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发(作者:小米手环4nfc)
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教研组 数学低段教研组 时间
参加人员 数学低段教师 主讲人 地点
研讨内容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魏延峰三、四教室
3月 7日
单
元
分
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
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
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
的估计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
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
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
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知道用
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示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
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
减几百。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
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
展估计的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用数学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
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在学习算盘的过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数
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难点: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千数时,下
一个整千数应是多少;二是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
的数。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
助“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
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现实情境单
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认
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大的飞跃。教学时,教师可
以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
想,并结合情境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
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
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师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
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
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
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
一、魏延峰说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
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
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欣赏照片时,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
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
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
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272的组成,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自然
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根小棒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对
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
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
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
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
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
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
有多厚,再出示实物,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
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
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
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二、听课教师点评发言
高庆瑞:培养学生的思维,把握教材重点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
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的学习,华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
立足学生长远的发展,把重点定位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数
数的规律,从而发现十进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
材重点的正确把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
王伟:策略得当,凸显探究、意味
解决教材重点的策略是多样的,而选择有效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研
本节课师老师采取了“小组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
力”的教学策略。创设了两个活动环节:一是数小方块,二是让学
讨、
生拨珠子。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数一数,除了一
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由师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
记
由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
来的,思维训练落实扎实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重
宋振如: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魏老师注意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
念。首先,以学生喜欢的体育比赛为背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然后引导生把
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回归到书中的主题,
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
解决问题。
王 君:纵观本节课,设计新颖,层次清晰,教学重点把握准
确,采取的策略有效,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了
有趣的学习内容,是一节成功的优质课。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再精彩的设计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我自己的观点谈些不成
熟的看法:现在的数学课堂注重有效性学习,本节课数数环节学生
动手操作之后都看了一遍课件演示过程,造成教学环节上的重复,
没有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时间。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
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
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知道用算盘
可以表示多位数,会用算珠表示数;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
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
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
计的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用数学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的严谨性与合理性。在学习算盘的过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计数单
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难点:
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千数时,下一
个整千数应是多少;二是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老师也很喜欢体育比赛。今
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篮球比赛片断。你们想看吗?
播放有篮球比赛的片断,停止在观众席上。
师:这么精彩的比赛吸引了很多人,把体育馆里都坐满了,那么
你能不能估计估计体育馆有多少人呢?
生:3000人/2000人
师:大家估计的数都是比我们已经学过的一百多得多,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比一百多得多的数,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1000
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出示10个小方块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请同学们快速地数出10个小方
块。
生: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一个一个地数。
师:你能到前面来给同学们数一数吗?
生:实物展台数。(板书: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
师:我们一起来看屏幕的演示过程。
出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师: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数出100个小方块,你们还一个一个数
吗?怎么数能更快一些呢?
生:10个10个数。
师:为了让同学们数得方便,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带,你们
可以前后桌为一组,快速的数出100个小方块。开始。
师:谁来上前面给同学们数一数?
生:实物展台数。(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师:让我们一起看屏幕的演示过程。
生:小声跟数。
师:老师现在想让同学们数出1000个小方块,你们打算怎么数
呢?
出示:一百一百地数。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100个小方块组成的图形,谁愿意上前面来
给同学们数出1000个小方块?
师:一起看一下屏幕的演示。
生:1000个小方块。(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我们拼成了一个什么形状?
生:正方体。
师: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数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和提示总结数数方法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博士都想考考大家了!
1、从198数到206
2、从270数到320
3、从600数到1000
汇报数数情况。一题同桌汇报数,二题老师同学合作数,三题小
组轮流数。
师:看到同学们数到1000时都很高兴,那么1000究竟是多少呢?
生:老师我们背的千字文就是1000个字、田字格一页大约100
格,10页大约有1000个格……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演示:松花江公路大桥、泰山小学学生、大米、鱼的种类、
世博会展馆)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会数一千以内的数了,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其实数学就是取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要同学们有一双
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数学。
师:接下来就要考验同学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了。小博士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起劲也坐不住了,他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个学具就是计数器。谁来说说计数器上有
哪些数位?
生: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小博士拨珠子。
师:这个数你会写吗?谁来说说怎么写呢?
生:在百位上写1,在十位上写2,在个位上写6。
师:对了,在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呢?
生:读作:一百二十六
师:对了,读数时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呢?
生:126是由一个百,二个十,六个一组成的。
师:说对了。我们顺利的解决了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这里
有个更难的数,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写和读呢?
生写本上,指名板演。说数的组成。
生说怎么写和读。
师:一个数数位上没有数时,用0占位。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
0要读0。
师:老师这里有个更大的数,看你们会不会读写。
生写本上,指名板演。说数的组成。
师:一个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最后一个有点难度的挑战。(1000)
生写。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拨珠子呢?
生:想。
师:我拨你读,百位上拨2颗珠子,十位上拨3颗珠子,个位上
拨4颗珠子。谁来读这个数。
生:234二百三十四。
师:像我和这位同学这样,同桌之间我拨你读,你拨我读,开始。
生:汇报。
师:老师又要拨珠子了,看看这次谁会写?百位上拨3颗珠子,
十位上拨1颗珠子,谁来写?生写字板写。
师:像我们这样,同桌之间我拨你写,你拨我写,开始。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都会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了,也会读写1000以内的
数了,那让我们总结一下读写10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汇报: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
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零要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零都不读。写数时,数位上是几就写几,数位上没有数要用0来占位。
师:总结得很好,总结也是学习数学时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老
师现在想考察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看看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的怎么样?
4幅图的练习。读数直接读,写数对照屏幕自批自改。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师:小博士看到同学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得这么好,也想和同学们
比一比呢!
小博士数学游戏。
1、判断对错,用手势。指名改错。
2、指名填空。
3、猜价格。
4、组数练习,读零不读零的,让学生说。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动口我们
学会了数数,动手我们学会了写数,动脑筋思考我们知道了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多动脑思考,相信同
学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下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己主
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
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因
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习过程,融情感态度
的培养于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
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
画有100块方块的学习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
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
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
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习动机的
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
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
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
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
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
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
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
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平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
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平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
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
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
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
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
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
贯穿于整个概念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习
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
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
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
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
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
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
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
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
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习容量
不大。如何更好地利用学具让学生体会进率?等等。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0900516a103552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