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课件

《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课件

2023年7月19日发(作者:)

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

高家方

制作

修订(排版)

第一章 引论

一、普通逻辑的对象

●逻辑一词的含义

.原始含义:思想、言辞、理性、

规律性。

.现代含义: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特殊观点、逻辑学

●逻辑学:

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普通逻辑

现代形式逻辑——数理逻辑

辩证逻辑

●对象: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思维:理性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借助语言性。

.逻辑形式:思维内容各部分间的联系方式。

组成——逻辑常项和变项构成。 .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简单逻辑方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定义和划分;

穆勒五法等。

二、普通逻辑的性质

.工具性;

.无阶级性。

三、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

.有助于准确表达思想,严密论证思想。

.有助于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

.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其它各门科学知识。

.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

四、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多做练习。

第二章 概念 一、概念的本质及其作用

●概念——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作用: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

.概念是思维的结晶。

.联系同类对象,

区分不同类对象。

二、概念与语词

●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区别:

.概念是思维形式,

语词是语言形式。

.概念都须要语词来表达,

但并非语词都表达概念。

.同一概念可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义词。

.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多义词。

三、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含义。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

四、概念的种类

.数 量——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类)

.集合体——集合概念(集合体)

非集合概念

.属 性——正概念

负概念(论域)

五、概念间的关系

同一关系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矛盾、反对)

六、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逻辑根据:属种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概念的限制:类—→分子

概念的概括:分子—→类

七、定义

●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

●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

●种类:

.实质定义:其种差没有侧重点。

.发生定义:其种差侧重于事物产生或形成的过程。

.关系定义:其种差侧重于事物间的关系。

.功用定义:其种差侧重于事物的功能作用。

●语词定义

.说明的语词定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

●定义的规则: .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否则,“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否则,“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

●定义的作用

.通过定义能把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

.通过定义可明确概念。

.通过定义可把一概念传达给不了解该概念的人。

八、划分

●划分——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该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方法: .一次划分

.连续划分

●二分法:是一种特殊的划分方法。

●划分的规则

.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否则“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

.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否则“划分标准不同一”。

.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否则“子项相容”。

●划分的作用

.通过划分,可扩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通过划分,可明确概念的外延。

●分类与列举

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的划分。

列举——省略概念部分外延的划分方法。

第二章 概念之逻辑与语言训练 .试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关系。

⑴社会主义国家有的属于亚洲国家,有的属于欧洲国家

⑵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

⑶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它们都属于直线几何图形,而不是曲线几何图形

⑷张东明既是三好学生,又是班级干部

⑸张大伟是三好学生,但不是共产党员

⑹小李既不是聪明人,也不是勤奋人

⑺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年知识分子,也有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其中不少人是人民教师

⑻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⑼小说和剧本都是文学作品

⑽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知识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两部分

.根据给出的条件,正确画出概念间关系的欧拉图。

① 如果、两个概念全异,与、相交,真包含于之中,那么与在外延上可能有哪几种关系,请用欧拉图表示。

② 已知、两个概念相交,概念真包含概念。请问、两个概念在外延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社会、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②学生、中学生、共青团员

③教师、语文老师、物理教师、优秀语文教师

④鲁迅、阿正传作者、伟大的文学家

⑤亚洲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中国

.下列各判断作为定义是否正确?

①正方形是四角均为直角四边形。

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③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事件。

④犯罪就是指一切违法行为

⑤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 ⑥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下列议论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一季分为三个月。

肥料可分为化肥、绿肥、粪肥、氮肥、钾肥等。

学校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中师、大专和聋哑学校等。

就世界观来说,有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和辩证法的。

我们国家的干部可分为地方干部、中央干部、技术干部和政工干部。

人的行为分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四边形有正方形、梯形、矩形。

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

.分析下列各段议论是运用哪些逻辑方法明确概念的?主要明确了哪些概念?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现在世界上存在各种不同的国家,而主要的是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一类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一类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能力是人能够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人的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在许多活动中都不可缺少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数学能力、绘画能力、技术能力等。

“战争是从私有财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于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不是讲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吗?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嘛。”

违法行为就是违反了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法规所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又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衣着需要,努力发展化学纤维工业,特别是合成纤维工业,是很必要的。因此,作为一个从事纺织品经营业务的商业工作者,不但要学习一般纺织品的商品知识,更要努力学习新兴的合成纤维织品的商品知识。

.下列箭头所示的概念间的推演是否正确的限制或概括?为什么?

