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DOI:10.13458/.003571
2007年第6期
总第219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LanguagesandTheirTeaching
2007,№6
Serial№219
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
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
黄 慧
王 海
12
(1.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27;2.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我国外语界对此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
基于广泛的文献搜索,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调查了建构主义与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相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结果显示
(1)实证类研究占极少一部分。(2)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但分布不均匀。(3)建构主义
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最多,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4)研究结论雷同,缺乏批判继承精神。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外语教学研究;调查与思考
Abstract:
Constructivismhastriggeredaworldwiderevolutioninthefieldofeducationsincethe1990sandhasbeendiscussedheatedlyinChinaat
nawiderangeofliteraturereviewandstatisticalmethods,thispaperconductedaninvestigationandmadecorrespondingcomments
onthecurrentsituationultsshowthat:1)Experimentalstudiesare
smallinnumber;2)ConstructivismhasbeenappliedinallaspectsofChineseFLteachingresearchwhiledistributedunevenly;3)Moststudiesfallinthe
fieldofmultimediaandnetworktechnologies,whicharegreatinnumber;4)Theconclusionsofthestudiesareidenticalandlackofcriticismtowardthe
theory.
KeyWords:
constructivism;FLteachingresearch;investigationand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6-0021-04
1.前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由瑞
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在维果茨基、奥
苏贝尔、布鲁纳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这一理论
得到丰富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
以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建构主义理论的践行带来了契
机,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
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本人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下,在真实的情境里以协作会话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意义
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为了帮助学习者
积极有效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包含真实问题、具有丰富信息资
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协作学习模式的提供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把创设情境看作是
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甚至认为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超过了学习内容,
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建构主义所构想的学习情境
应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学习的场景。建构主义还强
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意义的建构发生在与他人
的会话交往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由于各人原有经验的不同,认知
能力上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输入的解释会不尽一致,但通过与
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所建构的知识体系将更加完善。
2.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概况
建构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教育界,自21世纪初开
始被我国广为接受并引进外语教学研究当中。作者于中国期刊网上
搜索到的503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的外语教学研究论文,只有
两篇是上世纪末的(程四俭,1999;程东元沈彩芬,1999),其余都是
本世纪的。建构主义虽然引进得较晚,但它一出现就显示了强大的
生命力,对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审
视外语教学的全新视角,引发了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条件、
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嬗变。与建构主义有关的研究是目前外语界最热
的话题之一,几乎涉及到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从理论上论证建构主
义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到如何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具体课程
的讲授。既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多
的还是研究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最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
优势。其中对我们启发最大的还是理想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及注重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即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能力。短短六
七年里,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足见建构主义理论
已深入人心。建构主义理论无论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本身的研究
还是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但目前为止还未曾
见对其进行综述性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统计的方法,用具体数据
展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都做了哪些方面的研
究,目前研究的主要焦点是什么,以期更好地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在外
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发现不足和空白,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作者简介:黄慧(1974-),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外语教学法;王海(1974-),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研
究及语料库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6-12-18;2007-02-11(修改稿)
第6期黄 慧 王 海 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
图3 外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
及模式的宏观研究分类统计图
· 22·
3.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对建构主义理论应用情况的统计调查
3.1研究范围
本文提到的外语特指英语,不包含其他语种和对外汉语教学。
虽然建构主义是近些年的热点,但搜索时仍将时间范围定于1979年
-2006年,以免有遗漏。考虑到研究成果主要刊载在期刊论文上以
及期刊论文能更及时、更全面地反映研究最新态势的特点,本研究的
统计范围暂不包括相关论著以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3.2研究样本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于中国期刊网(网址是.
