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手机三星)

化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 形成,影响血小板凝聚,而起到 病史,加之必要的检查,就可以降低误诊率。 

总之,不稳定型心绞痛极易进展为心血管事件,及时应用 

硝酸酯类,心脏选择性B受体阻断药、降血脂和抗血小板凝聚 

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81. 

抗凝、抗血栓作用。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 

收缩力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发作。硝酸异山梨醇酯能够扩张 

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静脉回心血 

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需氧量,缓解心绞痛。低分子肝素 

钙具有选择I生抗Xa活性,而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 

/j, ̄l,其抗血栓作用与致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 

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本组治疗方案具有诸药作用相加,而 

副作用则互为抵消等优点。分析3O例疗效,显效22例,有效 

6例,总有效率为93.33%,较江玮琪报告[41的90.76%略有增加。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 

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们冲华 C,n'n管病杂志,2000,28(6): 

409—412. 

3.3加强鉴别诊断,减少误诊很多疾病都具有胸痛症 

[3 任守成.3】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疗效观察mI中国 

状,特别是心肌梗死、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和反流性食 

管炎等。心肌梗死都伴有心肌酶谱异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和肋 

间神经痛多无器质性病变,心电图异常;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检 

查可以确诊,或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则症状缓解。只要详细询问 

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134—135. 

[4]江玮琪.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5例疗效观 

察叨.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6):415I4l6. 

(收稿El期:2011-05—31)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纪炳能程卫杰 邝鸿生 

(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慧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原发性 

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替米沙坦与施慧迭 

联用治疗)、对照1组52例(替米沙坦治疗)和对照2组52例 

(施慧达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2周,对3组治疗效果进 

行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的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计156例,均为2010年1月一 

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停药2周的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新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94例, 

女62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血压(170.20±10.11/96.90± 

8.33)mm Hg.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替米沙坦与施慧达联用治 

疗)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8岁,平均血压(170.55± 

降压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 

1组与对照2组的降压效果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施慧达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 

效明显,值得l临床推广应用。 

10.75/97.45±8.41)mm Hg;对照1组52例(替米沙坦治疗),男 

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9岁,平均血压(169.65± 

8.90/96.90±8.44)mm Hg;对照2组52例(施慧达治疗),男 

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5岁,平均血压(170.40± 

10.68/96.36±8.14)am rHg.高血压诊断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 

【关键词】高血压替米沙坦施慧达联用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脏病、脑血 

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与高血压有关。而心脑血管病更是位居我国居民死因第1位, 

南》标准【1】,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其他慢性病,肝肾功能正常。 

3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尸>0.05),具有可比性。 

占总死亡率的44.4%,我国接近2亿人为高血压患者,原发性 

高血压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11。因此,良好控制高血压是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每天晨起顿服施慧达2.5 mg加 

预防心脑血管病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所在。选择有效的抗高血 

替米沙坦80 arg;对照1组:每天晨起顿服替米沙坦80 mg;对 

压药物对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血管紧张索受体拮抗剂 

(naB)、钙拮抗剂(ccB)均为一线降压药物,降压效果良好,两 

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2010年1月—2011年2月我 

院应用替米沙坦(商品名:美卡素,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公司 

照2组:每天晨起顿服施慧达2.5 mg.3组患者均连续服药l2周。 

1.3观察指标用水银汞柱血压计于08:oo,休息20 arin 

后,测量患者坐位右上肢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对比治疗开始 

前及治疗后血压值。 

生产)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吉林省天风 

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满意疗效,现 

作者简介:纪炳能,男,37岁。大专,毕业于汕头大学,主治医师。E— 

mail:l3822033899@139.com 

1.4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显效:舒张压下降 ̄>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 

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 

1O~19 mm Hg;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总有效率=(显效+有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11月上旬刊 1024 

■墒曰国密凰 

效)/总例数×100%. 

2.1降压疗效比较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的收缩压和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互±s)表示, 

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 

对照1组与对照2组相比较,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比较,降压效果差 

2结果 

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l(0.O1),见表1. 

