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味央厨分析报告

千味央厨分析报告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中国 日本 视频直播)

千味央厨分析报告

1.千味央厨:速冻米面2B龙头

1.1.深耕速冻米面餐饮渠道

千味央厨由思念体系独立出来,深耕速冻米面餐饮渠道数年。郑州

思念于2012年全资设立千味央厨,并于20163月把100%股权转让

给郑州集之城(后更名共青城城之集),使其从思念体系内独立出来,

专注速冻面米制品餐饮渠道市场。早在2002年千味央厨还是思念体系

内的部门时就与百胜中国建立合作,截至2020年已推出368款产品,

已成功进入肯德基、必胜客、海底捞、真功夫、九毛九、呷哺呷哺等

知名餐饮品牌速冻面米制品供应商体系。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四类: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及其他,

2020年分别实现收入5.2/1.9/1.8/0.5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

55%/20%/19%/5%。油炸类包括油条、芝麻球等,烘焙类主要包括挞皮

和华夫饼等,蒸煮类主要包括包点、饺子等,菜肴及其他主要包括肉

丸、宽粉等火锅料。产品矩阵丰富,在售产品数量由2017年的193

增加到2020年的368个,其中,强势品类如油条类收入已超4亿元,

芝麻球类和蛋挞类均是含税收入超亿元品类。

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餐饮渠道,明确了“只为餐饮、厨师之

选”,“餐饮专攻速冻米面领导品牌”的定位和方向。针对大型连锁

餐饮企业、连锁酒店、团餐等,公司采用直营模式直接服务,主要提

供定制化产品(约85%为定制品);对于中小规模餐饮企业,公司通过

经销商为其提供标准化产品。2020年公司直营模式收入1.45亿元,同

+2.7%2017-2020CAGR11.5%,经销模式收入6.05亿元,同

+15.5%,近四年CAGR14.5%。疫情前直营收入约占总收入的41%

2020年直营客户受到影响较大占比下滑至36%2021年随着餐饮业复

苏,预计直营增速略高于经销渠道。

1.2.管理层经验丰富,股权激励绑定团队利益

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股权稳定,获得绝味、京东助力,同时深度

绑定员工利益。公司控股股东为共青城城之集,实控人为李伟,持股

46.86%,其亦为郑州思念的创始人。公司的管理层大多数拥有郑州思

念的工作经验,速冻行业从业时间均超过10年,经验丰富。共青城凯

立持股4.08%,为员工持股平台,公司还于202111月发布股权激励

公告,激励对象共计80人包括董事、高管和核心研发、业务等骨干人

员,深度绑定员工利益。另外,深圳网聚和宿迁涵邦各持股3.85%,分

别为绝味和京东的投资平台,为千味央厨带来更多资本储备和管理经

验。

1.3.财务表现:高周转率实现高ROE

由于疫情对餐饮企业打击较大,千味央厨 2020年营收9.4亿元,

同比+6.2%,归母净利润7659万元,同比+3.3%,增速有所放缓,

2017-2020年来看,公司收入、净利润CAGR分别达到16.8%18%

2021年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公司加快恢复,前三季度收入8.9

亿元,同比+45.9%,净利润5659万元,同比+16%,利润增速低于收入

增速主因2020年疫情下政府补贴较多,导致基数相对较高,以及早餐

连锁品牌“早饭师”短期小幅亏损。

毛利率平稳,期间费用率较低,净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千味央

厨客户均为餐饮企业,故毛利率低于三全等C端占比高的企业,2020

年毛利率为21.7%,还原到可比口径与2019年基本持平,2021前三季

度毛利率21.8%,同比+0.5pct。从费用率角度来看,千味、安井、三

2020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2.8%14.6%18.4%,主要系2B模式下

销售费用率较低,。公司20202021Q1-Q3净利率分别为8.1%6.2%

历年净利率基本维持在8.2%左右,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于2021

12月底开始对部分产品促销政策进行缩减或对经销价进行上调,调价

幅度为2%-10%不等,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预计2022年提价效应释放

提升公司利润率。

高净利率高周转率实现较高ROE2B商业模式让公司在生产端和销

售端均拥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2020年单吨制造费用1118元,

低于安井的1360元,单吨销售费用401元,远低于安井(3917元)和

三全(1720元)。效率方面,2020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分别为1.05次、6.87次,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20182019

2020ROE(加权)为19.3320.115ROIC19.119.42

14.49,若排除2020年疫情影响,以2019年为参考,公司ROEROIC

显著高于安井及三全等可比公司,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餐饮渠道是红海中的蓝海市场

