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尺寸

CCD尺寸


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宏基笔记本星锐4750g)

2003年的一篇文章:

数码相机中一个最重要的但容易被忽略的指标是CCD尺寸。CCD是DC用来感光成

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相机中的胶卷。现在主要有2/3寸,1/1.8寸,1/2.7寸,1/3.2寸

四种。CCD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寸的3M像素相机效果通常

好于1/2.7寸的4M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如果

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而有曝光不足的趋势。

如1/1.8寸CCD有3M,4M,5M像素三种规格,Olympus C5050采用1/1.8 5M像素,为

减轻曝光不足,采用了F1.8的大光圈。在CCD上为了增加分辨率,大多数厂商采取的办

法是不增大CCD尺寸,降低单个像素面积,增加像素密度。可是单个像素的面积越小,其

感光性能越低,信噪比越低,动态范围越窄。因此这种方法不能无限制地增大分辨率。如

果不增加CCD面积而一味地提高分辨率,只会引起图象质量的恶化。

但如果在增加CCD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象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

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的总面积。但目前更大尺寸CCD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品率

也比较低,因此成本也一直降不下来。佳能的G3的CCD是1/1.8寸,能够采用5M, 却

仍然采用4M像素, 也是这个原因, 虽然G3也有F2.0的大光圈,但光是增大光圈毕竟不

能完全解决单个像素面积太小导致的问题,也许佳能认为1/1.8寸的CCD做到四百万像素

是信噪比、动态范围、色彩、灵敏度最好的选择吧。能制造CCD的厂商不多,主要厂商只

有索尼,富士,三洋和柯达这几家,其他DC厂商一般都是从这几家购买CCD成品的。

另外CCD尺寸也影响到镜头的光学变焦能力(数码变焦是完全没用的功能)。松下FZ1

采用2M的1/3.2寸CCD,以4.6-55.2mm的焦距就实现了相当于35mm相机420毫米的

12倍光学变焦;而尼康5700采用5M的2/3寸CCD,要用8.9-71.2mm的焦距才能实现

8倍光学变焦。所以廉价大变焦DC,如Olympus 730,富士S304,松下FZ1一定都是1/2.7

或1/3.2寸的小型CCD。而采用2/3"CCD的大变焦DC都要8、9千以上, 如Olympus

E-20P, 美能达D7Hi, 尼康5700, Sony F717等。

数码相机最严重的问题是快门延迟太严重,有的长达1-2秒,让人很难忍受。 总体来

说CCD尺寸越小,快门延迟问题就越严重。而且单个像素越小,快门延迟问题也越严重。

当然,影响快门速度的还有别的因素,如快门的设计、内置缓存的大小和速度,信号处理

IC的速度等。

DC成像效果的三个因素是:(按重要性排列)

1、CCD尺寸,越大越好,最好能跟普通135胶片一样大。

2、镜头,袖珍型DC的镜头通常不如正常大小的DC,如 Olympus C5050和C50都

是1/1.8" 5M的CCD,同样是3倍光学变焦,前者是10片7组镜片,后者是袖珍型,镜

头简化为7片6组,C50效果肯定不如C5050。

3、CCD像素(这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却最受关注)像素当然越高越好,但前提是必须配

合更大的CCD,1/1.8" 3M和1/2.7" 4M必定选择前者。

一言以蔽之,在你的预算内,尽量挑选CCD尺寸大的,而不是像素高的,甚至是像素

相对低的,高像素数一定要配合更大的CCD和更好的镜头,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超大型

CCD和优秀的镜头是优秀成像能力的决定性因素,D1H使用的CCD的尺寸是24x16mm

的,是2/3"CCD(8.8x6.6mm)面积的6倍多,这就是D1H为什么这么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佳能DC的旗舰EOS 1Ds售价5万多元,用的是36x24mm的CMOS,这个尺寸跟普通135

胶片一样了, 接近2/3"CCD面积的15倍。像Olympus C50这样袖珍的5百万像素DC, 还

是不要的好,因为镜头已经成了瓶颈,提供不了这么高的解析度,5百万像素成了无米之

炊, 反而会使画质恶劣,画面可能比同样小巧的Canon S30或Pentax 330RS还不如。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2107060a200640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