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2023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2023年


2024年4月29日发(作者:免费网络电话软件下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2023年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

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

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

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第 1 页

共 12 页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2023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2023年(7篇)

每年《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播出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会

揭晓,各位想知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吗?下面是本店铺为

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欢迎大家来阅

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1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

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

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

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

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

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

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

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

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

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

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__年10月,

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

第 2 页

共 12 页

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

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

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

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

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2

再去一次就要休息了

落水后,常青和李俊杰在水中坚持了40多分钟,被救起。李顺

被水流抛出,自己游到了岸边。陈陆和王松始终了无踪迹。

消防、蓝天救援队等救援力量都参与搜救,总共发动了四五百人

寻找失踪的陈陆和王松。

陈立山告诉记者,陈陆的水性很好,幼儿园时就学会了游泳。刘

书虎则举例说,陈陆在150米宽的水域中能游一个来回。

因此,刚听到消息时,刘书虎以为是小事,“船翻了,爬起来不

就行了?我没见过那样的水,根本想象不出来。”

参与救援的队员告诉记者,当时的水有八米深,水流湍急,水底

情况复杂,电线杆、树木、房屋等交织盘布。

搜寻陈陆的头两天,王璇到处打听,要搜救人员“看看树顶”,

追问“会不会在哪个小土坡上,被水冲晕了?”后来,问出的话成了

“你们有没有看看水底?会不会被缠住了?”

7月24日,陈陆的遗体在距离落水点下游2.3公里处被找到。

第 3 页

共 12 页

王松则到现在仍是失踪状态。

窦君说,王璇起先撑着没哭,“还不敢相信,属于懵掉的状态。”

遗体告别当天,她忽然爆发出来,瘫软在座位上,需要吸氧。在两人

的搀扶下,她向陈陆最后敬了个礼。

4岁的儿子仍不知道爸爸的事情。这段时间,家中来来往往许多

生面孔,他要“拿金箍棒把他们都赶走”,因为“他们来了以后,奶

奶、爷爷、妈妈都会哭”。

从前,陈陆从家返回单位,儿子有时候舍不得他,躲在卧室里哭,

他跟着在客厅里抹泪,说要等儿子不哭了、睡着了再走。

7月22日,安全护送完第一批群众后,陈陆碰到了方锐。方锐

回忆,当时的陈陆浑身都“很热乎”,状态疲惫,连他自己也说像是

要中暑了。“我让他别去了,他说没事没事,他熟悉水况,不去不放

心。”

方锐叮嘱他一定注意安全、穿好救生衣。陈陆满口答应:“再去

一次就要休息了,要不然我太累了。”

8月8日,陈陆的落水点处水位仍然很高,露出水面的电线杆上

缠着一截白色织物,幡旗一样飘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3

自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以来,神五、神七、神九,

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他带着全国人民期待

和重托,再次叩问苍穹!

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是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选出的,

第 4 页

共 12 页

但由于第一批航天员年龄较大,必须要提高系统训练的强度,以确保

他们能适应太空环境。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聂海胜为祖国航天事业

拼搏的心仍然年轻!他知道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都是“从

零开始”,即使执行过航天任务,面对新一轮的航天员选拔,年龄最

大的他更没有捷径可循!

聂海胜顶住了压力,得益于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坚

持锻炼和控制饮食,时刻以航天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很快适应了

训练强度和节奏,表现优异,最终入选。

聂海胜的履历十分光鲜,标签也很多,博士、少将、57岁、指

令长……这些标签随便一个都可以“吹一辈子”,但聂海胜却不,他

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荣

誉加身,他总是说:“航天员状态只有飞行和准备飞行,我们的初心

使命就是飞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4

为了打破“个子小跑不快”的说法,宁教练为苏炳添制定了针对

性的训练方案。

安心留下来的苏炳添,在宁教练的系统训练中受益匪浅,也增加

了他的自信心。

苏炳添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总是认

真完成教练的每一个训练方案,无论多苦从不喊累。

他对自己的饮食也很严苛,家庭聚会中,他不吃猪肉、不喝酒,

甚至连饮料都不会喝。

第 5 页

共 12 页

他的自律和坚持,成为他人生路上的法宝,也为日后他成为亚洲

飞人做好铺垫。

经过正规训练后的苏炳添,虽然伤痛不断,但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20__年,苏炳添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广东省运动会,这个不是

