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论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2023年7月9日发(作者:)

论汉语的空间性特质

语言特性研究在语言对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内在特性决定其各种外在表征。任何一种语言的特性都是民族世界观的历史沉淀,是其语言使用者对时间和空间的基本认知的反映。本文从汉民族历史及思维方面探讨了其时空观,重点阐述了汉语语序的空间性特质,并进一步证实了汉语是以空间性为主导的语言。

标签:时空观 时间顺序 空间性

一、引言

语言的特性在语言对比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内在特性决定其各种外在表征。王文斌指出,汉英之间的形合与意合,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等差异只是这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表象,隐藏在其深处的根由在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和英语的时间性特质[1]。该理论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然而,该理论对汉语语言结构的空间性特质未有足够的重视,至少未能从更深层次进行探究。本文拟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及思维模式等方面探讨其时空观,重点阐述汉语语序的空间性特质,进而论证汉语语言结构的空间性特质。

二、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一组哲学范畴,它们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是事物存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而空间则是事物存在的广延性或延展性。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事物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不少学者认为时空观是认知之源,是人类最基本的感知方式。人类能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传递给他人,关键在于对人类共有的交流工具——语言的运用,因此“任何语言都不可避免要受到特定民族思维世界观和认知观的影响”[2],正如王文斌所提到“每一种语言的特性都是民族世界观的历史沉积,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能折射出一个民族观察、感知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3]。这表明语言与世界观、时空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任何语言都是其使用者对时空观的认知和反映。

我们认为,汉语对世界的认知是空间重于时间,且由于语言都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这种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因而并不具有排他性。本文仅从汉语的角度讨论其语言特质的问题,从而阐释汉语是以空间性为主导的语言。

三、汉语的空间性

时空观是文化的核心问题,时空观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汉语的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88885294a18096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