2.1.尚处成长期,供需双旺盛

供给端:速冻米面产品结构优化,餐饮渠道大有可为

根据2019年中国冷冻冷藏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2019年全国速

冻米面食品制造业收入773.5亿元,行业增速约8%90年代时期,随

着海外先进设备的引进以及国产设备的研制,中国速冻食品加工工艺

取得较大进步,三全、思念等企业陆续成立,汤圆、水饺等传统速冻

米面产品进入家庭。经过数十年的时间,零售渠道传统速冻米面发展

已较成熟,增速有所放缓,但近年随着生产工艺进步,油条、手抓饼、

发糕、芝麻球等新兴速冻米面大单品涌现,在BC渠道均加快渗透,带

动行业整体情况好转。

餐饮渠道是红海中的蓝海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景象。根据欧睿数据,

2021年速冻米面餐饮渠道销量占比约16%,近5年销量CAGR15%

零售渠道销量占比84%,近5CAGR4.2%,餐饮渠道增速高,占比

不断提升。相比与零售渠道,速冻米面制品在餐饮渠道起步较晚,尚

处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阶段,随着餐企对预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强,

餐饮渠道成为新的蓝海。如安井食品于2018年提出“三剑合璧、餐饮

发力”,传统米面龙头三全食品积极变革,加大B端的布局,还有包

括千味央厨等企业专注于餐饮渠道开拓,推出油条、蛋挞皮等适合餐

饮渠道的产品。

需求端主要驱动力如下:

1)米面制品具有主食和点心属性,存在于多种餐饮业态中,且一

般不是餐企的招牌菜品,为了节约成本,餐企采购第三方预制品的需

求大、可行性高。伴随餐饮业持续扩容,连锁化率提升,人工、租金、

原材料等价格不断上升,餐企去厨师、去厨房意愿强化。米面制品存

在于快餐、正餐、团餐等多种餐饮业态中,具有一定规模。但米面制

品作为主食/点心,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对于较多餐企来说,米面制

品并非其招牌菜品,若门店自制,从揉面、发面到蒸煮烘焙或油炸所

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大,投入产出比较低。因此,采购第三方速

冻米面成品或半成品的需求及可行性较高。

2)快餐、外卖市场高增,对提升出餐速度有诉求。根据沙利文数

据,2020年中式快餐、外卖收入分别为6590亿元、7166亿元,并持

续扩容中。快餐、外卖对于餐饮门店的出餐率要求较高,速冻米面食

品相比现包现蒸能大幅节省出餐时间。

3)团餐、乡宴等向标准化转型。团餐具有可预测、规模大、标准

化、订单稳定且时效长等特点,利于企业进行规模化采购以降低边际

成本,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团餐拥有中央厨房数量较多,集中采

2020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已达到1.53万亿元,2016-2020年复合增

速为14.2%,受众群体约6.7亿人。乡宴市场存在原材料采购渠道复杂、

品种多样且加工不规范的弊端,有一定食品安全隐患,而外包给第三

方进行统一采购、制作后复热是良策,目前农村宴席每桌成本约为

300-600元,每次约为30-60桌,为餐饮服务商下沉打下基础。

2.2.他山之石:餐饮业繁荣带动速冻食品高速发展

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日本餐饮业繁荣带动速冻食品高速发展。

此阶段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外出工作的女性增多,居民外食率提升,

美式连锁快餐进入日本,共同带动餐饮业包括连锁快餐、外卖等繁荣

发展,期间日本人力成本上涨和房地产泡沫带来的租金上涨使得方便

快捷的速冻食品获得高度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餐饮端,同时在家庭端

逐步渗透。1997年,日本居民外食率达到40%,速冻食品餐饮渠道产

量占比达到73.3%1960-2000年,日本速冻调理食品人均消费量由

0.03千克增长至9.73千克。

图片上传中......

