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发(作者:dbf是什么文件)
“三 农” 论 坛
DOI:10.16815/.11-5436/s.2019.32.002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1期
江苏阳山镇水蜜桃休闲农业发展思考
沈静依,沈 斐
(江苏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阳山镇作为无锡著名的旅游休闲后花园,围绕第一产业水
蜜桃、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休闲旅游,以第一产业为
基础,科学合理的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
下坚实基础。该文总结、分析阳山镇近年来的发展现状、经验,
为发展阳山镇休闲农业产业提出统筹资源整合,抓住休闲农业新
机遇;严格市场管控,维护“水蜜桃”品牌形象;科学规划布局,
加快休闲农业结构改革,以促进当地水蜜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关键词:水蜜桃;休闲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沈静依,沈 斐. 江苏阳山镇水蜜桃休闲农业发展思考[J]. 农业工程技
术,2019,39(32):2-3.
小筑沐野、鸣珂里等一大批主题酒店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花间堂
温泉酒店已试营业。“麒麟湾”民宿文化村、山南头将分别在上
海、浙江等地采取众筹方式,重点引进国内著名文化创意和设计
管理团队,年底推出15家有文化内涵的主题酒店。鼓励景区范
围内的农民在规划前提下,不占农地,进行民宿和创意作坊的建
设。启动朝阳禅寺改扩建工程;引进世界各地100余种紫藤品种,
建设楠木紫藤园。
总投资50亿元的田园东方综合体项目,突出“田园生活”
理念,一期民宿客栈、田园社区、有机餐厅、标准化种植区、休
闲乐园、讲堂书院等各类业态基本成熟。二期规划面积5500亩,
围绕“农业+文旅+居住”三大主题,建设主题农场、生态营地、
村落度假区、最美农居等项目,呈现全新的乡村生活形态。村集
体在“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致”中壮大村级经济,村民在“家
家有产业、人人有事业”中获得持续收益。“农村+”效应不断
增强,让村庄承载起生活,承载起就业,承载起创意,也承载起
城乡人口的融合。
3、深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闯出新路子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的流转,激发发展内生
动力。
(1)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
阳山镇针对农业土地分散导致的农民断层、品牌杂乱、土
地出租、科技无法引领等严峻问题,决定结合双置换实施土地经
营权流转,即土地规模经营,实行农村土地农场化改造。阳山2
万多亩桃林一半已完成农场化改造,桃地租金从原来的800元/
亩提升到4000元/亩,村民股金收益大大增加,并且还可以被
聘请做种植技术工人,月工资在2500元—7500元。
(2)试点宅基地流转,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积极推进宅基地流转试点,通过村级合作社对村民宅基地
进行产权确权登记,按照自愿的原则将村民的住宅通过合作社招
租出去,置换村民由镇政府统一安排适用房租给村民。通过这种
方式,村民的宅基地变成了资产,同时又能得到租金的差价收益,
“死地”变成了“活钱”,最大限度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目前已
有部分农户进行尝试,年租金可达5.8-10万元。
(3)唱响文旅“四季歌”
加强宣传推介,以“春花、夏桃、秋娱、冬浴”为主题打
响四季品牌,以节造势、以节富农,吸引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持
续关注。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80万人次。今年以来仅中
央电视台就对阳山进行了15次专题报道,“农业+”效应不断
放大,“农业+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文化”“农
业+旅游”风生水起。农民的现实意义被无限延伸:他们既是农民,
又是工人,也是农场主、民宿老板或合作社股东,更是“地主”,
真正实现了资产、工资、经营收入等多渠道致富。
阳山镇2012年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围绕“生态宜居、
特色农业、休闲度假和文化养生”四个特色,以良好生态、高效
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有机融合,种世上最美味的桃子、建中国
最美丽的乡镇、品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全面提升休闲旅游业的规
模与档次,获得了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4A级景区、全国
美丽宜居小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全国乡村创客示范基地、省级
旅游度假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诸多荣誉。
一、阳山镇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1、延伸产业链条,百年桃树结出新硕果
阳山水蜜桃是本地休闲农业的精髓,阳山人从单纯的卖“桃”
到卖“休闲”,每一次升华都使水蜜桃的价值发生质的改变。阳
山水蜜桃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其栽培系统入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连续举办21届桃花节,扩大水蜜
桃品牌知名度,桃子从一筐一筐卖到一斤一斤卖、从一箱一箱卖
到一只一只卖,价格屡创新高。
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出长三角、跨出国门。桃树全身
都是宝,用市场化手段,把原来买卖价值低的小桃、熟桃制作成
果汁、蜜桃酒;融入艺术、文化、养生理念,开发桃树根雕、桃
核制品、桃胶等系列产品。阳山围绕水蜜桃种植,与高效农业、
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紧密结合,带动了旅游业。水蜜桃的内涵不
断丰富和改变,百姓从全产业链受益,年轻大学生回乡就业和新
兴优质人才的引进,大大提高了生产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
截止2018年底,阳山镇拥有桃树面积2.1万亩,产量2.2
万吨,产值达4.2亿元,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合作社120家,
家庭农场25家,农业龙头企业3家,资本投入达2亿元;授权
电商55家,实体店53家,采购及销售水蜜桃9490余吨,占比
42%,三家主要快递公司(顺丰、跨越、EMS)业务量达1.65亿元。
2、推动产城融合,蜜桃小镇开创新天地
紧扣“蜜桃生活小镇”定位,促进三次产业与城镇建设相
互融合。首创“田园综合体”,先做“减法”,搬离度假区范围
内138家污染企业,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稀释部分村庄,形成“桃
源深处有人家”的美好意境。再做“加法”,在美丽乡村建设基
础上,在全国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并付诸实践。隐居酒店、
二、阳山镇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现状
1、大棚房整治,休闲农业发展受阻
近些年,阳山镇休闲农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发展
2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1期
