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三星note10系列参数)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篇一:XX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泡花生仁

一、制定标准的任务来源及目的意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泡花生仁产品。由于该产品无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要求,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二、企业标准编制过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泡花生仁产品。由于该产品标准的基本要素参照SB/T 10439、GB/T 5009、GB 4789的要求,产品各项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检验进行规划。

三、产品的原料要求:

产品所使用的花生仁为主要原料,辅以食用盐、泡小米辣椒、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料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3.1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3.2花生仁应符合GB/T 1532的规定。

第 1 页 共 36 页

3.3乳酸应符合GB 2023的规定。

3.4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

3.5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6味精应符合GB/T 8967的规定。

3.7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

3.8酵母应符合GB/T 20886的规定。

3.9脱氢乙酸钠应符合GB 25547的规定。

3.10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QB/T 2845的规定。

3.11泡小米辣椒应符合SB/T 10439的规定。

四、产品的生产工艺:

以花生仁为主要原料,食用盐、泡小米辣椒、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料为辅料,经煮制、浸泡等工艺加工制成。

五、食品安全控制指标的试验验证材料:

本企业标准修定后于20XX年5月25日将样品送到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在本标准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六、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比较:

与SB/T 10439-20XX 酱腌菜的比较

本企业标准

标准名称(包泡花生仁

括标准号)

Q/LDS0001S-20XX

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

SB/T 10439-20XX 酱腌菜

第 2 页 共 36 页

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花生仁应符合GB/T 1532的规定。

乳酸应符合GB 2023的规定。

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

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原料要求 味精应符合GB/T 8967的规定。

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

酵母应符合GB/T 20886的规定。

脱氢乙酸钠应符合GB 25547的规定。

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QB/T 2845的规定。

泡小米辣椒应符合SB/T 10439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的规定

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的规定

以花生仁为主要原料,食用盐、泡小米辣椒、以蔬菜为原料,用盐水经生生产工艺要求 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渍或熟渍加工而成

料为辅料,经煮制、浸泡等工艺加工制成

终产品要感官

求(感匀,可见辅料。 良气味

色泽: 有本产品应有的色泽。

组织形态/性状: 花生仁应完整,大小基本均色泽:具有应有的色泽

香气:具有应有香气,无不滋、气味: 有花生仁及辅料特有的味道,无异滋味:无异味

第 3 页 共 36 页

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体态:具有各种产品应有规格,厚薄均匀,无杂质,卤汁无混浊

质地:具有各种产品特有的脆、嫩质地

水分/(g/100g)≤75

食盐(以氯化钠计)/(g/100g)≤8.0

总酸(以乳酸计)/(g/100g)≤2.0

亚硝酸盐(以NaNO2计)/(mg/kg)≤20

总砷(以As计)/(mg/kg)≤0.5

铅(Pb)/(mg/kg)≤1.0

理化

黄曲霉毒素B1/(μg/kg)≤5

水分/(g/100g)≤93

食盐(以氯化钠计)/(g/100g)≤9

总酸(以乳酸计)/(g/100g)≤2

卫生指标符合GB2714的要求如下:亚硝酸盐(以NaNO2计)/(mg/kg)≤20

总砷(以As计)/(mg/kg)≤0.5

铅(Pb)/(mg/kg)≤1.0

黄曲霉毒素B1/(μg/kg)≤5

营养要求

菌落总数/(cfu/g)≤10000

微生物 大肠菌群/(MPN/g) ≤0.3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第 4 页 共 36 页

卫生指标符合GB2714的要求如下:大肠菌群/(MPN/100g)

≤30

菌) :不得检出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规定

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其他指检验检疫总局(20XX)第75号令《定量包装标

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局(20XX)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规定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规定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其他内容 装、运输、贮存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七、引用标准、参考资料: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T 1532 花生

GB 2023 食品添加剂 乳酸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第 5 页 共 36 页

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54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461 食用盐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

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20886 食品加工用酵母

GB 255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脱氢乙酸钠

QB/T 2845 食品添加剂 呈味核苷酸二钠

SB/T 10439 酱腌菜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第 6 页 共 36 页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75号(20XX)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23号(20XX)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第 7 页 共 36 页

篇二:××××(单位名称)企业标准

××××-××-××发布

××××-××-××实施

××××(单位名称)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是由××××公司依据JB8739-1998《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制定,补充了主回路电阻值、显示功能、断电后放电剩余能量以及电气机械特性值,明确了绝缘水平、短路关合开断电流、短时耐受电流、峰值耐受电流的具体参数。

本标准贯彻、实施了GB/T1.1-20XX等标准。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部门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

本标准批准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BG系列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包括弹操、永磁机构,以下简称配电装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本配电装置适用于三相交流中性点不直接接地,额定电压6kV,额定频率为50Hz供电系统的配电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 8 页 共 36 页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1-20XX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20XX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

GB3836.3-20XX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e”

GB/T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2423.4-20XX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 4208-20XX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AQ1043-20XX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JB8739-1998 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

3 型号及基本参数

3.1 型号含义

3.2 分类

配电装置按一次接线方案分:

a)Ⅰ方案为电源侧有一个电缆头,负荷侧有一个电缆头,可以单台使用,也可以联台使用;

b)Ⅱ方案为电源侧无电缆头,负荷侧有一个电缆头,仅在联台使用时作为分路开关;

c)Ⅲ方案为电源侧无电缆头,负荷侧也无电缆头,仅在联台使用时作为母线联络开关。

第 9 页 共 36 页

3.3 配电装置防爆型式为:矿用隔爆型,防爆标志:ExdI

3.4 基本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6kV;

