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川崎摩托车)
第18卷第1期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18 No.1
2010年2月
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Industry
Feb.2010
深井软岩表面变形随围岩性质变化分析
杨蔡君, 吴德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依据理论分析得出的圆形巷道围岩表面变形计算公式,分析了原岩性质对围岩表面变形影响。分析
结果表明:随原岩应力增加,不同岩性围岩表面变形增长速率不同,深井软弱围岩表面变形显著;通过注浆法
改变围岩性质,提高围岩粘结力和内摩擦角是减少围岩表面变形,保持围岩稳定较为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围岩表面变形;原岩应力;岩性
中图分类号:T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540(2010)01—011—03
The analysis of surface defornmtion of deep soft rock with the rock characteristics
YANG Cai-jun,WU De-yi.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hefei 230601)
Abstract:Based on theory analysis,the deformation 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n round tunnel was
founded and the influence of rock characteristic on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was analyzed.The re—
sults were drawn that the veloci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rock deformation iS different,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is very obvious in deep tunne1.the increasment of cohesion and fraction angle by injecting se—
rosity iS main method to control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Key words:Surfac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rock stress;rock characteristics
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增大,开采深度加深,原
岩应力增大,深井巷道愈来愈表现为“软岩”特性,
[( )件 卺)l+r/l+ 书㈩
围岩表面变形显著增大,如何分析围岩性质对围
式中:r0为圆形巷道半径( );R 为松动圈半径
岩表面变形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围 ( );Rp为塑性圈半径( ); 为塑性扩容系数;
岩表面变形已经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日益关心的问
为考虑破裂区内围岩扩容影响参数;E为弹性
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围岩表面变形的计
模量(MPa)。
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围岩表面变形随围岩性质
P可示为[1]:
变化进行了较为“定量”分析,为深部开采矿压综
一
(1+ )( sing+ccos9) (2)
合治理,确定巷道合理支护形式和参数保持围岩
式中: 为?自松比;P。为原岩应力(MPa);C为岩
变形稳定提供依据。
石内聚力(MPa); 为岩石内摩擦角o)。
围岩表面变形的理论分析
塑性区半径可据下式计算rl_:
女 一】
圆形巷道围岩表面的变形公式为Ⅲ:
+南+ ](薏)
“一T2pro{1 + 1
\件玑
一
一
]一
一
ro/ kp一1-J k p一1
(3)
收稿日期:2009—11—09
作者简介:杨蔡君(198O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结构计算理论及应用。
l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l8卷
式中,P 为支护反力(MPa); 。为系数,其值为岩
(m)。在此条件下分析围岩表面变形随原岩应
石软化模量和弹性模量比值;尼 为系数,k
力、围岩性质(粘结力及内摩擦角)的变化。
:
± .
2.1 围岩表面变形随原岩应力的变化
1--sinq ̄’
围岩性质如表1,圆形巷道半径R。一2000
破裂圈半径可示为口]:
(mm),随巷道埋置深度增加,围岩表面变形增
/ ̄=ro{{ [ + ]
大,据式(1)~(4)计算得出的不同岩性围岩表面
变形随原岩应力变化计算结果如图l,变化关系