net/)。该网收录了国内近1000多种期刊的电子稿,有覆
盖范围广、文本更新速度快、使用方法便捷等特点。作者采集样本
时,不局限于外语类杂志或核心期刊,而是尽可能的最大范围地采集
样本,先使用全文检索关键词“建构主义”的方法尽量全面地搜索所
需文章,然后通过第二次筛选从所有包含“建构主义”的论文中挑出
与外语教学有关的论文。这样检索覆盖率较高,以求对建构主义与
外语教学研究结合情况有个较全面的统计调查。经检索、分类并筛
选后,本次研究调查的样本共计503篇文章。
3.3样本分类及统计调查
作者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多角度的分类。首先根据是否在建构
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验、问卷调查或个案研究区分
了实证类和非实证类。调查结果为实证类研究11篇,非实证类为
492篇,差异显著。见图1:
第二类“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实践的微观研究”共415篇,占绝
大多数。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对这部分样本做了大致划分,共分七类。
实际上任何文章都不会是百分之百单独属于某个较小的领域,而是
在某种程度上跨越几个领域,为了便于操作我们以样本研究的主要
目的为划分标准,具体划分出的领域见图4:
图4 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实践的微观研究分类统计图
图1 分类统计图(1)
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所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多媒体
及网络教学上,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虽然相对数量不多,但无论从绝对
数量还是在更小的领域分布上我们都发现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研究
的结合已经发生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上。
最后我们根据研究文章是否刊载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上而做出
了统计,结果发现其中符合条件的论文只有41篇(见图5、图6)。这
我们同时对样本所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两
大类:1)外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宏观研究;2)建构主义
与英语教学实践的微观研究。见图2:
里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北京大学版)分类表为准,
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与外语
教学》、《外语界》、《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学
刊》、《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中国俄语教
学》。这些专文在核心与非核心期刊刊载的分布情况见下图:
图2 分类统计图(2)
图5 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宏观研究文章
核心期刊所占总体百分比分布图
其中第一类“外语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及模式的宏观研究”主
要包括两方面:1)建构主义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2)运用建构主义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两者在研究数量上有显著差别,见图3:
· 23·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
图6 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实践的微观研究文章
核心期刊所占总体百分比分布图
学习者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先努力去同化新输入的知识,
但如果新旧知识发生冲突时,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就要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就是顺应、质变过程。因此建构主义能较好地解释母语对
外语学习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现象。但本调查中未曾见有关从建构主
义看母语对外语学习影响的研究。
统计结果显示建构主义理论没有被广泛用来指导外语测试和评
价(只有2篇),尽管建构主义在教育测试和评价方面也颇多论述。
维果茨基在评价方面的兴趣点主要是如何评价学习者取得进步的方
式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得了进步。这种既强调过程又强调结果的评价
观就是我们称之为“动态评价”的一个主要部分。在维氏看来,传统
的静态测试方法最多只能反映个体的目前发展水平,而动态评价却
能揭示个体的潜在发展水平,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Vygotsky,
在绝对数量最多的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文章中,核心期刊上刊载
的文章百分比却不是最高的。虽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将核心期刊
与高质量、高水平划等号,但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
问题。绝对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文章质量的增加,或者说从某种
意义上来讲出现了更多的低水平重复劳动。关于具体分析我们将在
下节详细讨论。
1986)。形成性评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外语的教与学,目前在学界也讨
论得较多,但很遗憾的是如何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外语教学中的
形成性评价只有孙超平、赵玮(2005)进行了讨论。
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培养具有良好国际交流能力的
创新型人才,2001年9月,教育部明确规定部属高校实行双语教学,
力争三年内开发5%-10%的双语课。教育部对各高校进行的本科
教育评估中,双语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国外各高校的双语教学
4.调查结果和分析
4.1实证类研究占极少一部分
对统计结果稍加审视,我们不难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大多是把建
构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或学习理论来介绍和讨论,或者是简单机
械地套用。建构这个词用的也较混乱,且不说与在文学、哲学等其他
方面的建构所指不一样,就在语言学和教学也有不同的内涵。比如
建构主义的翻译研究是以普遍语用学作为指导思想,以哈贝马斯的
交往行动理论作为哲学基础,以交往理性作为理性基础,与我们所说
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不同。
除了理论术语用的较为混乱之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证类
研究很少,总共也只有11篇。这其中有的用建构主义理论(如丰玉
芳,2006:6)直接指导英语教学,进行了教学实验;还有董卫、付黎旭
(2004)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问卷调查,调
查了武汉地区四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水平,高校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以及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对实施建构性教学的影
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更多的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
主要依据,进行了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教学效
果的教学实验(顾佩娅方颖,2003;郑福贤,2006等),以及网络英语
课程和教学的评估(郑玉琪,2005;李川,2005等),指出以建构主义
理论为基础,进行有效的网络评价模式至关重要,可以促进教学水平
的提高。
4.2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方方面
面,但分布不均匀
从上图可见建构主义与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的结合涉及到了外语
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分布很不均匀。除去多媒体网络技术方面的,绝
大部分都是探讨建构主义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论证建构主义对
我国现行的外语教学改革有重大启示作用,通过与传统教学观的对
照比较,突出强调建构主义的独特教学理念或者是建构主义与具体
课程的教学,而以下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了。如:建
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以往学习经验,大脑已有知识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研究和交流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及学者对
于双语教学的研究和论证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调查也显示只有3
篇论文进行了此方面的尝试性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充满了浓厚的辩证唯物观思想,强调在主体和客
体的相互作用下,个体的认知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也就是既注重
