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30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30例临床观察


2024年5月8日发(作者:三星售后电话人工服务)

针灸推拿

doi:10.3969/.1672-397X.2019.06.023

穴位埋线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30例临床观察

吉玲玲

1

沈 洁

2

罗 莹

1

蒋亚文

1

艾炳蔚

3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苏州215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氯米芬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改善程度均明显

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最大卵泡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2

组治疗后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具有较好疗效,能改善子宫

内膜厚度及形态,促进卵泡发育,帮助患者受孕。

关键词

 穴位埋线;卵泡发育不良;不孕;卵泡;子宫内膜

中图分类号

R245.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9)06-0063-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80150764)

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采

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内未成功受孕者

[1]

。相关流

行病学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不孕症的发病率约

为12.4%,其中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分别为

1.9%和10.5%

[2]

。不孕症所引起的生殖健康问题

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是全球生育年龄人口面临的

重大问题。卵泡发育不良是指在卵泡晚期,卵泡

大小及功能均不能达到成熟卵泡水平,是除多囊

卵巢综合征及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以外的

另一种类型的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症的重要因

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17±2.41)年。2组患者年

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诊断标准 参考《妇产科学》

[4]

及《不孕与

从月经周期的第11天开始,通过阴道B超监测

卵泡的发育情况,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没有成熟

的卵泡(卵泡最大直径≤16mm)或者卵泡直径

≤5mm;(3)基础体温表现为持续单相或双相不

典型。

具有可比性。

不育》

[5]

拟定:(1)具有不孕症的临床表现;(2)

而中医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

[3]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口服药物促排卵为主,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原则》

[6]

拟定。肾虚型:经期正常或推迟,量少、颜色

用。我们临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卵泡发育不良型

不孕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

下。

淡,神疲,腰膝酸软,或表现为头晕耳鸣,口渴少饮,

手足心热,舌淡、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痰湿型:形体肥胖,经期推迟或闭经,白带量多且质

黏稠,疲倦心悸,头晕乏力,性欲淡漠,胸闷泛恶,面

色白,舌淡、苔白腻,脉滑;肝郁型:精神抑郁,月经

周期不确定,经量少,颜色暗,经前或经期伴有乳房

胀痛或小腹憋胀,易怒,嗳气,舌质暗、苔薄白微腻,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

期间苏州市中医医院妇科及针灸科门诊确诊为卵泡

发育不良型不孕症患者60例,针灸科门诊就诊患者

1 临床资料

纳为治疗组,妇科门诊患者纳为对照组,每组30例。

脉弦滑;血瘀型:经期腹部胀满甚或疼痛,经行不畅

治疗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1.05±4.52)

或淋漓不断,颜色紫暗或夹有血块,或伴有小腹冷

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97±2.34)年。对照

痛,四肢欠温,喜暖畏寒,舌淡紫暗并伴有瘀斑,舌苔

组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30.90±4.92)岁;

薄白,脉沉涩。

2019年总第51卷第6期

63

针灸推拿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20~40

1.5 排除标准 对动物蛋白过敏者;治疗前3个月

者;患有严重影响排卵疾病,例如输卵管堵塞、甲状

腺功能异常等;男方精液检查异常者;患有严重焦

虑、抑郁或精神疾病者。

岁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管

-

理及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其中组内比

较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

3.3 治疗结果

表1。

内服用过避孕药、促排卵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采用χ

2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3.3.1 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卵泡直径比较 见

2

关元、

.1 治疗组

子宫、

三阴交、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选取主穴:

足三里;配穴:肾虚型加肾俞、

中极、

脾俞、气海;痰湿型加丰隆、阴陵泉、中脘;肝郁型加

合谷、太冲、肝俞;血瘀型加血海、肝俞、膈俞。具

体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将1.5cm可吸收外科缝线

(聚乙酸醇PGA缝线)穿入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内,将

针头直刺进入穴位,提插捻转得气后缓慢将针头退

出针管,将蛋白线留在穴位内,用创可贴固定创口。

月经干净后的第2天开始第1次治疗,每2周治疗1

次,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如果治疗期间

2

受孕则停止治疗。

(塞浦路斯高特,

.2 对照组 患者月经来潮的第

药品批号:K1217,

5天开始予氯米芬

规格:50mg/片)

口服治疗,50mg/d,连续服用5d为1个疗程,待下次

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第2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如果治疗期间受孕则停止治疗。

3

3

疗效观察

3

.

用阴道B超

.

1

1

.1 

观察指标

最大卵泡直径

(型号:美国GE公司LogicE9,

 从月经周期的第11

探头频率:

天起采

9-15MHZ)监测2组患者卵泡发育情况,每天1次,

直到有成熟卵泡出现或者有小卵泡排卵,并记录排

卵前最后一次B超中卵泡破裂前的最大直径。如果

连续监测到月经周期的第20天时仍然没有见到优势

卵泡,并且连续3次检测的最大卵泡直径增长小于

3

0.1cm,

.1.2 

则记录最后1次B超所见卵泡的最大直径。

[7]

(型号:

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及形态

美国GE公司LogicE9,探头频率:

 采用经阴道B超

9-15MHZ)

监测2组患者卵泡的同时记录B超结果中卵泡已达

最大直径时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及形态。子宫内膜

形态按经阴道超声影像分为A型、B型和C型3种类

[8]

。一般认为A型更易受孕且有利于受精卵的存

活。

3

.1.

