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
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
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
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
文观点。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
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
1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
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
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
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
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
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
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
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
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
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
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
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
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
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
2
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
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
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
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
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
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
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
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
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
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
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
3
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博士是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起源于战国:史记循吏
列传》:公仪休,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说明当时,鲁国
已有博士一职,由于当时秦国实行置主法之吏,以为天下师
的制度,所以一直没有设置博士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情况
有所改变据史籍记载,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于是征
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根据:史记秦始皇
本纪》三十四公元前213洋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
为寿和三十五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博士七十
人,特备员弗用等记载看来,秦博士的员额为70人征从齐
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就是征召从齐鲁延揽的儒生博士70人
可见,秦的博士皆由齐鲁的儒生担任。
第二,博士对于加强文化教育有很大益处。
4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三十五用曾谈到:吾
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
太平可见,当是秦始皇招揽大批儒生,欲以兴太平,巩固全国
的统治从中央官吏职能看,博士是文化与礼仪之官:汉书百
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六百石,员多至数十
人且各书大多数称秦置博士七十人,在秦开国时,中央官吏
还不多的情况看来,这应该是一支服务于秦宫廷的强大的文
化势力,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言论力量。
第三,吸收博士儒生参与政事。
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就存在着议政事制度参与议政事
的主要是宗族、大臣和客卿秦统一六国以后,则立即效法六
国吸收儒生及博士参加议政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始皇初并天下,博士曾参与议帝号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
5
郡县,征从齐鲁儒生博士70人,至泰山下议封禅之礼另据
西汉刘向之说《苑至公》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召群
臣议禅继、博士七十人未对可见,秦一代博士已经参与政事
的讨论,提高了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第四、推崇礼仪。
礼仪,是西周维护统治秩序所制定的礼乐制度之一,
礼制对于维护统治秩序有很大作用秦统一之初,为了减少关
中与关东六国的文化差异,有意识的兴儒学,制礼仪秦始皇
东游,至名山,都曾与鲁诸生商议刻石、封禅、祭山川之事,
《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泰山时,曾召鲁诸
儒生议封禅之礼虽然在这次议礼时,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
施用,由此默儒生,但是通过这次议礼,还是可以看出,秦始
皇希望通过定礼仪来兴太平。
6
由上可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对
诸家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采取比较宽松的文化政策,并试
图以儒学安定和统一人们的思想。
秦统一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的是一贯
以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法家思想为主,但是在文化统一政
策上却有着细密的思考秦国地处关中,长久以来与戎、狄打
交道,文化内涵及文化心理与有礼义之乡、全国重要的文化
与学术中心的齐鲁之地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以虎狼之
师,横扫六国,但是文化传承及法家文化取向,被六国比于戎
狄野蛮之国,为诸夏文化所不齿,这不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文
化征服因此,从秦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来看,秦始皇有意吸
收六国故地诸子思想为巩固统治所用,所以制博士,秦初的
文化政策对诸子思想是一种默许的态度,并不排斥不仅如
此,秦始皇有意识的对诸家文化加以吸收引导,使其为自己
的统治所服务,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儒生加以打击报复,之后
出现的焚书坑儒事件,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并不是秦始
皇个人意志的体现。
7
三、焚书坑儒原由探究。
所谓焚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是由于郡县制和分
封制的斗争所引起的秦始皇二十六公元前221)年,巫相王
缩等认为J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填
之,建议秦始皇立诸子,遭到李斯反对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共
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
兵,因而支持李斯的意见,废分封,置天下为三十六郡至秦始
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
臣进颂,始皇悦博士淳于越当即斥责周青臣称颂秦始皇的行
为淳于越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也建议封子
弟功臣,恢复分封制李斯否定了淳于越的意见,并认为淳于越
是学古非当世,惑乱黔首,从而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秦始皇予
以批准于是就发生了焚书事件至于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
五年坑儒的导火线是侯生、卢生的外逃与对秦始皇的诽谤侯
生、卢生是为秦始皇求仙问药的方术之士,秦始皇统一全国
之后,对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甚为热衷,他令徐市求药费以
万计,曾令他带数千童男童女海外寻药,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
从中可见一斑然而他们屡次蒙骗秦始皇,认为秦始皇刚。}n
8
自用、乐以刑杀为威,从而逃跑,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
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
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
孺,总谓之曰焚书坑孺.
由此可以看出,以淳于越为代表的一大批儒生,他们
保留着先秦耿直、无我的品质,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利用古典文献,引经据典,运用所学去评判当今政治得失,
公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主张恢复封建领主制,这与秦
始皇政治统治政策相悖,故为其所不容至于坑儒,其理由是儒
生以古讽今,诽谤朝廷,惑乱黔首。
从焚书坑儒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来看,焚书坑儒是在
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儒学发展的措施之后,由于部分儒
生与秦始皇的政治矛盾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并不是一开始就
反对诸家文化而实行文化专制政策,而且焚书是焚不利于封
建专制主义统治之书,而不是所有书籍,目的是为了防止民
间借古否今,以愚黔首,从而巩固专制主义封建政权所谓坑儒,
9
也只是坑诽谤秦始皇的不法儒生,虽然手段过于极端残忍,
但是只是针对那些非法儒生,并没有指向全部儒者,这是很
清楚的。
四、结语。
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粗暴方式对待文化思想问题,这
是应该受到严重谴责的,然而这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冲动行
为,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封建贵族割据的局面,
意欲建立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最初实行文化怀柔和文化
融合的政策,想以此弥补东西文化差异,巩固统治,然而旧
封建贵族意识形态的文化思想,没有随着旧贵族的灭亡而消
失,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一场阶级斗争不可避免焚书坑
儒是这场斗争最激烈的表现这场斗争使我国古文献受到极
大损失,这是值得惋惜的。
10
就儒生而言,没有依据时代发展要求把儒家思想与秦
帝国的统治需要结合起来,进行适当改造,只是拘泥于引经
颂典、墨守成规,而且经过战国纷争,儒家学说形成多派,
自立门户,自有一套理论依托,凡遇秦始皇询问儒者,各抒
己见,争论不休,使秦始皇感到诸儒无益于事最主要的是,
秦始皇想利用儒术神化皇权,以愚黔首,使自己的统治流传
万世的目的没有达到,为了减少政治阻碍,从而实行文化高
压政策因此焚书坑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综合全面考
量。
1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710768075a181225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