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发(作者:)
普通逻辑
目 录
概念 ............................. 1简单判断 ......................... 2复合判断 ......................... 3逻辑基本规律 ..................... 5演绎推理(一) 基于词项的推理 .... 5:基于命题的推理 ........ 8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 11
论证 ............................ 13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演绎推理(二)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章 概念
节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A.中国 B.黄山 C.长城 D.旅游胜地。(简答题)
真包含关系
★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青年(A)、中共党员(B)、干部(C)。(简答题)
交叉关系
★★
真包含关系
★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A),古典文学作品(B),红楼梦(C)。(简答题)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A.大学生 B.共青团员 C.体育运动员。(简答题)
交叉关系
★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高中生(A),大学生(B),三好学生(C),教师(D)。
(简答题)
反对关系
★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联合国(A), 亚洲国家(B),中国(C)。(简答题)
全异关系
★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实数(A),正数(B),负数(C)。(简答题)
真包含关系
★
交叉关系
★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A),科学家(B),爱因斯坦(C)。(简答题)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闯的关系:亚洲人(A),上海入(B),中国人(C)。(简答题)
真包含关系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实数(A), 有理数(B), 无理数(C)。(简答题)
反对关系
★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西游记》(A),武侠小说(B),现代小说(C)。(简答题)
矛盾关系
★
请根据题目信息分析:(分析题)
1.“正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该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作为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也有可能是矩形或菱
形,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因此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2.“城市居民分为汉族、少数民族、外国侨民、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该句作为划分定义的规则
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还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1)工人与汉族、少数民族、外国侨民等子项均有交叉,违反了“划分所得的各子项应当
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2)该划分有民族、身份等多种标准,违反了“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的规则,
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下列语句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分析题)
1. 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
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2.学生可划分为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自考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
定义的规则
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 根据题目信息答题:
1.“中餐馆就是中国人开的餐馆。”该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作为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同一的规则。
2.“社会矛盾可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该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作为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第三章 简单判断
知识点名称
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
★
主观题
指出下列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A.甲班没有同学不是团员。B.甲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团员。(分
析题)
A 判断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B 判断是一个全称否定判断,它们具有反对关系,A 真 B 必
假,A 假 B 真假不定;B 真 A 必假,B 假 A 真假不定。
第五节
概念的定义
节
第二节性质判断 第四章 复合判断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节
军训最后一天,某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该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
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的。”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
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者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
绩。”结果发现三位教官只有一人说对了。试问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是否优秀?写出推导过
相容选言判 程。(分析题)
断 条件可以总结为:
★★ (1)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优秀(SEP)。
(2)有些人的射击成绩是优秀的(SIP)。
(3)班长或体育委员射击成绩优秀(相容选言判断)。
(1)和(2)是互为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则(3)相容选言判断是假的,进而得出“班
长和体育委员都没有打出优秀成绩”,故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优秀。
用真值表验证((﹁p→﹁q)∧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不是有效式。
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
★★★
以“天空变蓝了或者是因为工业污染少了,或者是大风吹散了污染空气”为前提,
1. 加上另一个前提:“天空变蓝了是因为工业污染少了”,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A:能 B:不能
答案:B
相容选言判 论述: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肯定部分选言支,不能肯定或者否定其他选
断 言支。
★★★ 2.加上另一个前提:“天空变蓝了不是因为大风吹散了污染空气”, 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
什么?
A:能 B:不能
答案:A
论述: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否定部分选言支,可以肯定其他选言支。
某届“百花奖”评选结果,A 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获得了最佳故
事片奖,B 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孙悟空和小猴子》获得了最佳美术片奖,C 电影制片厂拍 摄
的《白娘子》获得了最佳戏曲片奖。授奖大会后,某电影制片厂邀请这几部片子的导演去
介绍经验。在火车上,A 厂的导演说:“真是有趣得很,我们三个的姓分别是片名的第一个
字,并且我们每个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的片名的第一个字正好不一样。”一个姓孙的导演笑道: “真不相容选言是这样啊!”
