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沙滩)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
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
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
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水平。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
童节 ”,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
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
吗?植树不但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
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
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
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很多的支持者,到
底哪种答案是准确的呢?咱们可不能够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
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
案是准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
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
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
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
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
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
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
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能够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
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
棵?(板书:5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
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
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
准确的?
1000÷5=200 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
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
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但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
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
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
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准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
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实行交流。你
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
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
了吗?
4.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
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
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
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
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
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
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
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
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
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
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234715a106287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