2000年至2010年,经济不景气,速冻食品需求小幅下滑,行业集

中度提升。90年代末,日本速冻食品餐饮市场在实现了长期而快速的

成长后有小幅回落,原因是日本快餐业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出现阶段

性饱和,日本已经从高度繁荣进入泡沫破灭的经济低迷期,居民收入

与消费已经深受日本金融危机影响。行业不景气导致集中度提升,

2003-2010年,日本速冻食品企业数量由693家减少到488家,到

2020年仅剩余370家。

2010年至今,餐饮渠道保持平稳,零售渠道恢复较快增长。日本

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持续下滑,单身或无孩家庭数量增多,导致

速冻食品餐饮消费保持平稳,家庭需求稳步提升,2005-2020年,

家庭用速冻调理食品的产量占比由39%提升至52%。整体来看,人均速

冻调理食品消费量恢复增长,从2010年的9.23千克增长到2020年的

11.04千克。

中国速冻食品在90年代由家庭消费开始兴起,而后在餐饮渠道加

速渗透,与70年代的日本情况相似。中国餐饮业2021年收入达4.7

万亿元,同比+18.6%2016-2021CAGR8.6%,疫情前(2014-

2019年)CAGR10.9%2019年居民外食率提升至30%,与70年代的

日本接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城镇化进程加

快等,居民外食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餐企对成本优化、效率提升及标

准化的诉求也在日益强烈,对第三方供应链需求增加。

2.3.行业空间测算:10CAGR或达15%

以出厂口径来看,根据2019年中国冷冻冷藏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

告,速冻米面行业2021年收入约774亿元,行业增速约8%,假设

2021-2030行业CAGR7%,预计到20252030年行业规模达到1053

1547亿元。根据欧睿数据,2021年餐饮渠道占比约16%,预计2025

占比能达到22%,参考日本70年代餐饮渠道占比约60%,考虑到中国

饮食结构的不同,假设2030年餐饮渠道占比能达到30%,则推算出

2021年、2025年、2030年速冻米面餐饮渠道规模(出厂口径)约124

亿元、223亿元、427亿元,2021-2030CAGR15%

以餐企渗透率角度来看,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中国餐饮业

2021年收入达4.7万亿元,餐企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收入约41%,假设

第三方速冻预制品占餐企采购成本中的15%,其中速冻米面占比约5%

推算出2021年速冻米面餐饮渠道规模约144亿元。参考餐饮业收入

2014-2019CAGR10.9%,假设2021-2030行业CAGR9%,原材料

成本占比不变,2025年、2030年速冻预制品加速渗透至20%26%,速

冻米面占比维持在5%左右,则可以推算出2021年、2025年、2030

速冻米面餐饮渠道规模约144亿元、271522亿元,2021-2030

CAGR15%

2.4.竞争格局:C端现分化,B端较分散

C端:传统速冻米面“三足鼎立”格局稳定,新兴速冻米面格局较

分散。汤圆、水饺、粽子等传统米面产品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进入成

熟阶段,三全、思念、湾仔码头“三足鼎立”的格局较为稳固,三者

在商超渠道的市占率已超60%。新兴速冻米面尚处于成长期,格局较分

散,由于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地方特色米面产品品类丰富,细分品类

次第开花,企业多寻求差异化竞争,其中安井表现较为突出。根据欧

睿数据,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安井在整体速冻米面零售市场的市

占率分别为18%11.3%10.4%4.9%

B端:仍处市场开拓与产品培育期,格局极分散。目前速冻米面餐

饮市场企业规模参差不齐,整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实

力参与者有千味央厨、安井食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等,大多以不

同场景、渠道或大单品错位竞争。

B进入门槛较高,黏性强,竞争尚不激烈。对于大型餐饮企业来

说,食品安全、资金实力、生产规模与工艺、定制服务能力等均为考

核指标,且考察时间较长,成为其核心定制品供应商的门槛较高,一

旦建立稳定合作,餐企一般不会轻易替换供应商。综合实力较强且占

据先发优势的头部企业如千味央厨已打下较好基础,正处于加速跑马

圈地阶段。

图片上传中......

B重成本,高性价比大单品占优,头部企业多以差异化错位竞争。

对于小B来说,缓解成本压力和提高标准化与效率更为重要,因此其

标品需求旺盛,对定制能力等要求较低,具备高性价比大单品及成熟

经销商团队的企业明显占优,这背后需要一定研发实力、规模优势及

优异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头部企业有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3.直营客户为基,大单品树立标杆