表1 3组降压效果比较( ±s。iflm Hg) 

注 P为3组患者的血压自身比较t检验值;£。、尸1为对照1组与对照2组血压比较t检验值;f 、 为观察 

组与对照1组血压比较t检验值;岛、P3为观察组与对照2组血压比较t检验值。 

2.2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l2周后,观察组、 

替米沙坦是AT。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结合ATl受体,阻断 

对照1组、对照2组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AngII与AT。受体的结合,起到降压作用。替米沙坦半衰期( ) 

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 长,降压作用持续24 h,保持正常血压昼夜节律,降压效果平 

计学意义( 0.O5),见表2. 

稳,对早晨的血压控制效果更明显。此外,替米沙坦通过降低血 

表2 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脂、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代谢综合征有一定作用。有试 

验表明,其可抑制肾小球硬化及心肌肥厚,对肾脏和心脏具有 

保护功能p]。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减 

注: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弱兴奋一收缩耦联,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外周小动脉扩张,达到 

=16.576,19-=0.002;观察组与对照组1组总有效率比较, 

降压作用。钙通道阻滞剂还能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轻 

=13.899,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 

高血压患者的水钠潴留。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调节血压的昼 

X2=12.604,P=0.002;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夜规律,减轻昼夜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昼 

=1.664,P=4.350. 

夜血压平稳可为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带来保护作用M。 

3讨论 

据研究,CCB不会影响血脂和血糖代谢,长效CCB能使周围组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高危因素,据临床 

织提高对葡萄糖的利用,适合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糖尿病、肾 

试验分析统计,收缩压每下降9 mill Hg和(或)舒张压每下降 

病、冠心病患者及高龄高血压患者应用【围。 

4 nllll Hg,降低冠 病危险3%,降低脑卒中危险36%,总的主要 

本研究中,单用替米沙坦或施慧达,降压效果良好,联合应 

心血管事件降低34%圜.控制血压的升高,并保持血压的平稳下 

用效果更为显著,ARB还有减轻CCB导致的水肿作用tTl。ARB 

降,减少血压波动,是降低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 

替米沙坦和CCB施慧达均是一线降压药物,两种药物联合应 

手段。 

用,每天晨服1次,用药依从性好,既能平稳降压,又能保护靶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 

器官,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值得推荐为联合降压 

具有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 

治疗方案。 

用,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也增 

参考文献 

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分泌,AngⅡ与血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oo5年修 

管紧张素受体(AT)亚型I(AT )结合,使血压升高。 

订版)叨.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2-41.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11月上旬刊 102S 

■嘧回国爨凰 

【z1王波,和渝斌.高血压诊断与治疗进展lJl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 

(2):31—34 

疹18例,占31%,热退后0.5 d出疹32例,占55.2%,热退1 d出 

疹8例,占13.8%.⑥伴随症状:咳嗽、流涕l2例,占20.7%,呕 

吐、腹泻7例,占12.1%,惊厥2例,占3.4%. 

1-3实验室检查发热24h内或24h~48h内及49h~72h 

[3]王云,柯元南,钱端,等.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法和安全 

性【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16(5,6):283—285. 

『4]朱志林,王静.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值与靶器官损害相关 

性分析啊.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5):312. 

[5】程江涛.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观察[J].浙江中 

内查血常规,24 h内白细胞>10×109/L 28例,占48.3%,以中 

性粒细胞为主;24 h~48 h白细胞>10×105'L 12例,占20.7%,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9 h~72 h白细胞3.0×1O9几 10×109几 

45例,占77.6%,淋巴细胞相对增高。惊厥者脑电图正常。 

1.4诊断与鉴别诊断

期诊断。 

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fl】,由于 

本病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体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不易早 

西医结合杂志,2006,16(3):33—34. 

【6]李为民,刘巍.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最佳选择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52(6):417—418. 