学校→高等学校→北京大学

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

年→月→日

人民→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人民

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阶级社会的教育

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直线几何图形→几何图形

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第三章

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基本特征:

.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

.有真假之分——真的或假的。

二、判断和语句

●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区别:

.判断是思维形式,语句是语言形式。

.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

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同一判断可用不同语句表达。

.同一语句可表达不同的判断。

三、判断的分类

●判断:简单判断: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复判断

●判断:模态判断

非模态判断

四、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构成: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种类: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都是——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都不是

——

.特称肯定判断—有的是———

.特称否定判断—有的不是——

.单称肯定判断—某是

.单称否定判断—某不是

●自然语言中性质判断的规范化:

不都是→有的不是 没有是的→所有的不是

没有不是的→所有都是

●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矛盾关系——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差等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全称的主项周延,特称的主项不周延;

否定的谓项周延,肯定的谓项不周延。

五、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构成:关系项、关系者项、关系者量项。

公式:或(、、)

●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

.关系的对称: 当真时,也真。

.关系的反对称:当真时,却假。

.关系的非对称:当真时,可真可假。

传递性:

.关系的传递: 当真且也真时,必真。

.关系的反传递:当真且也真时,却假。 .关系的非传递:当真且也真时,可真可假。

六、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公式:∧

●联言判断的真值特点:

一个联言判断,当联言肢都真时,它真;只要有一联言肢假,它就假。

七、 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一种存在的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种可能情况至少一种存在并且可以并存的选言判断。

公式:∨

●真值特点: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只要有一个选言肢真,它就真;只有每一个选言肢都假时,它才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种事物情况有且只有一种存在的选言判断。

公式:▽

●真值特点:

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肢真时,它真;否则,它是假的。

八、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断定某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

没前件后件不定;

没后件必没前件,

有后件前件不定。

公式:→

●真值特点: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前件真后件假时,它是假的;其它情况下,它是真的。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没前件必没后件,

有前件后件不定;

有后件必有前件,

没后件前件不定。

公式:←

●真值特点:

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前件假后件真时,它是假的;其它情况下,它是真的。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要条件:有前件必有后件,

没前件必没后件;

有后件必有前件,

没后件必没前件。 公式:←→

●真值特点:

←→

一个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前后件同真同假时,它是真的;否则,它是假的。

九、负判断

●负判断——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

又叫判断的否定。

公式:┐

●真值特点:

一个负判断与其肢判断真值相反,是矛盾关系。 ●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

.┐←→

.┐←→

.┐←→

●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

.┐(∨)←→┐∧┐

.┐(▽)←→(∧)∨(┐∧┐)

.┐(→)←→∧┐

.┐(←)←→┐∧

.┐(←→)←→(∧┐)∨(┐∧)

.┐(┐)←→

十、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断定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

●种类:

.必然肯定判断 □

.必然否定判断 □┐ . 或然肯定判断 ◇

. 或然否定判断 ◇┐

●模态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矛盾关系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 差等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第三章 判断之逻辑与语言训练

. 试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各组、两个判断是否等值?

①()→ ()q

②()如果,那么 ()只有非才非

③()并非只要认识落后,就能改变落后。

()虽然认识落后,但却没有改变落后。

④()并非一号和二号运动员都上场。

()或者一号不上场,或者二号不上场。

. 试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各组、两个判断是否矛盾?

① ()q ()P

②()虽然没有获得学位,但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

只有获得学位,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③()只要采用新技术,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

如果不采用新技术,就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并非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

如果不努力学习,则就不能攀登科学高峰。

. 写出与下列各负判断具有等值关系的联言判断,并用真值表加以验证。

① 并非如果参加英语学习班,那么就不参加日语学习班。

②并非只有聪明,才能学好逻辑。

. 写出与下列各判断具有矛盾关系的假言判断,并用真值表加以验证。

① 小张学习好,但身体不好。

② 小李学习好而且思想也进步。

.设命题()如果李明是研究生,则杨华也是研究生。

()杨华不是研究生。

要求:①列出()、()的真值表

②根据真值表回答:当()、()都真时,李明杨华是不是研究生

. 设命题()只有小王不参加比赛,小李才参加比赛。

()小王不参加比赛。

要求:①列出()、()的真值表

②根据真值表回答,当()、()中恰有一个为真时,小李小王是否参加了比赛?

. 设命题()如果某公司进口了一批彩电,那么它就不进口电冰箱。

()为“某公司没有进口彩电。

要求:①列出()、()的真值表

②根据真值表回答,当()、()都假时,某公司是否进口了彩电和冰箱?