专业运动员的选手,竟然以比冠军落后0。01秒的成绩,夺得比赛亚

军!

这个成绩让广东省田径队的教练们大吃一惊,也为苏炳添进入省

队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省队中高手如云,苏炳添先前的优势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发

挥出来,训练成绩一直在中游徘徊。

成绩出不来,再加上日渐增长的年龄,苏炳添又一次产生了动摇,

他怀疑自己的短板可能真的阻挡了短跑事业的发展。

眼看苏炳添的运动生涯又要画上句号,是队友的一句话让他再次

燃起向前奔跑的斗志:

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每次就要求自己提高0。01秒,每年进步几

个0。01秒,那夺冠不就在眼前吗?

为了0。01秒的突破,苏炳添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上,他除

了在训练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天10

点准时上床休息。

如此自律的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是难能可贵。

努力付出的结果,是收获一枚枚象征荣誉的奖牌:20__年,苏炳

添在国内外比赛中,累计获得11枚金牌。

第 6 页

共 12 页

金牌代表着苏炳添的进步和实力,一年后,他走进国家队的大门,

这个农村娃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田径运动的最高殿堂。

国家队有着全国最顶级的训练方案、设备和教练,苏炳添在这里

还有着自己远大的目标,希望可以将成绩提高到9秒。

百米9秒是个什么概念?全球能跑出这个成绩的,只有区区几十

人,亚洲至今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成绩。

9秒不仅是苏炳添的心愿,更是国家队的目标,为了让自己的运

动员积累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

国家队斥巨资将运动员送出国参赛,与此同时还请来国际上享有

盛誉的田径教练来为运动员训练,这其中就有苏炳添的教练兰迪。

针对苏炳添的短板,兰迪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调整了他跑步

时的整体节奏,对他整个身体机能进行了解并改善,加强他的爆发力。

20__年,经过苦练后,苏炳添征战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赛场上他

以0。01秒之差,打破张培萌保持的10秒00成绩,成为第一位在百

米赛道冲破10秒大关的亚洲运动员,这次比赛也被人们称为苏炳添

的成名之战。

继此之后,苏炳添的职业生涯像是被命运打开了好运之门:

他两次闯进世锦赛决赛,与短跑名将博尔特这样的体育巨星同场

竞技,就连亚洲人难于突破的9秒成绩,苏炳添也轻易打破,还多次

在国际比赛创下9秒92、9秒91的亚洲纪录,成为国际著名运动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5

