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见《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必修1
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4.2.2)《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第二节即指数
函数及其性质的第二课时,所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为: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
简单应用。
内容分析:指数函数的底数取值情况为
a0且a1
,
a
为底数,底数对于
指数函数来说至关重要,其影响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课程需要学生并能
够绘制指数函数图象,了解底数
a
对于图象如何影响,通过对图象观察、对比、
分析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性质的产生过程,学
生逐步掌握“分类讨论”与“数型结合”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在初中时期,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函数即一次函数、二次
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不仅熟悉这些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而且对于函数的研究有
了一些了解与认识,其中包括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这一系列的函数基础,能够
初步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考虑抽象问题。
学生学习阻碍:学生的思维方式依旧以直观思维方式为主,因此尽管具备
了基础的函数学习的技能,但在本节课程中要想清晰的理解底数
a
在对指数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中起到何种作用依旧存在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学生的画图过程中,发现底数a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指数函数的图形及其性
质,并且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分析,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课时目标及目标解析:
【课时目标】
1、通过分组画指数函数y=2
x
与y=(1/2)
x
,y=3
x
与y=(1/3)
x
的图象,感悟底
数a的变化对指数函数的图象的影响。
2、观察指数函数图象,对图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进而获得指数函数
的性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学习水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均能够得
到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结合具体例题,对涉及指数函数图象和形制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此让学
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对用图形来分析函数性质这一学习方式得以
重视。
【目标解析】
1、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特征,学会辨别指数函数与其他函数,进一步认识
指数函数和底数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2、回顾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通过同学自己动手画指数函
数y=2
x
与y=(1/2)
x
,y=3
x
与y=(1/3)
x
的图象,经历由数到形是数学思维,绘画
出正确的指数函数图象。
3、通过图象来研究性质,使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更为成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对于促进学生学
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为学生形成抽象、概括、综合、分析
的素质提供帮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攻克难点的切入点:发现新的知
识点,将其与旧知识点进行结合,使学生对定义性问题进行理解,并以此为根本
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诱思探究”与
“情景式”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促进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1、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布置四个函数进行图形绘制,函数分别是
y2
x
与
xx
y
12
,
y3
x
与
y
13
的图象,学生在绘制图象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杜绝学生眼高手低的坏习惯的养成,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
理清思路进而自然而然的进入课题,而这个小练习也能够提前使学生接触到底数
在不同区间对于指数函数的影响,即
a1
以及
0a1
两种情况。
2、对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使用进行深入学习,通过对
y2
x
与
y
12
,
y3
x
与
y
13
两组图象的研究以及对两者性质的分析总结,实现
xx
从特殊到一般的推演,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数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4243232a240905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