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苹果iphone12发布时间)
中国消化内镜介入市场发展趋势
内窥镜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应用科室包括普外科、泌尿科、
消化科、关节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
其中消化内镜设备市场规模达48亿美元以上(2016年),占比14.6%,
排名第三,预计2020年达6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4.9%。目前使用
最多的是普外科的胸腔镜和腹腔镜,市场占比达30%左右。
内窥镜市场快速增长,是驱动内镜器械耗材需求不断增加的主要动
力。根据预测数据,2016年全球内窥镜市场份额约325亿美金,年
均复合增速约7-8%,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复合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预测数据,2017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
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亿美
元,中消化内镜耗材占比60%-70%。
相比之下,我国内窥镜市场亦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1年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67.47亿元,2015年内窥镜市场规模达
到156.1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4.7%。
尽管中国开展内镜微创治疗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非
常快。据调查数据测算,保守估计2018年内镜诊疗器械的市场规模
约为34.34亿元(由于以最简单的手术类型测算,国产单价远低于进
口,我们预计实际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其中活检钳5.28亿元,
圈套器4.53亿元,注射针4.54亿元,软组织夹5.02亿元,超声穿刺
活检针4024.23万元,ERCP11.25亿元,非血管支架3.3亿元。
未来几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有望保持10%~20%复合增长。据预
测数据,2007-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耗材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30%,
若未来三年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进行测算,至2022年我国内镜诊
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另外,FROST&SULLIVAN预测2018-2022
年我国内窥镜市场复合增长率为9.25%,与内窥镜配套使用的内镜诊
疗器械市场增速应高于9.25%,据此测算2022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
市场规模至少达48.92亿元。
在主要的消化内镜耗材厂家中,南微医学的产品线较为丰富,而且
国产价格往往比进口低50%或以上,例如公司的核心产品软组织夹,
标准款和高端款分别199元和299元,而波士顿科学同类产品1200
元以上。
常规耗材,如活检钳、细胞刷、圈套器、组织夹等价格往往在几百
到上千元左右,属于低值耗材;专用耗材,如超声穿刺针、支架、球
囊、ESD刀等价格在几千到上万元,属于高值耗材,国产产品有较大
的性价比优势。
ERCP手术耗材普遍以千元计,一次手术下来耗材总费用较高,进口
厂家上万元,而国产(南微)仅三四千元。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属于诊断项目,广州、深圳的收费较高。
ERCP常见手术和治疗项目包括经内镜奥狄氏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CT)、
胆道球囊扩张术(BP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和经十二指肠奥
狄氏括约肌切开术(EST)等,不同地方的项目收费有明显差异。
耗材费用约占总治疗费用的40%-50%,具体费用视实际使用的耗材
数量和当地诊疗服务收费而定;如果使用国产产品,耗材费用将大大
降低。
ESD比EMR费用高出一倍以上,主要原因是切除息肉时ESD需要用
1-2把手术刀(奥林巴斯的4把刀或海博刀),而EMR只需要用圈套
器。
ERCP是手术价格最高的消化内镜手术,耗材+治疗总费用在2-4万左
右。如果只是单纯的造影(检查),总费用约1万元左右。患者如果
没有并发症,单纯胆总管ERCP取石总费用一般在15000元左右;如
果有其他并发症,手术费用则明显增多,因为ERCP容易诱发胰腺炎。
此外胆道肿瘤的患者还需要取病理活检以及行鼻胆管引流,费用至少
增加1万元。
我国95%的医院于改革开放后开展消化内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可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机构数目为6128家,共有消化内
镜医师26203名,共完成消化内镜诊疗2877万例。
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有600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内镜,近3
万名消化内镜医生,完成消化内镜检查近3000万例,诊疗例数位居
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ERCP例数约为每年10-20万例,实际需求为每年100万
例,仅完成需求量10%-20%。
大部分三甲医院内镜诊疗量至少在1万例/年以上,假设目前国内有
2000家三级医院开展,每家平均年诊疗量1.5万例,假设三甲医院诊
疗量占比50-60%,测算我国内镜诊疗量在5000-6000万例左右,预计
增速在10%-20%。
我国城市医院、县医院中因消化疾病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总患者的比
例为9.80%和10.72%,分别占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第二和第三位。
消化系统出院人数为807.59万人,5年复合增长17.44%,其中胆石
病、胆囊炎及胰腺炎增长较快;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恶性肿瘤同样增长
迅速。
尽管内镜医师数量在快速增加,但依然无法满足临床患者日益增长
的需求,在一些一线城市预约胃肠镜往往需要2周到1个月的时间。
内镜医师数量相对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医生的培养周期较长。从
专科、硕博毕业到完成专科培训和内镜培训,总共需要16年时间,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镜医师。消化内镜医师的分布与地区总人数和
GDP总量均呈现正相关。
