特异性
DNA
片段
,
该片段与从发根农杆菌
K599
的
Ri
质粒
DNA
中扩增出的特异性片段大小
相同
;
而非转化根的
DNA
未扩增出任何
DNA
条带
(
图
2
)
。这表明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K599
的
RiT
2
DNA
已整合到大豆、黄瓜和凤仙花被感染形成的毛
图
2
转基因获得的毛状根进行
PCR
扩增的结果
M:
λ
DNA/EcoR
Ⅰ
+Hind
Ⅲ分子量标记
;1
~
4:
大豆子
叶转化根
;5:
大豆普通根
;6
~
9:
黄瓜子叶转化根
;10
~
11:
黄瓜
腋芽转化根
;12:
黄瓜普通根
;13
~
16:
凤仙花子叶转化根
;
17:
凤仙花普通根
;18:
发根农杆菌
K599
质粒
DNA
。
状根基因组中
,
即获得的毛状根为转基因根。
3
讨 论
SavkaMA
等和
ChoHJ
等先后报道指出野生
型发根农杆菌
K599
在诱导大豆子叶生根方面非常
有效
,
不过他们的研究所使用的大豆材料有
9
个基
因型是起源于美国
,
另一个为我国的野生大豆基因
Fig.2
PCRanalysisofhairyrootDNA
M:
λ
DNA/EcoR
Ⅰ
+Hind
Ⅲ
molecularmarker;
1
~
4:Transformedrootofsoybeancotyledon;5:Non
2
transformed
rootofsoybean;6
~
9:Transformedrootofcucumbercotyledon;
10
~
11:Transformedrootofcucumberaxillarybud;
12:Non
2
transformedrootofcucumber;13
~
16:Transformed
rootofgardenbalsamcotyledon;17:Non
2
transformed
rootofgardenbalsam;18:PlasmidDNAof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
786
遗 传
HEREDITAS
(
Beijing
)
2005
27
卷
[3]
MitiouchkinaTY,cationofchrysanthemum
plantandflowerarchitectureby
rolC
genefrom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introduction.
ActaHorticulturae,
2000
,
508
:
163
~
型材料
(
Peking
)
,
并且其操作程序是将切割的子叶
进行离体状态下的培养
[1,2]
。本研究选用我国生产
上主栽的大豆品种以及黄瓜和凤仙花等不同科属类
型的植物
,
直接利用活体状态下的子叶进行了感染
生根
,
无需对子叶进行离体培养
,
因此更加方便快
捷。这为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根开展大豆、黄瓜的根
结线虫病理以及凤仙花的矮化育种研究提供了前提
基础。此外
,K599
对大豆、黄瓜和凤仙花等不同科
属类型的植物均有侵染性
,
表明
K599
是侵染谱较
广的一种发根农杆菌。值得一提的是
,K599
还能对
黄瓜未经过任何创伤切割的腋芽进行感染形成毛状
根
,
这可能是生长旺盛的腋芽处含有大量的原分生
组织细胞所致
,
因为
SangwanRS
等研究发现原分
生细胞对农杆菌侵染特别敏感
,
并报道利用农杆菌
对拟南芥发芽的种子和萌发的胚直接进行感染获得
了转基因后代
[8]
169
.
[4]
CHAIMing
2
Liang,WANGBing
2
tusandpros
2
pectsofgenetictransformationinseveralflowers.
ActaHorti
2
culturaeSinica,
2002,29
(
Suppl.
)
:664
~
670.
柴明良
,
汪炳良
.
若干花卉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
园艺学
报
,2002,29
(
增刊
)
:664
~
670.
[5]
XIANGTai
2
He,YANGJian
2
Bo,ingof
wildtype
Agrobacteriumrhyzogenes
K599.
jing
)
,2001,23
(
4
)
:336
~
340.
Hereditas
(
Bei
2
向太和
,
杨剑波
,SomersDA.
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K599
的解
毒
.
遗传
,2001,23
(
4
)
:336
~
340.
[6]
XIANGTai
2
He,YANGJian
2
Bo,LILi,NIDa
2
Hu,YANG
Qian
2
Jin,ZHUQi
2
Sheng,WANGXiu
2
Feng,ZHANGYi,
HUANGDa
2
pmentofRAPDmarkersandSCAR
markerslinkedtobentazonsusceptiblelethalitygeneinrice.
ActaBotanicaSinica,
2003
,
45
(
2
)
:
223
~
228
.
。
[7]
FurnerIJ,HuffmanGA,AmasinoRM,GarfinkelDJ,Gor
2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
[1]
SavkaMA,RavillionB,NoelGR,ionof
hairyrootsoncultivatedsoybeangenotypesandtheiruseto
propagatethesoybeancystnematode.
Phytopathology,
1990
,
80
(
5
)
:
503
~
508
.
[2]
ChoHJ,FarrandSK,NoelGR,
2
effi
2
ciencyinductionofsoybeanhairyrootsandprogagationofthe
soybeancystnematode.
Planta,
2000
,
210
:
195
~
204
.
donMP,
Agrobacterium
transformationin
theevolutionofthegenus
,
1986
,
319
:
422
~
427
.
[8]
SangwanRS,BourgeoisY,Sangwan
2
c
transformationof
Arabidopsisthaliana
zygoticembryosand
identificationofcriticalparametersinfluencing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MolGenGenet,
1991,230
(
3
)
:475
~
485.
欢迎订阅《中国棉花》
(
月刊
)
创刊于
1958
年
7
月
,
是农业部主管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办
,
中国棉花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棉 《中国棉花》
花专业技术类期刊。是我国棉花专业报道的权威性杂志
,
报道范围涵盖业内各个领域。述评棉业宏观政策与理论
,
展示中国
乃至世界棉花科研、生产的最新进展与市场动态
,
传递环球棉业信息。主要栏目有政策与述评、研究简报、新品种介绍、实用
技术、产业化论坛、棉区了望、环球棉讯、棉事活动等。
步入棉业市场经济 一览国内国外信息
读者对象
:
从事棉花科研、生产、加工、管理、流通领域的技术及管理人员
,
大专院校师生
,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广大棉农。
本刊为大
16
开本
,
每期
48
码
,
每月
15
日出版
,
国内邮发代号
3624,
国外发行代号
M6544,
全年
12
期定价
36
元
,
海外发行
价
US
$
60
。全国各地邮政局
(
所
)
均可订阅。
刊 号
:ISSN1000-632X/CN41-1140/S
广告经营许可证
:41
地 址
: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中国棉花杂志社 邮 编
:455000
电 话
:
(
0372
)
2525361,2525362,2525369
E
2
mail:Jcotton@/journal@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6057311a271323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