判断
请问:这三部片子导演各姓什么?写出推导过程。(分析题)
★★★
推导过程如下:
1.根据题意,A 厂的导演要么姓黄,要么姓白。因为她说完一个姓孙的导演回复了。而导演
的姓和所拍摄的片子的第一个字不一样,所以 A 厂导演姓白。
2.B 厂导演要么姓黄,要么姓白,而 A 厂导演姓白了,所以 B 厂导演姓黄。
3.最后,可以推知 C 厂导演姓孙。所以,A 厂的导演姓白,B 厂导演姓黄,C 厂导演姓孙。
以“如果张三是一个好干部,那么他会清正廉洁”为前提,
1.加上另一个前提:“张三清正廉洁”,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充分条件假A:能 B:不能言推理
答案:B
★★★
论述: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能够推出肯定后件,但肯定后
件不能推出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式不成立。
第二节选言判断
推导过程
★★
2. 加上另一个前提:“张三是一个好干部”,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A:能 B:不能答案:A
论述:能必然得结论,因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
上海某宾馆来了 A、B、C 三位客人,现已知:
①如果 A 和 B 都来自北京,那么 C 就来自昆明;
②并非 C 来自杭州或昆明;
③只有 B 来自北京,C 才不是来自杭州。
请问:A 是否来自北京?写出推导过程。
(设:A 表示“A 来自北京”,B 表示“B 来自北京”,C1 表示“C 来自昆明”,C2 表示“C
来自杭州”)(分析题)
题目中已知前提为:
①A∧B→C1;
②﹁(C1∨C2);
③B←﹁C2。
由②得到④﹁C1∧﹁C2,继而根据联言推理分解式得到﹁C2,﹁C1;
由③和﹁C2,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得到:B;
由①和﹁C1,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得到:﹁(A∧B),继而得到﹁A∨﹁B;
由﹁A∨﹁B,B,根据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可以得到﹁A。
所以 A 不是来自北京。
从真值表来验证((p→q)∧﹁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无效式。
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
★
第三节假言判断
用真值表验证(¬q∨p)⊢(p→q)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无效式。
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
★
用真值表来验证((p→q)∧﹁q)├﹁P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充分必要条
件假言判断
★
用真值表来验证﹁(p∧q)├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有效式。
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
★★
用真值表来验证 p→q,¬q├¬p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有效式。
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
【分析题】以“如果张三是一个好干部,那么他会清正廉洁”为前提,
1. 加上另一个前提:“张三清正廉洁”,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A:能 B:不能
B 论述: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能够推出肯定后件,但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式不成立。
2. 加上另一个前提:“张三是一个好干部”,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A:能 B:不能
A 论述:能必然得结论,因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
用真值表来验证(p∨q)├¬(¬q→p)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无效式。
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
第四节负判断
节
用真值表来验证(p→(q∧¬q))├¬p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有效式。
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
第五章 逻辑基本规律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专家对 A、B、C 三座城市作出了如下预测:
(1)
A、B 两座城市至少会有一座入选;
(2)
B、C 两座城市至少会有一座入选;
判断要一致
(3)
A、B 两座城市都不会入选;
★★★
(4)B 城市不会入选。
结果显示,上述预测只有一项是假的,请问 C 城市是否入选?写出推导过程。(分析题)
(1)(3)是一对矛盾关系,有一项是假的,根据题意,只有一项是假的,可见(2)(4)都是真的,由此可以推知 C 城市入选。
第六章 演绎推理(一) 基于词项的推理
第二节
矛盾律
节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基于矛盾关系的推理
★★★
基于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
★★
在“学习雷锋”活动中,有些战士做了好事不留名。王建的父亲生病用去很多医药费,生
活很困难。一天,他收到以王建名义汇来的一笔钱,王建父亲写信给王建说钱收到了,王
建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他的战友有如下反映:
刘新说:“这钱或者是李小冰寄的,或者是王晓路寄的。”叶青说:“这钱是陈波寄的。”陈波
说:“这钱既不是李小冰寄的,也不是王晓路寄的。”周行说:“这钱如果不是江敏寄的,那么就一定是陈波寄的。”李凌说:“这钱肯定不是谢均寄的。”事后查明,只有一个人反映的情况符合事实。试问:这笔钱是谁寄的?(分析题)
刘新和陈波所言构成矛盾,则二者必有一真。那么其他人所言均为假;李凌所言为假,可
确定钱是谢均寄的;根据叶青所言,钱不是陈波寄的;周行所言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
则钱不是江敏寄的,也不是陈波寄的;所以,可确定钱是谢均寄的。
有一天,某国首都的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一颗价值五千美元的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查,
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作为重要嫌
疑人而受到讯问。四个人在被讯问时提供了以下口供:
甲:钻石被盗的那一天,我正在别的城市,所以,我是不可能去作案的。
乙:钻石就是丁偷走的。
丙:乙是盗走这颗钻石的罪犯。三天前我看见他在黑市上卖一颗钻石。
丁:乙这是在陷害我。我打赌不是我干的。
因为口供不一,案子一时不能定下来。
试问:
1. 我们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试问作案者是谁?
