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 比较及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 比较及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

2023年7月27日发(作者:)

智库理论

智库时代关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 比较及传导机制的文献综述于博洋(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父辈经济地位对子辈经济地位的影响。本文从代际收入流动的测度方法入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中对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由简单到逐渐深入,不断引入新数理统计方法的发展迭代历程和估计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而后又总结评述了代际收入流动的各种主要传递机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对这一领域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关键词: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中图分类号:F8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5-0162-00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转轨,在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效率优先原则下,我国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阶层固化倾向引入经济学术语,即代际流动性的下降。也就是一个人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更多由父代收入、教育、职业等先赋性因素而非个人后天奋斗与努力的后致性因素决定。而一个良治社会的目标之一即保证机会均等,让社会中每个个体无论民族、性别、家庭背景,皆能通过自身才能与奋斗去平等攀爬社会阶梯。同时,一个阶层固化严重,底层难以向上流动的社会也将使整个经济体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耗竭可持续发展动力。所以,代际流动性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前沿,有着其紧迫性与现实意义。从研究视角来看,社会学家对代际流动性的研究起步始于18世纪。而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的关注则始于Becker &

Tomes(1979),其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而我国对这一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在该领域取得了较快进展,积累了较多文献。本文试图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定义与测度,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传递机制两个角度综合国内外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力求展示代际流动性领域的核心议题与发展方向。一、代际流动性的定义与测度(一)代际流动性的定义Index)等衡量某一时点的收入不均与贫富差距。而为了更好研究不平等的原因,则需要引入动态视角,即“代际流动”。代际流动性指子代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于其父代地位的变动程度Dearden

等(1997)。与之相反的概念为代际传递,即一个人的地位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影响。高代际流动性意味着低代际传递,反之低代际流动性意味着高代际传递。(二)代际流动性的测度示子女的相对收入水平。表示扰动项,假定它与不相关。即总体的代际收入流动系数,(1-)则度量了代际流动性的大小。其中当=0时,代际收入流动性为1,即代际间的完全流动,父辈对子辈的收入完全无影响。当=1时,代际收入流动性为0,表示代际间的完全固化,子辈收入完全由父辈特征决定。在实证中,皆介于0到1之间。现今对代际流动性的测算多建立在此与均值离差形式的对数收入线性模型基础上,通过放松原有模型的不同假定,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量法(IV),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分位数回归(QR)等方法进行研究。在早期研究中,学者多使用单年收入来代替永久收入,Becker & Tomes(1986)计算出美国代际收入弹性系数为0.2。Solon(1992),Björklund

& Jäntti(1997)认为,使用单年收入会使估计的代际收入弹性产生向下偏误,系统性高估代际收入流动性。国内早期研究中,由于缺乏时间跨度足够长的父代和子代收入数据,也多采取单年数据进行估算。王海港(2005)首次报告了我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384和0.424。郭丛斌和闵维方(2007)利用《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

-2004》数据,得出的中国城镇居民总体代际收入弹性系数为0.32。为克服缺乏长面板数据的不利因素,有学者采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方法通过合并两个独立样本来测度代际流动性。方鸣和应瑞瑶(2010)使用主样本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代际流动性进行测度的前提是计算父代与子代收入的相关性。而该相关性的衡量指标多使用代际收入弹性(intergenerational elasticity)和代际收入相关性(intergenerational

correlation)。仅从理论角度考量,代际收入相关性可以更精确的估算父代子代间收入的传递程度高低,但实证中代际收入弹性更易获得与测算,且有着不受子代收入测量误差影响的优点,故在研究中使用更为普遍(秦雪征,2014)。Becker & Tomes (1979)最早建立理论模型来研究代际收入弹性,后经Solon(1989,1992),Zimmerman(1992)等的发展,已有研究估计代际收入弹性多采用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其中, ,为父代和子代长期中收入水平,且为父亲永久收入的对数,为父亲平均收入的对数,表示父亲的相对收入。中为子女永久收入的对数,为子女平均收入的对数,表传统上,对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多集中于静态视角,采取基尼指数(Gini

Coefficient)、泰尔指数(Theil

·16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ews/1690450478a35139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