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含答案)

打点计时器(含答案)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nba文字直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简 案

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 月 日

年级:

科目:

上课时间: 时 分……… 时 分 合计: 小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

利用

v

t

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描述物体的运动。

3、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的判断。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三、教学步骤

知识提点————

例题分析————

习题演练————

四、反馈

授课教师评价: 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的现象

(今日学生课堂表 今天所学知识点全部掌握:教师任意抽查一知识点,学生能完全掌握

现符合共 项) 上课态度认真:上课期间认真听讲,无任何不配合老师的情况

(大写) 海豚作业完成达标:全部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无少做漏做现象

学生签字:

教师签字:

备注:请交至行政前台处登记、存档保留,隔日无效 (可另附教案内页) 大写: 壹 貮 叁 肆 签章: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

2.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利用

v

t

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实验原理

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的交流电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

Δ

x

置,线段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

=,当

Δ

t

Δ

x

Δ

t

很短时,可以认为等于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Δ

t

三、实验步骤

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盘轴上,并检查两条白纸带

是否已经正确地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

3.接通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会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4.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

n

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

间隔数为(

n

-1).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

n

个点的运动时间为0.02(

n

-1) s.

5.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

n

个点的距离

x

,再利用公式

v

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6.在小纸带上标记连续7个计数点,分别标上记号

A

B

C

D

E

F

G

.用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个

点间的距离,分别记为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记录到表中.

7.根据表中对纸带数据的测量结果,运用学过的知识判断: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

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说出判断的理由.

8.将

B

C

D

E

F

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包含这些点的一段位移Δ

x

,由于Δ

t

很小,求出Δ

t

的平均速度,即等于各点的瞬时速度,记入表中.

四、注意事项

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6 V以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 V交流

Δ

x

计算纸带通过这段位移时的平

Δ

t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电源.

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

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时再用手拉纸带.

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5.复写纸不要装反,每打完一条纸带,应调整一下复写纸的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1)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

动的速度小.

(2)根据

v

Δ

x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

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Δ

t

为两

Δ

t

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 s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

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

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1-4-2所示,

v

E

v

DG

v

E

v

DF

.

图1-4-2

说明:在粗略计算

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

v

Δ

x

公式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果取离

E

点越

Δ

t

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

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

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六、利用

v

t

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

v

t

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

t

,纵轴表示速度

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

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1-4-3所示的

v

t

图象.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图1-4-3 图1-4-4

2.

v

t

图象的意义

v

t

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它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3.匀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图1-4-4所示,直线

a

b

分别表示

v

a

=4

m/s,

v

b

=8 m/s.

1-4-5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中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并且可以求出位移,根据位移公式

x

vt

,在

v

t

图象中就对应着边长分别为

v

t

的一个矩形面积,如图1-4-5中画斜线的部分.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

一、利用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1 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点迹均匀,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

B.点迹变稀,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C.点迹变密,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D.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例2 图1-4-8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纸

带旁边是一把最小刻度为1 mm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1)在

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在

B

点的瞬时速度.

图1-4-8

三、速度—时间图象的理解

图1-4-9

例3 如图1-4-9所示为某物体的

v

t

图象,试说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解析 0~4 s物体做加速运动,末速度为12 m/s;

4~6 s物体做减速运动,末速度为0;

6~7 s物体做反向加速运动,末速度大小为4 m/s;

7~8 s物体做反向减速运动,末速度为0.

1.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大

B.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较小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2.在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

A.时间间隔 B.位移 C.速率 D.平均速度

4.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项操作的时间顺序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基本一样

B.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压一样

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频率是一样的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

6.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的时间间隔是

T

,若纸带上共打出

N

个点,

这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

t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T

=0.02 s,

t

NT

B.

T

=0.05 s,

t

=(

N

-1)

T

C.

T

=0.02 s,

t

=(

N

-1)

T

D.

T

=0.05 s,

t

NT

7.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得到了如图1-4-10所示的纸带,从

O

点开始,每隔0.1 s

取一个测量点.测得

OA

=3.20 cm,

AB

=3.90 cm,

BC

=5.86 cm,

CD

=7.58 cm,

DE

=9.72 cm.

图1-4-10

则可判断纸带的运动是________.

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D

段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8.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让连接小车的纸带穿过限

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

B.把打点计时器接在10 V以下的直流电源上

C.拉动纸带后,再接通电源

D.取下纸带,以纸带上起始点为

O

,依次在每个点上标出1、2、3、…,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点间的

距离,比较是否相等,判断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题型1 应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例1 一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速度时,从几条纸带中选出了一条不很完整

的纸带,如图1-4-1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

的频率为50 Hz,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在图中,单位是厘米.