3.1.先发优势突出,大客户具有较强稳定性和延伸性

坚持“大客户优先”理念,快速响应需求。公司营销中心下设重客

部(对接直营客户),经销商客户部,新零售部门,行销部(管理与

跟进客户和渠道开发进程),产品推广部,销售管理部和市场部。公

司内部树立“大客户优先”理念,形成对接大客户的内部小组,公司

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小组负责人,确保内部组织能够快速响应大客户的

需求。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供应链体系的进入壁垒较高、黏性强,千味央厨

实力突出,先发优势显著。在确定合作前,公司与直营客户需要经过

海底捞、真功夫、九毛九、呷哺呷哺等知名餐饮品牌速冻面米制品供

应商,大客户资源优势显著。

直营客户具有较强延伸性及灯塔效应,老客户门店增长+合作品类

增加+新客户开拓均可为公司带来增量。随着合作时间的增加,千味能

更深入了解客户门店情况,把握客户需求,除了客户提出的需求,公

司还会主动研发新品或优化老品,不定时向客户提案,争取获得更多

品类的供应权。比如公司最早只是为肯德基提供蛋挞皮,到现在产品

延伸到安心油条、华夫饼、冷冻面团、烙饼、牛角包、酥饼等多个品

类。另外,千味定制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准时交货、优质服务和成本记

录,起到较好背书作用,加强品牌效应,助力公司开拓新客户。

定制模式提高议价权,公司直营渠道毛利率高于经销渠道。直营客

户以定制产品为主,对加工工艺和品质的要求通常比通用品更严格,

对价格敏感度低,公司具有一定议价权。经销客户约99%都为通用品,

对价格较为敏感,且公司会给予经销商一定利润空间,因此直营模式

毛利率普遍高于经销模式。2020年公司直营模式、经销模式毛利率分

别为23.2%/20.6%

3.2.定制模式优化产品力,大单品树立标杆

汁油条、海底捞的灌虾滑油条等,生产技术及品类丰富度均处于行业

领先水平,根据渠道调研,千味央厨在油条品类的市占率已达到约

50%-60%

直营客户背书,定制产品标品化,提高大单品成功率和规模效应。

2020年公司的主要大单品销售额已达4.3亿元,约占总收入的46%

虽然餐饮企业享有定制产品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独家销售权,但是公司

可以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合适产品,通过修改规格或馅料等方式把定制

产品标品化,以推广到经销渠道达到效益最大化。另外,与大型连锁

餐饮企业的合作具有灯塔效应,有助于相关产品的推广,部分未被客

户选择的备选定制提案也可作为通用品的补充。

4.优化机制,经销渠道扩大增长空间

4.1.优化机制,重点扶持大商

2020年公司经销渠道收入6.05亿元,占总收入的64%,同比

+15.5%,近四年CAGR14.5%。其中,团餐、乡厨、中小型连锁餐企

各占约30%30%40%

积极招商,优化机制。公司经销商总数由2017年的521家增长到

2020年的907家。其中,100万元以下的中小经销商共777家,大多

同时代理较多品类速冻食品,100万元以上经销商数量共130家,带来

的销售收入约占经销收入的70%,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5%。考虑到规模

较大的经销商忠诚度高,能力较强,为了能更快完善渠道布局,公司

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大商,计划培育出一批5000万元以上及一大批1000

万元以上的经销商,在此基础上再发展腰部经销商。

赋能经销商,协助其做大做强。为了更好扶持大商,公司销售人员

数量由2017年的67人扩充到2020年的156人,对100万元以上经销

商都单独配备一名销售人员进行对接。对经销商的具体扶持包括:1

为区域大商引进相关客户2)协助经销商转型,帮助经销商梳理所有产

品和话术,力求让经销商可以用PPT等工具对客户进行专业汇报,经

销商还可以直接带客户到合作企业品尝公司出品。3)举办评鉴会、客

户答谢会等。

扩充销售团队,重视激励,销售人员人均薪酬与人均创收均处于行

业较高水平。目前公司销售团队规模仍较小,未来会继续加速扩充,

并不断优化对销售人员的激励。20192020年公司销售人员人均创收

达到1022605万元,销售人员人均工资达到14.2713.51万元,显

著高于可比公司。

4.2.腰部餐饮市场空间可观

团餐、腰部餐企占比较高,对第三方餐饮供应链需求不断增长,公

司经销渠道空间广阔。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连锁

餐饮企业中,500家门店以内的企业占比约60%,此类中小型连锁企业

对定制品的需求较低,在成本不断上行、标准化诉求提升的背景下,

对第三方标准预制品的需求增加,腰部餐饮市场能为公司经销渠道带

来较大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总额1.5万亿元,

占餐饮行业收入的33.23%,是餐饮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

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消费者诉求产生变化推动团餐行业迎来

变革,对标准化、食品安全、运营效率等重视程度提升,且团餐具有

SKU较少、单品类采购量大、采购计划性强(用餐人数及用餐时间相对

可控)的特点,利于企业进行规模化采购,是千味未来继续重点开拓

的方向。

5.展望:大场景大单品导向,持续创新推动发展

5.1.以场景为导向做突破,以大单品驱动市场开拓

从产品角度看:

