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8日发(作者:classroom)
种子科技
2021年10期
DOI:10.19904/14-1160/s.2021.10.003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育种的构想与实践
范永胜,朱红彩,
李
洋,闫玉信,杨京华,刘翼成,
马晓红,蒋志凯
*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
新乡453003)
摘要:新科麦168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矮抗58/周麦16的F1为母本、
洛麦
21为父本杂交,
经后代系谱
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新科麦168属半冬性、多穗兼大穗型、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科麦168综合了
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意大利st2422/464和英国Nainari60等的优良抗病基因,而且含有德国抗源牛朱特和
苏联小麦血缘,综合抗病性好,抗灾减灾能力较强,既是一个能够很好地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好品种,
也是
一个优良的小麦种质资源。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
河以北地区,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
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
鸡市灌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早、中茬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科麦168;育种构想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0-0010-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B
新科麦16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系谱法大的矮秆、抗病、抗寒、高产、
广适、抗逆性强的矮抗
58
选育而成的中矮秆、大穗大粒、
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
为母本,含有德国抗源牛朱特血缘的高产、
大穗、矮秆、
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通
抗病、广适的亲本周麦16作父本,F1作母本又与含有
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
豫审麦
2017015)和国家品
德国抗源牛朱特血缘的高产、
大穗、株叶型理想的洛麦
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75)。
21复交,组合代号为00168。
1培育构想
2.3选育过程
新科麦168的选育立足于河南省中北部,面向黄
2005年母本选择矮抗58、父本选择周麦16进行
淮冬麦区的苏北、皖北、陕西关中地区。从该区小麦生
杂交,2006年用矮抗58/周麦16的杂交F1代为母
产上的气候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品种推广过程中市场
本、洛麦21为父本进行复交。周麦16和洛麦21均含
的需求入手,瞄准产量因素中穗大粒不大、大穗群体
有豫麦2号与周8425B的血缘,豫麦2号含有意大利
小、高产不抗病、高产不抗倒、适应性不广等问题,根据
和辉县红地方品种血缘,弱冬性、半矮秆、株型紧凑、分
高产育种理论,利用高预见性、效果明显的常规有性杂
蘖力较强、两极分化快、产量要素协调、落黄好
[2]
;周
交育种方法,协调和平衡产量与抗病性、产量与抗倒
8425B抗病性突出,且矮秆大穗,其矮秆、大穗及抗病
性、产量与抗寒耐冻性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培育出了
性遗传传递力强,遗传基础丰富,是利用小黑麦与普通
新科麦168
[1]
。
小麦阶梯复合杂交育成,含有意大利St2422/464、英
国Nainari60等品种血缘。2006年种植复交F1代表
2选育过程
现苗期生长势壮,株型适中,叶片短宽直,成穗较多,千
2.1确立育种目标
粒重高,抗病性较好,被确定为当年Ⅰ类优势组合混
株高75cm左右,抗倒伏性好;叶片上举或半上
收;复交F2代2007年种植整体表现优、分离类型多;
举,叶片功能期长;中早熟,
幼苗生长势强,抗寒性好,
2008年种植复交F3代;2009年种植复交F4代中选出
分蘖力中等偏上,成穗率高,单位面积成穗数较多,长
8个优良株系;2010年种植复交F5代8个株系,中选
方大穗;成穗数在42万穗/667m
2
左右;穗粒数33粒
了00168-0-2-8-8-1、-3、-6、-8共4个优良品系,表
左右;千粒重48g左右,具备高产潜力;籽粒外观商品
现为幼苗健壮、株型紧凑、旗叶短宽直、中熟、落黄好、
性好,籽粒内在品质达到中筋标准;综合抗病性好。
综合抗病性好;2011年00168-0-2-8-8-1、-3、-6、-8这
2.2选择亲本与组配
4个品系参加品系鉴定试验,筛选出00168-0-2-8-8-8,
原则上双亲宜选择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和具
表现为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穗大、千粒重高、叶片功
有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配置组合,
遗传基础丰富,
能期长、落色好、综合抗病性好。2012—2016年参加河
优点能够互补。南省冬水组中间试验,2016—2019年参加国家冬水组
依据育种目标,制订计划时选择当地推广面积较联合体中间试验。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乡小麦综合试验站(编号:CARS-3-2-34)。
作者简介:范永胜(1980—),男,汉族,河南鲁山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通信作者:蒋志凯
(
1966—),男,汉族,河南辉县人,本科,二级研究员,
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技术研究。
窑10窑
.. All Rights Reserved.
