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imei码查询官网)
维普资讯
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第7卷苤 塑 ! !丝!! 垡竺!:兰 : 竺!!: 竺
53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
高血压中长期安全性及疗效观察研究
俞觋,周 嵘
(广丰县中医院,江西广丰334600)
摘要:目的:中长期观察施慧达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毒副反应)和药物漏服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126例患者
随机分为二组:伲福达组63例,施慧达组63例,分别给予伲福达20rag,po,Bid,施慧达2.5mg,po,qd,连续观察2O
个月治疗前后观察降压疗效及心率、头痛、头晕、面色潮红,下肢浮肿及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及退出或改服其他
药物的例数。结果:二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8周后施慧达组心率相对降低,偶尔漏服仍能较好控制血
压,伲福达组心率有增快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副反应明显多于施慧达组,顺应性低于施慧达组。结论:伲福达、
施慧达长期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血压,但施慧达因不良事件而退出试验的人数显著低于伲福达组,有统计学显
著性(P<O.05)。
关键词;高血压;施慧达;伲福达;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06)1O一0053一O3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是贯穿终生的治疗,尽管
已有数量巨大的药物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发挥作用,
且已证实所有治疗高血压所带来的益处是对血压严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格控制的本身,不可否认的是抗高血压药的安全性、
疗效、价格及患者的顺应性仍是影响高血压治疗的
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
伲福达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中长期安全性及疗
效观察,采用服用两药每日1次和每日2次前后连
续2O个月,对血压的影响,及药物漏服对高血压控
制的影响。
BMI=体重(kg)/身高(米)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表2 两组高血压病人用药前门诊血压及心率
根据Ⅸ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从
2003年8月~2003年12月收集轻、中度高血压病
两组相比P>0.05
人134例。经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
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其中
1.2给药方案
8例中途退出或失访。资料完整126例,男78例,
女48例,受试前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并且服用安
慰剂2周。病人被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
(I组)和伲福达组(II)。I组63例,Ⅱ组63例,两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2.5
ag/片,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组的初 r
始剂量为2.5 mg/d,伲福达(硝苯地平缓解片、青岛
黄海制药厂产品)组的初始剂量为2O mg,2次/d,4
周后达目标血压者(坐位舒张压≤9O mmhg)继续服
用至试验结束,未达目标者加用1片,即施慧达5
mg・qd,伲福达40 mg,Bid。总观察期为2O个月,
组一般情况及用药前血压、心率均无统计学显著差
异,见表1~2。
收稿日期:2006--06—16
维普资讯
54 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第7卷第10期PracticalClinical Medicine,2006,Vol 7,Nol0
包括2周的安慰剂清洗期。
降>30 mmHg。无效:未达以上两项标准。
两组患者定期随访其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在
血压达标前每周测血压、心率,达标后每2周测血
压、心率1次,部分病例培训所在地乡村医生按统一
标准测量血压、心率及记录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在134例病人中,I组和Ⅱ组各随机66和68
人。治疗4周后,I组因血压控制不好,退出2人,
1) 门诊血压及心率:所有患者于安静休息1O
min后,取坐位,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同一侧
上肢血压。每次随访时间为上午8~10点。每次随
失访1人,所以2O个月分析病例数为63人;Ⅱ组因
不良事件退出3人,血压控制不好,退出2人,故2O
个月分析病例数为63人。两组的基础血压和心率
均无显著差异(表2)。两组在治疗2O个月后,与治
访测量血压两次,取平均值。在测量血压后的一分
钟内测心率。
2) 不良事件:所有报告和发现的不良事件无
疗前相比I组和Ⅱ组的收缩压分别降低12.34±8.
96 mmHg(治疗末为131.47 mmHg)和1O.98±8.
42 mmHg(治疗末为133.89 mmHg);舒张压分别
论是否与试验药物相关均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
1.4数据统计及疗效判定
降低15.88±7.14 mmHg(治疗末为133.89 mm-
Hg);舒张压分别降低15.88±7.14 mmHg(治疗末
为83.96 mmHg)和13.18±6.64 mmHg(治疗末为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治疗前
后不同时间疗效、血压变化、两组间血压等采用t检
验,P<0.05,判定为统计学显著差异。计数资料的
比较用X2检验。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规
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
86.73 mmHg)。每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降低均有
显著差异(P<O.001),但两组间没有差异(表3)。
治疗8周后,I组有58人(92.06 ),Ⅱ组52人
定。显效:舒张压下降≥i0 mmHg并降至正常或
下降2O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i0 mm—
(82.53 )继续服用初始剂量(P<O.001)。I组
总有效率为83.0 (55/63)、Ⅱ组的总有效率76.
