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
剧情虽然多处难经推敲,但片子里的事如果是件真事,那么无论用小说、歌剧、音乐等
等形式,都无法达到影片所达到的效果;艺术家们终究用属于自己的最浓烈的语言向观众传
达了剧情以外的话——真和善是生活的第一要素;这个片子的电影要素一应俱全,观众的
视觉、听觉和观感心理也都被塞得忒满。
《致命魔术》中最伟大的魔术师,显然不是Angier或者Borden,而是导演克里斯托
弗·诺兰。
迄今为止,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都重复着相同的母题:复仇,这种复仇又往往与偏
执、孤独、异于常人,等特性相联系。正如《失忆》中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的主人公的复仇,
《失眠》中患有失眠症的主人公的复仇,以及《蝙蝠侠》中双重身份的主人公的复仇。《致
命魔术》中,复仇被转化为两主人公的针锋相对,而这场针锋相对的引子,也正是Angier
对Borden的复仇。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
影片的开始采用类比蒙太奇,将老道具师Cutter为女孩讲解鸟笼魔术和时间轴上更为推前
的Angier最后一场演出联系到一起,完成了倒叙开场,比《失忆》中轰炸式的倒叙,更加
圆润自如,并由Cutter的“prestige”一词,呼应主题同时完成转场,电影自然过渡到法
庭部分。Borden因被目击在水箱旁看着Angier溺毙而被捕,有重大杀人嫌疑。在狱中
Borden得到了Angier生前的日记,由日记引出时间轴比最后演出更为推前的Angier科
罗拉多之行部分,结构再次进入倒叙,更为巧妙的是:Angier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对于
Borden日记的破译过程,并由Borden的日记,话说从头,开始了整个故事的正叙。这样
讲起来似乎有些晦涩,我尝试着做了如下的简图:
1、Borden日记所记载的二人成长恩怨史在时间轴上最为靠前,定义为A段,最后到
Borden写给Angier关键词Tesla。
2、Angier日记从科罗拉多之行开始,记录了他前往科罗拉多寻找Tesla,一边破译
Borden日记,以及第一次试验Angier版瞬间移动魔术,此段紧接A段,定义为B段。
3、在Angier科罗拉多之行开始后,到第一次试验瞬间移动,也就是B段的时间里,
Borden的生活也在继续,主要讲了他和妻子Sarah以及情人Olivia之间的问题,定义为B
段。
4、Angier回到伦敦开始,直到他最后一场演出时消失在舞台上,定义为C段。
5、Borden的妻子在争吵后自杀,到Borden多次去看Angier表演瞬间移动,直到最
后一场之前,是C段平行的Borden部分,定义为C'段。
6、D段为Borden在后台看到Angier溺毙,受审,遇到Caldlow爵士的律师,阅读
Angier的日记,绞刑。
7、E段为最后的高潮戏,Angier的死。其中有多次闪回,并交待了重要剧情,但不做
详细分解了。
8、F段为Cutter为小女孩讲解鸟笼魔术,直到电影结束。
以上为按时间轴顺序的剧情,在电影中,大体上变成如下结构:
|.F1.||.C2.||.D1.||.B1.||.A.||.B2.||.B'.||.C1.||.C'.||.D2.||.E.||.F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494372a176655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