预计2018年国产份额提升至30%左右,其中提升最快的是南微医学,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国产领先的消化内镜耗材厂家主要有南京微创医学、杭州安瑞医疗、
常州久虹医疗,三者均在2000年或之后成立。经过10-20年的快速
发展,国产品牌已覆盖高中低端系列产品,其中也不乏创新改进型产
品如南微的“和谐夹”、安瑞的“啄木鸟刀”等,产品差距逐步缩小,并
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国产品牌正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消化内镜耗材企业的竞争壁垒主要表现在规模效应(成本优势)、
较高的转换成本和产品开发能力三方面,国产品牌在上述优势上已有
一定的积累,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国产品牌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已迅速抢占低端市
场(预计止血夹的国产化率已达到80%以上),而外资品牌由于具备
强大的学术影响力而长期主导高端领域。
目前国产高端产品虽然在产品材质、设计理念等方面与进口品牌有
一定差距,但已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国产品牌具备突出的本土化
优势,对于国内医生反馈的产品问题能迅速反应并改进,未来随着学
术影响力提升,国产品牌有望抢占高端领域。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新发病数排
名分别为第2、第3、第6,消化道癌症新发病例数占所有癌症的比
例超过30%。
根据日本癌症统计数据,日本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新发病数排
名分别为第2、第1、第14,胰腺癌排名第6,消化道癌症新发病例
占比超过35%,患病结构与我国相似。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美国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新发病数排名分
别为第15、第4、第20,与亚洲国家相比其消化道癌症占比较低,
但结直肠癌在美国的发病率较高。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数据显示,胃癌I期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8%,而
Ⅳ期的五年生存率仅6%;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数据也显示,结肠癌的
I期五年生存率可达93%,而Ⅳ期的五年生存率仅8%。
从每10万人胃镜开展率对比来看,日本的胃镜开展率最高,每10
万人有8500多人开展。中国2012年的开展量与德国年开展量相当,
但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从每10万人肠镜开展率对比来看,美国的肠镜开展率最高,每10
万人有3700多人开展。中国2012年的开展率与英国接近,但只有美
国的12%,日本的15%,差距依然巨大。
从内镜检查费用(不含检查使用的药械、活检费用)对比来看,美
国费用最高(1美元=7.11RMB),单次内镜检查费用在5000元以上;
其次日本(1日元=0.06RMB),约1000-1500元RMB;中国的检查费
用最低。
中央财政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支持力度还在逐步加大,截至2018
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18.7亿元,累计筛查380万高危人群。
2018年5月,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
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会、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关村泛亚消化
内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发起的全国“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
项目”正式启动。
“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启动后,将每年争取筛查1000至
2000万人,至2030年,胃肠道早癌诊断率提高20%,胃肠道癌五年
生存率提高至50%。该项目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地级市,目前已
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每个地区选择一家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挂牌
成立全国“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协作中心”,牵头该地区相
关工作。
以同为消化道疾病大国的日本、韩国为例,在全面推行胃镜筛查之
后,日韩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断率已达到70%以上,而我国目前不到
15%。
我国目前尚未开展全国性大规模的早癌筛查,主要是受医保发展水
平的限制。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筹资水平还较低,基金承受能力有限,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只能以保障疾病治疗为主,难以扩大到普遍性筛
查项目。因此,我国大部分胃肠镜检查仍以表现出症状的门诊患者为
主,检查费用一般不能通过医保报销。
另一方面,由于针对目标人群早癌筛查率偏低,我国早癌检出率远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胃癌为例,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仅10%,远低
于日本(70%)和韩国(50%)。而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
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因此从癌症预防和节省医保
经费的角度来说,长期继续推行早期癌症筛查势在必行。
未来随着医保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癌症筛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目前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的《中国癌症防治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特别对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已
经比较成熟的上消化道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统一规范的筛查与早诊早
治指南,并在癌症高发地区积极推广应用,切实提高癌症早诊率。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018159a104503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