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篇】浅谈中国无人机的(重油)活塞发动机

【 技术篇】浅谈中国无人机的(重油)活塞发动机


2024年5月1日发(作者:步步高翻盖手机)

【技术篇】浅谈中国无人机的(重油)活塞发动机

中国第一款自行制造的航空活塞发动机,也是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是湖南株洲的

311厂仿制的苏联M-11型,国内型号50号发动机。

话说331厂,原来仅仅是一家炮弹生产厂,第一代中国航空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将炮

弹工厂改成了发动机工厂,一边修理M11发动机,一边试制简单部件。在从前苏联运回来的技

术资料抵达311厂后,就开始着手整机仿制。M11是一款星形活塞式发动机,主要由曲轴、连

杆、活塞、汽缸、分气机构和机匣等部件组成,运作原理是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产

生动力,因汽缸以星形环绕的方式围绕传动轴进行布置,这种发动机也因此得名星型发动机。

仿制M11最大的难点是发动机机匣,因为M11的机匣是铝合金制造的,而当时中国没有掌握

电解铝技术和铝合金制造技术,只好自己造电炉,冶炼铝合金,其间还发生过事故。

1954年8月16日,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仿制活塞航空发动机

M11试制成功。功率118千瓦(160马力),质量180千克,后装备于初教-5。

1960—2010年代的中国航空活塞发动机

活塞8研制成功快半个世纪后,中国的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大部分仍然是功率很小的汽

油机。北航、南航和西工大都是研制无人机的主力,但在动力上,西北工业大学曾长期是中国

唯一的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自主研制单位,主要产品包括二冲程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如

HS-280、HS-350、HS-510、HS-700、Z2G系列发动机。功率从15hp到55hp,全部是化油

器方式,无一采用直喷供油,也无一具有涡轮增压功能(复习《技术篇》)。仅能满足全机质量

350公斤(原文如此)的低空短程无人机飞行的要求,技术水准可想而知。

其中比较为人熟知的,如早期国内的无人靶机靶-2,采用的是HS-280二冲程活塞发动机,

功率只有15马力,续航时间只有60分钟,升限2000米。

再有就是装备量很大的ASN-206无人机,最大时速210公里,航程150公里,飞行时间

4~8小时;飞行高度5000~6000米。其动力是2冲程51马力的HS-700型活塞发动机。

ASN的后继型号ASN-207,ASN-208无人机,也同样采用了HS-700的改型发动机。

一直到2003年左右,西北工业大学才开始研制80hp的二冲程发动机。

一直到2005年左右,国内还没有开展涡轮增压器匹配工作和涡轮增压控制系统研究。

而国内航空活塞重油发动机,进展甚至不如汽油机。虽然早在1980年代,国内曾经开始研

究煤油或其他燃料的发动机,设想出了低压缩比的单级内风冷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研发方案,但

这一方案仅仅停留在了设想节点,并没有得到后续的实施。从国内的文献来看,在2013年之前,

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研制基本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很难查到定型并大规模生产的重油活

塞航机的产品。

看到上面介绍的情况,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这两年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但作为珠海航展出口明星的翼龙-1无人机和彩虹-4无人机,性价比这么高,察打效果这么好,

其发动机却都是来自奥地利的ROTAX914活塞发动机。

ROTAX914UL,这款翼龙、彩虹-4(甚至网传也包括彩虹-3)与捕食者A同型的四冲程

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燃料为航空汽油,100马力输出@5500转速,重量64公斤功重比

1.5625hp/kg。(另有115马力/78公斤,功重比1.4743数据,估计与型号批次、转速、附件

重量有关)。

对比之下,国产的活塞9发动机,也就是中航工业的HS-133活塞发动机,2006年立项,

2012年11月28日完成300小时耐久试验考核。功率只有82 马力(转速未知),重量却有80

公斤,功重比仅1.025hp/kg。

看到差距了吧,我们2012年底刚通过耐久性考核的活塞9,功率82马力。人家rota912

也是80马力,rota914是100马力,1989年到2011年两型累计生产了大约4000台。这还

不算咱的功重比差了三分之一。

如果说涡喷、涡扇、涡轴、涡桨这些发动机,中国自有产品多少患有心脏病,是性能好坏

问题的话;那么在2010年之前,6000-10000米中空、超过10小时航时的无人机所需的80-

160马力活塞发动机,甚至没有可用的机型,是有无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心脏。

彩虹-3,彩虹-4,翼龙-1…主力机型的动力全都寄托在ROTAX914上——这就是为什

么,兵器迷在2014年发帖《平心不敢稍偏倚,慧眼才得细参详》中,提出中国无人机的两大隐

忧之一,就是动力无法自主。按说rota占据了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80%的国际市场,中国无人

机用这样的发动机,可靠性高也有利于出口。今天中美关系还过得去,大家都可以用,不是大

问题。然而,一旦双方陷入紧张(看目前这个架势,明后年啥情况还真不好说),谁能说美国一

定不会限制中国进口rota和其他出口动力?届时别说出口市场可能全灭,关键是中国自己的军

用无人机没有合适的动力,如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身体(机体)、大脑(航电)、眼睛(传感器)、拳头(弹药)、神经(信号传输)、血液(燃

料)…都有了,还都不赖。就是这动力,要命啊。

什么叫心腹之患?中国中空无人机的心脏缺失,才真真叫一个心腹之患。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532047a246443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