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的国内法学译文文献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基于CSSCI的国内法学译文文献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第30卷第9期 

情报杂志 

2011年9月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I.30 No.9 

Sep. 2011 

基于CSSCI的国内法学译文文献的 

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高 毅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

上海200433;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蚌埠233030) 

借助CSSCI数据进行学术研究正被学界重视,这一方法在法学界悄然兴起。通过对CSSCI中法学译文数 

据检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文献统计和分析,对法学译文的整体状况进行事实描述。法学译文呈现出译文比重较 

小,法学二级学科中的分布结构局部失调,译文原文以欧美为中心来源,译文载体分布偏在,译音区域结构京化,译 

文关注度不高。因此,要提升高质量译文数量,微调译文学科结构,译文原文来源多元,拓宽译文载体,扩散译者地 

域分布,重视法学译文成果。 

关键词CSSCI法学译文

D90.059 

被引证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11)09~0050—06 中图分类号

Reviewand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Translated Legal 

Papers Based on CSSCI 

GA0 Yi 

(Law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Shanghai 200433; 

Law School,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Bengbu 233030) 

Abstract The academic study by using the data of CSSC1 is emphasized by the Academy.This method is springing up in the circle of ja— 

ispmdence.The rmaterial statistic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factual description of he wholte state are based on the data of translated 

legal papers from CSSCI.The proportion of translated legal papers is rel ̄ively smaller.There is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ir distribution 

of the second—class disciplines of law.The papers from Europe and America re tahe center of their source.The carriers of distribution are 

unequa1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he ttrnslaators,they ale mainly from Beijing.And the attention of those translated legal pa- 

pers is low.We shoul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high—quality papers,adjust slightly the disciplines structure of translated legal papers,di— 

versify the source countries of he toriginals,broaden he catrriers of translated legal papers,and extend the region distribution of ransltators

nd pay higb atatention to the achievements of tansrlation. 

, 

Key words CSSCI translated legal papers citation 

0引 言 

CSSCI数据库是国内大型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 

库,其根据录用量、录用率,期刊论文及期刊被引频次、 

的事实描述和评价。在国内法学界,也有学者利川 

CSSCI数据从事法学文献的统计和评析,苏力教授率 

先于2003年基于CSSCI数据库从法学著述引证来考 

察中国法学研究现状 ,紧随其后,以CSSCI为数据 

样本的研究触及到中国主流法学中法学整体、各引汪 

影响因子精选部分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 

规范的中国大陆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来 

源期刊。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运用CSSCI 

群和法学核心作者引证情况统计分析 ,当代中国法 

学论文引证外部学科知识 ,从1998—2003年六年问 

中国环境法学著述的引证状况来探讨中国环境法学研 

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文献统计分析,对学科作出经验型 

收稿日期:2011—04一O1 修吲El期:201l一05-10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从引证看法学领域内外部知识交互影响实证研究”(编号:11YJC820026)的阶段性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高毅(1980一),男,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经济学。 

第9期 高毅:基于CSSCI的国内法学译文文献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51. 

究的现状与问题 ,等领域。近三年,通过CSSCI数 

数据的代表性,数据载体仅选择CSSCI收录的法学刊 

物刊载的译文,不包括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哲学 

类、社会学类和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期刊中可能刊载的 

译文,也不包括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刊发的译 

文。自1998—2010年间,CSSCI各年份法学学科收录 

期刊数量分别为:1998年17种;1999年21种;2000— 

2002年17种;2003年16种;2004年21种;2005—2007 

据进行定量分析法学研究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不断升 

温。利用CSSCI对中国主流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进 

行量化分析,对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及其方法进行深入 

反思 。基于CSSCI、CNKI(1978-2007)的高被引论 

文,找出中国法学研究30年的发展脉络,并就当前中 

国法学研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反思“。 。采用引文 

分析法对民事法学研究文献的引文进行信息可视化分 

析 。通过对2000—2009年间CSSCI法学核心期刊 

年26种(其中包括集刊5种);2008 ̄-2009年36种(其 

中包括集刊l5种);2010年21种。 

上刊发的环境法学论文引证的数量、学科分布、文献类 

型、语种分布的统计分析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 。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是认同并采用CSSCI 

数据库数据,从多维度分析文献的特点、研究概况和影 

响著作等,这种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范式,虽然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数据直观性,通过 