.分析下列性质判断属于何种类型?并写出其逻辑形式,说明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任何政党都有阶级性。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都是好的。

今天到会的有两个人没有发言。

绝大多数的华侨是爱国的。

发言的不都是本单位的工作人员。

无论什么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全村没有一户人家没有洗衣机。

感叹句不都不表达判断。

唯物主义不都是科学世界观。

逻辑划分不是分解。

没有一个神学家是唯物主义者。

任何事物不是不可认识的。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真听课的。

不少人是自学成才的。

经济基础不是上层建筑。

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

人不都有自知自明。

极少数人不同意这个方案。

很多唯物主义者并非马克思主义者。 有事业心的人都是珍惜时间的。

长江是水源丰富的河流。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他们当中只有个别人没有明白你的意思。

凡被告都有辩护权。

这个人不懂法。

.指出下列关系判断的关系项,并从对称性和传递性两个方面分析其关系的逻辑性。

概念与概念全异。

概念真包含概念。

甲判断与乙判断等值。

甲概念与乙概念交叉。

沈阳在哈尔滨以南。

老黄与小马是同乡。

中国领土比美国领土大。

甲队战胜了乙队。

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师要关怀学生。

小张与小李的性格相似。

、两条直线平行。 .分析下列语句各表示何种复合判断,并写出其逻辑形式的公式。

可能真,可能真。

若是真,则假。

真或是。

或是假,或是假。

如果假则真,真则假。

除非他真心悔过,才能得到群众的谅解。

并非只要认识字母,就能学好外语。

不是凡有成就者天生聪明。

逆水行舟不是进。就是退。

他虽然人已半百,但求知欲望并未减弱。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掌握好这面技术。

并非这种方法既省工又省料。

并非如果吃得多就长胖。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人寿命之长短,或因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或因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的社会力量。

并非只有上过大学,才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除非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打开产品销路。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风险的生命意义。

不脚踏实地努力钻研业务,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一个三段论推理或者是一格,或者是二格的,或者是三格的,或者是四格的。

并非古人的话都不是有哲理的。

一个革命党任何时候都要实行政策。不是实行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错误的政策。

我们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体现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并非聪明,就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一个推理不是演绎推理,就是归纳推理,要么是类比推理。

第四章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 或 →

●同一律的要求:每一概念要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每一判断要有同一的含义。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同一律的作用:保持思维具有确定性

二、矛盾律

●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的公式:┐(∧┐)

●矛盾律的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肯定,必须否定一个。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矛盾律的作用:.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

.矛盾律是间接反驳的逻辑依据。

三、排中律

●排中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公式:∨┐

●排中律的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下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一个。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

●排中律的作用:.保证思想的明确性。

.间接论证的逻辑规律。

四、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

●充足理由律的公式:[∧(→)] →

●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理由须真实;

.理由与推断间有必然联系。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理由虚假”或“推不出”

●充足理由律的作用:保证思维的论证性。

第四章 逻辑基本规律之逻辑与语言训练

. 分析下面各段议论违反了哪些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我对法律上规定的“公开审判应当有律师为被告辩护”,有意见,罪犯怎么会有理?还要有人替他辩护?请问这是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

凡不采用的来稿一律退还,但铅印的稿件不退。

我是同意解放思想的,因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因为思想一解放,谁想说啥就说啥,谁想干啥就干啥,这势必要削弱组织性、纪律性、削弱党的领导,这样一些事情就不好办了。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甲、乙、丙、丁的发言如下:

甲: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现实意义的。

乙:我认为这篇文章没有现实意义的。

丙:我同意甲和乙的看法。

丁:我既不同意甲的看法,也不同意乙的看法。

我不同意“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种观点。因为事实上,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常常是没有共同语言的,怎能说语言是没有阶级性呢?

某厂购买一台新的机床,没有标明是哪产的,上面仅标有“·230”字样。工人们有的说:“这是进口货”,有的说:“这是国产的”,大家正在争论中,有个外号叫“万事通”的大李凑上来说:“你们都错了,我知道,这台机床是出口转内销的。” 这件事我根本没有过问,只是从侧面了解一点情况,提了点意见。

我们应当考虑的是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因为共产党人是不应当有个人主义思想的。

有人说《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希腊人,有的人说不是。我虽然没有研究过这部作品的作者,但我认为,说《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希腊人不对,说不是希腊人也不能另人信服。

全家人在讨论如何筹办儿女的婚事,父亲说:儿女的婚事要节俭,一定不要大办;哥哥说:一个人的婚姻大事只有一次,一定要大办;母亲表态说:我同意你们两个人的观点;妹妹说:我既不同意哥哥的意见,也不能同意父亲的意见。

甲、乙二人对话如下:

甲:您是否明确了我那篇文章的基本观点?

乙:拜读了您的大作。 甲:您是否同意我文章的基本观点?

乙:我认为您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将来能否挑起工农业赶超世界水平的重担问题。因此,一定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试用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和“所有的语句都不表达判断”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有的语句表达判断”和“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这两种观点是正确的。

上述断定是否违反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为什么?