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钻石是被甲偷走的。
1. 再假定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试问作案者又是谁?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句话是假话,那么钻石就是乙偷的。
【分析题】若有一判断为“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天才”,试分析下列问题:
1. 该判断经换质位推理可得什么结论?
设科学家为 S,天才为 P。
第二节直接推理
原判断换质位推理可以得到:所有非天才不是科学家。
2. 反驳该判断的相应的特称判断是什么?为什么?
原判断为SAP,根据 SAP 与 SOP 的矛盾关系,可得 SOP 为真,即“有的科学家不是天才”来
基于换质、 反驳原判断。
换位的直接 【分析题】请根据题目信息答题:
推理 1. 请将“体检不合格者是不能报考飞行员的”换质位,写出换质位的公式和换质位后的结
★★★ 论。
2. 找出能反驳“作家都是大学中文系培养”的特称判断,并指出为什么能反驳。
“作家都是大学中文系培养”是 SAP 判断,其矛盾为 SOP,“有的作家不是大学中文系培
养”,若 SOP 为真,则 SAP 为假。 在下列各式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有效的三段论式。(分析题)★★
三段论的可
能式和有效
(1)第一个三段论是第二格(右 1 型),有效式为 AOO;
式
( 2 ) 第 二 个 三 段 论 是 第 三 格 ( 左 1 型 ), 有 效 式 是 EIO ( 或 EAO )。
★★★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
三段论第一格的结构是:
试运用三段论基本规则证明第一格的大前提必须是全称的。(分析题)
证明:假设在第一格中,大前提不是全称。根据规则,中项必须至少周延一次,则其必在小前提中周延。而在第一格的小前提中,中项是谓项,这样小前提必须否定。从而结论也
必须否定,结论中的谓项 P 周延,从而其在前提中也得周延。而 P 在大前提中是谓项,因
而大前提必须否定。但这样就有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故大前提应该是全称。
第三节三段论
三段论的一 三段论第二格的结构是:
般规则 试运用三段论基本规则证明第二格的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分析题)
★★★ 证明:在第二格中,中项均为大小前提的谓项,根据规则“中项至少周延一次”,大前提和
小前提必须有一个是否定命题,从而结论必须是否定,这样大项 P 就周延,根据规则,前
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也不得周延,P 在大前提中必须周延,而在第二格中 P 是大前提的主项,
所以,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命题。
三段论的一
三段论的第一格的结构是:
试运用三段论基本规则证明第一格的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般规则
如果小前提是否定的,那么根据规则五,结论也是否定的,这样大项在结论中周延。根据
★★★
规则三,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在第一格中,大项是大前提的谓项,大项要在大前
提中周延,则大前提必须是否定的。根据规则四,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所以假设不
成立,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
三段论的一
三段论第四格的结构是:
试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第四格的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分析题)★★★★
般规则
如果结论是全称肯定命题,那么小项在结论中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也必须周
★★★
延,在第四格中,小项是小前提的谓项,因此,小前提必须是否定的。这样,结论就应该
是否定的。这与假设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命题。
三段论第三格的结构是: 试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第三格的有效三
三段论的一
段论的结论必须是特称命题。(分析题)★
(1)假设小前提是否定的,根据规则五,则结论是否定的,这样大项在结论中周延。根据
般规则
规则三,大项在前提中必须周延。在第三格中,大项是大前提的谓项。所以,大前提必须
★★★
是否定的。根据规则四,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所以假设不成立,小前提必须是肯定
的。
(2)根据(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在第三格中,小项是小前提的谓项,因此小项在小