数据排序反映学科发展的部分现状,是查证学科的文 

献影响力的重要分析方法,检验学术论文优劣的重要 

参考指标。通过对借助CSSCI数据进行法学研究的 

相关文献梳理发现,法学界缺少对于法学译文的测量。 

德国著名比较法学家克茨引用歌德:“不懂别国语言 

者,对自己的语言便也一无所知”,强调法律如同语 

言,不懂外国法律,也不会深知和悟解本国法律的特征 

和品格。“法学著作的翻译构成了中国法学发展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没有哪个部门法的学者完全不 

受国外的影响,至于间接地受外国法学研究影响的则 

更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代的法学基本是移植的, 

并且这个移植基本是成功的。” 尤其在更加开放的 

社会体系中,作为显学的法学要想回避人类法律文明 

和智慧的交流和传播,几无可能,法学译作为掌握和了 

解多样性的法律文化和传统,为国内研究提供基本素 

材,为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的法治经验,起着积极推动 

作用。那么,法学译文在学界的状况如何?特征如何 

呈现?谁在从事翻译?本文正是依托CSSCI收录的 

法学期刊为样本,检索和整理了自1998至2010年间 

CSSCI收录的法学期刊中刊发的法学译文,并对其进 

行文献统计并加以评析,涉及文献数量、学科领域、国 

别来源、刊发载体、译者分布、被引频率等要素。法学 

译文文献的统计和观察,意在展现我国法学译文刊发 

的概貌,反映法学译文在学科领域的传播规律,描述我 

国法学译文在学界的整体状态,以期对法学译文的现 

状改进提供特定维度的参考。 

l 法学译文数据的检索与处理 

1.1 数据检索的来源 检索数据依托南京大学中 

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即 

CSSCI),时间跨度自1998年至2010年,考虑到样本 

1.2数据处理和检索结果基于译文的学术性和 

翻译性双重因素考虑,把直接的案例翻译和法律法规 

翻译、联合办学的合作意向翻译、国外学者直接用中文 

写作的论文排除在外;对于被分成上下两部分分别发 

表的译文统计时仅按1篇统计分析。为避免电子检索 

的遗漏,检索方式先运用数据库检索,然后通过翻阅相 

应的纸质期刊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精确性,通过逐 

检索CSSCI各年收录的法学期刊,共检索出法学译 

文有效篇数440篇(见表1)。 

表1 1998--2010年间CSSCI收录期刊中 

各年发表的翻译论文数量 

注:括号内数据为CSSCI来源集刊的数量。 

总体上来看,我国公开发表的高质量法学译文数 

量不多,各年份译文的刊发数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 

数量不变,只在2008、2009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这主要 

得益于2008—2009年问CSSCI收录了15种法学来源 

集刊,而集刊正是法学译文刊发主要载体(这一点在 

后面的译文刊发载体分析中会有说明)。如果仅就 

CSSCI来源期刊(不包括集刊)来算,在同期发表的法 

学论文中所占比重较小,多数年份呈现1年1本杂志1 

篇译文的状态,只是在部分年份略有变动(见表1)。 

2 局部结构失调:译文在法学二级学科领域中的 

分布 

按照我国法学的二级学科分类,共分成为l0个法 

52・ 情报杂志 第30卷 

学二级学科,笔者对检索的440篇法学译文按照我国 

的二级学科分类进行相应归类,当然这种归类带有一 

定的主观判断色彩,可能会遭到其他研究者的质疑,尤 

语言的依赖程度。这是部分学科译文多寡的影响因素 

之…,如经济法学理论主要产生和发展于大陆法系国 

家,经济法学理论的翻译需要德语、法语以及日语等语 

其是埘译自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学术论文按照大陆法 

系的法科分类标准进行归类不足以让人信服,但是出 

于研究的抽象概括需要,必须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分 

类,从而概括性地反映法学译文在法学二:级学科中的 

大致分布状况。通过归类发现法学译文分布状况不 

言的支撑,而掌握这些语种的经济法学人才的不足致 

使经济法学学科译文偏少。 

3 欧美中心主义倾向:译文原文的国别考察 

该部分将主要分析CSSCI收录的法学期刊中刊 

发译文原文的国别来源,反映语种以及与其相对应的 

均,主要集中于民商法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刑法 

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以及诉讼法学,而经济法学、法 

律史、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军事法学方面的译文则略 

显不足(详见表2)。其中,经济法学学科中译文偏少 

值得思考,理论上讲,立足于市场经济土壤的经济法较 

之于其他法律部门具有更强的外向性,国家干预或协 

调经济经济运行的手段相似性明显,国外经济法学理 

论的引入更易于为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提供有效借鉴和 

指引,但译文学科分布结构却呈现相反的表征,是经济 

法学研究已经本土化?还是另有原因? 