r 垄丝 ] 一24p+(1+o)(a,-a2)\
可示为:
L 户+(1+ )( — ).J( —1)( + ) 』
U ̄--Ul+走1ePo 2 (1)
)} ㈤
式中,P。为原岩应力(MPa);U ,k ,k2为系数。
不同岩性围岩表面变形随原岩应力变化回归
式中, 为破碎区岩石剩余强度(MPa),
方程及系数如表2。
一
£ 表1不同岩性力学性能参数
1--sinq ̄。
力内 角 比
对于深部开采围岩,可取 一1.3—1.5,k2—
岩性
(MPa)
0.1,O'c 一O.2a,。
25 2.1 O.3O
根据围岩的原岩应力,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可
23
2.8 0.28
以分析围岩破裂圈、塑性圈半径从而确定围岩表
27 3.3 0.25
30
6.0 0.20
面变形。
2围岩表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2不同岩性围岩表面变形随原岩应力变化回归方程
岩性 回归方程
安徽淮南新集矿区深部开采巷道围岩粘结力
1 M一一7.96+8.55ePo/3 27
一
般为1.0~5.0(MPa),内摩擦角一般为25。~
2 “一一20.7+1.73ePo/2 65
30。,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分别在2.1~6.0(GPa)和
3 “=一O.6+O.48p0
0.2~0.3范围之间,巷道埋深一般为500~800
4 “一一7.8+1.7po
一 … 。。
应山fMPa)
(a)岩性1 (b)岩性2 (c)岩性3
(d)岩性4
图1不同岩性围岩录面变形随原岩压力变化
由图1可知,岩性1及岩性2围岩表面变形 14MPa,16MPa,18MPa,岩石内摩擦角为 —22。时,
随原岩应力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岩性3和岩性4 围岩表面变形随粘结力变化如图2;粘结力c一1.0
围岩表面变形随原岩应力增加近似成比例增加, (MPa)时围岩表面变形随内摩擦角变化如图3。
围岩性质越差,表面变形随原岩应力变化越显著, 当粘结力和内摩擦角较小时(c为1.5~
对于岩性1,当原岩应力由12.OMPa增加到 2.0MPa, 为18—22。),随岩石粘结力和内摩擦
14.OMPa时,围岩表面变形增加近250mm左右, 角增大,围岩表面变形明显减小;当粘结力和内摩
由此可见,深井软岩表现为极显著变形。 擦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围岩表面变形减小并不显
2.2圆形巷道围岩表面变形随粘结力和内摩擦 著。当围岩岩性较差时,随原岩应力增加,围岩表
角变化 面变形显著增加,围岩岩性较好时,原岩应力增大
圆形巷道半径Ro=2000(mm),岩石弹陛模量E 对围岩表面变形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岩性较差
=2.0(GPa),泊松比 一0.3,原岩应力分别为
-
的围岩,在深部开采巷道中更应加强支护;岩石粘
第1期 杨蔡君,等:深井软岩表面变形随围岩性质变化分析
表4不同原岩应力条件下圆形巷道
表面变形随内摩擦角变化回归方程
原岩应力
14mpa
16mpa
13
结力小于1.0(MPa),内摩擦角小于20。时,图示
三种原岩应力条件下,深部开采巷道围岩表面都
产生非常显著变形,并随原岩应力增加,表面变形
增加非常明显,提高围岩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即使
深部开采巷道埋深增加,围岩表面变形增加也不
回归方程
“一1849.12e-
.
“一5187e-号
“一12805.63e-
显著,通过注浆法改变围岩性质是保持深部开采
18mpa
软弱围岩变形稳定最关键因素。
0 5 I O 1.5
2 O 2
(MPa)
图2圆形巷道表面变形随粘结力变化
I.1’
j
1-ll
、
l^18
・l
4
6
MP
MP
ai
MP
al
ai
』 ~
{’
{ \
\‘
1} 、
、
-、
1J 、。。 一、 { 一 ’LJ —●
!
一—T…—一 — 1—一
I 2¨ 22 24 20 28 30
内睁摔痢
图3圆形巷道表面变形随内摩擦角变化
不同原岩应力条件下围岩表面变形随粘结
力、内摩擦角变化回归方程如表3,4。
表3不同原岩应力条件下圆形巷道表面
变形随粘结力变化回归方程
原岩应力 回归方程
14mpa
“一34.16e一
16mpa
M一47.36e一
18mpa
“一63.66e一
3结 论
围岩表面变形随埋深增加而增大,岩性较差
时,表现更为显著;深部开采巷道围岩表面变形和
岩性紧密相关,软弱围岩表现为极显著变形;通过
注浆法改变围岩性质,提高岩石粘结力和内摩擦
角是减小软弱围岩表面变形,保持深部开采软弱
围岩稳定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志英.岩石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8.
2唐义明.潘三矿软岩巷道联合支护技术[J]'矿山压力
与顶板管理,2003(1):8--9.
3吴德义.新集三矿一550m水平运输巷围岩稳定性早
期判别[J].建井技术,2007(8):25—28.
4吴德义,程桦.软岩允许变形合理值现场估算[J].岩
土工程学报,2008(7):1O29—103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251608a241063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