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发(作者:三星在中国还有工厂吗)
2021年第15期
总第531期
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No.15,2021
SumNo.531
中医学与物理学在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上的思维
相通性
李沐阳王文地刘希张
北京
莉侯俊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102488)
DOI:10.16871/.2021.05.038
摘要物理学起源于西方,是一门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
动形式和规律的学科,是其他各个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中医
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
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但如何用物理学的理论阐释中医,让中医更快地走向世界
是众多中医学者和物理学者一直探讨的问题。随着现代
物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中医学理论与物理学理
论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该文通过对两种理论体系
在结构特征与运动规律等方面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二者理
论体系之间的相同点,为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物理学;结构特征;运动规律;相通性
TheThinkingSimilaritybetween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andPhysicsinStructuralFeaturesandMotion
Rules//LIMuyang,WANGWendi,LIUXi,ZHANGLi,HOU
Junling
AbstractOriginatingintheWest,physicsisadisciplinethat
thebasicdisciplineofothernaturaldisciplinesandprovides
directionsandmethodsforthedevelopmentofhumanciviliza‐
fthetradi‐
tionalculturesoftheChinesena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
icineisasummaryoftheChinesenation’srichexperiencein
fightingdiseasesforthousandsofyears,andhasacomplete
r,howtousethetheoryofphysics
toexpla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make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gototheworldfasterisaquestionthatmany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actitionersandphysicistshave
econtinuousdevelopmentofmodern
physics,peoplehavegraduallydiscoveredthatthereisavery
closeconnectionbetweentheor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
perwillcompareandanalyzethetwo
theoreticalsystemsintermsofstructuralfeaturesandmotion
rules,andexplorethesimilaritiesbetweenthetwotheoretical
system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thescientificnature
ofthetheor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hysics;structuralfea‐
tures;motionrules;similarity
物理学是所有自然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它的理
论与方法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旷世
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科学巨著,它是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完整的
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实际上,物理学与哲学的源头是一
样的,后来随着物理学和哲学各自建立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之分。而中医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也是
在哲学层面上的思维,中医的方法学体系有着严谨缜密的哲
学思想作为根基。因此,物理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之间必定
有着密切的相通性与相似性。
1物理学与中医学在结构特征上的相通性
如果将物理学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物质、能量、时间以
及空间等概念就是构成物理学整体的要素。同样,中医学理
论认为人体是由脏腑、气、血、津、液以及经络等结构构成的
系统。这两个系统在结构特征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体
现如下:
1.1整体性与整体观
物理学理论中,早期经典理论认为物质、能量和时空等
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不同要素之间不会有影响。但随着科学
的进步,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不断地被验证。例如,牛顿三
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所有的宏观物体之间都存在
密切的联系;电磁理论的确立,证明了电与磁之间具有密切
联系;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则使粒子性、波动性实现了统一;
相对论与质能方程则揭示了时间与空间、质量与能量之间的
互相联系等等,这些要素密切关联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物理
学理论的整体系统。
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叫整体观念,它
贯穿从诊断到治疗疾病甚至是康复与养生过程的始终。同
时,整体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即以统一性和完整性来认识
事物及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脏
腑、经络、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且人体和
基金项目: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侯俊玲教学名师工作坊”(编号:MSGZF-202001);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物理
学”资助(项目号:KCSZSF2003)。
作者简介:李沐阳(2000—),男,汉族,北京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中药学;王文地(1995—),女,土家族,湖北宜昌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
读,研究方向为中药学;刘希(1983—),女,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本科教学管理;张莉(1972—),女,汉
族,北京人,专科,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探索物理因素对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侯俊玲(1964—),女,本文通信作者,汉族,北京人,硕
士,教授,数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医药物理学,E-mail:*************。