前提中不周延。根据规则三,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所以,结论必须是特称的。
三段论及其结构
★★
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
三段论第三格的结构是 :
试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第三格的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分析题)★ 证明(反证法):假设小前提不是肯定命题。
如果小前提不是肯定命题,那么根据规则 5,前提中有一否定,结论必定否定,由此可知,
结论中谓项周延,即三段论中大项周延。根据第三格的形式,可知三段论中的大项是大前
提的谓项,若大前提中谓项周延,那么大前提必否定。因为在四种判新中,只有 E,0 判断
调项周延。那么根据三段论规则 4,两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所以上述推理与规则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命题。
三段论第三格的结构是:
M——P
M——S
S——P 试运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证明,第三格的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分析题)★
证明:
证明(反证法),假设第三格结论不是特称判断。
如果第三格结论不是特称判断,则它是全称判断,小项 S 在结论中周延。根据规则三,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小项 S 在小前提中必须是周延的。根据第三格结构特征, 小前提一定是否定判断。根据规则五,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当且仅当结论是否定判断,
该第三格三段论的结论一定是否定判断。因此,大项 P 在结论中周延。依据规则三,前提
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不得周延,大项 P 在大前提中也应该是周延的。由第三格结构特征,
要保证大项 P 在大前提周延,大前提必须是否定判断。于是,大、小前提都是否定判断,
违反规则四,即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因此,假设不成立,第三格的结论必须是特称
判断。
第七章 演绎推理(二):基于命题的推理
主观题
用真值表来验证((p→q)∧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p→q)∧p)├q 是有效式。
知识点名称
节
第一节
联言推理
节
选言推
否定肯定式
★
析取引入式
用真值表来验证(p∨q) ∧﹁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 是有效式。
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两个命题是真命题,而另外两个命题是假命题:
(1)或者甲考上大学,或者乙考上大学;
(2)并非甲考上大学;
相容选言推 (3)乙考上大学;
理 (4)并非甲没考上大学。
★ 试问:甲与乙是否考上大学?请写出推导过程。(分析题)
因为(2)与(4)是矛盾命题,所以可以推知二者必是一真一假;根据题意,则有(1)和(3)
也是一真一假。如果(3)真,则(1)真,这不合题意,所以(3)必假而(1)必真。因为(3)
假,则“乙没考上大学”,再根据(1),可推出“甲考上大学”,而乙没有考上大学。
以“雾霾天减少了或者是因为工业排污少了,或者是因为汽车排放尾气少了”为前提,
1.加上另一个前提:“雾霾天少了是因为工业排污少了”,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相容选言推
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肯定部分选言支,不能肯定或否定其他选言支。
理
2.加上另一个前提:“雾霾天少了不是因为汽车排放尾气少了”,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
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否定部分选言支,可以肯定其他选言支。
以“数 a 或者能被 6 整除,或者能被 3 整除”为前提,
相容选言推
1. 加上另一个前提:“数 a 能被 3 整除”,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理
不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相容选言推理肯定部分选言支不能肯定或否定其他部分选言支。
★★★
2. 加上另一个前提:“数 a 不能被 6 整除”,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相容选言推理否定部分选言支必然要肯定其它选言支。
以“小李考试不及格,或是学习不用心,或是老师教导无方,或是学习环境不好”为前提,
1. 加上另一个前提:“小李考试不及格是由于学习不用心”,能否得出必然的结论?为什
相容选言推 么?