表2 1998--2010年问CSSCI中发表的法学译文 

枉法学二级学科分佑情况表 

译文学科 篇数 译文学科 篇数 

法学理论 81 诉讼法学 52 

民商法学 90 法律史4 

刑法 6() 军事法学0 

经济法学 l9 ,觅法学 行政法宁 53 

环境L一】资源保拶 法学 3 他 l5 

斛际法学 63 

形成这种局面的影响因素町能是多冗的,包括:a. 

学科范围宽窄度。学科A身内容体系的丰富程度以及 

我旧卜个法学二级学科划分的范围宽窄不 ,使得部 

分领域的译文较集中,如民商法学范围显然火于环境 

资源保护法学的范嘲,洋文的数量自然存在数量偏 

差..b.国外学科殚论的成熟度。译文数量较多的学科 

多为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或是有着较为悠久法 

律传统的领域,受到国外学术的影响自然偏多,如民法 

学、刑法学等学科;而类似 f法律史、军事法学等领域 

崮外产生的学术成果也相对较少,可供翻译的资料以 

及翻泽成果自然偏少。c 学科的外向性不一。学科的 

外向性也是影响译文的一个因素,对于呈现趋同化或 

体化趋势的学科,译文数量偏多,如国际法学(包括 

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而本土化因素偏重的学 

科,其详文数量自然偏少,如法律史。d。学科的翻译传 

统 .陔学科领域翻译学术著作习惯的形成与否,对于 

译文的学科领域分布产生较大影响,如法学理论领域, 

我国早期的法学研究主要是从翻泽法学理论着手,在 

2O世纪9O年代,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和刑法学领 

域均推出r系列译著,形成了自己的翻译传统 。e. 

法律传统对于我国法学译文和法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影 

响。通过对译_『谁的和译了什么两个问题的回答来揭 

示外部法学理论知识变迁特征。泽了淮?在对译文进 

行国别整理后,不难发现译文的目光主要聚集在美国、 

英国和德国、日本、意大利学者的论文,其他论文的国 

别包括加拿大、奥地利、荷兰、韩国等国,而译自俄罗斯 

的泽文在440篇巾仅占据3席,这一点与我们20世纪 

五、六十年代选择“以俄为师”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详见表3)。译了什么?其中泽自英美法系国家的译 

文主要集中在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和程序法学领 

域,一定程度表明我国法理学受美圈法理学影响较深, 

美国宪政理论和实践正在对我国宪法理论产生影响; 

译自大陆法系国家的译文主要集中在刑法学和民法学 

方面,重点是大陆法系的法典化现象对我国影响较大, 

罗马法理论在民法学界被广泛关注。 

表3 1998--2010年间CSSCI中发表的法学译文的国别来源 

国别来源 篇数 国别来源 篇数 

美国 】05 法国 21 

英国 41 澳大利亚 l2 

德国 89 俄罗斯 3 

日本 6O 他 79 

意大利 31 

形成这些格局的可能性原因:a.法律“西方化”现 

象。“法律全球化”、“法律趋同化”理论曾在世纪之交 

引起热议,法律全球化化本应是双向互动,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相互学习,但实际上,西方工业革命所引领 