107
教改教法
自然界保持着和谐统一的整体关系,不同的环境因素与不
同的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
体,而且人的情志也会影响到五脏六腑。
由此可以看出,中医学理论与物理学理论一样,其内部
都具有多个相互间密切联系的要素,并由这些要素构成了
完整的复杂系统。
1.2对称性与阴阳观
物理学中,有很多对立的方面,比如电荷有正电荷与负
电荷、磁体的南极与北极、正物质与反物质、分子之间的引
力和斥力、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测不准原则等。这些事物
的对立体现在结构、形式以及规律等方面,然而这些众多的
对立却又形成了统一的状态,例如电荷的正负所引起的相
互吸引最终没有使原子结构崩溃,而是形成了一个稳定状
态。另外,电子和正电子在各自的不相干空间里都是稳定
存在的,可一旦进入相干空间里,它们会立即发生相互作用
而转化为光子,以此来形成统一的状态;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与粒子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虽然不是同时出现,但都来源于
同一个统一体中。另外,在物质世界里,没有正电荷,就没
有负电荷;没有正粒子,就没有相应的反粒子。这些要素对
立却统一,是物理学这个复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源于早
期的社会劳动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步成形。
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体系形成以及理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
重的意义,是对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
的概括。阴阳的属性不是唯一的,比如把“运动的、向外的、
上升的、发散的、轻盈的、中空的、兴奋的”等属性归属于阳,
而把“静止的、向内的、下降的、聚集的、厚重的、实体的、抑
制的”等属性归属于阴,这些是对阴阳属性的基本界定
[1]
。
例如,高温为阳,低温为阴;相对运动的为阳,相对静止的为
阴;明亮的为阳,黑暗的为阴等,甚至还可以将有形的物质
和无形的能量以及正负粒子等也划分出阴阳。中医学理论
还认为,没有上就没有所谓的下,没有热就没有所谓的寒,
反之也成立。阴阳的两方面也是如此,阴依附于阳,阳也依
附于阴,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这
就是中医理论中阴阳对立互根的理论,使得阴与阳能够对
立统一地存在于系统之中。
2物理学与中医学在运动规律上的相通性
物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运动
变化中发生着相互的联系和作用,从而影响事物的发展规
律。中医学理论告诉我们:“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化会影
响人体自身的功能体现和生命活动。”物理学系统与中医学
系统在运动规律上也具有相似之处,体现如下:
2.1平衡性与中正观
在物理学系统中,每个要素都在进行着复杂的运动,而
这种复杂的运动并没有使整个系统更加混乱,相反,这些运
动是高度有序的,而且它们都有共同的运动趋势,那就是使
系统内的环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例如空间中
的能量不会以一种形式一直存在,为了使系统中的能量达
到理想的平衡状态,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从一种形式转
化成另一种形式,且具有从高到低、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运动
趋势。因此,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运动都在以
达到平衡状态为目标进行着。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是不能离开变化
而存在的,构成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每
时每刻都在工作、运动,目的是使人体始终保持“阴平阳秘”
108
的动态平衡状态,即位居正中间而不偏向于任何一个方向,
这样才能顺应自然万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程度;人体如
果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平衡状态,机体就会产生不良反应,这
时疾病也就发生了。而治疗疾病的目的不仅在于消除身体
的不良反应,还要使身体回到中正状态,从而让机体继续发
挥正常功能。
2.2运动性与阴阳消长
在物理学理论中,所有的物质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与变
化之中。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知,物质是在运动的状态
下才显示出其相对性。在量子物理学中,粒子的存在,只是
在高速运动下的存在,粒子每秒钟互相碰撞百万次,然后又
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趋
向
[2]
。在所有被发现的粒子中,绝大多数都是不稳定的,它
们在一定条件下会改变自身的结构或改变形态甚至转化成
其他事物,例如电和磁性质不同,但却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互相转化。因此,在物理学系统中,运动着的要素会受到其
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化;再如在简谐振动中,弹簧振子运
动时的能量变化是“动能最大时势能最小,动能最小时势能
最大”,动能和势能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始终满足能
量守恒的关系。
在中医学理论中,阴阳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对于事
物的两个方面,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各自向着各自相
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但
是二者会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3]
。但是如果这种消长关系由
于不平衡而超出一定的限度时,便将出现某一方偏盛偏衰,
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中医学治疗疾病时,会注意
维持阴阳的平衡关系,根据病证来消减或补增阴阳至平衡
状态。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见,物理学与中医学在思维方法上
有着密切的相似性,这使得很多物理学中使用的研究方法
可以用于中医学的研究。中医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科学
的本质属性的,其内容是客观的,属于经验性质,具有可检
验性,虽然中医至今仍无法通过实验室检验,但其行之有
效,并且通过了千百年实践的检验
[4]
。中医学的理论符合自
然界的规律,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
想,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作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和
精、气、血、津液等理论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
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随着现代物理学对中医研究的不断
推进,将会引导人们从自然科学的视角来解释中医学理论
的内涵,提升中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促进现代中医
学的研究,加速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倪祥惠.阴阳学说的物理学基础[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12(10):65-66.
[2]张培.现代物理学与中医[J].天津中医药,2009,26(4):343-
345.
[3]李志强.浅析阴阳学说[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89-
90.
[4]关晓光,郭杨志,杜娟.从阴阳说、五行说和元气论看中医的科
学性[J].中医药学报,2011,39(4):3-5.
编辑李金枝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568931a263807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