【7】柯元南,黄峻,诸俊仁,等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片剂对单药控制不良 

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J_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9): 

794—799. (收稿日期:2011_o5—12) 

鉴别诊断。麻疹:发热2 d一3 d有El腔麻疹黏膜斑,有呼吸 

道卡他症状,发热3 d~4 d后出疹,出疹期热度更高,出疹顺序 

为头面、颈、躯干、四肢,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轻型麻 

疹可无典型症状,易与本病混淆,需要依靠血清学检查。风疹: 

发热半天至1 d后出疹,出疹顺序为面、躯干、四肢,疹退后无 

色素沉着及脱屑。猩红热:高热、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 

发热1 d-2 d出疹,出疹时高热,皮肤弥散性充血,上有密集针 

幼儿急疹58例临床分析 

杨志梅 

(阳泉煤业集团第三医院,山西阳泉045000) 

尖大小丘疹,持续2 d~3 d退疹,疹退后伴大片脱皮。 

【摘要】目的 分析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以助早期诊断。 

方法 对58例幼儿急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 

1.5治疗方法13例患儿精神好,病情轻,出院观察,给 

予利巴韦林口服,体温>38.5℃时口服布洛芬,嘱其注意休息, 

多饮水。45例患儿住院观察,给予利巴韦林及抗生素静滴,对 

症治疗(退热、止惊、调节肠道、必要时补液),皮疹出现,明确诊 

断后即停用抗生素。 

2结果 

例中6个月 ̄18个月婴幼儿患病率为82.7%,所有病例均有发 

热,发热3 d ̄5 d,热退疹出,可伴随咳嗽、流涕、呕吐、腹泻、前 

囟隆起等症状,临床经过顺利,预后好。结论 幼儿急疹为婴幼 

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临床医师要根据幼儿急疹的临床特 

点,做好与麻疹、风疹和猩红热的鉴别诊断,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本组病例中6个月一18个月fl,JL的患病率为82.7%,所有 

患儿临床经过顺利,热退疹出,出疹2 d~3 d后皮疹消退,疹退 

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预后好,无后遗症。 

3讨论 

【关键词】幼儿急疹骤起高热 热退疹出 临床分析 

幼儿急疹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人类疱疹病毒7型导致 

的婴幼儿出疹性疾病,多见于6个月~18个月的小儿,春秋季 

幼儿急疹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有研究表明抗 

体可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后至5个月抗体滴度渐降, 

6个月以后抗体阳性率又开始升高,6个月~1岁时抗体阳性率 

为80%以上,2岁以内幼儿抗体阳性率高达100% ̄.由于我院条 

发病较多,经飞沫传播。患儿一般情况好,骤起高热,发热3 d~ 

5 d,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多见于躯干。早期缺乏特异 

性表现,不易诊断。现将我院收治的58例幼儿急疹病例分析报 

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件有限,不能检测抗体,但在本组资料中6个月~18个月4'JL 

患病率高达82.7%,亦验证了此抗体的变化,说明6个月~18个 

月为高发年龄。故在工作中遇到18个月以内的fl'JL,骤起高 

热,2 d一3 d不退,一般情况好,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应注意此 

病。对可疑幼儿、急诊前囟隆起的患儿,要注意与颅内感染等疾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8月一2O10年8月门 

诊及住院58例幼儿急疹病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4个月~ 

6个月3例,占5.2%,6个月~12个月32例,占55.2%,12个 

病鉴别,不要急于腰穿,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皮疹出现,则明确 

诊断,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在治疗方面,如果高度怀 

月~18个月16例,占27.5%,18个月~24个月4例,占6.9%, 

24个月~36个月3例,占5.2%. 

疑幼儿急疹,可先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不要急于应用抗生 

1.2临床表现①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规 

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修正诊断及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 

则,最高体温高达4l℃.②淋巴结肿大:38例,占65.5%,为耳 

生素,减轻患者的负担。 

后、枕部淋巴结肿大,0.5 em~1.0 em无粘连。③咽部充血:轻度 

充血33例,占56.9%,明显充血18例,占31%,咽后壁滤泡增 

生5例,占8.6%.④前囟隆起2例,占3.4%.⑤皮疹:所有患儿全 

部出疹,为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于头面、躯干。热退过程中出 

作者简介:杨志梅,女,36岁,本科,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主治 

医师。 

275-276. 

参考文献 

【1】吴升华.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刘军连,徐志凯,王德堂.西安市儿童和育龄妇女中人疱疹病毒 

6型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830. 

(收稿日期:2011-03—17) 

1O26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l1月上旬刊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566775a263780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