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目标要求

化学目标要求

2023年7月9日发(作者:)

1. 化学课程目标(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认识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应用,并用简单的的化学语言进行描述;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形成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2) 过程与方法:主要是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地观点,逐步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归纳以下几个要素:

① 科学态度。严谨求实,勤奋刻苦,认真仔细,独立思考

② 学习情感。好奇心,求知欲,自我期望,学习乐趣,对教师的情感

③ 个性意志。稳重,刚毅,坚韧,灵活,自制力和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④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与振兴中华的决心,对重大的化学成就与科学家事迹的情绪体验

⑤ 辨证唯物主义。对化学现象与本质的辨证认识,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

⑥ 理想品质。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真理,强烈的创新意识,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 ⑦ 审美力。化学世界外在美的感染与激励,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爱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

化学目标的描述词

认知性目标;

1. 用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代替教学大纲中的常识性介绍。

2. 用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代替教学大纲中的了解。

3.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代替教学大纲中的理解和掌握。

技能性目标:

1.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

2.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等

体验性学习目标:

1. 体验,感受;

2.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

3.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注意: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具体规定学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1.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上,由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1) 从传统的化学“双基”教学,转向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3个方面教学。

(2) 改变过去对 “双基”死记硬背抠字眼,局限于孤立的化学知识,忽视对“双基”的理解与应用,忽视实验的探究价值,忽视科学方法的指导以及对生活与社会作用的认识的教学。

(3) 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教学。

2.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时空上,由封闭走向开放

(1) 在化学课程内容上

源于生活(生活环境、健康、家庭等等)

走向社会(生存环境、能源、材料等等)

展望化学高新科技 回溯化学发展历程

链接相关学科知识 渗透人文精神

(2) 在化学教学时空上:

现场参观(扩展课堂) 社区访问(走出校门)

实地调查(校内外结合)

网络学习(进入异地时空或虚拟时空)

跨学科课题研究(打破学科和课时壁垒)

3. 教学方式由教师单向传授式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由讲解式向讨论式转变

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由“齐步走”、“一刀切”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新的学习方式集中表现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但“转变”不是“抛弃”,讲解式、接受式、个体学习与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并不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将重心从“教”转到“学”,增强学习的研讨性、互动性。

4. 教师角色由课程任务执行者向课程实践研究者发展

教书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5.教学技术由传统型向现代信息型发展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专题自学与应用

进修培训与实践 课题研究与总结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8885272a18095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