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品牌展会的八大亟待解决的短板

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品牌展会的八大亟待解决的短板


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十大蓝牙耳机品牌排行榜)

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品牌展会的八大亟待解决的短板 作者:覃孟生 (美国辰报澳门新浪

网东盟专题部副研究员、UCLA产业经济学博士) 自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

以后,意味着东盟参与品牌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已经举办并运营有8年之久的综合

性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虽然贵为中国首次参与的多国国家自贸区结盟,而且为11

国以及日韩经贸互动的平台(其实更多承担着的是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与外交需求),其品牌

运作和国外甚至与一些东南沿海专业性博览会相比,拥有着10+1国家无限大的中国—东

盟博览会企业的品牌运作显得还十分稚嫩,尤其是今年上半以来南海东盟各国与美国的政治

军事互信加强,更淡化了中国辛苦经营的经贸效应,中国—东盟博览会非专业展会手段,

多策划专题展会都是低端以及“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这不能不让身处中国—东盟博览会

的专题展会的人士感到困惑和缺乏机遇。 一、展会品牌意识的偏差与薄弱,导致展会竞争

力不足 也许我们大家都能意识到,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品牌时代而中国特别是西部的广西,

2009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企业依然停留在产品观念上,而展会品牌经营的门外汉还大有

人在。许多东盟的企业普遍认为品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人时间长、见效太慢,等不到收

获的那一天。品牌意识的淡薄,导致展会一些短视使企业只能在低档砖的路上徘徊;有的企

业过分依赖他人品牌,无法享受来自中国以及美国、欧盟甚至是澳洲、日韩等自身品牌丰厚

的利润。更可悲的是展会并没有倡导参会的企业必须在服务、质量、危机等等方面树品牌意

识,导致展会第一天很红火的国家面子,最后两天东盟国家馆的企业其实在低端地推广。 二、

展会品牌决策的随意性,遭遇运作过程的盲区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专题展会的众多品牌,

对于科学的决策性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品牌运作中一大致命弱点。不少展会专题对产

品品牌决策定位上,仍唯我独尊不调查、不分析就一拍脑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展会时

低层次是肯定的。也许有的官员骄傲地说:“我们是国际级的最多国家展会,随便起一个名

字做专题,照样可取得成功。”在此可以告诉你,随着企业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大,品牌容量

也随之加大,光靠经营者“拍脑门”决策,肯定会失灵,如果没有科学的决策,未参与品牌

的整体运作,其结果就会陷入停滞和衰退,最终使企业走向困境。如今,新材料(纳米技术、

智能技术SMRFIDICDRAM、新能源(生物能、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甚至是潮汐能

等)、低碳经济技术、电子信息、风投VRPE的现代金融服务、生物生态农业等,展会的

专题有哪一个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参与过?东盟国家又如何能分享? 三、展会品牌定位

失控、导致竞争优势尽失 中国—东盟博览会定位成功,企业可以与竞争品牌作正面的竞争,

反之便会失去优势。我们时常看到类似品牌的定位失控的例子,一会儿借势于物流概念,

出一段大肆煸情话语;一段时间以后,又重新定位,盲目地扩大自己的诉求对象;更有甚,

将北部湾的名称、包装、色彩等等克隆成风,让人辨别不出你究竟是谁?这些品牌定位的失

控,最终只能让专业观众产生抵触的情绪,对于品牌的成长造成巨大损失。众所周知,博览

会好的品牌定位是成功的一半,其定位的目的就是创造鲜明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展会形象,

想拥有很高的专业占有率,就必须将“定位”把握好。还有许多品牌在定位上纷纷走人“创

造名牌就要定位于高档”等等误区,必须将定位理论充分掌握和运用得当,博览会的11

品牌才会发挥强大的竞争力。 四、展会品牌形象塑造贫乏、使专业观众者困惑 博览会品牌

形象的冲击力和辐射力一旦塑造出,品牌就会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消费者才会在众多

信息之中,时刻感觉到会展的存在,这就是形象的使然。诸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借助虚

构的美国西部地区和漂泊的牛仔形象,唤起人动感的联想,以此培养了顾客的忠诚。 五、

展会品牌企业参与稀少,虚名让东盟国家其实不屑一顾 出于展会经济利益需求,博览会开

始借品牌变相赚钱,通过五花八门的评选、荐优活动,创造一个个畸形的“名牌市场”。只

要企业肯花钱,便会有一个博览会赞助的“头衔’,仿佛中国—博览会一夜之间已成了一个

“名牌”赞助的大品牌会所。“名牌”赞助和参与滥评现象,尽管博览局采取措施,制定“政

策”,有人便马上就有“对策”“换汤不换药”照样地参与,什么“指定机构”“博览会最

畅销”之类的滥评,已成为一种“灾难”。可以说,有空到博览会任何一个参会的展馆企业

参观,你便会看到这些企业的显要位置都会有—堆“博览会称号”,不知道内情的还真会被

眼前的殊荣给“镇住”。由于滥评严重,专业观众在无所适从中产生厌烦。然而,作为企业

却乐此不疲地花钱讨虚名。 六、展会创新力度不足,品牌形象没能渗透东盟 创新是当今会

展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产品,无论

是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多厚的资本,对市场的变化和专业观众的需

求抱无动于衷的态度,失败一定是必然的。对于创新,至今还只停留在以省市代表团的推出

层面上,还有许多世界500强以及中国100强企业还未进入以品牌推出的阶段。博览会如果

能“断奶”(政府拨款办会)时有立足之地,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超前一步进行市场

专题调研,以满足广大东盟以及中国企业的需求,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七、会展品牌

宣传不力,导致企业参会概念模糊、形不成强势的品牌 近年来东盟的概念也是五花八门,

什么东盟结合日韩、泛北部湾、10+3、等等自然等等把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搞得晕头转向。

会展品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地程,包括品牌理念的铺垫,品牌文化的塑造,企业形象的树立

等等,到处树几块东盟广告牌,你的会展就是名牌了?会展建设要长期投入,需要文化的培

养,更需要长期维护在业界和企业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印象,专业观众才能引起参会。 八、

明确发展之路,制定品牌发展规划、科学动作,才能使企业和品牌走出误区 中国特别是广

西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品牌发展之路缺少系统、全面的计划,仍处于品牌转型期,主要表

现在会展企业规模还小,市场占有率太低;我们的管理与控制市场的能力不够,产品基础与

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使得后劲不足。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面临的是全球一

体化的市场,在将来的竞争中,发展之路势必一定要更清晰、更系统、方有可能与世界级强

劲会展品牌靠拢和看齐。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发展中必须尽快实施全方位品牌招商、品牌服

务、品牌引进,才能发展为有品位的高层次的专业性综合性博览会,从而取代模糊的管理机

制,这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展业当前“深入东盟”的当务之急。

九、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太散,不突出东盟的特色。

现如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强调“10+N”的多国参与,尤其是近年来,急功近利,把美国、

欧盟以及日本韩国等拉进来参与博览会,而且有喧宾夺主的气势,使得专门为东盟国家作出

盛宴服务的经贸、信息、文化、展会等服务的特色,黯然失色,深深地伤害了东盟参展企业

的情绪以及与中国深入合作地决心,冲淡了博览会专门为东盟国家服务的主题。

(覃孟生)

PAGE

PAGE 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253314a106426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