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电脑怎么安装蓝牙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

西厢全不合传,若王实甫所作犹存其意,至关汉卿续之则本意全

失矣。……盖崔之自言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

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合二语可以蔽斯传也。下面是的小编为

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

《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录鬼簿》及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都记录在王实甫的剧目里;而且

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的引文看来,文字同今本

《西厢记》基本相同。有关王实甫生平的资料很少,《录鬼簿》说他

“名德信,大都人”,并记录了他十三种杂剧。从他在《破窑记》中

流露的“世间人休把儒相弃,守寒窗终有峥嵘日”的思想和在《丽春

堂》中抒发的宦海升沉的感叹看来,他可能是一个在仕途失意的文人。

明初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

花寨明风风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显然他也是一个熟悉当

时勾栏生活的剧作家。王实甫的戏剧除《西厢记》外,现在流传的还

有《丽春堂》、《破窑记》两种,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各

一折曲文,成就都不很高。《破窑记》写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

影响比较大。《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当时就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贾仲名的〈凌波仙〉词又说他“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

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寺〈商调·蝶恋花〉鼓

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

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到了元代,

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

的中心都市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王实甫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虽故事基本相同,

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了;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

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上也有所提高。《西厢记》第

五本的情节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里就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

《西厢记》里更明确地体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

思想。第五本没有前四本写得好,主要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没有为

剧中提出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当时的现实社会还没有为剧中人

物的美满结局提供丰富的素材,而并非由于它们出于不同作家的手笔。

在《西厢记》的长期传刻过程中,文字上又经过后人的修改,因而出

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即在同一个版本里,也存在一些前后不一致的

地方,但不能根据这些表面现象得出第五本不是王实甫的作品的结论。

第二节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根本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歌

颂了莺莺和张生为自由结合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并明确提出“从

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南吕宫·瑶台月〉)的要求,以反对

从封建家族利益出发要求门当户对的婚姻。王实甫《西厢记》更以同

情封建叛逆者的态度,写崔、张的爱情多次遭到老夫人的阻挠和破坏,

从而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并通过他们的美满结合,

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虽然爱情故事

的主人公莺莺与张生是出身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对佳人才子,但在故事

的长期流传过程中,人民突出了他们的热情、勇敢等等新的品格,并

在他们的美满结合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充

分体现了这种思想感情和愿望,使它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

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

崔莺莺是个深沉、幽静的少女,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又“咸黹女

工、书算”无所不能,却被深深地闭锁在寂寞的闺中,并由于“父母

之命、媒约之言”终身早就许给了“花花公子”郑恒。她无法驱遣自

己青春的苦闷,因此在遇到青年书生张珙时,就一见锺情。到“隔墙

酬韵”和“佛寺闹斋”之后,她对张生的感情更深了一层。随着她身

上爱情萌芽的滋长,她越来越不满于老夫人的约束,并迁怒于红娘的

跟随,她说:“俺娘也没意思,这些时直恁般提防着人;小梅香伏侍的

勤,老夫人拘系的紧,则怕俺女孩儿折了气分。”在孙飞虎兵围普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235370a240751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