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是盲目的开发,也导致违规建设、
同质化严重。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对大棚房的
全面整治行动,阳山镇的农业园区,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触碰红
线,总体波及范围极广、损失非常大,对阳山本地休闲农业企业、
个体农业影响程度很大。
2、外地桃横行,水蜜桃品牌形象受损
目前市场上存在伪造仿造“阳山”水蜜桃包装、外地桃冒
充阳山桃、虚假宣传产地、路边桃等现象并有蔓延趋势。阳山水
蜜桃种植户、经纪人群体量大面广,目前仅有的桃箱印制授权、
销售许可授权和市场桃农准入等品牌授权制度设计已经不能适应
市场现状。电商销售也成为了“假货”横行的重灾区,质量上的
问题更是进一步被放大。
3、一产单一化,生产季节性较强
休闲农业,说到底还是农业的一种,免不了“靠天吃饭”,
与农产品的出产时间紧密关联。一般而言,进入秋冬季后,阳山
镇的休闲旅游也就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淡季,农产品产出、观光
景观稀少,游客数量锐减,造成本地企业收入大幅减少,有些企
业甚至不得不停止营业,从而造成场地闲置、资源浪费、相关人
员季节性失业等问题。
“三 农” 论 坛
管理,集体的资源优势是土地和稳定的政策支持,两者优势互补,
以资金、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建设用地、劳动力等多种形式
入股,形成联合经济体,会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2、严格市场管控,维护“水蜜桃”品牌形象
通过严格管控进入市场的标准、提高授权证书的保证金、
多部门联合行动执法、聘请专业人员及律师团队进行维权工作。
一是对桃农会员卡的年审及新办加强管理,坚决不让外地桃进入
市场,维护水蜜桃市场正常交易。二是增加阳山水蜜桃网络及实
体授权店铺的保证金,并加强对授权店铺的巡查力度。三是联合
市监、公安部门对阳山水蜜桃市场内的外地桃进行没收并罚款。
四是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对假冒桃箱生产厂家及实体、
网络店铺进行维权。五是聘请专业人员利用阿里巴巴知识产权平
台对虚假的链接进行强制性下架。
3、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休闲农业结构改革
休闲的需求没有季节和时间之分,一年四季人们都会想
着去游玩娱乐,如果你能创造出他们想要的条件,淡季可以不
淡。一方面阳山镇要根据本地自然气候的特点,科学规划观赏
植被、花卉、果品的种植,实现春季观鸟、观花,夏、秋季果
品采摘,冬季观景,做到三季有花赏,四季有景观;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本地民俗文化资源,围绕本地“桃”文化,推出适
合时宜的各种农业休闲娱乐活动,展现出江南旧时农村的缩影,
如桃雕、年糕、麦饼等。从游客和市场的需求角度去开发,因
地制宜、精益求精,尽可能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有特色的服
务,提高在游客市场中的性价比,以质量取胜,以服务服人,
打出好口碑。
三、阳山镇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1、统筹资源整合,休闲农业新的机遇
2018年底,全国“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国各地
掀起了清理拆除的浪潮,以农业个体户为代表的小型休闲农业损
失惨重。任何行业的成熟都是螺旋式演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阳山镇要鼓励企业与村集体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是资金和经营
(上接第1页)
四、渭南市“一村一品”发展对策
1、培育品牌,创新发展理念
全方位树立“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
念,深度挖掘农业特色产业,整合农业资源要素,培育并打造
“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典型。近年来,渭南市连续召开全市“一
村一品”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推进会,目的就是为了统一思想、
组织上下联动共同制定未来全市“一村一品”发展的新战略、
新制度。
2、深入一线,调查摸底
将渭南市各个地区的“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产业精华内容、
特色产业内容网络聚集起来,筛选出一批功能完备且特色鲜明、
拥有突出综合效益的“一村一品”优势特色农业产品,积极鼓励
其申报渭南市及陕西省项目,加速培育“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
产业体系快速建设。特别是要深入当地企业,探究调查地方农业
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考察其带动能力,结合主导产业链片段问
题展开针对性分析,确保农业龙头企业凸显自身农业产业发展优
势,实现技术性、商业性发展突破。
3、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制定学习方式,提高全市从业管理人员学习效率、服务能力。
把“请进来,走出去”培训作为培育新型农民、乡土人才得重要
方式,集成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市内各县区“交流学习,经验共
享”活动,及时总结推广一村一品发展成功经验做法,利用多种
方式提升各个负责人、带头人的学习效率,增强示范带头服务能
力。组织人员赴省内外知名示范点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理念,提
高经营管理水平。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着重对全市国家级一村
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明星村、示范县等
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进行有效培训。
4、强化宣传,示范带动
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宣传推介。利用各县
区农业文化,举办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公益性强的农事节庆会
活动。加大宣传发展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先进
典型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帮助群众转变观念,
树立信心。支持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和规模大、品质高的主导
产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星级
评定等示范活动,培育打造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 赵重阳,蒋 虹. 发展一村一品助力产业扶贫[J]. 湖南农业,
2019(6):6.
[2] 湖南省衡阳市农业委员会. 聚力“一村一品”助力产业扶贫[J].
农村工作通讯,2019(2):58.
[3] 黎秋刚,李明红,李小孟,等. 立足资源优势,发挥农
业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石作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8):223.
[4] 陈晓华. 深入推进一村一品 积极助力脱贫攻坚[J]. 农村经济
管理2016,(164):6-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192877a258031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