图1-4-1

(1)计算0~6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接近多少?

题型2 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2 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小明坐在驾驶员旁边注视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

如下表所示:

t

/s

v

/(km·h

1

0

20

5

30

10

40

15

50

20

50

25

50

30

50

35

35

40

20

45

5

50

0

)

根据小明的记录内容,试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特点:在0~15 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时间每经过5 s

速度增大_______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_km/h;在30~45 s内汽车速

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减小______km/h.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对应的

v

t

图象.

(3)如果认为在0~15 s内速度变化是均匀的,你能在图象中找出汽车在7.5 s时的速度值吗?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解析 根据小明记录的各个时刻的速度,首先在速度—时间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连接各点得到速度

图象.

(1)分析小明记录的数据不难得出答案为:10;50;15.

(2)描点画图后,

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

(3)能,35 km/h

1.画物理图象的原则是准确、清楚、布局合理、使用方便.

2.应恰当选取坐标轴的分度.

3.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

4.所画图线应尽可能穿过较多的描点.

题型3

v

t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图1-4-2

例3 在节假日期间,你可能到公园或游乐场玩过蹦床,如图1-4-2所示,是一名同学某次从蹦床

跳起后的

v

t

图象,已知

t

2

=2

t

1

,结合你的体会和经历,分析下列问题:

(1)他的速度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2)哪段时间是上升的,哪段时间是下降的?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是选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还是选下降过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4)他在

t

2

时刻回到蹦床上了吗?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答案 BC

2.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1-4-3所示,则该物体( )

图1-4-3

4.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1-4-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4-4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第2 s内、第3 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同的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C.物体在第2 s内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

D.在这7 s内物体的位置始终不会为负值

5.如图1-4-5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

v

t

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1-4-5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质点甲、乙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6.在图1-4-6所示的

v

t

图中,

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

A

B

两图线表示,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

A.

t

=1 s时,

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

=2 s时,

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 m

C.

A

B

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在

t

=4 s时,

A

B

相遇

7.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装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以记录小车的运动

情况.在这一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拉住纸带,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D.取下纸带.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1-4-7所示,滑块在牵引力

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

t

1

=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

t

2

=0.11 s,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3.0 cm,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

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

图1-4-7

10.如图1-4-8所示,甲、乙两图象分别是某个运动质点的

x

t

图象和

v

t

图象,试说明在两图

象中的

OA

AB

BC

CD

DE

各个阶段表示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图1-4-8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例1解析 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打点的频率一定(50 Hz),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如果纸带匀速

运动,点迹均匀;如果纸带加速运动,点迹变稀;如果纸带减速运动,点迹变密.

答案 ABD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为研究对象.

(2)分析纸带上点与点之间间隔的变化情况.

(3)若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就可判断物体做匀速运动,若点与点间距越来越大,则物体做加速运

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例2答案 ABD

解析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的位置,而点的个数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点间的距离记

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可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2解析 (1)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

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

A

C

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比

值.位移的大小可以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

x

=4.00 cm,

A

C

共10个点,9个时间间隔,所以

A

C

x

4.00×10

-2

m

所用的时间

t

=0.02 s×9=0.18 s,所以

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0.22 m/s;

t

0.18 s

(2)根据公式

v

B

Δ

x

来计算

B

点的瞬时速度.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

B

点的运动快慢,我们尽量

Δ

t

在靠近

B

点的地方取得数据,例如取靠近

B

点的左右两个点,左边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1.77 cm,右边

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2.65 cm,那么Δ

x

=2.65 cm-1.77 cm=0.88 cm,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Δ

t

=0.02

Δ

x

0.88×10

-2

m

s×2=0.04 s,所以

B

点的瞬时速度

v

B

===0.22 m/s.

Δ

t

0.04 s

答案 (1)0.22 m/s (2)0.22 m/s

例3、答案 见解析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解析 (1)在0~

t

1

时间内速度由

v

0

逐渐减小到零,在

t

1

t

2

时间内速度由零增大到

v

0

.

(2)速度由初速度

v

0

减小到零的过程是上升过程,所对应的时间为0~

t

1

;速度由零增大到

v

0

的过程

是下降过程,所对应的时间为

t

1

t

2

.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上升过程速度为正,下降过程速度为负,因此,是选定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

为正方向.

(4)由于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是对称的,故

t

2

时刻刚好回落到蹦床上.

v

t

图象中反映的物理量有:

(1)某一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可以从图象上直接读出;

(2)速度的方向,选

v

轴中的正方向为正方向,如果速度为负值则说明运动的方向跟选择的正方向相

反.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中不仅可以看出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求出位移,据位移公式

x

vt

,在速度图象中位移就对应着边长分别为

v

t

的矩形的面积.

