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教育学论文范文(5篇)
第1篇:教育学论文范文
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不仅是对教育现实的表达,更
是话语主体对教育的感受和要求的言说。在教育学话语范式中
隐含着话语主体对教育的价值追求,这种内隐的价值追求就是
教育学话语范式的价值取向。其具有以下特点:工具化价值取
向。无论是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还是作为传递和保存人类经
验、技术和文化的手段,“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学话语中都无
法摆脱其工具的角色,教育被视为满足人类目的的条件。教育
学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而非教育本身。教育帮助人
类实现其目的的能力成为衡量其合法性的主要指标。教育学话
语主体对“教育”的这种界定使当前的教育学呈现出浓厚的工
具化价值取向。科学化价值取向。在上述关于“教育”的界定
中潘懋元提到“本质属性”、王道俊提到“质的规定性”或
“本质”、吴宗璜提到“根本特性”和“本质”。在这些话语
主体的言说中教育学呈现出明显的科学化价值取向,他们将教
育视为一个可认知的客体,努力探求其本质和规律,以求更好
的控制和利用教育。媚俗化价值取向。话语主体往往将教育学
局限于当下的生活,而关于人的生活的批判、反思和超越被大
部分话语主体忽视了。这种教育学以当下世俗的需求为目的,
努力满足于世俗,教育学话语范式成为现实世俗的传声筒和风
向标。这种教育学话语范式忽视了整个生命的需求,表现出媚
俗化的病象,其所指导的教育必然是复制的而非超越的。通过
对教育学话语的内容、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
当前的教育学是静态的、僵化的、近视的。它只局限于当下狭
小的时空。然而,“教育乃是永恒的事业,教育需要指向所有
的时间,即不仅仅指向现在和未来,还需要指向过去。当下必
须指向未来,却总是植根于过去”。
二、现代性对教育学话语范式的制约
当前的教育学是在现代化的境遇中诞生的,现代性中蕴藏着教
育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因其世俗主义、国家主义以及科
学主义的三种价值观对教育学话语范式特质产生制约。这三种
价值观衍生出各种异化的教育学话语范式,从而将教育学局限
于狭窄而短暂的时空,进而设计出异化的教育制度和理念,生
产出以现代性为主导的教育。世俗主义的制约。自文艺复兴以
来,科学主义从人文主义与宗教主义的冲突中诞生,并日益成
为一种独立的价值体系。它一边用理性主义对宗教主义进行除
魅,一边用功利主义为人文主义呐喊。就这样,科学主义和人
文主义一起催生了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世俗主义。它使人类放
弃了对永恒的信仰和追求,转而在当下的世俗生活中寻求人生
的意义。人逐渐沉迷于世俗的享乐,而忽视了对完整生命的追
求,以至于日渐“委身于常人、沉陷于职能、淹没于物欲。”
受世俗主义的影响,教育学日益局限于现实生活,强调通过教
育实现人的社会化,增强人类征服自然和追求感官物欲的能
力。将当前的生活作为教育学的存在时空,而忽视生命的要
求,无疑导致了教育学时空的萎缩。国家主义的制约。我国学
者朱新卓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现代教育被国家化以
后,很快就被拴在经济的车轮上,成为富国强兵的国家战略中
的一个‘棋子’。教育逐渐抛弃原始教育的神秘性和古代教育
的神圣性而强调世俗性的需要,以实用性,即满足国家和个人
生存的实际需要去换取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在现代化过程中
产生的国家主义使教育学沉湎于暂时的功利追求而忽视永恒的
灵魂守望。在世俗的教育学话语范式中,教育只是富国强兵的
工具,而非寻求人类生命意义、守望人类灵魂的途径。这种教
育学固执于服务当下的价值追求而忽视了坚守传统和超越未来
的时间向度。科学主义的制约。科学主义向来强调合理性和必
然性,本质和规律是其认识的逻辑。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教育
学日益追求“体系化”和“结构化”。我国学者刘旭东对此进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28183a236660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