依托现有产品进行场景化深入研究,推出适应不同场景的系列产品,

现有大单品仍有较大挖掘空间。以油条为例,公司从2012年开始进行

油条细分场景下的市场研究,细分出火锅、快餐、自助餐、宴席、早

餐、外卖六大场景,并针对性推出茴香小油条、麻辣烫小油条、火锅

涮煮油条、外卖专用油条等多款创新性产品。截至2020年底,公司油

条系列已有20SKU,前三大单品(KFC60g冷冻油条、千味450g

脆油条、千味1200g放心大油条)2020年收入1.35亿元,占主营收入

14.4%。公司作为工业油条的龙头,从产品质量、品类丰富度及性价

比维度来看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渠道开拓,场景深耕,品类创

新,油条品类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不断巩固龙头地位。

蒸煎饺、烘焙类产品具备大单品潜力,有望带来新增长极。2021

年千味针对团餐等场景推出蒸煎饺新品,解决了“破皮”的痛点,以

高性价比卡位中低端空白市场,与定位高端的正大错位竞争,在团餐、

早餐店等匹配场景推广,已实现较高速增长,有成为大单品的潜力。

另外,公司自去年与瑞幸合作后,计划围绕烘焙类产品,针对tims

喜茶、海伦斯等快速成长的新式快餐业态做重点突破,有望带来新的

增长点。

从渠道角度看:

可开发直营客户群体随着餐饮连锁化率提升而不断扩大。根据欧睿

数据,2020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仅为15%,对比全球平均水平27%仍有

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人均冷库仓储容量0.13立方米,相比海外发达

国家亦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地大物博,菜系繁多,很多区域特色连

锁餐企实现高速成长,在优势地区的店面数量或已达几百上千,比如

老乡鸡、乡村基等。这些餐饮新秀大多已初步建立了食材供应链,具

备规模采购定制品的能力,在锁定潜在客户后,公司会通过“模拟厨

房”模式进行针对性研发,即从设备到操作过程完全模拟餐企的后厨,

做好产品储备。公司争取在未来3-5年之内,成功开拓一批合作紧密、

业务量大的餐饮连锁新秀客户,为业务增长带来更多动力。

5.2.产能稳步释放,规模效应持续强化

对于2B速冻食品企业来说,每年四季度都是销售旺季,且由于餐

饮企业仓库容量有限,不会提前太多进行采购,因此公司很难在生产

淡季大规模生产备货。明显的季节性让速冻米面企业全年产能利用率

一般在80%左右,公司2020年产能利用率较低主因疫情对开工率造成

一定影响。

募投项目结合轻资产运营保障产能充足。公司IPO募投项目新乡厂

区三期预计于20236月建成,将逐步释放出8万吨年产能。速冻食

品的配送范围受到冷链物流限制,企业多通过全国化布局产能以提升

效率,公司拟通过长期租赁/购买外部工厂进行改造以轻资产模式扩充

产能,目前已通过租赁模式在安徽芜湖建设了华东新厂,后续或继续

在华南、西南等地布局工厂,希望通过全国化产能布局来降低成本与

开拓市场。

柔性生产,强化大单品生产规模效应。公司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

柔性生产满足多SKU的同时保证大单品的规模效应。比如公司油炸类

产品(2020年占总营收55%,其中大部分为油条类产品)通过不断优

化生产设备及技术,叠加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规模效应显现,制

造费用和直接人工在成本中的占比稳中有降,且显著低于其他品类。

图片上传中......

6.盈利预测

收入端:从产品角度来看,除了大单品油条外,蒸煎饺、米糕以及

针对新式茶饮等的烘焙类产品均有较大潜力,预计公司蒸煮类及烘焙

类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从渠道角度来看,直营客户海底捞、华莱

士保持较高速成长,且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带来增量,经销渠道通过

不断完善团队和产品矩阵以覆盖更多客户。利润端:公司对直营客户

有议价权,能较好转嫁成本压力,同时收入的提升带来一定规模效应,

预计直营渠道毛利率保持稳中有升,经销渠道仍有一定成本压力。费

用方面,预计公司销售费用率随着人员的增加小幅提升,且考虑到股

权激励费用计提,预计2022年费用率较高,2023年利润弹性较大。

综上,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为12.516.1

19.8亿元,同比增长32.8%28.1%23.7%,归母净利润0.861.02

1.41亿元,同比增长12.1%19.3%37.2%。对应EPS分别为0.99

1.181.62,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潜力,给予6个月目标价48.6元,对

202330xPE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1019763a104516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