6月23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的训练视频显示,航天员

第 7 页

共 12 页

刘伯明、汤洪波在节点舱内,进行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

尺寸调节等工作,聂海胜在舱内使用训练仿真软件,与操作台配合,

进行第一次出舱前活动机械臂操控科目训练。

7月4日,中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

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成功出舱,完成中国空间站

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

时隔13年,中国人再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国足迹”。

然而,刘伯明在那一次时曾遇到险情,当时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

备。

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9

月27日,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正准备执行。然而,就在出舱的时候,

意外发生了。

第一次拉门,翟志刚和刘伯明使出全力,舱门却纹丝未动。第二

次拉门,舱门拉出了手掌宽的缝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时,两人的

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如果舱门打不开,神七的核心任务,出舱行走

就无法达成。

休息片刻后,刘伯明把一根撬棍递给翟志刚,两人利用杠杆原理

艰难地撬开了舱门。就在两人准备出舱时,轨道舱中竟突然响起了火

灾报警声。太空中一旦产生火花,轨道舱很可能发生爆炸。

然而太空出舱活动即将展开,无数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到底是

排除警报,还是继续出舱,航天员们面临艰难抉择。

刘伯明在采访中曾表示:“‘神七’这次任务是什么,就是出舱。

第 8 页

共 12 页

只要我们出舱了,这次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至于我们回不回得去,其

实个人的生死,跟国家民族大义相比,轻如鸿毛。”按照出舱程序,

翟志刚出舱后,首先要取回舱外一块固体材料的试验模块,然后再展

示国旗。那天,三名航天员临时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

红旗。

“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最具代表的,就

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我们来到了太空。”刘伯明说,

“展示五星红旗,就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6

由于受伤未痊愈,绑着腰围的叶连平站着讲课十分吃力。曾经坚

持上课不坐、不喝水的叶连平,不得不向孩子们道歉,在讲台后面坐

下来继续上课,不时费力挺直佝偻的腰在黑板上板书。

5年前,叶连平脑出血加脑膜炎,到医院做手术。按医嘱要住院

一个月,但第四天叶连平就急着要出院。结果头上的手术缝合线还没

拆,他就回到了"留守儿童之家"。还有一次,他做白内障手术,左眼

手术,他就睁着右眼上课;右眼手术,他就睁着左眼上课,"一只眼上

课,一节课没落下"。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然而,他放

心不下的是,他走了以后,这些孩子谁来管?

叶连平拿出积蓄2万多元,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于20__年成

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

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

第 9 页

共 12 页

孩子。

"我不在了,基金会仍会正常运行,孩子们仍会受益,可以让我

‘死而不已’"。叶连平高兴地说。记者看到,他穿的秋衣袖口和领

口处磨出了毛边,还有不少小破洞。他冬天常穿的棉背心,还是1960

年下放时妹夫送的,已经辨别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

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

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

们在一起,我就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当地人提到叶连平,无不敬佩,赞他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

对此,叶连平笑着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个萤火虫。"

车胤囊萤,终成大家。但愿美丽乡村,能有许多像叶连平一样的

"萤火虫"。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典型事迹简介篇7

鲍峰,是马鞍山师专的一名思政课老师,同时也是和县人。在他

的同学当中,有几位是叶连平老师门下毕业的学生,因此很早以前,

他就从同学处听说过关于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几年前,有一次学

校请叶老来校给青年老师作报告,鲍峰也第一次当面倾听了叶连平老

师的讲解并描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为之感动。

鲍峰认为,叶老既是他的乡中先贤,也是他的同行前辈。学习叶

老敬业乐业和奉献精神,自是应有之义。“叶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

第 10 页

共 12 页

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叶老是我们和县

人的傲慢,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鲍峰表示,叶老

关切留守儿童的学业成长和身心健康,自费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把孩子们聚集起来,无偿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几瓣花,组织学

生出外学习参观,扩大视野,甚至自费发放奖学金,激励孩子们的每

一个进步。倾其全部,以个人之力,先后培育辅导千余学生。

“没有仁爱精神,是难以做到这样的倾情付出,更别说几十年如

一日的坚持。”鲍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鲍峰认为,他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仁爱精神不行或缺,放下身材接触学生,了解

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情感须要,如此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

教学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鲍峰还认为,叶老的精神还表现在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老师

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鲍峰说,“作为一名思

政课老师,为学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们走好人生的

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在有叶老为我们

做了榜样。”

提及对自身的将来规划,鲍峰表示,他将以叶老的精神为指引,

补精神之“钙”,不断武装头脑,强素养、提本事,进一步坚决志向

信念。立足岗位查找不足,强化学习,提振精神,不断加强看家本事,

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和责任田,向叶老看齐,争当先进模范,立足岗

位做贡献。

第 11 页

共 12 页

第 12 页

共 12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340646a242809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