的经济现代化和技术现代化,使得西方文明在整个文 

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法律全球化更多地表象为单 

向度的“法律西方化”或者“法律欧美化”运动,呈现出 

法律的西方中心主义,而缺少对于其他文明体系中的 

法律关注。b.主流语种的普及性。英语教育在我国高 

等教育中的普及使得译自英语语系国家的译文占有较 

大比重.掌握德语、日语、法语等语种的人数在我国的 

攀升使得译白德国、法国、日本的译文数量攀升,而俄 

语的“非主流”使得译自俄罗斯的论文数量只占据3 

席。其他语种人才缺乏的客观制约性致使法学界无法 

关注其他文明形态中的法律制度。C.法律传统的影 

第9期 高毅:基于CSSCI的国内法学译文文献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53・ 

响。从法律传统的角度来看,我国受大陆法系的实体 

法体系影响较多,反映在译文方面,主爱集中在泽自德 

国、法国、H本、意大利的刑法或民法领域;相比之下, 

英美法系国家具有程序法传统,宪政理论较为发达,译 

自英美等国的宪法与行政法学以及程序法方面的论文 

自然I与有较大比例;20世纪涌现大批大师级的法学人 

国刑法”等。 

5译者北京化:译者结构状况分析 

本部分针对译者的结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涉及 

多产译者、译者的地域结构、译者的学历结构分布,对 

CSSCI中检索到的440篇译文的译者进行不完全统计 

和分析,泽者的结构状况主要呈现如下。首先,在译者 

地域结构方面,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承担了大 

量的法学理沦翻译工作,译者主要来源予中国政法大 

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在其他地 

区,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也承担着大量的国外法学论 

物的美国成为西方法理学的中心,法学译文也呈现出 

这种偏好。 

4载体偏在:法学期刊中译文的载体分布 

法学期刊足法学论文刊发主要载体形式,也是法 

学译文刊发的常见载体,当然不排除其他综合性期刊 

刊发少量的法学论文(包括译文)。在CSSCI法学来 

文的翻译工作(详见表5)。其次,高产译者的译文集 

中度高,部分法学研究人员进行多篇次的翻译,最多的 

达到8篇(详见表6),高产译者有针对性地集中进行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学者法学论文进行翻译,供给了多 

语种形态来源的译文,为国内的法学学习和研究提供 

源期刊中,《比较法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等 

杂志较其他杂志青睐法学译文,从发文数量上看远远 

超过CSSCI中其他法学期刊,承担着刊载法学译文的 

任务,这主要与刊物的办刊宗旨紧密相连,《比较法研 

究》重在反映中国比较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对各 

宝贵的资料支持。再次,译文中译者的学历结构以法 

学博士研究生(包含国外留学的博士生)为主要构成。 

表5 1998--2010年CSSCI收录的法学期刊中 

国法律制度与思想的比较研究,《中外法学》也是如 

此,《环球法律评论》(前身为《法学译丛》)也秉承译 

介域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但因其直到2008年才被 

CSSCI收录,载文数量在统计中反映不明显。《法学研 

究》因坚持刊载有关中国法治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 

题的论文的办刊宗旨,从未触及法学译文,《中国法 

译文译者的主要单位分布情况表 

译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 民大学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译文篇数 

学》在2001年、2002年曾刊载过少量的法学译文(详 

见表4)。另外,较之法学来源期刊,法学集刊更倾向 

于法学译文刊发,虽然CSSCI收录法学集刊数量较少 

(2005--2007年为5本集刊,2008--2009年度为15本 

集刊)却刊发了数擐较多的法学译文,2008、2009年法 

学译文的激增正足因为CSSCI在2008---2009年收录 

厦门大学 

清华大学 

南京犬学 

两南政法大学 

卵甜 

武汉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B m m 

注:本部分统计仅依据译者在正式刊发的译文中署名的单位。 

表6 1998---2010年CSSCI收录的法学期刊中 

译文的主要译者统计表 

译者 

薛军 

许章润 

丁玫 

的法学集刊数量增加,使得具有较高质量的法学译文 

数量得以大幅度增长。这些与部分法学集刊中设置了 

专门的法学译文栏H相关,《南京大学法学评论》没:有 

“域外法沦,《清华法治论衡》设有“域外法音”,《行政 

法论丛》设有“外国行政法”,《刑法论丛》没有“外 

表4 1998--2010年间CSSCI中法学译文刊载期刊情况表(部分) 

篇数 

石佳友 

朱岩 

邓正来 

徐国栋 

张千帆 

丁‘相顺 

期刊名称 译文篇数 

《比较法研究》 

《中外法学》 

《法学家》 

《法制与社会发展》 

《中国刑事法杂志》 

樊文 

王世洲 

王秀梅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中围法学》 

《法学研究》 

来源集刊 

这种状况形成的可能性影响因素包括:a.法学研 

究人才的培养模式。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运用法学外 

54・ 情报杂志 第30卷 

文著作和论文的翻译作为法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机制, 

通过大量的外文翻译培养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能力。b. 