3 

率=(成

妊娠率

疗程结束时计算

孕的患者例数/入

2组患者妊娠率。

组患者例数)

×100%。

64

2019年总第51卷第6期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卵泡直径比较(

-

s)  mm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

治疗组3012.37±2.6516.10±3.66

#

3.73±3.50

对照组3011.83±2.7915.83±4.76

#

4.00±4.16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3

.3

.2 

见表

2组

2。

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比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s)  mm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

治疗组306.57±1.638.77±1.68

#

2.20±1.67

*

对照组306.67±1.857.93±2.26

#

1.27±1.57

与 本组治疗前比较

#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3.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形态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形态比较   例

组别例数时间

类型

A型B+C型

治疗组30

治疗前624

治疗后 22

#*

8

对照组30

治疗前723

治疗后1020

与 本组治疗前比较

#

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3.4 2组患者妊娠率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组与对照组妊娠率比较  例(%)

组别例数妊娠例数妊娠率(%)

治疗组30413.3

对照组30310.0

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4 讨论

卵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归属于中医学“不孕

症”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肾虚、肝郁、血瘀、痰湿密

切相关,辨证治以补肾、疏肝、活血、化痰湿。夏桂

成教授

[9]

运用“肾主生殖”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现代

医学,提出了中药周期疗法,即“补肾调周法”,通过

周期性口服中药促使卵泡发育,恢复排卵及黄体功

能,从而达到受孕的目的。黄健玲等

[10]

认为妇人之

病,冲任是其根本,辨明冲任、调理冲任是辨证治疗

妇科疾病的本源。

现代医学对卵泡发育不良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

卵泡大小、形态等逐步过渡到激素、细胞因子及基

因水平,一般认为,在卵泡的发育过程中,多种因素

调控着卵子的走向,无论是走向成熟还是闭锁,任何

环节的失调均有可能导致卵泡的异常发育

[11-12]

。通

过促排类药物如氯米芬类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

仍然是当前西医学针对卵泡发育不良的主要治疗手

段,但此类药物通常会引起子宫内膜发育与卵泡发

育不同步,造成即使有受精卵的形成,但因为子宫内

膜发育不成熟而无法着床等情况,导致虽然有较高

的排卵率,但是受孕率依然不高

[13]

埋线疗法是基于传统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属于针灸治疗范畴。《灵

枢》曰:“久病者……深内而留之”,埋线疗法是其理

论的具体实践,辨证选取相关穴位,通过对所埋入

穴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适用

于慢性及顽固性疾病。中医普遍认为其可通过协

调阴阳、平衡脏腑、调经通络及平调气血、补虚泄实

及扶正祛邪而发挥治疗作用。针对卵巢发育不良

型不孕,选取中极、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作为

主穴,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辨证选取相关配穴,配

以特色埋线疗法,既能发挥穴位通调冲任、平调气

血的功能,又利用埋线疗法的持续性刺激,使穴位

效益最大化。

本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疗法能有效促进卵泡发

育不良型不孕症患者卵泡的生长发育,其卵泡增大

范围与西药氯米芬作用相当,但治疗组在子宫内膜

厚度及形态上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因此可作推

断,埋线疗法或能改善西药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发

育不同步的问题,从而提高妊娠率。本研究结果表

明穴位埋线疗法能促使卵泡发育,增大卵泡体积,提

高卵泡质量,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

形态,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避免服用促排药物所导

致的副作用,因此提示临床上可以与药物疗法优势

互补,提高妊娠率。同时埋线疗法治疗方便,患者可

接受度高,依从性好,可作为一种中医外治不孕症的

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本试验仍存在样本量

不足、治疗周期短、观察指标不全面等缺点,有可能

带来试验数据的偏差,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采

针灸推拿

取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方案,探寻埋线疗法治疗卵

泡发育不良型不孕症的具体机制及临床推广的适用

性。

参考文献

[1] 史 常旭,辛晓燕.现代妇产科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军

医出版社,2007:105.

[2] M ASCARENHAS M N,FLAXMAN S R,BOERMA T,et

al,regional,and global trends in infertility prevalence

since 1990: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277 health surveys[J].

PLoS Med,2012,9(12):e1001356.

[3] 朱 青,刘俊霞,刁英.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

科杂志,1998,33(10):601.

[4] 乐 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罗 

405

丽兰

.

.不孕与不育[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 郑 

121

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3

[7] 刘 静.针刺周期疗法合罗氏促排卵汤对排卵障碍性疾病促

排卵效应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8] G ONEN Y,CASPER R tion of implantation by

the sonographic appearance of the endometrium during

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J].J  In Vitro Fert Embryo Transf,1990,7(3):

[9] 夏 

150

桂成

.

.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2003

黄 健玲

:395

,李丽芸

.

.不孕症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6:465.

[11] E MORI C,SUGIURA  of oocyte-derived paracrine

f actors in follicular development[J].Anim Sci J,2014,85

(6):629.

[12] S ON W Y,DAS M,SHALOM-PAZ E,et isms

o f follicle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J].Minerva Ginecol,

[13] 宋 

2011

翠淼

,63

,王桂英

(2):

102

马爱蕊

.

,等.促卵泡发育及诱发排卵的

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6,21(4):42.

第一作者

:吉玲玲(1986—),博士研究生,主

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内分泌代谢类疾

病。

通讯作者

:艾炳蔚,博士后,主任中医师,博士

研究生导师。aibingwei@

收稿日期:2019-02-22

编辑:强雨叶

2019年总第51卷第6期

6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107770a256720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