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renowned)
数学
章
节
难易
程度
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
1.
2.
3.
4.
5.
6.
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点归纳
三角形的概念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高线
定义
命题
命题的构成—条件
与结论
方法归纳: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
要举出一个“反例”使之符合命题的条件,
而不具备命题的结论即可;要说明一个命
知识拓展
容易忽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a+b>c;a+c>b;b+c>a。
注意:钝角三角形的一条高线在三角形内
部,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
及其运用是本节的重点,考试中
多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
难度不大,通常以填空题、选择
题的形式出现。
第
一
章
本节内容对于命题的单独考查
在考试中很少,通常与其他有关
的知识综合,多以选择题形式出
现,难度一般不大。
1.
2.
3.
题是真命题,需要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加
以论证。4.
5.
本节内容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一1.
2.
真命题和假命题
基本事实与定理
定义
三角形的外角及外
角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为
三角形的外角和为
180。
360。般不单独命题,多与其他知识综
三
角
形
的
初
步
认
识
合考查,题型较为简单,以填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
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
的内角。
★★★
★☆
题、选择题为主。3.证明几何命题的一
般格式
本章内容在考试中主要考查全
等三角形的性质,单独命题的可
能性较小,主要和其他知识点综
合命题,如与折叠问题结合等,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以及简答
题,是考试中的热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本章的难
点,要求学生掌握识别两个三角
形全等的四种判断方法,
活运用其判定三角形全等。
并能灵
是考
1.
2.
3.
全等图形的定义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及应用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
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1.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
其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边”或“SSS”
2.“边角边”或“SAS”
3.“角边角”或“ASA”
4.“角角边”或“AAS”
注意: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
4.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稳定性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题型较为
灵活、多变。
尺规作图在考试中占比较小,
要考查三角形的作图法,
主1.
2.
3.
尺规作图定义
基本作图
三角形的作图
说明:1.尺规作图中的“直尺”是指使用
的尺只能用来画直线,不能用来量长度。
2.尺规作图步骤:(1)写出已知,求作。
(2)分析。(3)写出作法。
题型比
较单一,属于比较简单的基础
图,多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是考试的重
点,一般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
式出现,是必考内容之一。
1.
2.
3.
4.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轴对称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
形与轴对称图形的
区别与联系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方法归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
形,关键是抓住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能够沿着某条直线对折,
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对折后的两部分
本节知识在考试中主要考查等
腰三角形的概念及轴对称性,
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也有
少量作图题。
题
1.等腰三角形及其有
关概念
注意:等腰三角形中的边若没有指出是腰
还是底边,应分情况讨论,但一定要利用
“三边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2.等腰三角形的轴对
称性
3.
“等边对等角”是证明两个角相
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考试中以
边角计算和说明两个角相等为
1.
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等边对等
角(2)“三线合一”
方法归纳:求等腰三角形中角的度数时,
要看给出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若已确
定,则直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
角形的性质求解;若没有指出所给的角是
顶角或底角,要学会分类讨论,并检验是
否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
二
章
★★★
主,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
式出现。“三线合一”是等腰三
角形的重要性质,在说明线段相
等、角相等、线线垂直等方面都
有重要作用。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
内角都相等,且都为
60°。(2)等边三角
形是轴对称图形,且
有三条对称轴。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考试中主
要考查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
1.
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和判定定理的
综合应用
方法归纳:“角平分线”+“平行线”“等
腰三角形”是一个常见的基本图形,当题
目中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时,应联想到
特
殊
三
角
形
的判定方法解题,特别是说明同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
是考试中的一大考点,大多以填
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目
难度不大。
题型多
3.
1.
2.
3.
运用“等角对等边”得到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互逆命题
互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
质定理的逆定理
方法归纳:对于“如果,,那么,”命题,
只需将“如果”连接的部分与“那么”连
接的部分互换,即可得到此命题的逆命
题。原命题的真假性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性
不一定是一致的。
本节内容在考试中主要考查直
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直角三
1.
2.
3.
4.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
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
一半,直接考查时,以选择题、
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直角三角形
与其他知识点综合考查时,
以解答题形式出现。
勾股定理是考试中的热点内容,
所占比例较大,一般以填空题、
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以其他知
识点结合,以解答题的形式出
现。
“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
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
方法,在考试中一般以简答题出
现。
是两
通常
1.
2.