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自身的传统优势,结合自身学科传 

统优势进行国外法学著作和译文的翻译,如署名吉林 

大学的译者翻译的多为法理学领域的论文,而署名厦 

门大学的泽者翻译的多为国际法学领域的论文。c.信 

息交流。集中了大量的法学研究力量的北京高校和研 

究机构,通过与国外法学院的人才培养交流,形成了多 

语种的法学研究人才,如中国政法大学设有比较法学 

研究院、中欧法学院、中德法学院、中美法学院、欧盟法 

研究中心和罗马法与意大利法研究中心等含有涉外性 

质的培养和研究机构。d.刊发载体的因素。前文分析 

了《比较法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 

会发展》以及集刊《南京大学法律评论》、《国际经济法 

学刊》等杂志对于译文具有较高的接纳度也影响着译 

者的地域结构分布,这一点可以从上述杂志的主办单 

位和译者的主要单位来源相耦合状况得以窥见。 

6译文低估:以法学译文的被引证率测量 

法学译文的翻译发表只是法学译文完成的一个阶 

段性标志,为法学知识的传播作r铺垫,但这种知识有 

没有引发关注,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 

观察测量。“文献引证是衡量学术著述之影响的一个 

重要维度,特别是用来研究一一些本来非常难于定量研 

究的现象” 。本部分将依据CSSCI数据库中发表的 

译文的被引用率测量法学译文被发表后在学界的关注 

程度,判断一下法学译文被译后有没有产生特定的学 

术影响。按照被引总频次,年均被引率(为了避免数 

据的偶然性,只计算至少发表3年以上的论文平均被 

引率)标准,本文挑选出了被引总频次相对较高以及 

年均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被引次数最高的为斯洛文 

尼亚宪法法院大法官卜思天・儒佩基奇的《从刑事诉 

讼法治透视反对自证有罪原则》一文(王铮等译),被 

引次数10次以上(含10次)的有4篇译文;篇年均被 

引率最高的为德国19 I 纪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J・ 

H・冯・基尔希曼所作的《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 

性——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赵阳译),篇年均被引1 

次以上(含1次)的有1O篇译文(详见表7)。上述测 

量数据的结果表明法学译文的被引频次总次数和年均 

被引率处于普遍偏低状态,被译后的关注度不高,译文 

在国内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力,与多数论文及论文原 

作者在其本国的影响力不相匹配,如小口彦太、施米托 

夫、汉斯・凯尔森、耶林等。如果按照凌斌所界定的平 

均每年被引2次以上的法学文献被称为“法学主要作 

品”的标准,这些法学译文都没有进入“法学主要作 

品”行列。 

表7 1998至2009年CSSCI数据中译文被引频次统计数据 

篇名 次数 

7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文对于CSSCI收录的法学期刊中法学译 

文的统计和分析来看,法学译文的比重不大,基本上处 

于1年1本1篇译文;译文在法学二级学科中存在局 

部结构失调,如在经济法学、环境资源保护法学领域的 

译文较少;译文原文呈现欧美化现象;译文刊登的载体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部分杂志;译者以北京地区高校 

的法学学习和研究者为主,其他地区的法学学习和研 

究者为辅;从法学译文被引证率测量的结果来看,法学 

译文的作用被低估。法学学术论文的翻译是进行中国 

法学研究进行横向交流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进行制度 

交融和汇合的重要方式,为借鉴和吸纳不同法律体系 

和法律文化传统的制度提供了资料帮助,也是培养法 

学研究人才的重要方式,构成中国法学发展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刊发的法学译文进行文献统计 