EXPERIMENTAL
试验研究
STUDY
2.4新科麦168号的系谱图
表现出一定的耐旱性,在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强,耐后期
新科麦168号系谱如图1所示。
高温,叶功能好,灌浆顺畅,熟相好。
3新科麦168突出特点
3.3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新科麦168属半冬性、多穗兼大穗型中早熟品种,
3.1高产稳产
成熟期比对照周麦18略早1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
由表1可以看出,新科麦168参加2013—2019年
叶片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适中,单位面积成穗数较
度河南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联合体冬水组区域和
多。株高75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株
生产试验,多年多点汇总,平均产量546.8kg/667m
2
,
型较松散,旗叶偏上举,穗下节偏长,穗层整齐,穗多穗
平均比对照周麦18增产4.49%,平均增产点率88.2%,
匀,结实性好。长方大穗,穗长匀称、码较稀。籽粒大、半
具备高产、稳产潜质。
角质,外观商品性好,大小均匀,饱满度好。产量三要素
3.2抗病抗逆性强
较协调,丰产性突出,平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为
2013—2019年中间试验中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好,
42万穗/667m
2
、33粒、48g。耐冬寒、抗春冻,耐后期高
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秆锈病和赤霉病。
温,灌浆顺畅,熟相好,适播期长,适应性广。
2014—2015年河南省区试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
中
3.4品质优良
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高感赤霉病,综合抗病性
2014年/2015年区试抽混合样检测:蛋白质含量
较好。新科麦168在苗期表现为生长势壮,在冬季表现
14.3%/14.43%,湿面筋含量28.4%/29.6%,容重
耐寒性好,在春季表现抗“倒春寒”能力较强;在生长期
792g/L/808g/L,吸水量63mL/100g/61.8mL/100g,
小黑麦广麦74//[练丰1号/前麦(苏)]st2422/464(意大利)/Nainari60(英)
↓↓
周78A/安农7959
↓
周8425B
矮丰3号//孟县201/牛朱特(德国抗源)
↓
(百农791/豫麦2号)//[鲁麦1号(矮孟牛)/偃师4号]
↓
豫麦21
[3]
周8425B/内乡182
↓
周麦11//温麦6号/郑州8960豫麦21/周8425B豫麦21/周8425B
↓↓↓
矮抗58/周麦16洛麦1号/周麦13
↓↓
F1/洛麦21
↓
新科麦168
图1新科麦168号系谱
表1多年多点中间试验产量结果
参试年度(
年)
试验组别平均产量
(
kg/667m
2
)增产幅度
(
%)增产点率
(
%)显著程度
2013—2014河南省区试584.83.5491.7显著
2014—2015河南省区试528.25.4980.0不显著
2015—2016河南省生产试验544.35.9093.3显著
2016—2017国家区试541.53.7090.4显著
2017—2018国家区试473.72.5073.9不显著
2018—2019国家生产试验608.05.80100.0显著
平均546.84.4988.2显著
(下转14页)
窑11窑
.. All Rights Reserved.
