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2023年7月9日发(作者:)

专题七ZHUANTIQI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W.C.技史家W.C.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绪论》中写道:“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以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下列哪些科学家的成就达到了丹皮尔所描绘的境界(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普朗克

D.法拉第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当代思想……有益的批评”是指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教会宣扬的“地心说”,故选B项。其他三项中科学家的贡献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B

2.下图中的情景能够说明的问题是( )

伽利略面对教会的审判

A.伽利略的思想理论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C.伽利略时代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到教会的严厉禁锢

D.伽利略认识到要了解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解析题图反映的情景是教会对伽利略进行审判,由此可推断出当时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对具有新思想的人的迫害。

答案C

3.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正式从九大行星中除名,被列入“矮行星”之列。当时冥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

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

B.牛顿力学的推算

C.法拉第定律的推算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01/4 4.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宗教与科学》中指出:“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 )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

B.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C.科学家继承了宗教法庭的观点

D.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

答案D

5.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艾萨克·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着作中看到的是( )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解析以实验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方法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故A项错误;牛顿在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即理智的科学的方法,故B项正确;C项是现代相对论的分析方法,故错误;D项是现代热辐射理论,故错误。

答案B

6.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物理学家周光召曾说:“没有 就不可能有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器和信息科学。”“ ”可能填( )?

A.基因技术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

D.量子力学

解析本题考查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都属于微电子技术,四个备选项中涉及微观领域且与光电技术有关的只有D项。

答案D

7.这一理论既能解释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也能解释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这一理论( )

A.揭示了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统一性

B.说明了静止的绝对的时空观念

C.完全肯定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D.证明了时间、空间和运动无关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论。材料中的理论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其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故B项错误;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但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故C项错误;时间、空间与运动无关的观点与相对论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8.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20世纪初是物理学“遍地黄金”的年代。爱因斯坦破解的问题及其作用是( )

A.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B.相对论、否定了相对时空观

C.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是相对论,它否定的是绝对时空观,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

02/4 答案C

9.分别生活于17世纪和20世纪的两位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他们都( )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都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故D项正确;爱因斯坦没有批判天主教神学,故A项错误。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的是伽利略,故B项排除。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的理论是生物进化论,故C项排除。

答案D

10.1919年11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文章有如下标题:“天之光歪斜”“科学家急切等待着日食观测的结果”“恒星不是在它们似乎应该所在的或被计算出来的位置上,但不必担心”。这些文章介绍的科学理论应该是( )

A.经典力学

B.狭义相对论

C.广义相对论

D.量子理论

解析经典力学的提出是在1687年;狭义相对论创立于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6年;量子理论提出于1900年。故选C项。

答案C

11.爱因斯坦曾说:“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他要表达的是( )

A.人类不可能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统一概念

B.主张用新的宇宙统一概念代替牛顿的统一概念

C.强调牛顿在有关宇宙的统一概念领域贡献突出

D.“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超出牛顿体系范畴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贡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充分肯定牛顿的贡献,故选C项。

答案C

12.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

A.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B.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

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场革命”分别是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这“两场革命”分别使人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故选A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相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宇宙探险》

03/4 材料三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着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成就的出现对当时的欧洲思想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1)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

影响: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发展:由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原因: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条件:不盲从权威,敢于创新。

说明:经济上,小农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上,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4.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

材料二 1930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降祸,则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的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也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他是怎样以“感情、思想和行动”来“增进人类利益”的。概括这位“世纪人物”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并分别简要分析其原因。

(3)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1)提出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类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关注人类的进步与和平。优秀品质:不迷信权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等。

(2)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原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共同之处:都主张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04/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8884062a18074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