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影响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影响

◎徐晓燕

1,2

孙中叶

1

*

 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是世界面临的一场重大疫情,随着疫情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国提高防

疫等级,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问题引发普遍关注。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产品生产消费大

国,需要对疫情引发的农产品产生与销售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吸取教训做好应对策略,进一步推动政商媒农合作、

加大农业保险、加强国际农贸合作,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与转型升级。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农产品生产;中国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升级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影响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种类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

求的多样化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保障

了人们在整个疫情及其疫情结束后的生活需求。新冠病毒疫

情对农产品生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

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生产原材料有效供给不足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国从1月底封城到4月

底相继解禁期间,全国各地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都采取了一定

的交通限制和聚会限制。从疫情防控而言,这些措施一定程

度上防止了人群的大面积交叉感染,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染率;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弊大于利。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农

产品从播种、育苗、插秧、施肥到收获,受季节性变化影响

明显。在我国,湖北等南方地区水稻播种期一般集中在二月

下旬至四月初,北方水稻种植三月下旬筹备,中国粮仓黑龙

江等地的春小麦也集中在三四月种植。全国四月底才整体恢

复交通和解禁,这对小麦、水稻以及玉米、大豆、瓜果蔬菜

等农作物种植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的有效充足供给带来

了负面影响。2月中旬,尿素和农药价格较1月涨幅分别为

0.5%和3%。此外,如果短期内国际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可能影响我国化肥原材料进口,农产品生产将受到一定程度

的影响。

二三月正值南方甘蔗丰收和种植的时期,疫情导致冬春

新植甘蔗计划难以实施。以广西为例,全区计划新种和翻蔸

面积385万亩,目前完成种植132万亩,占比34.3%,比去

年同期减少了8.49万亩,总体进度延迟半个月左右。同时

因原料供应不能满足制糖企业需要,部分企业处于半停工状

态,估计停产待料的企业约占20%。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和长

期发展,将对我国的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造成影响。

同时畜牧业养殖需要充足的饲料与定期出栏,由于封

村封路、上游复产缓慢,使得畜牧业所需的苜蓿草、燕麦草

等饲料供应不足。调查发现,“畜禽养殖场(户)总体受损

大,受损品种覆盖面广、受损区域众多,受损程度与养殖规

模关系密切。其中,近70%的养殖场(户)出现畜禽产品滞

销,82.19%的养殖场(户)现有饲料最多维持1个月,超

过40%的养殖场(户)无法及时还贷,存在‘次生环境灾害’

风险等问题。”

[2]

(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相关产业链和市场发展受阻

农产品生产涉及中上游等多个方面,上游农资原料的不

及时供给,导致农业生产延迟甚至耽误,也会影响下游农产

品加工和流通等产业链断裂。对于畜禽养殖业,从上游饲料

和原料生产、养殖、加工、物流运输到终端消费,涉及20

多个部门。由于交通不畅和停工停产等对养殖环节造成严重

影响,出现饲养原料“到不了”,产品“出不去”的现象。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多地相继采取关闭活禽市场,民众对活

禽保持警惕心理,以及封城等措施,导致鸡、鸭等活禽出栏

量下降,养殖环节损失惨重。与鸡相关的蛋鸡、鸡蛋、蛋糕

等产业也受到波及。同时已经“雪上加霜”的生猪产业受疫

情影响,春节后多数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普遍复工延迟,

猪肉的生产和消费下滑,与猪肉相关的火腿肠等猪肉加工企

业业绩下滑,猪肉市场可谓损失连连。我国家禽业已受到疫

情影响,如不采取行动,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同时与此

相关的食品加工企业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和加快生产,农业食

物系统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将受到相当的负面影响。

(三)加大畜牧活禽疫病传播风险

畜牧和活禽作为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疫情影

响出栏时间变长,动物成活率下降,使得牧场牲畜养殖数量

和密度变大,对于需要淘汰的生病的牲畜、死畜不能及时进

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由于饲料不能够及时充足提供,部分牲

畜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导致动物发病率变高。畜牧场的兽药、

防疫物资储备有限,员工不能按时复工,兽医不能及时进驻

检疫防止,导致了整个畜牧业和活禽养殖业没有足够的人手

对养殖场设备及时维护和保养,对粪污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

不能正常实施防疫计划,大大增加了动物发生口蹄疫、乳腺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机制及路径研究》(编号:2020-ZZJH-497)

- 128 -

炎等代谢疾病和传染病发病的风险,增加了畜牧场、活禽养

殖场内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如果活禽等动物的防疫没有做

到位,则相应的食品加工和奶制品也将同样存在风险。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影响

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农产品和“菜篮子”成为人

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疫情让更多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