三个小学生在玩耍时打碎了玻璃窗。当老师问是谁打碎的时候,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打碎的”。

已知三个学生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分析玻璃是谁打碎的?

三个学生讨论某国家究竟在地球上的哪个州?学生甲说:“这个国家也许在欧洲,也许在非洲”。学生乙说:“这个国家肯定在非洲。”学生丙说:“这个国家既不在欧洲,也不在非洲。”

已知三个学生的断定只有一人错误,其他二人都正确。问:这个国家究竟在哪个洲?

下面、、三个判断有二个为真,问全班名学员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

、全班同学都会使用计算机

、全班同学有二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班里有的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

下面、、、四个判断仅有一个为真,问小张是否去上海?

、小张必然不去上海

、小张不必然去上海

、小张可能不去上海 、小张必然去上海

某珠宝店被盗,盗贼窃走了一枚贵重钻石。经过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是赵、钱、孙、李四个人中的一个人,于是,作为重大嫌疑犯审讯了这四个人。他们的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作案的。

钱:李就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不是我作案的。

已知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这个案子里的罪犯是谁?

已知下列、两个判断均为假的,能否断定“甲班所有同学都学英语,乙班有的同学也学英语”?为什么?

、如果甲班所有同学都学英语,那么乙班所有同学都不学英语

、只有甲班有的同学不学英语,乙班有的同学才学英语。

第五章 推理

一、推理及其结构

●推理——依据已知判断得到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例如:

所有学生都及格,

—————————

所以,并非有的学生没及格。

人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如果下雨,则地湿,

地没湿,

—————————

所以,天没下鱼。

金导电,

银导电,

铜导电,

铁导电,

金、银、铜、铁都是金属,

—————————

所以,金属都导电。

二、推理的种类

.思维进程: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蕴涵关系:必然性推理

或然性推理

.前提数量:直接推理

间接推理

三、推理的形式有效性及其判定 ●如果一个推理是形式有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推理(即其推理形式的任一解释)都不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

●在普通逻辑中,判定推理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一些规则,如果一个推理是有效的,就不能违反这些规则。

●为了确保推理获得真实结论,必须满足两条:

.前提真实(内容真实)

.推理有效(形式有效)

四、直接推理

●直接推理——以一个判断为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

(一)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反对关系:→┐

→┐

.下反对关系:┐→

┐→

.矛盾关系:←→┐

←→┐ ←→┐

←→┐

.差等关系:→

┐→┐

┐→┐

(二)判断变形直接推理

.换质法——通过改变前提的质而得出结论的直接推理方法。

规则:第一,改变前提的质,

主谓项位置不变;

第二,做前提谓项的矛盾概念为结论谓项。

种类:→┐

→┐

→┐ →┐

.换位法——通过调换前提中主、谓项位置而推出结论的直接推理方法。

规则:第一,调换前提中主谓项位置,联项不变;

第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中不得周延。

种类:→

不能换位

.换质法与换位法的综合运用

●连续换质位法:

→┐→┐→

┐┐→┐┐→┐

●连续换位质法:→→┐

五、三段论

●三段论——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由三个项构成:中项:两个前提共有的项

小项:结论中的主项

大项:结论中的谓项

● 由三个直言判断构成:

大前提:带有大项的前提

小前提:带有小项的前提

结 论:由两个前提所得到的新判断

●三段论的公理: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对象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一个正确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四概念”)

.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中项两次不周延”)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大项扩大”或“小项扩大”)

.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若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若结论否定,则前提有一否定。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如果两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是特称的。

●三段论的格:是由中项在前提中的不同位置所构成的三段论的不同形式。

共有四个格:第一格 ——

——

————

——

(作用:典型格;审判格)

第二格 ——

——

————

—— (作用:区别格,反驳肯定断)

第三格 ——

——

————

——

(作用:反驳格,反驳全称判断)

第四格 ——

——

————

——

●三段论的式:是、、、四种判断在两个前提和结论中的各种不同组合所构成的三段论形式。

三段论共有个可能式,

个有效式(含个弱式):

第一格 第二格 第三格 第四格

() ()

() () ()

●三段论的省略式

.省略大前提:普遍承认的一般原理。

.省略小前提: 不言而喻的事实。

.省略结论:显而易见,不说出更有力。

六、关系推理

●关系推理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并且根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纯关系推理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判断的推理。

.对称关系推理:→

.反对称关系推理:→┐

.传递关系推理:∧→

.反传递关系推理:∧→┐

●混合关系推理是两个前提分别是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结论是关系判断的推理。

————

七、 联言推理

●联言推理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并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分解式:前提为联言判断,结论是某一联言肢的推理。

有效式:→

————

●组合式:前提是联言肢,结论是联言判断的推理。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9731687a28173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