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4日发(作者:p50)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作为培养学生“爱家乡”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侧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地方的地理环境去发现家乡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可
爱。学生在自主发现美的过程中,可以增进对家乡风景名胜的了解、喜爱,培养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和自豪感,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后续内容(如家乡物产、家乡人、家乡的变化)
打下基础。教学目标通过寻访、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自然、人文环境,了解家乡
的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生活中爱护家乡环境。
上课之前我对班级学生有关“家乡”的了解进行了调查,当我问道:“你们对自己的家乡
有哪些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室里一下就炸开了锅,有的学生间:“是说我奶奶家
吗?”还有的学生说:“我有两个家乡,一个是爸爸的老家,一个是妈妈的,我要选哪一个说
呢?......显然, 二年级学生对“家乡”的概念是混乱的,自然对“家乡”的关注也是缺
乏或无意识的。
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认知与心理特点,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访
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寻找家乡的美,了解家乡, 能够主动留心生活,欣赏家乡的美,激发
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调查是很好的教学习惯,细致地分析学情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已知,明
确学生学习的基础及需要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就更能现学生主体的理念,使教学
具有指导意义。
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开展过多次“爱家乡”主题的班会活动,感受家乡的美是其中的内容之
一。对比本课教学内容,发现自己在将学生生活与家乡风景之间关系的融入上做得不够,很
多活动的开展仅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本课教学旨在针对日常家
乡教育的不足,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生活,在生活中欣赏家乡的美,激发内心真实的热爱之情,
增强德育力量。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情感的培养无
法传授,只能通过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 在熏陶、体验中油然而生。如果学生说:“我看不
出我的家乡有多美呀。”那么,无论我们怎样苦口婆心地说教都无济于事。最有效的办法便
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家乡的美,通过美的感受数起他们爱的情感。引导低年级学生感受家乡
自然与人文之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范例引领,发现美。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示范,由扶到放,指导学生在平凡中发
现美。利用歌谣、图片、自己的故事作为范例,引领学生将寻找美的目光从名胜古迹转移到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1274171a187686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