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发(作者:iphone所有型号上市顺序)
★本刊特稿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20·5
Featured Articles
访谈丨郝淳:
建
成空间站,
中国从航天大国
迈向航天强国的
重要标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
空间站整体建造规划:两年11次任务
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
月;即将于9月和10月分别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
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船任务,将在轨驻留6个月。后续,
在轨驻留6个月将成为航天员乘组的常态。
2022年将全面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共
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将实施2次空间站舱段、
2艘货运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计划在
2022年年底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转入后续应
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设计的在轨寿命不少于10
年,将通过航天员在轨维护维修和设备、载荷更换
等途径进行延寿。
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空间站立项以来,经过11
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在轨建造的关键时期。空
间站建造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
实施。
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
第一次任务即2020年已经实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
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将陆续实施该
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已于4月29日发射的空间站“天
和”核心舱;即将于5月和6月分别发射天舟二号货
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3名航天员组成飞
行乘组,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将在轨驻留3个
8
空
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从航天大国
航天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
发展水平,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标志着我国
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是中国从航天大国
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空间站规模大、在轨时
间长,有航天员在轨照料,可提供开展空间科学实
验和技术试验的有利条件,利用空间站的这些条件。
规划了一大批前沿的空间科学研究载荷,入轨后将
开展持续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这些载荷瞄准了国际
空间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预计
通过空间站运营,将产生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成果。
神
训练阶段
舟十二号乘组即将转入任务强化
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飞行乘组任务繁重,
要求更高。前期的11名航天员已经进行了14人次
的在轨飞行,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对于空间站阶段
的航天员和飞行乘组,首先要求他们在思想上要斗
志高昂,能积极参加训练;其次航天员系统制定了
详细的训练规划和计划,针对航天员出舱活动、舱
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以及对科学应用载荷的操
作,研制了地面训练设施和设备。目前,执行空间
站建造阶段任务的4个飞行乘组正按计划同步开展
训练,其中,神舟十二号乘组已经完成大部分训练,
即将转入任务强化训练阶段。从目前训练成效来看,
他们有能力承担和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每一次飞
行任务。
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总第509期
从
合作
空间站建造到应用都将会有国际
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航天事业是人类共同
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一直秉承“和平
利用外空,共赢共享”的原则,以开放的态度开展国
际合作。工程实施以来,先后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
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等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展
了广泛交流与合作,涉及领域包括航天技术、空间科
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等方面,取得了
一系列合作成果。与联合国外空司围绕利用中国空间
站开展应用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前期已共同对外
征集了第一批合作项目,现有17个国家参与的9个
项目已正式确认参加中国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目前,
项目研制工作均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之后还将联合联
合国外空司陆续征集后续批次的合作项目。我国在空
间站各舱段上安排了20多个科学实验机柜,这些实
验机柜都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和研制的,后续将
利用这些设施更大范围地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空间
技术和空间应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未来合作对象将
多种多样,涵盖政府、机构、商业企业等,模式上也
会有所创新,通过国际合作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
类开展研究、造福全人类的一个平台。
未来,也将会有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的航天飞
行任务,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工作和生活。我国在与
国外多家航天机构交流时,他们也提出了这方面的希
望。已有一些国外航天员为参加中国的飞行任务开始
学习中文。目前,我国空间站正在建造阶段,会根据
任务进程适时开展国外航天员选拔和联合飞行有关工
作。从空间站建造到应用都有国际合作的内容。
王霄_文
9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3552886a227179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