理 不能得出必然结论。相容选言推理肯定部分选言支不能肯定或否定 2. 加上另一个前提:“小
★★★ 李考试不及格不是由于学习不用心和老师教导无方”,能否得出必然的结论?为什么?其他
选言支。
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相容选言推理否定部分选言支可以肯定其它选言支。
以“ 这列火车要么驶向上海,要么驶向南京”为前提,
不相容选言 1. 加上另一个前提:“这列火车不是驶向南京”,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推理 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部分选言支,可以肯定其他选言支。
★★★ 2. 加上另一个前提:“这列火车驶向上海”,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能得出必然结论,因为不相容选言推理肯定部分选言支,可以否定其他选言支。
用真值表验证 p├ 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是有效式。
析取引入式
★
用真值表来验证((p→q)∧p)├q 是否为有效式。(分析题)
是有效式。
肯定前件式
★
一位编辑正在考虑报纸理论版稿件的取舍问题。有 E、F、G、H、J、K 六篇论文可供选择。
考虑到文章的内容、报纸的版面等因素。
(1)如果采用论文 E,那么不能用论文 F 但要用论文 K;
(2)只有不用论文 J,才能用论文 G 或论文 H;
(3)
如果不用论文 G,那也不用论文 K;
肯定前件式
(4)
论文 E 因故不能不用。
★
以上各项如果为真,一定可以选用的论文有哪些?试写出推导过程。(分析题)
根据条件(1)(4)可得:不用论文 F,用论文 K;
根据条件(3)和“用论文 K”可得:用论文 G;
根据条件(2)和“用论文 G”可得:不用论文 J;
所以,一定可以选用的论文为:E、K、G。
一个数据库中现有 A、B、C、D、E、F 六个语句,但目前这个数据库是不协调的,必须删
除某些语句才能恢复数据库的协调性。已知:
(1) 如果保留语句 A,那么必须保留语句 B 和语句 C;
充分条件假 (2) 如果保留语句 E,则必须同时删除语句 D 和语句 C;
言推理 (3) 只有保留语句 E,才能保留语句 F;
★ (4) 语句 A 是重要信息,不能删除。
试问必须删除的语句有哪些?写出推导过程。(分析题)
由(1)(4)可知,A,B,C,必须保留,
由(2)知,E 删除, 由(3)知,F 删除 。
为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某小学计划选拔同学参加全市少儿古筝比赛,甲、乙、丙三位同
学
都报名参加选拔,已知:
(1)甲、乙、丙三位同学中,至少有一位通过选拔;
(2)如果甲同学没有通过选拔,那么丙同学一定也没有通过选拔;
(3)如果乙同学通过选拔,那么甲同学一定也通过选拔。
充分条件假 请问由此可以确定,甲、乙、丙三位同学中哪一位一定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请写出
言推理 推导过程。
★★ 甲同学一定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
假设甲同学没有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则
根据条件(2),丙同学也没有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
再根据条件(3),乙同学也没有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
因此,甲、乙、丙三位同学都未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这显然与已知条件(1)相矛
盾。
因此,甲同学一定通过该小学的古筝比赛选拔。
第三节假言推理
以“只有稻田水充足,水稻才能长得好”为前提。(分析题)
必要条件假 1. 加上另一个前提:“水稻长得好”,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言推理 加上前提:“水稻长得好”,能必然得出“稻田水充足”,因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肯定后
★★★ 件式是有效式。
2. 加上另一个前提:“稻田水充足”,能否必然得出结论,为什么?
