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2018)要点汇总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2018)要点汇总

2023年7月18日发(作者:)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2018)要点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及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属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我国尚缺乏流行病学资料。

EGPA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男女均可发病,病因不明。与其他血管炎不同,EGPA最早且最易累及呼吸道和肺脏,绝大多数首发症状为喘息样发作和鼻-鼻窦炎症状,因此首诊于呼吸内科,且常误诊为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随着病情的进展,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并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大部分EGPA患者在出现多器官损害后才得以确诊,给治疗带来困难,并影响预后。

一、EGPA的临床表现

EGPA可累及鼻窦、肺、皮肤、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肾脏等多个脏器,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

EGPA前驱期除出现一般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外,常可出现多种呼吸道疾病症状,约96%~100%的患者可出现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与单纯哮喘难以鉴别。

血管炎期常表现为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及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如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等。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1.

呼吸系统受累:

大部分EGPA患者以喘息发病,95%以上的患者有喘息、咳嗽病史,75%的患者也出现变应性鼻炎,是EGPA的典型初始症状,患者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鼻炎或鼻息肉。肺部游走性或一过性浸润影是EGPA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

2.

心脏受累:

心脏受累严重者预后差,是EGPA的主要死亡原因。约27%~47%的EGPA患者可出现心脏受累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可出现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炎、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等。

3.

胃肠道受累:

发生率为37%~62%,可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甚至肠道穿孔等胃肠道症状。

4.

神经系统受累:

见于约70%的患者,可有多发性单神经炎或感觉运动混合性外周神经病变。

5.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肾脏受累:

EGPA肾脏受累较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或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AP)少见。

6.

皮肤受累:

70%

患者可出现皮肤受累,是血管炎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表现为分布在四肢和头皮的紫癜、结节及丘疹等。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

1.

病史及体检:

2.

外周血和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

3.

ANCA:

4.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5.

其他血液学指标:

6.

尿常规检查:

7.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影像学检查:

8.

病理组织学检查:

9.

肺功能检查:

10.

其他辅助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及病情评估

1.

EGPA的诊断:目前EGPA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分类标准(表1),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6条分类标准包括:(1)哮喘样症状(或喘息发作):(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或绝对值≥1.5×109/L);(3)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病变;(4)非固定性肺浸润;(5)鼻窦炎;(6)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4条或以上者可诊断EGPA。本共识特别提出,该标准中的第1条“哮喘”的真正含义是指哮喘样表现,包括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

EGPA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型。

2.

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1)胃肠道受累;(2)心脏受累;(3)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50μmol/L);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4)年龄65岁;(5)缺乏耳鼻喉部位受累的证据。每项计1分,总分5分。分数越高,预后越差。

(二)鉴别诊断

1.

喘息样发作性疾病:

(1)哮喘:

(2)ABPA:

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性疾病:

3.

其他血管炎:

(1)肉芽肿性血管炎:

(2)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3)结节性多动脉炎:

四、治疗

EGPA的治疗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受累的器官、疾病是否活动等因素。

1.

激素治疗:

是治疗EGPA的基础药物,有危机生命的脏器受累时建议采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注射,连续3d)。对有严重器官受累的患者,建议的激素为泼尼松1mg•kg-1•d-1或等效剂量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的其他糖皮质激素。对于无危及生命及无严重器官受累表现的EGPA患者,可考虑单用激素治疗。诱导治疗阶段建议激素(如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1mg•kg-1•d-1,4~6周后逐渐减量至最小有效剂量,若有可能,直至停用。

2.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危及生命和/或5因子评分≥1分或有严重器官受累的患者应进行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进行诱导缓解治疗。环磷酰胺连续口服(2mg•kg-1•d-1)或静脉冲击治疗同样有效。

在诱导缓解治疗后给予维持治疗(推荐使用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以避免复发并减少激素用量。

3.

靶向治疗药物:

美泊利单抗是IL-5受体拮抗剂,可在有效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同时显著降低激素治疗剂量。利妥昔单抗是CD20单克隆抗体,对ANCA阳性、有肾脏受累或难治性病例可考虑使用。奥马珠单抗是重组人源IgE单克隆抗体,可与血清中的游离IgE特异性结合,剂量依赖性降低游离IgE水平,减少EGPA患者喘息和/或鼻窦相关症状,减少激素的用量。

4.

其他及吸入性药物治疗:

通常按照重症哮喘的治疗方案(GINA4~5级的治疗):推荐使用高剂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量吸入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的复方制剂,大部分患者需要持续吸入治疗。对于有哮喘表现的患者还可考虑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茶碱缓释制剂、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喘息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

5.

其他治疗:

(1)血浆置换: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3)α-干扰素:

(4)鼓励患者接种灭活疫苗和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或泼尼松≥20mg/d的患者禁忌接种灭活疫苗。

(5)周围神经受累或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常规接受物理治疗。

五、预后

EGPA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应用激素或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改善EGPA患者的预后。

EGPA虽然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但属于系统性疾病,危害严重。

EGPA最早且最易累及呼吸道和肺脏,但目前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以早期发现EGPA。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9647314a27350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