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

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


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女生买笔记本电脑怎么选择)

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

距今已有5000至302XXX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

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

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

源”。下面是收集整理的2X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欢迎借鉴

参考。

2X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

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

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

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

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

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

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

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

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

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

1

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

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

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

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

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

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首先,遗址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全貌。其中有东、西、

南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著名的人文景

观三星堆和月亮湾;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

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

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

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

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

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

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

2

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

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

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

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

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

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

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

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 .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

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

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

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

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

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

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

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 本组陈列展示三

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

、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

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

3

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

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

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 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

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

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

最为壮观、最有气势、最具魅力。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

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

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

请大家仔细观赏。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

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

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三星堆青铜器

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

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

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

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

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而在数千年之后,

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

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第二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橱窗式单一陈列的传统手法,以全景式的陈

列方式,设置了四个大型场景组合,意图揭示古蜀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

再现一个久已消逝的上古社会的轮廓。请看: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

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4

一号坑呈长方形,坑有左、中、右三条通道与坑口呈“品”字形分布。坑内共

出土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等400余件。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

三立方米的烧骨。闻名天下的金杖便出于此坑。二号坑与一号坑相比,不仅更大

、更深,而且出土的文物无论在种类上还在数量上都要丰富得多,不包括数千枚

海贝,总共出土各类文物800件左右。其中,神树、大立人像、大型纵目面具、戴

冠纵目面具、太阳轮、金面人头像、人文玉璋等文物都堪称稀世珍宝。坑道的存在,

两坑朝向的一致性,两坑器物的承传关系,两坑器物均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焚烧,

这种种因素,使我们能大致得出以下结论:两坑的掩埋是三星堆古蜀国同一王朝

统治集团内部,在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结果;在掩埋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举行过带

有浓厚祭祀意味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器物所遭到的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

中应用了“碎物祭”和“潘燎祭”两种祭法的结果。两坑的性质应定为“广义的

祭祀坑。”

第二组神巫群像

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大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

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

会形态。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

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

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

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

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

“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

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

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

神领袖。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

5

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

中亦为神。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可谓王巫合一,

人神一体。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

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

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

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

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

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

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

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

、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

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

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

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

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

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

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

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

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

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

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

6

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

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

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

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

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

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

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

神。

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

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

最。

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

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

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

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直

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

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 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

“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

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

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

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

7

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

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

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

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

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

“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

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

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

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

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

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

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

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

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

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

8

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

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龙蛇腾飞

先请看这条蛇,残长55厘米。蛇体形硕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风

格,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三星堆的蛇是具形象化表现的话,那么,这些龙就极

富抽象色彩了。当然,谁也没见过龙,在塑造它时,自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组陈列设置这个龙、蛇组合,意在使观众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蛇本来是众

人皆知的最常见动物之一,但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它逐渐从蛇(包括蜥蜴、鳄鱼)

演变为一种神物了。自从有了所谓“龙”之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断升高。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渐成最高权威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它已

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正如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第八组青铜神坛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

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

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

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

、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

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

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

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

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

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9

再请观众特别留意这鸟脚人像,通高81.2厘米。其中鸟高50厘米,人像残

高31.2厘米。如果人像是完整的,估计至少有一米二三高吧。出土时,发现这

人像遍体涂有朱砂和黑彩,原来又是一个彩色的怪物。人像的脚演化成鸟爪,强

劲有力,紧紧钳住下面的鸟头。三星堆的文物千奇百怪,这件文物大概要算是怪

得最出奇的一件。

第十组精气长存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

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着无比雄浑壮伟

的气势。

今天,当我们不经意地仰头注视西南航空公司在蓝天中飞行的银鹰时,我们

突然发现,机身上的徽标,正是一只雄鹰。历史如此巧合,302XXX年似无时空界

限,这种血脉的嗣承相连,精神的交汇遗传,正是蜀人不泯之“千载蜀魂”!

第十一组光焰万丈

这是本陈列文物展的最后一组,我们为三星堆的金器专辟—室,特意展示令

万众瞩目的金杖和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请看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的“金面使

者”,如同天神降临人间,何等尊严高贵,何等气度不凡!

请大家参观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

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

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

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

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

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

一只似箭样的东西。

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

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

10

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

者之器”。

第四单元三星永耀——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工作。80年代中

后期举世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使三星堆成为中国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众多的学者为其倾心注力。

“古城”、“古国”、“文化”、“文明”等课题早已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围绕

三星堆的研究已渐成一门显学,并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三星堆赋予学界的

影响是广泛、深远和持久的,随着研究工作日益拓展深入,其学术价值将会得到

更为充分的体现。

本单元是本陈列的学术展,设置了四个栏目,意图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

有关三星堆的各方面情况,旨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参考资料。

第一组名扬四海——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

公元1986年夏秋之际,三星堆大宗文物重器轰然呈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

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国内学术界给予了“全国首次发现”、“填补重要空白”

、“前所未有”及“罕见的实物资料”等高度评价。海外更有世界考古“最引人

注目”、“最惊人的发现”等盛赞之辞。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

文物精华,三星堆部分文物曾几次在京展出并走向世界。三星堆文物初露丰采,

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使海内外无数观众称奇道绝,叹赏不

已。可以预见,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三

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

第二组心路历程——三星堆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本世纪2XXX年代末,三星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引起世人对古蜀文