3.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探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除以斜边
=两直角边的乘积
1.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方法—HL
注意: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结论
不同,它们的作用也不同。一个是“角平
分线
等
线段相等”,另一个是“线段相
角平分线“,两条性质定理相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
理的逆定理
互配合运用,建立起角度大小与线段大小
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利用这两条性质
解决问题时,不要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
三
章
1、会用不等式表示
一些不等关系,能根据
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
了解不等式意义。会用
数轴表示简单的不等式
从生活中归纳出不等式
模型是近几年中考热
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以
选择题或填空出现。
2、
在中考中主要考查
对不等式性质,不等式
解的理解,这也是难点。
本章内容是中考必考内
容之一,也是中考命题
的热点。
3、重点掌握解一元
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
骤,会解简单的不等式。
4、解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是本章的重点。运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
解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是要求掌握的,关
键是注意这种数学方法
的应用施展。
1、不等式的定义。
2、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
的不等式,任何一个
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
知数的值,都叫做这
个不等式的解。
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
的方法
4、不等式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同一个数
或同一个整式,不等
号的方向不变。
5、不等式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同一个正
数,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
6、不等式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同一个负
数,不等号的方向改
变。
7、说明:①在一元一
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
那样,等号是不变的,
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
改变。
②如果不等式乘以
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
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
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
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
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
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
0,
1、所有的实数在数轴上都可以
找到一点与这个实数对应,
所以一条数轴表示全体实
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
题中的关键词,如小于、不
小于、大于、不大于等,像
这样的表达要准确使用对应
的不等号。
2、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
题时,特别注意不等式两边
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角
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3、求不等式的特殊解时,应先
求出不等式的解,然后在确
定解中确定符号要求的特殊
解。在表示不等式的解时,
一定要区分实心圆点和空心
圆圈的意义。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方法记
忆口诀:
大大取大,
小小取小,
大小小大取中间,
小小大大无处找。
一
元
一
次
不
等
式
★★★
★
☆
等式不成立;
8、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概念
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将x项的系数化
为1
10、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概念
11、几个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
集。
12、当任何数x都不能
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
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
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法
(1)分别求出不等式
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
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
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
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
组的解集。
重点:通过求出有关线
段的长来得到点的坐标
难点:求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象限内点的坐标的分
析过程
本章旨在学会认识直角
坐标系,以及在直角坐标系
内确定点的位置;并掌握建
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
要的是要学会使用平面直
★★
更重
1、探索确定位置的
方法
2、平面直角坐标系
3、坐标平面内图形
的轴对称和平移
1.用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 2.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
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
的数轴叫做
X轴或横轴,垂直
.
Y轴或纵轴,两条数轴
第
四
章
的交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
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
限.
5.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
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6.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
a,-b),
-a,b).
a个单
图
形
与
坐
标
☆
角坐标系来解题及解决实
际应用型问题。
☆☆
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
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
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
y-b).
技巧: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
y轴的直线上纵坐标相同,平行于
的点的横坐标相同
重点:
1.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
步骤.
2.通过一次函数表达式在平
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
函数图象
3.根据实际题型构建一次函
数方程.
4.通过图象求一次函数表
达式
5.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的关系
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关系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关系
难点:
1、含参数两个的一次函数
值的大小的比较
★★★
★★
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求
法
3、一次函数结合图像求其
表达解析式
4、分段函数的求法及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
1、常量与变量
2、函数,常量与变
量的确定,以及
其对应关系
3、一次函数的图像
4、一次函数的性质
5、一次函数的简单
应用
1.变量:在一个过程中,可以取不同
数值的量称为变量
量称为常量.
3.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①.设所求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
y=kx+b,其中k,b是待确定的常数.
②.把两对已知的自变量与函数的对
应值分别带入
的值.
③.解这个关于
值代入
k,b的二元一次方程
组,求出k,b的值,把求得的k,b的
y=kx+b,就得到所求的一次
函数表达式.
4.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表达式中k,b的作用:
k的作用:
①当k>0时,图象必经过第一、三
象限;
②当k<0时,图象必经过第二、四
象限;
③当k相等且b不相等时,两直线
平行。
b的作用:
①当b>0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
②当b=0时,图象经过原点;
③当b<0时,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
④当b相等且k不相等时,两直线
交于y轴的同一点.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基本步骤
是:
①通过实验、测量获得数量足够多
的两个变量的对应值;
②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在坐标
系中,以各对应值为坐标描点,并
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
③观察图象特征,判定函数的类型
y=kx+b,得到关于k,b
.
2.常量:在一个过程中,固定不变的
第
五
章
一
次
函
数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893290a268794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