和分析之后,针对考察现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以飨 

参考。 

7.1 高质量译文数量有待提升法学高质量译文 

的数量并没有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勃兴和研究者外语 

水平的提升而呈现数量增加。数量的提升可能既受制 

于客观因素,如被认同的高质量载体数量有限制约译 

文刊发数量;也受制于主观因素,译文被译水平不足 

“信、达、雅”等要素的缺失导致译文得不到相对高质 

第9期 高毅:基于CSSCI的国内法学译文文献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55・ 

量的杂志录用。虽然苏力曾预测:随着法律学人的外 

语能力等增强,法学著作的翻译在最多20年后甚至 

l0年就会逐渐衰落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法律学人 

学理论知识传播的语言壁垒,也是培养法学人才的一 

个重要机制。在我国法学传统不足、积淀不够的历史 

阶段,运用翻译来培养法学人才成效显著,“诸多活跃 

的法学人几乎都有过翻译的经历,或直接间接地得益 

外语能力的增强更多属于英语能力的提高,而其他语 

种的法学著作与论文的翻译仍是必要,为掌握不同语 

种的法律学人提供学习研究资料仍未过时。通过译 

者、期刊、学科等共同努力提供高质量的译文,适当增 

加域外法学理论的供给。 

7.2译文学科结构需作微调 法学译文在法学二 

于法学著作的翻译。尤其是在广义的理论法学界,如 

高鸿钧、贺卫方、梁治平、刘星、米健、沈宗灵、王晨光、 

舒国滢、夏勇、信春鹰、许章润、张文显、张志铭、郑成 

良、郑永流等做过不少翻译。而在其他部门法学领域, 

也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影子”_9 (其中包括苏力教授 

级学科中的分布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主要集中在法 

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和国际法 

学等领域,而经济法学、资源和环境法学、法律史以及 

军事法学领域的法学译文较少。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 

因素各异,有些受学科理论的本土性影响,如法律史学 

科;有些受学科的宽窄范围度的影响,如军事法学学 

科;情形各异,不一而足。但是有着较强知识共通性和 

交流性的经济法学学科、资源和环境法学学科,法学译 

文数量缺失更多与学科的研究模式和学科尚未形成翻 

译传统有关。经济法学和资源与环境法学理论研究在 

国外学术著作和论文的翻译方面需要向法理学、宪法 

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等学科借鉴。在经济法 

学领域,可针对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的经济法学理论进 

行翻译,为经济法学知识的传播摈除语言障碍;在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学领域,西方发达国家曾经有着丰富的 

环境污染治理法律制度方面的理论,尤其是日本的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等理论值得我们译介。 

7.3译文原文来源应该多样 目前的译文原文主 

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呈现“欧 

美现象”,而译于其他国家或语种的法学译文所占比 

重甚少。考虑到法学知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需求,应 

该从全球视角关注世界社会多元的法律,需要对目前 

这种相对单一的译文原文来源模式作些改进,既要关 

注欧美“先进”的法学理论,也要涉猎其他地区“落后” 

的法学理论,为法学学习和研究者提供不同形态的法 

学资料。特别是一些与我国同处转型期国家或第三世 

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尤为值得我们关注,如 

印度的法律制度等。 

7.4译文载体多渠道 没有一定的高质量刊发载 

体的确保可能会降低法学学习和研究者翻译法学论文 

的热情,尤其在现行的以“c刊”为科研考核标准时代 

前提下,没有刊发载体或版面的保障,基础性的法学翻 

译工作将减弱其原有魅力。刊发译文较多的高质量载 

体应该继续关注优质的法学译文,其他期刊也应给予 

法学译文一定的关注和刊发空间。 

7.5译者地域分布扩散法学著述翻译打破了法 

本人)。法学论文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最大受益者 

其实可能是译者本人” ,为其日后从事法学理论研 

究奠定理论基础,提升和补充了自己的理论功底。目 

前,这一培养方式主要在北京地区的高校中得以运用, 

这种有效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在现阶段仍值得沿用并 

值得为其他地区的法学院所借鉴。 

7.6有效利用法学译文一般来说,译作中的法学 

理论或为国外法学的经典理论,或为最新动态,学术影 

响力较强。从事这些法学理论的翻译并传播依靠大量 

人力、物力资源的保障。如果成果没有得到关注和合 

理利用的话,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仅从CSS— 

cI数据被引证率的角度来判断的话,这些法学译文的 

关注和利用程度普遍偏低,我们需要对此加以重视,给 

予更高程度的关注,也要合理利用这些译文成果。 

参考文献 

[1]苏力.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研究现状 

考察之二[J].中国法学,2003(2):161-172 

[2] 凌斌.中国主流法学引证的统计分析——以CSSCl为数 

据基础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3):97— 

107 

[3] 成凡.从竞争看引证——对当代中国法学论文引证外部学 

科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2):123-131 

[4] 汪劲.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1998—2003年 

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现状调查报告[J].法律科学,2005(4):49 

57 

[5]蒋超.繁荣与反思:民事诉讼法学的引证分析[J].司法, 

2008(3):153-173 

[6] 徐剑 何 渊.中国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基于 

CSSCI、CNKI(1978—2007)的高被引论文分析[J].上海交通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9~57 

[7] 栾春娟,罗海山.中国民事法学研究现状的考察[J].哈尔滨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7—72 

[8] 王社坤.环境法学研究影响性因素实证分析——基于CSSCI 

法学核心期刊环境法学论文引证的调查[J].法学评论,2011 

(1):61-68 

[9] 苏力.当代中国的法学著作翻译——从制度或经济学的角 

度考察[J].清华法学,2004(4):130—149 

(责编:贺晓利)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823013a182202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