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华为matepad平板)
社会治理
Social Governance
城市建设不能本末倒置
——如何规避“千城一面”现象
谢志强 王红艳
【摘要】“千城一面”降低了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削弱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缺乏
个性的城市文化,抹杀了人类文明变迁过程中应有的多姿多彩。要避免“千城一面”,首先要革
新城市建设理念,要敬畏历史,尊重城市成长规律,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城市 城市治理 “千城一面”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城
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绝大多数老城市发生了
程中应有的多姿多彩。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在2016年11月的
“何去何从·中国传统村落国际高峰论坛”上指出的:“我们把
660个城市基本变成一个样子,只用了20年时间,这是中国
人对自己文化的悲剧,也是对自己文化的无知。”
导致“千城一面”的原因多种多样、纷繁复杂,而且主因
难觅。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应对“千城一面”负责,“千城一面”
正是一些地方干部“政绩冲动”的结果,是GDP锦标赛和城
市竞争力大比拼的副产品;有观点认为,房地产开发商应对“千
城一面”负责,千篇一律“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正是他们
在有限面积内追逐最大化利润的结果;有观点认为,建筑设计
师应对“千城一面”负责,“千城一面”正是这一群体中不少
人士只知照搬照抄西方模式、文化修为不够以及缺乏社会责任
感的有力佐证;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立法部门应对“千城一面”
负责,正是法律缺陷的存在导致了城市的大拆大建及其引发的
包括“千城一面”在内的诸多问题。毋庸讳言,这些说法实际
上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千城一面”的成因。“千
城一面”现象的出现,既有某些群体的具体“贡献”,也有历
史的局限,是诸多历史性限制性因素合力形塑的“遗产”。
历史的局限大致可以从四个角度理解:其一,受后发国家
角色的制约。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属于后发国家,而后发国
家一般都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成功榜样”即先发国家的做
法。其二,受特定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制约。我国在不同时期
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制定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
目标我们制定和实施了系列配套制度和政策,而这些目标、制
度和政策毫无疑问保有一定的、被后来者评价为或好或坏的阶
段烙印。其三,受人类认知规律的制约。人们对事物形成一个
科学的认识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多次的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
翻天覆地的变化,星罗棋布的新城市迅速拔地而起,充分展现
了我国现代化的鲜活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果。城市逐
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坚实
平台和有效载体。不过,我国城市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千城一面”即是其中之一。“千城一面”危害重重,亟需加以
矫正。
“千城一面”现象堪忧,力避“千城一面”重在革新理念
“千城一面”指的是城市间的同质化现象。近年来,我国
城市趋同势头明显加剧。“伸手可摘星辰”的摩天大厦、“宝塔
官帽”造型的政府大楼、“高深莫测”的高架天桥、宛如“大
饼”的城市路网、“千篇一律”的行道绿植配置以及“令人震
撼”的音乐喷泉广场等,几乎成为城市建设的标配,“大城市
改造模仿伦敦纽约,小城市新建借鉴北上广深”几乎成为城市
建设的铁律。于是,大江南北的城市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有
个性有特色的城市却鲜为少见、寥寥无几。有人不无遗憾地感
慨:走在许多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会让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
的错觉。
“千城一面”危害极大。首先,大致雷同的城市面貌容易
让城市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使他们感到生活空间的狭小和窒息;
其次,大同小异的城市格局消解了城市应有的多维功能,满足
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多元需求;再次,毫无特色的城市风
格势必降低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削弱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最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个性的城市文化,抹杀了人类文明变迁过
54
人民论坛 / 2017.05 下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852438a103141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