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发(作者:中关村在线查询)
威权时代,台湾如何操办蒋介石丧事
1975年4月5日夜,蒋介石因突发心脏病,在台北北郊的士林官邸病逝,享年88
岁。第二天,蒋介石逝世的消息便传遍了全世界,而有关蒋介石的治丧活动也由此拉开了
序幕。此时,台湾在蒋介石的威权统治下已经历了二十余年,蒋的个人崇拜无以复加,但
事实上此时不仅“反攻大陆”的迷梦已然幻灭,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也正在风雨飘摇中。
蒋介石的丧事,不仅将台湾地区的威权崇拜与领袖神化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也预示着这
一难以为继的神话将会迅速走向破灭。而这场丧事留下的慈湖陵寝和中正纪念堂两大建筑,
也在随后的政治风云中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命运,见证了台湾地区从威权政治走向自由多元
的时代变迁。
瞻仰遗容和路祭迎灵:全台动员的蒋介石丧事
蒋介石病逝后的次日早晨,其遗体便由士林官邸移往石牌的荣民总医院。由于家属
的要求,蒋介石的遗体没有取出内脏,而仅被进行了时限两月左右的简单防腐处理,随后
于4月9日上午移往国父纪念馆的正式灵堂。蒋介石的灵柩在国父纪念馆停留了七日,期
间向民众开放瞻仰遗容和吊唁致祭。
安放在铜棺内的蒋介石遗体,身着长袍马褂,胸前有一条红色绶带。在绶带上缀有
三枚醒目的勋章,分别是采玉大勋章、国光勋章和青天白日勋章。采玉大勋章是国民政府
和台湾当局的最高勋章,中缀玉质青天白日国徽,只有元首可以佩戴。国光勋章和青天白
日勋章则是一般勋章中的最高等级者。这三枚勋章据说是蒋介石生前最喜爱的三枚。
此外随葬品还有四本书——《圣经》、《荒漠甘泉》、《三民主义》和《唐诗》。
这一看似有些混搭的组合,代表了蒋介石所宣称的三种信仰:基督教、三民主义和中国传
统文化。对此,美国作家布莱恩•克罗泽在《蒋介石传》一书中对蒋介石思想的分析或可帮
助我们理解:“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
时期受教育 很少的缘故。由于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却认为他自己是
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义包含很重要的几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
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尽管他也有社会理
想,但与其他目标相比,这些理想被置于次要地位。”
在国父纪念馆停灵期间,有众多民众从全台各地前来瞻仰蒋介石遗容,一时间国父
纪念馆门前人头攒动,场面空前。据说在排队的人群中,最长有等待了七八小时才得以进
入灵堂的瞻仰者。在开放瞻仰期间,单日进入国父纪念馆的瞻仰者最多时达50万人。为
了方便民众瞻仰吊唁,当局决定14日灵堂开放至午夜24时。在这数天时间里,作为长子
守灵的“行政院长”蒋经国,一边在灵堂内接待来访要员,一边又数次前往慈湖陵寝工地
查看,可谓劳累异常。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952686a254309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