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发(作者:一加最新款手机)
2009年第1期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No.1,2009
总第155期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erial No.155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下汇率升值的经验与启示
以日本、德国为例
刘 淄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环境下,汇率调整的方式对内外均衡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面对国际收支
顺差下汇率升值压力,日本和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给这两个国家的实际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
的影响。本文重点对日本和德国在面对汇率升值的压力下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比较,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
参考建议。
关键词:汇率政策;国际收支;日本;德国;升值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049(2009)01—0038—03
一
、
引言
面临维持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的政策权衡;汇率升值之
国际收支对汇率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三类,即流量分 前三个经济体都维持了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因此,我
析法、流量存量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流量分析法认为
们有必要分析德国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历程和两国政府为
贸易收支变动是汇率决定的唯一因素;流量存量分析法
此所采取的政策,这对于正处于人民币升值时期的我国
认为经常项目的盈余或赤字会影响本国持有的外汇资产
有着重要的意义。
存量,进而影响一国汇率;结构分析法认为如果国际收支
二、日元与马克升值的历史回顾
顺差是暂时的、周期性的,那么货币的升值压力也将是短
由于在1973年以前,西方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因
期的(短期的概念指一、二年内),货币管理部门也无须 此我们的分析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开始。
采用有针对性的政策。可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是结构
1.日元升值的历史回顾
性的、持续性的话,从中长期看,货币汇率的调整将不可
二战过后,日本相对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日本
避免。
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70年代以后,日本出口在趋
国际收支和实际汇率关系的经验证据大致来源于两
势上大于进口,经常项目保持持续性顺差。
组研究。一组是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跨国检验。Baillie 日元升值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1年2
and Wsterberg…用7个国家在1980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
月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兑306;第二个阶段是1973
检验,发现那些较富裕的国家确实经历了实际汇率升值。
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240日元;,第三个阶
另一组检验是采用面板数据。例如Bonser Neal 通过分
段为1985年广场协议至今。日元三次大幅升值的原因
析1974--1985年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数据,发现国际收
主要是70年代以后,日本的对外贸易由贸易平衡转向持
支对日元和马克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具有重要影响。 续的贸易顺差。这既来自于进口部门替代能力的增加,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
同时也来自于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总之,
大和外汇储备激增的背景下,人民币一直面临较大的升
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是造成13元升值的外部压力和内部
值压力。从汇率升值的背景来看,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
压力。
的改革,与20世纪6o、70年代以后的德国和日本有很多 2.马克升值的历史回顾
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在汇率升值之前三个经济体均经
20世纪70— 0年代,德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有非常相
历了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转化为汇率升
似的地方,二者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最突出的亮点,也都
值的动力;三个经济体的外向型程度都较高,货币当局都
经历了持续的贸易顺差。1970--1990年的2O年间,德国
收稿Et期:2008~11—08
作者简介:刘淄(1962~),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理论。
一
38—
的对外贸易几乎无一例外地保持顺差,而且顺差规模在
机资金乘机兴风作浪,形成泡沫经济。
1975年以后逐步扩大。和日本不同的是,德国的对外贸
表1德国、日本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实际干预天数
易更多地在欧洲国家占据较大比重,对美国虽然也有大
德国央行 日本央行
量贸易顺差,但远不如日本贸易顺差那样集中。
在持续的贸易顺差的推动下,马克持续升值。
干预总天数买进天数卖出天数干预总天数买进天数卖出天数
197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
1.49:1,累计升值1.79倍,同期,经过贸易加权的马克名
义汇率升值1.43倍。无论是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还
是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同期马克升值的幅度都超过了
资料来源:Reuters News,作者整理
日元。
表2德国、日本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口头干预天数
尽管马克升值,但是德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因此减
少。贸易顺差几乎与马克升值并驾齐驱,持续的贸易顺
德国央行 日本央行
差不断推动马克的进一步升值。1980--1985年期间的马
干预总天数买进天数卖出天数干预总天数买进天数卖出天数
克贬值主要是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危机过后,马克再次
回到以往的强势路径上去。
三、日本、德国应对升值压力的比较
我们从外汇市场干预、货币政策、资本管制和对外投
资四个方面对日本、德国在升值压力下所采取的不同对
资料来源:Reuters News,作者整理
策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由于对策的不同,给这两
2.货币政策的比较
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实行浮动汇率安排后,德国央行更看重国内货币政