化的关注。30年代和40年代,中外考古学人即开始在此地探幽发微并从事专题

11

研究。以后50年代、XX年代,四川考古学人踵武前贤,坚持不懈地在此辛勤耕

耘。

从8年代初始,开展了10多年持续性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先后发掘10多处

文物点,出土数千件玉石器和陶器,发现房址遗迹数十座,灰坑上百个。80年代

中后期,两坑宝藏的出土及大型城墙的勘定,更属重大的考古发现。半个多世纪

的遗址考古工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从“巴蜀文化独立发展说”,到“广汉文化”的提出;从“三星堆文化”的

认同,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确证,正是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这块

土地上前赴后继,抛汗洒血的心路历程。第三组辉映学林解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

文物,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及探索上古社会概貌的重要学术价值。三星堆

“古国”的典型性,使其成为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一个范例。

“三星堆文化”这一考古学范畴的确立,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给重建古

蜀历史及研究上古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星堆文明”的确认,再次雄辩地证

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的学术研究,不仅具有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价值,还涉及政治、宗教

、民族、神话、艺术等领域。三星堆从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双重角度,给人类文明

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组千古之谜——三星堆及古蜀史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重大

学术问题,如同千古之谜,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破译及获取其间宝贵的信息。

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述颇丰,且多所建树,但应当说对三星堆的研究

还任重道还。

诸如:古蜀国的政权组织及社会形态将怎样定性?古蜀国何以兴亡?遗址居民

的族属?文化的来源?两坑阶性质?两坑的年代?青铜雕像群及金杖等何以产生?古

蜀国与周边政权之关系如何?三星堆遗址地下尚有多少宝贵埋藏;如此之类的问

12

题,似皆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栏目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罗列于兹,

旨在将学术问题社会化、公众化,以征得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讨论。参观到此告一

段落,欢迎各位留下宝贵意见!

2X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二)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

———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

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

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

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XXX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

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

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

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XX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

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

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

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

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

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

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

13

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

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

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

、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

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2XXX年,延续时间近2XXX年,即从新石器时

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

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陶器以高柄豆、-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

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

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

的酒瓶极为相似。陶在遗址也有较多发现,颇具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

部为三只袋状足,中间是空的,可加大容量,一般认为它是用来温酒器物,其玉

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其残长达

159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

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但在三星堆的

发掘中,又很少工具类的文物出土,当时也缺乏比玉石更硬的金属,那么这些玉

器是如何加工的呢?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

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

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

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

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

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

14

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

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

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

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

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

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

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

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

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

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

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

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

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

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

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

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

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

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

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

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

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

15

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

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

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

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

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

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

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

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

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

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

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2X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蒲导。现在我们的大巴正在开往

三星堆遗址的路上,你们可以稍作休息,等待下车。

下车啦!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面积有12平方千米,很

吃惊吧?请大家紧跟着我,不要走丢,这么大的地方可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哦!好了,

现在我们到了一号开掘点。一号开掘点是在192XXX年开始挖掘的,是这四个开

掘点中最早挖掘的。在这个一号里出土了23件青铜器,有青铜皿、青铜碗等。其

他的几个点都各有特色:二号,挖出了一个青铜面具;三号,也挖掘出了一个0.9

米的青铜立人;四号也开掘出了一个“千里眼”青铜人。

现在,继续走。我们又来到了最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可以说

是一个青铜仓库。这里有最大的青铜立人像,高2.62米,宽1.02米。仔细一看,

16

他的神态庄重,头是长方形的,嘴角旁有一道划痕,不知是怎么了。他的手围成

一个圆,像是拿着东西。这里还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在展馆正中央,有一

棵高达3.95米象征富裕的神树,十分美丽。

好了,参观完毕,我的解说也完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在半小时

后到大门的模拟大立人像前集合。你们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开心,有一个好

心情!

2X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四)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

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

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

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

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

延续近2XXX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

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

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

一处古文化遗存。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

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

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前后延续 2XXX年,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

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

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

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

17

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XXX多

年。

2XXX年5篇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五)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四川海螺沟 参观游览,海螺沟是亚洲

最东低海拔现代冰川发现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0.5米-

1100米,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

面积原始森林和特高的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山、银山交相辉映,

蔚为壮观。

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大渡河咆哮奔流,

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水平距离不足30公里达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

的大峡谷。海螺沟景区就位于峡谷之间。这里地形复杂,气候类型特殊,山下长

春无夏,郁郁葱葱。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山顶终年积雪,

年平均气温在-9摄氏度左右。

海螺沟发源于贡嘎山主峰东坡一条冰融河谷,有三大特色: 一是身处山脚,

在阳光照耀下,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光芒万丈,瑰丽辉煌。

二是海螺沟冰川在国内同纬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点为海拔2850米,冰川舌

伸入原始森林6公里,冰川与森林共生。海螺沟冰川是现代冰川,形成于162XXX

年前。沟内有一宽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举世无双。冰雪崩时,

蓝光闪烁,雪雾漫天,倾泻而下,声动如雷,1-2公里外亦能听见,一次崩塌量

达数百万立方米。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三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

泉点数十处,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水温介于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

其中更有一股水温高达90摄氏度的沸泉。冷热集于一地,甚为神奇。

海螺沟空气纯净,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游览海螺沟,一般需时5日。

游客来此,可打马绥步在森林之中,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1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442526a244733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