等农副产品;面对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滞销,全国人民发

起一场场为爱下单的购买行动。一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下农

产品的生产状况与销售模式引起大家的讨论。通过疫情也发

现了农产品在销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滞销,传统销售模式弊端

重重

伴随疫情封城、交通管制和居家隔离等措施,使得人们

往年春节时“出门拜访,走亲访友”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

企业延期开学复工、员工无法及时配送、餐饮娱乐业暂停等

现象,出现了农产品消费不振、存储时间变长、库存和资金

周转压力变大、农产品售卖路径变窄,出现农副产品大量滞

销状况。据统计,春节期间乳制品总销量同比大致下滑50%

左右。还有很多养殖场、奶牛场因交通不畅和人手不足,导

致保鲜期极短的乳制品无法送达相关加工企业,有的养殖场

存在被拒收、限收的现象,有的牧场场生鲜乳只好进行折价

销售,还有部分养殖场因鲜奶无法处理只能倒掉,带来了经

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样受全球疫情影响,带来收购商数量明显减少、农产

品消费企业和餐馆关门歇业、运销人员不足和交通不便等问

题,导致包括海南ź果、湖北小龙虾、四川柑橘、大棚蔬菜、

外销畜禽、水产等全国多省市出现蔬菜烂在地里、水果白白

从树上掉落却无法出售等情况。一方面主产区农村产品过剩,

出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过低的现象;另一方面,包括城市

居民在内的很多居家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农产品

却不能够及时、价格适中的获得,甚至出现了“天价蔬菜”,

与大量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疫情发生以来,各

地农产品、水果蔬菜和生鲜等产品销售价格超常上涨,今年

1-2月份CPI同比增速逾8年来首次破5%,食品价格上升

的助推作用十分显著,农产品的阶段性滞销导致供小于求,

从而导致食品价格的上升,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经济利益都遭

受了损失。虽然部分地区的部分品种积极开展电商带货销售,

但总体还存在阶段性滞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再生产

投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依靠层层中间批

发商、流通环节太多,“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

[3]

传统农业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特色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物流

和冷冻链的不完善等销售模式,促使此次疫情中农产品出现

大量滞销。

(二)农产品出口受影响,订单销售模式遇挑战

随着全国疫情的基本遏制,人们的生活生产开始逐渐恢

复。但是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美国、法国等国的疫情,

导致很多国家不同程度进入封闭和限制大范围聚集,同时这

些国家也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出行的限制和餐饮娱

乐业的减少,使得各国对农副产品和农资需求减弱,国际农

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同时对我国相关进口需求量减少。

虽然世贸组织建议各个国家不要因为疫情而对其他国家

的游客和贸易加以限制,仍有部分国家处于本国安全考虑,

对我国特定类别商品出口加以临时性管制,其中主要为农产

品。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

95.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与出口相关的农产品生产、

运输、市场份额等方面同样受到影响,大量农业出口订单取

消,农业外贸出口总量和利润空间降低,以订单为主的农产

品销售模式遭遇挑战。

(三)线下实体销售受影响,线上销售方式有漏洞

疫情期间,受物流交通和居家隔离等限制,居民的消费

行为和方式等发生了一些变化。居民对于线下实体店如超市、

菜市场等渠道的农产品采购行为大幅减少,并通过网上消费

购物,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由于网上农产品销售网店良莠不

齐,相比较传统的线下一手交钱一首验货的模式,线上农产

品销售的好坏、质量、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大量居民通过线

上购买农产品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和售后风险。面对疫

情期间的物流速度普遍偏慢,使得生鲜类产品的损耗率较高,

瓜果蔬菜的新鲜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线上购

物体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消费的更高期待,倒逼农产品需

要有更高质量的产品、更快的物流和更积极有效有保障的售

后服务。

三、经验教训与应对建议

2020年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具有

重要意义,新冠疫情这个时候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冲击是巨

大的,我们应充分吸收此次疫情中的经验教训,加大政策扶

持和应对策略,尽可能减少和弥补已产生的损失;政商媒农

更高质量合作,加大农业保险,共同开创更好的农业发展形

势与收成。

(一)进一步加大政商媒农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畅通发展

“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是大有可为的。”2020年4月20

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金米村时点赞“柞水木耳”,认为看

似小小的木耳中蕴含着潜力巨大的木耳市场,其讲话引起“柞

水木耳”在互联网上的刷屏和热烈相应。随后各大电商、人

民日报直播间等对“柞水木耳”进行直播销售,直播间累计

2200万网友一起下单一夜卖光库存,相比较传统的销售模式

所带来的销售额,这一销售业绩非常显眼。此外,各级地方

书记、省长、县长,以及主播、明星等,纷纷走进直播间,

为受疫情滞销的农产品代言。为缓解湖北农产品滞销情况,

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累计销售湖北农产品79.6万吨,促

成线上交易达1820万次,随后举办的“谢谢你为湖北下单”