1.外汇市场干预的比较
策的独立性,并把物价与产业稳定放在政策目标首位。
西方央行对外汇的干预可分为实际干预和口头干预
由于深受两次世界大战中恶性通货膨胀之苦,战后的德
两种方式。表1是德、日央行对外汇市场实际干预的统
国始终将稳定币值作为其货币政策乃至其经济政策的基
计。从表中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央行干
石。从1974年起,政策目标转向货币供应量,并每年预
预外汇市场的天数明显多于德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天
先宣布汇率的货币增长指标,以让公众相信央行确定的
数。1995年以后,两国在外汇市场的实际干预均大幅减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均在可控范围内。国内物价稳定发
少,而德国央行减少得更加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德国
过来更好地维护了德国马克的稳定,并促进了国内产出
央行对外汇市场实际干预减少的原因在于干预方式发生
的稳定。
了变化,由原来的对外汇市场的实际干预转变为以口头
日元汇率浮动后,为防止日元汇率的过度升值影响
干预为主的方式。Dominguez and Frankel_3 J.Baillie and
出口,日本的货币政策长期迁就汇率政策。1985年以
Osterberg,Lewis Karen 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G7国家
后,日元汇率骤然升值,日本政府采取扩张货币政策,力
在1980年代,政府对市场的实际干预是有效的。而进入
图抵消日元升值的通缩效应。1986年1月到1987年2
90年代以后,央行对实际市场的干预只产生负面作用,
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息,将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
只会提高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Flood and Marion[5]
低到2.5%的超低水平。日本的超低利率政策,造成货
认为,当央行对公众宣称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如对本币升
币供给量快速上升,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入股
值过快发表言论,马上会激发市场投机行为,汇率马上向
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急剧膨胀,形成泡沫
相反方向运行。由于市场的过激行为,汇率的下降会超
经济。1980年代泡沫破灭后,银行积累了巨额呆坏帐,
出政府干预的目标值,央行不得不进行与开始公开宣称
陷入零利率陷阱,银行信贷配置的中介功能瘫痪,日本经
的干预相反方向的操作,这种不一致表明了实际干预的
济掉人了信贷紧缩和通货紧缩的泥潭。
无效。所以实际干预常常是秘密进行的。而口头干预是
3.资本管制的差异
给公众一个关于政策制定者对市场观点的透明信号,有
实施资本管制政策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资本流动对汇
利于减少公众对市场未来方向不确定而造成的汇率波 率稳定性的损害。德国在1973年5月实行浮动汇率制
动,汇率的变化也将与口头告示的方向相一致。正是由
后,在很大程度上已取消了流入的限制,但仍然保留了一
于德国央行采取的口头干预市场为主的政策,使得汇率
些对短期流入的限制。事实证明,这些管制阻碍了运作
干预更为有效。相对于德国央行,日本央行对外汇市场
良好的国内货币市场的发展。1974年,德国恢复了资本
的干预以实际干预为主。进入1970年代,日本持续的贸
自由流动。相比之下,日本政府更多地运用了资本管制。
易顺差,使得日元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日本货币当局频
1971年,日元的升值压力导致日本当局收紧了资本流人
繁干预外汇市场,压抑日元升值,国内货币供给骤增,引
的管制,并在1971—1972年间放宽了对资本外流的管
发了通货膨胀。但这种直接的市场干预并没有能够阻止
制。但是,1973年石油危机出现后,日元面临贬值压力,
日元升值,1985年之后,日元汇率被迫骤然升值,大量投
对资本流人的限制放宽而流出的管制增加。1977年,日
一
39—
元的升值压力再度导致外流管制的放宽和流入的收紧。
1979年,日元又出现贬值,导致了流入管制的放宽,但此
时没有重新实施外流管制。虽然资本管制在13本似乎是
整。德国的经验使我们看到口头干预的优势;日本的经
验告诉我们,直接地实际干预会造成突然大幅度的汇率
调整,国内投资会一下子找不到出路,这部分资本如果大
有效的,但是它也推迟了必要的国内政策调整,从而最终
导致了比不实行管制更为剧烈的汇率调整,同时过度保
护了国内企业,导致了“二元经济”。
量涌向资本市场,很可能引发泡沫经济。我国央行对外
汇市场的干预,以直接实际干预为主,导致外汇储备过快
增长。我们亦可采用口头干预方式,通过影响投资者的
心理预期,达到市场调整的目的。
4.对外投资的比较
德国对外投资的策略是利用对外投资带动科研与开
发。上世纪8O年代,德国在美国直接投资约200亿马
2.汇率升值过程中要坚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并把物价与产出稳定放在政策目标的首位。德国货币当
局坚持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
克,其中近20%用于兼并美国电子企业及引进美国先进
的电子生产技术,轻易地将本国资本与外国技术结合起 定。日本试图利用货币政策延缓汇率升值步伐,反而触
来,快速缩短了与先进技术之间的距离。在科研技术提 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德国的经验表明,只
升后,将科研成果以技术转让形式折合成资本进行合资,
要货币当局致力于维护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汇率升值
获得垄断优势。而日本的对外投资,采用比较优势投资
和资本流动并不足以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策略,即将本国已经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对外投资,因此
3.浮动汇率、放开资本管制是大国经济的必然选
只是本国技术的延伸,无法提升科研水平。 择。作为世界经济当中重要新生力量的崛起,必然要求
表3德国、日本海外投资的比较(1980-2000)
该国的货币相对于外部世界逐渐调整,汇率浮动势所难
免。放开资本管制有助于让市场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
题,更有利于在市场找到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是渐进
调整汇率的必要保障。一般情况下,不必过分夸大资本
项目开放后投机资本对于货币的冲击。德国比日本更早
地开放了资本项目下的管制,其货币也经历了不断的投
机性冲击,但并不足以威胁国内的物价和产出稳定。
4.合理、有效的对外投资可以纾缓本国货币升值的
压力。可以借鉴德国对外投资经验,到技术先进国家收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经济年鉴》1982—2003年整理
购、兼并来提升本国技术水平。目前美国正面临金融危
从投资产业来看,德国在1990年代后更重视对第三
机的冲击,大批的拥有技术和研发能力的美国企业、拥有
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和销售行业,为本国在
市场渠道和品牌的优秀企业深受危机之害,由于现金流
世界各地分公司提供风险担保和经营服务。而日本则忽
断裂而落人泥泽,成为待救的对象。对位于国际产业链
视海外金融投资。传统上,日本更加注重实业投资,轻视
底端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这的确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
金融投资,而且日本企业当时普遍缺乏跨国经营与管理
机会。如果中国企业能抓住此刻的机会,出海并购,将会
的经验,企业文化也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
以较低的代价,以较小的阻力完成并购,从而完成自身向
下,海外公司自然难以取得优良的投资回报。
产业链高端的前进。
从两国投资的区位特征来看,美国在日元升值阶段
中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国,而日本在整个80年
参考文献:
代后期对美国的投资利润回报呈现出一个下降趋势。单
f 1]BAILLIE,WSTERBERG.Central Band lntervent and
单从日元相对美元升值的角度看,这一行为显然是非理
Risk in the Forward Mareket[J].Joumal of Interna-
性的。1980年代的日元逐渐走强,到1990年代美元的加
tional Economics,1997(43):483—97.
速下跌,致使日本对外投资的区位战略彻底失败。而德
[2]BONSER NEAL.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nad the Vol-
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于欧洲,相近的文化与地理位置,
atility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Evidence from the
更关键的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使得马克在欧洲投资,
Options Market[J].Journal fo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完全消除了汇率风险。
Finance,1996(15):853—78.
四、对中国的启示
[3]DOMINGUEZ,FRANKEL.Does Foreing Exchange In—
通过以上对Et本、德国1973年以来汇率波动的历史
tervention Matter?The Porftolio Efiect『J].Amercian
回顾及两国不同的应对策略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
Economic Review,1993(83):1356—69.
的启示:
[4]LEWIS KAREN.Are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nad
1.一国在快速升值过程中,政府无疑应对市场进行
Monetary Policy Related and Does It Really Matter?
干预,更为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口头干预。适时的口头干
[J].Joumal of Business,1995(68):185—214.
预,可以避免汇率的大起大落,有利于汇率缓慢渐进调
(下转第72页)
..———
40.--——
MARCIA DALEY.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ha-
参考文献:
l 1 I ALENKA GREALISH.Eliminating the Waste in the Fi.
ring:The Role of Supply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Part—
ner Goal Congruenc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
tional Research,2006(174).
nancila Supply Chain[R].USBANKER,Oct,2006.
[2]戴新民,朱佳翔.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J].
财会通讯,2006(5).
15 l DAVID A.JULIAN,J0HN CLAPP PAUL M SMITH,
ERIK S ROSS,TIMOTHY SMITH.A Case Study of Dis
[3]何源.ASP的冰火两重天,http://www.chinabyte.
corrt/info/127/2551627.shtm1.
tributor—Supplier Business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rch,a1997(39).
14 l SUBBASHISH SAMADDAR,SATISH NARGUNKAR.
(责任编辑:黄明睛)
Solution of Redundant Financial Cost of Financial Supply Chain
WANG Jiaju ,TANG Yan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Jimei University,Xiamen,361021,China;
2.Accounting Department,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000,China)
Abstract:The competition of future enterprises is competition of supply chain.Generally speaking,the management of sup-
ply chain include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flow,physical flow and capital flow.But in practice,the enterprise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physical flow,which is easy to observe,than financial supply chain,which focuses on capitl falow.Much less,there
is little study in academic field.At fist,the paper irndicates the meaning of studying financial supply chain,and discusses the
cause and solution of redundant financial cost of financil supplay chain.Finally it gives outlook of ifnancial supply chain.
Key words:financial supply chain;capital flow;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bullwhip effect
●】¨●lH●- ●…●,¨_
(上接第4O页)
[5]FLOOD ROBERT.Self-fulilly risk Predictions:An Ap-
plication to Speculative Attacks[J].Journal of Interna-
tional Economics,2000(50):245—68.
(责任编辑:黄明睛J
Experience and Implication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under Sustained Favorable Balance of Payments
Based on Japan and Germany
UU Zi
(School of Financial,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es,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ment for internal and extenarl balance to aajust exchange rate under sustained favorable balncea
of payments(BOP).Facing the pressure of appreciation under BOP surplUS,Japan and Germany take diferent policies and
obtin diaferent results for their economic stbilaity growth.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 and Germany
who take the measur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appreciation,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exchange rate policy;balance of payments;Japan;Germany;appreciation
~
7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689553a249616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