种子科技
2021年10期
测定牛大力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等项目,发芽率,同一浸种时间,50℃温水浸种后发芽率明显
最能反映种子质量状况,是种子质量关键指标,是必不高于40℃和20℃。方利娟
[8]
对药用植物牛大力种子
可少的试验环节。较高的种子发芽率是确保农业增产萌发试验研究表明,以河沙为基质的发芽率明显高于
增收的前提。本试验牛大力种子发芽率为86.67%~椰糠、红壤及棕壤。苏钰琴
[9]
使用复合磁电场对牛大力
100%,最高为样品3,最低为样品4,平均为92.50%。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场强度50kV、磁场强
子发芽势范围为46.67%~53.33%,平均值为49.17%。度1300Gs、诱导时间20min,发芽率可达到92.5%。
种子生活力范围为92.00%~98.00%,平均值为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广东、广西、海南
95.50%,说明该4批种子总体质量较好,但发芽率也表等地牛大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种植户所用种子
现出发芽不一致等问题。一方面可能与种子的成熟度、至今还没有参考标准可遵循,行业标准也尚无发布,较
种植环境、采收时间等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与播种条难保证牛大力中药材的质量。本试验从牛大力种子的
件有关,如浸种温度
[4]
、不同发芽基质、电磁场复合诱真实度、净度、百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生活力等方面
导、组织培养条件
[5]
、药剂处理
[6]
等。据段左俊
[7]
对牛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可以为制定牛大力种子标准提
力种子发芽试验研究表明,浸种温度、不同基质均影响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
1]
[
2]
梁爱华
韦荣昌,
.广东云浮牛大力资源调查及药材品质评价
潘丽梅,吴庆华,等.牛大力种子苗生产技术规程
[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J].热带农业科学,2017,
2018
37(12
(
)
3)
:
:198-200.
[
3
[
4
]
]
韦荣昌,
周通,孙玮,
吴庆华,
罗东升,
闫志刚,
等
.牛大力恒温保湿催芽育苗技术
等
.牛大力种子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
[J].安徽农业科学,
[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
48-51.
3):42-45.
[
5]时群,陈丽文,
陈乃明,等
.牛大力种子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6
2016
,44
,
(
44
33
(
)
21
:
)
153-154.
:138-141.
[
6
[
7
]
]
叶春秀,
段左俊.牛大力的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蓝芳,黄荣韶,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牛大力种子萌发及幼苗质量的影响
[J].热带林业,2014,42(
[J].种子,2016,35(6):93-95.
[
8
9
]
]
方利娟
苏钰琴
.
.
药用植物牛大力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复合磁电场对牛大力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J].广西农业机械化,
1):18-20.
[J].现代农业科技,
2019
2018
(5
(
):
3)
24-27.
:82-85.
(编辑:李俊慧)
上接11页)
4.3强化播种质量
形成时间2.9min/3min,稳定时间1.8min/3.7min,
硬为确保苗匀、苗全,尽量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
度64/63。2017年/2018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
种。要求整地精细,确保墒情好再下种,浅播深不过寸、
联合体区试抽混合样检测:蛋白质(干基)14.26%/15.4%、
均匀播种。
湿面筋30.3%/34.6%、容重795g/L/809g/L、稳定时间
4.4加强肥水管理
1.9min/1.9min。
土壤要求肥沃,施肥原则是平衡施肥,氮磷钾与微
4种植技术要点
肥相结合。全生育期施肥量为:纯氮12~15kg/667m
2
,
磷(P
2
O
5
)6~7kg/667m
2
,钾(K
2
O)6~7kg/667m
2
,锌肥
4.1适宜种植区域
1.5kg/667m
2
。为了便于农事操作,
磷、钾肥和锌肥一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
次性底施。根据苗情在拔节至孕穗期可追施尿素8~
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除
10kg/667m
2
。适时浇好越冬水、拔节至孕穗水和灌浆水。
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
)的平原灌区,陕西
4.5防治病虫害
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高中水肥地块
起身拔节期用吡虫啉+井冈霉素,孕穗期、灌浆期
早、中茬种植。
分别用吡虫啉+粉锈宁防治病虫害。
在小麦扬花期,若
4.2适宜播期、播量
天气预报有2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应在雨前或雨后
适宜播期10月6—16日,适宜播期内,播量控制
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667m
2
兑水
在9~12kg/667m
2
。50kg防治赤霉病。
参考文献:
[
[
1]朱红彩,范永胜,赵娟,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
[
2
3
]
]
庄巧生
张清海
.
.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河南省小麦审定推广品种及其选育
[M].北京: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
2):54-56.
2004.
(编辑:李俊慧)
窑14窑
.. All Rights Reserved.
(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2556444a207899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