1、BC 2、BC 3、AB 4、A 5、ACD 6、C 2、变速运动 51.35 cm/s

7、8、试纠正以上步骤中错误之处.

答案 A中应将计时器固定在没有定滑轮的一端;B交流电源上,C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D从能够

看清的点开始.

答案 (1)0.68 m/s (2)0.83 m/s

解析 (1)0到6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v

Δ

x

Δ

t

2.80+4.40+5.96+7.57+9.10+10.71

-2

=×10 m/s

6×(0.02×5)

=0.676 m/s≈0.68 m/s

(2)当打点计时器打第4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应当最接近于3~5点间的平均速度,则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v

4

Δ

x

35

7.57+9.10

=×10

-2

m/s

Δ

t

35

2×(0.02×5)

=0.834 m/s≈0.83 m/s

拓展探究 上例中若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如果仍按50 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

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是偏大还是偏小?

答案 偏大

解析 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

t

将大于0.02 s,即

t

时间内的位移我们用0.02 s的位移计算(

v

x

),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

t

Δ

x

该题考查学生应用“极限”的思想求物体的瞬时速度的能力,其平均速度可由

v

=求出,求瞬时速度

Δ

t

时,应当取包含该点的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由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题型二、答案 (1)10 50 15 (2)见解析 (3)能 35 km/h

题型2 实验数据的处理

例2 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小明坐在驾驶员旁边注视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

如下表所示:

t

/s

v

/(km·h

1

0

20

5

30

10

40

15

50

20

50

25

50

30

50

35

35

40

20

45

5

50

0

)

根据小明的记录内容,试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特点:在0~15 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时间每经过5 s

速度增大________km/h;在15~30 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_km/h;在30~45 s内汽车速

度在变化,每5 s速度减小______km/h.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对应的

v

t

图象.

(3)如果认为在0~15 s内速度变化是均匀的,你能在图象中找出汽车在7.5 s时的速度值吗?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解析 根据小明记录的各个时刻的速度,首先在速度—时间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点,连接各点得到速度

图象.

(1)分析小明记录的数据不难得出答案为:10;50;15.

(2)描点画图后,

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

(3)能,35 km/h

1.画物理图象的原则是准确、清楚、布局合理、使用方便.

2.应恰当选取坐标轴的分度.

3.要有足够多的描点数目.

4.所画图线应尽可能穿过较多的描点.

题型3

v

t

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图1-4-2

1、BC 2、ABD 3、A 4、答案 D

解析 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A错;第2 s内、第3 s内的速度方向是相反的,B

错;物体在第2 s内位移变大,向正方向运动,C错;物体做的是往复运动,故物体的位置始终不会为负

值,D项正确.

5、答案 A

解析 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正负表示与选取正方向的关系,两个矢量相同,必须大小和方向都相

同;由于题目没有指明甲、乙两质点的初始位置,所以只根据甲、乙的速度反向,不能判断其具体的运动

关系,它们有可能相向运动,也可能是反向运动.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图1-4-6

6、答案 BC

解析 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速度的正负发生变化,显然是在

t

=2 s时

B

质点改变运动方向,

选项A错误;

t

=2 s时,质点

A

的位移是1 m,质点

B

的位移是-1 m,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 m,选

项B正确;由题图可知,

t

=0时,

A

B

两者

v

=0,此后2 s内,

v

A

>0,

v

B

<0,故选项C正确;

t

=4 s时,

两者速度相等,并非位移相等(相遇),选项D错误.

7、答案 ABDEC

8、答案 (1)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D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顺序为:BECAD

9、答案 0.10 m/s 0.27 m/s

解析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的

d

0.03 m

定义可计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

===0.10 m/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

Δ

t

1

0.29 s

d

0.03 m

时的瞬时速度

v

2

===0.27 m/s.

Δ

t

2

0.11 s

10、答案 见解析

解析 题图甲是位移图象,各段表示的运动情况如下:

OA

段表示质点从原点出发向正方向做匀速直

线运动;

AB

段表示质点静止在某一位置处;

BC

段表示质点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回到了出发点;

CD

段表示质点继续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负值;

DE

段表示质点沿正方向做匀速运动,最终又回

到了出发点.

题图乙是速度图象,各段表示的运动情况如下:

OA

段速度增大,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

AB

段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C

段表示质点仍向前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至零,是减速直线运动;

CD

段表示质点沿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负值表示速度的方向;

DE

段表示质点仍然沿负方向运动,速度逐

渐减小,最终减为零.

海 豚 教 育 个 性 化 教 案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019351a168675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