19 (48/6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01)。
Hg,但降至正常下降1O~19 mrnHg。或收缩压下
表3 4周和20个月随机访时I组与Ⅱ组对血压的影响
2.2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
在药物漏服的1~2 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但低
于140/90mmHg,见表4。
临床血压的变化:与2O个月末血压相比,两组
表4 I和Ⅱ治疗组药物漏服后24 h和48 h的临床血压比较
SBP
DBP
131.47+10.08
83.96-1-6.98
135.36士11.46
85.84士7.58
135.56 ̄11.07<O.O1 133.89士10.78
87.64±8.18 <O.O1 86.73+7.O2
136.99±11.27
86.96-1-7.24
138.57-4-11.64<O
Ol
.
87
08+7.92 <O.O1
.
漏服后24和48 h与2O个月比较
2.3不良事件
另有踝部水肿26人,头痛l1人,心悸3人,心悸加
对人组的134名病人的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
I组和Ⅱ组分别有2人和65人报告不良事件,I组
报告的不良事件为头晕1人、头痛1人;Ⅱ组所报告
的不良事件为头晕18人、失眠3人、胃部不适2人,
头痛1人,且这3人因不良事件而退出。因不良事
件而退出试验的人数Ⅱ组明显高于I组,且有统计
学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维普资讯
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第7鲞蔓 塑 !! ! 翌 竺! 鱼 垒!!!三 垒: 竺!!: 竺
55
表5 134例病有的不良事件反应
临床血压仍低于140/90mmHg。与2O个月末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药长期服用后,血液浓度稳
定,且维持时间长,偶尔漏服仍能较好的控制血
压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均安全有效,不
良事件较少 J,而其中伲福达因不良事件而退出试
验的人数显著高于施慧达组,有统计学显著性P<
0.05。施慧达1次/d,更易为病人接受。
参考文献:
有1人同时伴有头痛和心悸
[1] 张喜田.可生成水合物的左旋氨氯平盐和其水合物及其制剂
[J].中国专利申请号01140027.7
3 讨论
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开放、对比试验。与安慰剂
[2]黄震华,顾燕,许左隽,等.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和缓释硝苯地平
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 。‘ ’:
111-113
期相比,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伲福达治疗的
两组均能显著地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而心率无显
著性变化。治疗2O个月以后,I组和II组分别有58
人(92.O6 )和52人(82.53 )继续服用初始剂量,
I组的总有效率87.30 ̄¥-lf II组76.19 ,I组优于
II组,因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为水合物,生物利用
度相对较高uJ。两药漏服24 h和48 h后,两组的
[3]胡大一,赵秀丽,孙宁玲,等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
.
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随机平行研究[J].中国医
刊,2002,37(5):
[ ]程远植,吴锡桂,陈晓英・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治疗
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导刊 。 ’ ‘。’ 一
(上接第52页)
有明确病因前,不宜用抗真菌治疗,因抗真菌药物毒
性大,疗程长,若有误诊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本病的治疗包括抗真菌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目前二性霉素B极为主要药物,临床上治疗主要为
AMB、FCZ分别与5一FC联合,对于FCZ疗效国内
外意见尚不统一。我们认为AMB+5一FC疗效较
好,而较长疗程,足量用药是保证较好疗效,减少复
疾病,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病临床上主要表现颅高压
和脑膜刺激征。本组12例均有头痛,伴恶心、呕吐
9例,脑膜刺激征阳性8例。本病腰穿CSF压力增
高明显,多可>200 mmHzO,本组8例CSF压力≥
300 mmHzO,还可见恶性颅高压是CM的特征,但
CM的CSF常规及生化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
故对于CSF检查未找到隐球菌而临床上可疑患者,
要抓住颅高压的特点(如剧烈头痛,呕吐,视乳头水
发的关键,有4例加用伊曲康唑,其中2例痊愈,1
例好转,1例死亡。该药主要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
甾醇的合成,国外用来治疗隐脑疗效较好眉0作用较
轻 ,常用剂量200 rag/次,每日2次,1周后改为
200 mg/d,平均疗程2个月至1年,长期应用可出
肿)早期出现视力模糊,反复多次复查腰穿,同时作
墨汁染色涂片及隐球菌的培养(培养的阳性率高于
涂片,隐球菌培养一般需24 d,最迟10日才有隐球
菌菌落出现)LzJ,本组CSF隐球菌培养4例,3例阳
性。
现胃肠道反应,低钾血症,水肿,肝损害和脱水等。
由于本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
本组12例中有9例误诊,要减少本病的误诊,关键
参考文献:
[13谭爱莲,欧阳珊.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J].中华神经精
神科杂志,1993,26:241.
在于认识本病,提高对CM的警惕性,值得注意的
是,对于不能除外CM的病例,在没有确诊前最好
不要用皮质激素治疗,以防延误诊治,造成病情恶
化。有文献指出,对于CSF检查显示糖进行性下
[2]郭毅,马可夫,陈实.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374.
[3]王洪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见侯熙德主编,神经病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4—147.
降,氯化物正常或轻度下降,疑有CM者应先予抗
真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J。而我们认为对此类病
[4]Sugar AM,stern JJ,Dupont B.OVerview:treatment of crypto—
coeval menlngillsFJ].Rev InIect Dis.1990.12:338.
人应积极寻找病因,提高病原学检出的阳性率,在没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566632a263778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