假言连锁
★★
加上前提:“稻田水充足”,不能必然得出结论,因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肯定前件式是
无效的。
一件谋杀案,经过周密调查后得到了以下确切的判断: (1) 凶手是甲或者乙; (2) 若凶手是甲,
则谋杀不会发生在午夜前;
(3) 若乙的供词是正确的,则谋杀发生在午夜前; (4) 若乙的供词不正确,则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的灯光未灭; (5) 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的灯光灭了。
试问:根据以上判断可推出谁是凶手? 请写出推导过程。(分析题)★
设 p 表示”凶手是甲”,q 表示“凶手是乙”,r 表示“课杀发生在午夜前”,s 表示“乙的供词正确”,t 表示“在午夜前受害者房里灯光灭了”;
(1)s→r,﹁s→¬t,t├s∧r (2)p→¬r,r├¬p (3)p∨q,¬p├q
所以,乙是凶手。
第八章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节
知识点名称 主观题
试指.出下述论证的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与方法。基本初等函数都是连续的。因为我们已经证明,角函数和反函数是连续的,幂函数 和指数函数是连续的,对数函数也是连续的,而角函数、反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所有的基本初等函数。(分析题)。 论题:基本初等函数都是连续的。
论据:除论题外其他命题都是论据。论证的方式:完全归纳推理。
论证的方法:直接论证。
试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
在 19 世纪 80 年代以前、许多科学家认为,有机体只需要蛋白质和数量不多的各种盐类; 1880
年,俄国医生鲁宁对上述观点表示质疑,他做了一个实验:把实验老鼠分成两组, 一组用人造乳喂养,这种人造乳由纯化的物质一蛋白质、脂肪、干酪素、糖和盐类制成;另一组用自然乳喂养。结果第一组老鼠体质瘦弱、甚至生病死亡;另一组则长得很健壮。鲁宁由此作出结论: 自然食物中有一种动物生存必需的未知物质,喂养人造乳的老鼠正是因为缺少这种物质而体弱甚至亡。经过进一步实验。人们终于得知这种物质就是维生素。(分析题)★
求异法。
求异法的逻辑结构如下:
第二节完全归纳推理
第四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论题
★★★
求异法
★★★
求同法
★
试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形式。
人们观察到,种植豌豆、大豆等植物时,不仅无须向土壤中施氮肥,反而还能增加土壤中氮
的含量。 尽管这些植物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它们的根部都长有突出的根瘤。 由此可见,
根部有突出根瘤的植物能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分析题)
求同法。
求同法的逻辑形式如下:
剩余法 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什么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这种方法的逻辑结构。
★
求异法
★★★
1885 年,德国夫顿堡矿业学院的矿物学教授维斯巴克发现了一种新矿石。他首先请当时的
著名化学家李希特对矿石作定性分析,发现其中含有银、硫等元素。后来他又请化学家文
克勒做一次精确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一方面证明李希特对矿物成分的分析是正确的,但
另一方面又发现,把各种化验出来的已知成分按百分比加起来,始终只得到 93%,还有 7%
的含量找不到下落。文克勒认为,既然已知成分之和只有 93%,那么剩余 7%必定是由矿物
中含有的某种未知元素所构成。于是,他对矿石进行分离和提纯,终于得到了新元素。(分
析题)
剩余法。
剩余法的逻辑结构是:
被研究的复合现象 A、B、C、D 与复合情况 a、b、c、d 有因果联系,并且
A 现象与 a 情况有因果联系。
B 现象与 b 情况有因果联系。
C 现象与 c 情况有因果联系。
所以,D 现象与 d 情况有因果联系。
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这种方法的逻辑结构。
加拿大洛文教授为了弄清候鸟迁徙之谜,曾在秋天捕捉了几只候鸟,在入冬之后,将其中
的几只置于白昼一天短于一天的自然环境里,将另外的几只置于日光灯照射之下的类似于
白昼一天天延长的人工环境里,到了 12 月间,将两种环境里的候鸟全部放飞,结果发现,
日光灯照射的候鸟像春天的候鸟一样向北飞去,而未受日光灯照射的候鸟却留在原地。据
此,洛文教授认为:候鸟迁徙的原因不是气温的升降,而是昼夜的长短。(分析题)★
(1)
求异法;
(2)
求异法的逻辑结构如下:
剩余法
★
试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每一种
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光谱。1866 年筒孙和罗克耶尔研究太阳光谱耐发现,太阳光谱中
有一条红线、一条青绿线、一条蓝线和一条黄线。红线、青绿线和蓝线是氢的光谱,而黄
线是什么呢?在当时已知的元素中,没有一种元素的光谱里有这 样的黄线。于是他们猜测,
这条黄线是某种未知的天体物质的光谱。他们把这种新发现的物质,日做氦。(分析题)
剩余法的逻辑结构如下:
复合情况 A、B、C、D 与被研究的复合现
象 a、b、c、d 有因果关系;
其中:
共变法
★
试指出下述案例中使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形式。
在有空气的玻璃罩内通电击铃,随着抽出空气的量的变化,铃声越来越小,当把空气抽完
时,就完全听不到铃声了。可见,空气的多少是听到声音大小的原因,空气的有无则是能
否听到铃声的原因。(分析题)
共变法。
共变法的形式是:
剩余法
★
求异法
★★
所以,情况 A 与现象 a 之间有因果关系。