直播销售活动更是影响广泛,收益巨大。更大范围而言,根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

电商实现逆势增长,网络零售额达565.6亿元,同比增长

5.0%,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

网络零售额83.2亿元,同比增长49.7%,高出全国农村平

均增速11.5个百分点。

- 129 -

从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推进网络扶贫项目的通

知》,通过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政策、资金支持,扎实推进

农村电商,实现优质优价,助推脱贫攻坚;到阿里、淘宝、

拼多多、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下沉农村市场,开拓农村网店,

实现电商与农产品的快速结合;媒体通过大范围宣传和引导,

无人机的大范围普及,将从根本上减弱蔬菜瓜果、肉质水产

等农产品对季节性、保鲜性等的依赖,实现农业生产、销售

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四)加强国际农贸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为了减少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长沙、兰州、

间接沟通买家和卖家信息,有效链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两大群

体。政商媒农四方各个阶段的高效配合,能够很好地贯彻落

实国家三农政策,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能够让企业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实现企业盈利和带动第一产业发展;能够发挥媒

体以人民为主体,发出时代最强音,关注百姓民生的责任与

目的;能够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夯实国

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疫情期间政商媒农的精准合作可

以看出,这是实现未来农业高效、高产、面向未来,打通农

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农业保险作用,分摊产业风险

农业风险主要发生于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由像此次疫

情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引起。在农业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发

展过程中,保险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在12年

前就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相比较欧美等农

业大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农业保险尚处于初步阶段。

我国目前农业保险不仅规模小、试点区域少、财政资金不足、

巨灾分摊机制不完善、判定标准存在多种变通、农民对与农

业保险的认知度不够,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实际作

用有限。

我们要以疫情风险防控为契机,提升保险在农业生产与

收益中的作用,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

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的通知》的政策,短期实现对受疫情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加

工和销售等企业的扶持和复苏,通过国家补贴提高农业保险

额;重点对农业主产区加以实验和保险普惠性补贴制度;同

时在基本成本保险基础上附加有更高保障水平的、由农民自

愿选择购买的补充保险,让中国农业保险的更大范围普及和

有效实施,实现农业风险的分摊和农业产业的更健康发展。

(三)加速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转型升级

如同2003年SARS的暴发带来一次深刻的全社会产业

的转型和消费升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进一步对中

国人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产生影响,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市场进行一次大的洗牌和转型升级。

疫情的发生进一步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让更多人

适应和习惯了网上买而非亲临市场,为农业的进一步互联网

化发展奠定了消费群体基础。与之相伴随,农产品在网上更

大销量的成交,将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社区门店连锁、冷

链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建立田间地头的冷藏

与蔬菜加工地,搭建智能交易和结算市场,实现农产品流通

的智能化,建立城乡一体化农产品交易场所。通过新型传感

器的研发使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能灌溉、5G网络的应用、

- 130 -

山东等地区海关相继出台精准施策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将危机转变为时机。“一季度甘肃省共计向欧洲的22个国

家和地区出口苹果共3.18万吨,货值4095万美元;山东一

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不断提高产

品质量、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出口额达86.7亿元,增长

24.3%。”

[4]

从以上省市出口状况的了解可以发现,只要遵

守国际贸易规则,不断加强国际农贸市场的联系与合作,紧

紧抓住和把握我国“一带一路”等外贸政策,才能更好地有

效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发挥中国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出口优

势,化危机为转机,化被动为主动,掌握国际农产品交易的

主动权和话语权。

小 结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逐渐

呈现出生产智能化、交易电商化、竞争高级化、市场国际化

等趋势,我国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蔓延、预防和治疗,

虽然有众多生命因此而丧生,但留下的我们更要对疫情的影

响做出自己的分析,防患于未然。无论是疫情导致的农产品

原料有效供应不足、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相关产业链和市场发

展受阻、加大畜牧活禽疫病传播风险,还是农产品区域性、

阶段性滞销,出口受到影响,线下实体销售受影响,线上销

售方式有漏洞,我们都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大政商媒农合作实

现全产业链畅通发展,提升农业保险作用分摊产业风险,加

速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农贸市场的联系

与合作等方式,将疫情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降到最低,

并将疫情危机转化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为“坚决打赢脱

贫攻坚战”做出农业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统计公报[EB].国家统计局,2020,(02):01-01.

[2]乔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及对

策建议——基于全国786份畜禽养殖场(户)调查问卷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2020,(03):03-03.

[3]万丽亚,连先亮.对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讨

及实证[J].现代商学,2007(10):05-05.

[4]新华社.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谋求品质升级在疫情中

化危为机[EB].2020(04):01-01.

●作者单位:

1.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2.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7998643a274606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