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发(作者:)
新课标下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
摘要:历史学科是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其本质是将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与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历史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逐渐从以单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而时空观念素养正是历史核心素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标下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培养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时间、空间和评判入手,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时空,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局意识、构建历史思维、更好地把握历史知识。
1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意义
时空观念是历史时序观念、历史地理空间观念的综合,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是第一要素。因为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坐标最重要的两个维度,也是人们学习、研究和解释历史的重要维度。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在具体的条件下发生的。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历史时空观念的表现为:了解历史过程的时空逻辑,具备分阶段、分地域描述与认识历史的能力,将历史置于时空框架中了解其存在的意义。虽然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之前,有人对将时空观念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过质疑,认为历史时空观念不过是一项低级素养,不应被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历史时空观念是他们必备的素养。如果学生没有历史时空观念,在历史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混乱,尤其是关于历史时空观念、历史事件记忆。缺少了时空观念作支撑,学生只能形成碎片化记忆,不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时空观念不是低级素养,它是学生必备的,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1]。
2新课标下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2.1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时间轴和空间轴概念
谈及时空观念,我们便不得不提及历史学习的本质,历史本身便是了解社会事物从过去至现在的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历史事件时间轴和空间轴的建构恰可为这种发展规律的理解奠定根本历史事件元素基础,而为了形成时间轴和空间轴的建构,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中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做出强调,以时间与空间为框架对历史事件及事物进行教学,最终通过事件与事物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如对历史事件进行时间排序、对历史事件进行空间汇总等。举例而言,教师可以对初中历史做出时间轴方面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对中外的古代政治制度与近代政治制度进行整理,如禅让制(原始社会)—夏商政治制度(夏朝、商朝)—宗法制与分封制(西周、春秋、战国)—皇帝制、郡县制与三公九卿制(秦朝、西汉公元年前)—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与察举制(西汉公元年后、东汉)—九品中正制(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大致了解从古至今的中外政治制度变化。除了政治制度的变化外,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历程、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近代工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发展等内容进行整理,以时间轴为基点构建知识框架,并从中建立器物、思想、制度、经济及文化发展间的联系,令历史知识形成互有关联的知识网,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的效率、质量及学生对后续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除时间外,教师还可以以空间为基点对初中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如针对某个关键历史人物制作“历史人物活动图”,以孙中山为例,其重要历史事件主要包括创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倡导广州起义,发起辛亥革命等等,此时教师便可以依据其活动轨迹对其事迹进行空间性重温,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据此而建构与之相应的时间轴和空间轴概念,令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2]。
2.2进行时空对比,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
人类历史具有相似性、共性。历史的相似性和共性为我们研究历史,以及将历史与时代相连接提供了启示。以时间为标尺,进行历史对比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历史的区别、特征,认清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时空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历史的相似性、差异性,让学生跨越历史的时空,由此及彼,恣意穿行。以“洋务运动”一课为例,本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辩证评价洋务运动,培养辩证思考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而辨析,需要我们选择切入点,有时还要找到对比的对象。与洋务运动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相近的历史事件非常多,都可以拿来用。为了让学生辩证评价洋务运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洋务运动与一样都发生于19世纪中期,都是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自救为目的的“日本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比较,让学生放宽眼界,分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思潮、领导力量、措施、遇到的阻力、实施的条件、结果、影响,对比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由一个领域扩展到另一个领域,由一个特定的时空转移到另一个时空,直至学生能洞悉历史事件的联系,形成时空观念。如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自救运动,但是,洋务运动只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要求和能力。日本的明治维新对西方近代思想、科技和文化等是全盘吸收,所以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彻底的,这也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结合这一点,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去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培养学生跨时空联系历史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
2.3加强相关地图的讲解
强化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时,教师有必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加强地图的运用与讲解。在加强地图讲解时,教师需要注意:其一,地图分为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教师在讲解历史地图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地理地图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其二,初中阶段的学生才开始接触历史地图与地理地图,尚未掌握有效的读图策略,教师在运用地图开展历史教学时,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读图方式与方法;其三,在运用地图开展教学时,地图标题中往往包含了十分关键的信息,教师不要忽略了地图标题的运用;其四,在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图时,考虑到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教师可以提前用红色的圆框圈出地图上最重要的信息,引导学生完成地图的有效阅读。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学习并非一日之功,为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势必需要对教学方法做出创新性改变。
参考文献
[1]程晓燕.浅析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1):31-32.
[2]乔路.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下),2019(10):13.
[3]王湘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J].新教育,2019(29):54-5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8877406a17971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