试指出下述案例中使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约 50 年前,科学家们使用雷达向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发射电波,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 从而研究电离层对于
电波产生的影响,可是发现回波往往有所增强。当时有科学家猜测,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
发射出的电波在空中遇到了能够反射电波的其他物体。1932 年,在狮子星座流星雨期间,
当许多看得见的流星经过人们的头项上空时,就曾观测到很强的无线电回波。由此科学家
们判断,这些来历不明的无线电回波是由流星造成的。(分析题) 剩余法。
剩余法的逻辑结构如下:
复合情况 A、B、C、D 与被研究的复合现象 a、b、c、d 有因果关系;
其中 B 与 b 有因果关系,
C 与 c 有因果关系。
D 与 d 有因果关系,
所以,A 与 a 有因果关系。
试指出在下述案例中,使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写出其逻辑结构。南宋时
期发生过一起因欠债不还而用镰刀杀人的案件。检验官命令该地居民将镰刀全部交出,排
列在地。当时正值夏天,很快苍蝇就飞集在其中一把镰刀上。检验官当即命令将这把镰刀
的主人逮捕讯问,但那人不服。检验官指着镰刀说,其他镰刀上没有苍蝇,而你用镰刀杀
人,血腥气还在,所以苍蝇聚集其上,这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杀人者于是服罪。(分析题)★
使用了求异法。求异法的逻辑结构如下:
场合先行情况被研究对象
正面场合 A、B、C、Da
反面场合 B、C、D 无 a
所以,A 是 a 的原因。
第九章 论证
主观题
节
知识点名称
试指出下述论证的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与方法。
党政干部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意识。 因为党政干部若缺乏改革创新意识,那么他们所负责的相应部门的组织领导以及服务管理工作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的社会主义
事业和民族复兴的梦想就难以顺利实现。(分析题)
论题:党政干部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意识。
论题
★★ 论据:因为党政干部若缺乏改革创新意识,那么他们所负责的相应部门的组织领导以及服务管理工作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的梦想就难以顺利实现。
论证的方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论证的方法:直接论证。
指出下述论证的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与方法。
这件好事必定是张丽所为。因为,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件好事或者是张丽所为,
或者是王静所为,或者是李强所为。但是王静没有对方的账号,所以可以排除是她所为。李什么是论证
强那几天出差在外地,对此事并不知情,也可以排除。所以,这件好事必定是张丽所为。
★ (分析题)
论题:这件好事必定是张丽所为。
论据:王静没有对方的账号,李强那几天出差在外地,对此事并不知情。
论证方式:演绎论证
第一节论证概述
论题
★
论题
★
论题
★
直接论证
★
直接反驳
★
论证方法:选言证法。
指出下述论证的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与方法。
逻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为,只有那些为特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上层建筑,
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逻辑学是人类所有知识的共同基础,它不属于上层建筑,它可以
为任何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分析题)
论题:逻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论据:只有那些为特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上层建筑,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逻
辑学是人类所有知识的共同基础,它不属于上层建筑,它可以为任何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服务。
论证方式:演绎推理。
论证方法:直接论证。
试指出下述论证的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与方法。若有省略论据请列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
工作的本领。全党同志都要不断增强实干本领。只有全党同志实干本领不断增强,“两个一
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分析题)
论题:全党同志都要不断增强实干本领。
论据:(1)只有全党同志实干本领不断增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2)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省
略论据)
论证方式:演绎论证或:演绎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论证方法:直接论证。
试分析下面一段话的论证结构,指出其论题、论据以及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若有省略论据请列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已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所以,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分析题)