个体认识的主观能动性,但又不忽视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
里环境包括周围人和物的作用。论证了教师指导是学习者发展的必
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Vygotsky,1982)。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教师
的帮助引导及同伴的合作,认为借此一个心理年龄9岁的学习者也
许能完成12岁年龄阶段学习任务,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习者
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但我们的调查显示建构主义与课
堂上的师生角色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只有16篇。
4.3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最多,占了
相当大的一部分
这类论文总共227篇,其中核心期刊刊载的有13篇。涉及多媒
体网络课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主体及自主学习研究、通过多媒体及
网络辅助外语各门课程教学、网络英语课程的设计、多媒体网络英语
教学模式研究等多方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教育现状的
需要。教育部2004年1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明确指出,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并建议学生通过
计算机学习英语课程,“学分数所占的比例应达到英语学习总学分的
30%-50%”。二是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网络的
发达和普及使得在线学习成为可能,但先进的技术也迫切需要有适
宜的教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建
构主义看来,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及其主动建构意义的自觉性有多强。建构主义主张基于丰富资源的
情境性学习,把创设良好的情境作为基本的科学教学策略。而多媒
体网络技术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及丰富的信息资
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6期黄 慧 王 海 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
· 24·
多媒体环境适于开展第二课堂,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只有1篇论文。这也说明我国的外语教学对第二课堂的利用不够重
视,这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很多教学资源。本研究还分别
统计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区分主要是根据论文题目和摘
要,当然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中,大多提到了网络手段,多媒体
和网络的结合使用是大多论文的主旨,但本研究还是做了这样的区
分,主要是看各自的着重点。用建构主义来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明
显多于网络英语教学,这与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关,相
对于多媒体教学而言,网络教学在很多学校还是新生事物,处于探索
阶段。多媒体网络课件、英语教学网站的设计和建设、英语教材的多
媒体化这些实践性很强的方面探讨较少,这提示我们多媒体网络技
术方面仍是薄弱环节,加强我国外语教学领域这方面的培训已是迫
在眉睫的事了,还可以通过和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等其他学院的合
作开发教学软件和一些计算机硬件设施。
4.4研究结论雷同,缺乏批判继承精神
建构主义带来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教师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贯彻得好将让学生
受益终生,因为它不仅有助于对目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它
所强调的自我主动对知识的建构、协作态度、独立精神、批判性思维
和互动学习都有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的获取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发
展。但调查显示此类研究过于雷同,大多数都是从正面肯定建构主
义是先进的教学理论,带来了外语教学理念的革新,能够很好地指导
我国的外语教学,只有一篇论文指出“从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认为
建构主义不太适合于外语教学,相反地,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理
论对外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陈远祥,2001)。建构主义主要探究对
意义、对知识的看法,强调理解。它提出的一些观点诸如知识的不确
定性、不可传授性等对语言学习来说不是很适合,不一定具有合理性
和说服力。在外语教学当中,我们一直强调不能把语言当纯粹知识
来教,外语学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不断对所学语
言进行练习。此外,建构主义在注重个人对意义的主动建构时,忽视
了通过讲授获得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的知识与个人在日常生活,通过
日常经验获得的知识的差异。外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社会文化和自然
科学领域的学习,对一门外语知识的静态了解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
分,更重要的部分是将目的语当作一门交流工具来掌握,语言技能的
反复训练是外语学习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诚然,建构主义
理论作为发展中的教学理论,其理论本身存在片面性和不完善之处,
如忽视了间接经验、真理的绝对性和外部技能训练的必要性等(薛国
凤王亚晖,2003)。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
能的,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纷繁复杂,而目前在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
外语教学时大多缺乏批判继承和改革创新精神,过多采用拿来主义
的态度,这不利于我国具体国情下的外语教学研究。
5.结语
短短不到10年的期间,建构主义在中国本土外语教学的研究中
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中国学者们在引进理论并将其与实践相结
合的道路上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与思考,积累了相当多的经
验。我们发现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思路已经在进一步扩展,正积极
地从更多跨学科研究中获取有价值的理论和思想,使我国外语教学
的研究更加理性,前景也更为广阔。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的结合已
经也仍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外语教
学研究也将从中大获裨益。
本研究为全面回顾中国研究者在此领域所做出的成绩提供了较
为详实、可靠的参考。研究样本采集数量较大,覆盖面较广,统计结
果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但是任何研究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在收
集样本时,由于数量较大,中国期刊网更新较快,因此难免有缺漏之
处,另外在对样本分类时由于样本所研究领域时有交叉,造成一些样
本的分类困难。这些问题都有待学者们将来从不同角度,进行更微
观的调查研究来解决。
参考文献:
[1]hild'sPsychicDevelopment[M].Copen-
hagen:NytNordisk,1982.
[2]tandLanguage[M].-
bridge,MA:MITPress,1986.
[3]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
(3).
[4]程东元沈彩芬.建构主义教学法与外语视听说课[J].解放军外
国语学院学报,1999(3).
[5]程四俭.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英语教法改革的启示[J].玉林
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6]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
查[J].外语界,2004(2).
[7]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
语与外语教学,2006(6).
[8]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
语与外语教学,2003(7).
[9]李川.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估模式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5(7).
[10]孙超平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
研究,2003(1).
[12]郑福贤.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新途径探索[J].长春大学学
报,2006(1).
[13]郑玉琪.《英语阅读网络课程》的设计、实践与评估———东南大
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69293a237492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