论题: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论据:(1)除论题外的其他命题。
(2)人的正确思想要么是从天上掉下来,要么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要么从 社会实践中来。
论证方式:演绎论证(或: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论证方法:间接论证(或:选言证法)。
指出下述论证的论题、论据以及论证的方式与方法。
只要局限于学院生活,小说家就不能变伟大。尽管学院生活的磨炼所积累起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小说家非常有用,但是只有沉浸在日常生活中,才能靠直觉把握生活的种种情感,而学院生活显然与之不相容。没有对日常生活中情感的直觉把握,小说家就不能成就其伟大。(分析题)
论题:只要局限于学院生活,小说家就不能变伟大。
论据:学院生活使人不能靠直觉把握生活的种种情感;没有对日常生活中情感的直觉把握, 小说家就不能成就其伟大。
论证方式:演绎论证。
论证方法:直接论证。
试指出下述反驳的论题、论据以及反驳的方式与方法。
有人想把从发热器中取出的热量全部变为有用功,从而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但这是徒劳
的。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可以实现的热机,从发热器(高温热源)取得的热量,一 部分变成有用功,一部分须传给冷却器(低温热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分析题)
反驳的论题:从发热器中取出热量全部变为有用功,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
反驳的论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可以实现的热机,从发热器取得的热量,一部分
变成有用功,一部分须传给冷却器。
反驳的方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或是归谬法)
第二节论证的种类
第四节反驳及其方法
反驳的方法:直接反驳。
试指出下述反驳的论题、论据以及反驳的方法。某国外交官朗宁出生于我国湖北省,小时
吃过中国奶妈的乳汁,长大回国后参加州议员竞选时,反对派诋毁他说:“朗宁是喝中国人
的奶长大的,他身上一定有中国人的血统。”按照该国的法律,有外国血统的人不能竞选州
议员。对此,朗宁在一次竞选演讲中反驳道:“现在有人说我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因此身反驳论题
上有中国人的血统。据我所知,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喝牛奶长大的,按照他们的逻辑,他
★
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分析题)
反驳的论题:“朗宁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他身上一定有中国人的血统。” 论据:“这些
话的人都是喝牛奶长大的。”
反驳方式:运用类比反驳的方法直接反驳论题
试指出下述反驳的论题、论据以及反驳的方式与方法。
有人想把从发热器中取出的热量全部变为有用功,从而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但这是徒劳
的。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可以实现的热机,从发热器(高温热源)取得的热量,一
部分变成有用功,一部分须传给冷却器(低温热源),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分析
直接反驳 题)
★ 反驳的论题:从发热器中取出热量全部变为有用功,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
反驳的论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可以实现的热机,从发热器取得的热量,一部分
变成有用功,一部分须传给冷却器。
反驳的方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或是归谬法)
反驳的方法:直接反驳。
试指出下述反驳的论题、论据以及反驳的方式与方法。有这样一种观点:早慧就一定早亡。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9 岁 通晓音律,但他活了 74 岁;德国著名文学家
歌德在 8 岁的时候就能使用多个国家的语 言,而他活了 83 岁;……,由此可见,早慧未
必早亡。(分析题)
什么是反驳
反驳论题;早慧就一定早亡。
★
反驳的论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9 岁 通晓音律,但他活了 74 岁;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在 8
岁的时候就能使用多个国家的语 言,而他活了 83 岁……,由此可见,早慧未必早亡。
反驳的方式: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反驳的方法:直接反驳。
试指出下述反驳的论题、论据以及反驳的方式与方法。
有人说形式逻辑也有民族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如果形式逻辑有民族性,那么不同的民
族之间就无法展开合理论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形式逻辑对任何民族都是一视同仁的。(分
反驳论题 析题)
★ 反驳的论题:形式逻辑有民族性。
反驳的论据:除论题外其他命题都是论据。
反驳的方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反驳的方法:直接反驳(归谬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9732395a28179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