额定工作电流:50A,100A,200A,300A,400A,630A;

电源额定频率:50Hz;

工作制:长期。

3.5 环境条件

符合JB8739-1998中第5.1条的规定。

4 技术要求

4.1 配电装置具有如下保护功能:

1)过流保护;

2)短路保护;

3)欠压保护;

4)绝缘监视保护;

5)漏电保护。

4.2 配电装置电气性能满足以下要求:

1)短路开断和关合电流次数:“分-180s-合分-180s-合分”2次,分6次,合分4次;

2)额定短路开断电流:12.5kA;

3)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峰值):31.5kA;

4)额定短时耐受电流:12.5kA;

5)额定峰值耐受电流;31.5kA;

第 10 页 共 36 页

6)额定短路持续时间:2s;

7)主要电气机械特性:

触头开距:8±1mm;

超行程:3+1mm;

平均合闸速度:永磁式——0.4~0.8 m/s;弹操式——≥0.6 m/s;

平均分闸速度:永磁式——0.9~1.3 m/s;弹操式——≥0.8 m/s;

触头合闸弹跳时间:≤3ms;

触头合闸及分闸不同期性:≤2ms;

8)主回路电阻≤400μΩ;

9)绝缘水平采用JB8739-1998第5.2.2条表2中Ⅱ系列。

4.3 除了满足JB8739-1998中的相关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补充技术要求:

4.3.1 显示功能:具有合、分闸指示灯显示,故障状态显示屏显示并有记忆功能;显示内容应与实际工作状态一致。

4.3.2 永磁式配电装置断电后开盖等待时间:不小于10min

充电电压220V;

电容器容量10000uF;

放电5min后,剩余电压不大于0.1V,剩余能量小于0.2 mJ。

4.3.3 配电装置各隔爆腔的盖板应设“严禁带电开盖”字样的标牌,永磁式配电装置前门上设置“断电源10min后开盖”警示牌。

4.4 防爆性能满足GB3836.1-20XX、GB3836.2-20XX的相关要求。

5 检验方法

一般项目的检验方法执行JB8738-1998中的相关规定,并补充以下项目的检验方

第 11 页 共 36 页

法:

5.1 显示功能:输入模拟信号,观察显示内容应与输入实际信号一致。

5.2储能电容器放电至剩余能量所需时间的测量:首先利用能量公式Q=0.5CU2(Q剩余能量J;U剩余电压V;C电容F)计算出剩余电压值,电容器充电完毕后,断开电源,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使用合格的电压表检测电容器剩余电压,等到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剩余电压值时,记下计时器所测得的时间值。

6 检验规则

检验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序试验名称

JB8739-1998第GB/T11022-1999中1 绝缘水平 5.3.11条

第6.2条

本企标第4.2条

JB8739-1998第2 湿热试验

5.3.15条

JB8739-1998第3 温升试验

5.3.9条

JB8739-1998第4 过流保护试验

5.3.4.2条

JB8739-1998第5 短路保护试验

5.3.4.3条 6.1.9.1条

6.1.9.1条

JB8739-1998第√ √

第6.5条

JB8739-1998第√ √

GB/T11022-1999中√ √

GB/T2423.4-20XX √

工频耐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 验

型式出厂检

第 12 页 共 36 页

JB8739-1998第6 绝缘监视保护

5.3.4.4条

JB8739-1998第7 接地漏电保护

5.3.4.5条

JB8739-1998第短路开断和关合性8

本企标第4.2条

JB8739-1998第9 机械寿命

5.3.8.2条

JB8739-1998第机械操作和机械特10

性试验

本企标第4.2条

5.3.6、5.3.7条

5.3.14条

JB8739-1998第√

6.1.9.3条

JB8739-1998第√

6.1.9.4条

JB8739-1998第√

6.1.11条

JB8739-1998第√

6.1.8.3 条

JB8739-1998第√

6.1.8条

GB/T11022-1999中11 主回路电阻测量 本企标第4.2条

第6.4条

JB8739-1998第GB/T11022-1999中12 短时耐受电流试验 5.2.9条

第6.6条

本企标第4.2条

JB8739-1998第GB/T11022中第6.613 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5.2.10条

本企标第4.2条

GB3836.2-20XX第14 静压试验

15.1.2.1条1.0MPa15.1.2.1条

GB3836.2-20XX第√ √

√ -

√ -

√ √

第 13 页 共 36 页

历时10~12s

GB3836.1-20XX第15GB3836.1-20XX第1515 接地装置

GB3836.2-20XX

16 隔爆参数检查

产品合格图纸

GB3836.1-20XX第17 扭转试验

23.4.5条

GB3836.1-20XX附录18 密封圈老化

D3.3 D3.3

GB3836.1-20XX附录GB3836.1-20XX附录引入装置夹紧、密19

封性能和机械强度

附录D2

D2

GB3836.1-20XX第观察窗冲击、热剧20

条 条

23.4.3.1、23.4.6.223.4.3.1、23.4.6.2√ -

GB3836.1-20XX第D3.1 GB3836.2-20XXGB3836.2-20XX附录D3.1

√ -

23.4.5条

GB3836.1-20XX附录√ -

6.1.4.3条

GB3836.1-20XX第√ -

JB8739-1998第√ √

√ √

外壳耐压及内部点GB3836.2-20XX第15GB3836.2-20XX第1521

燃的不传爆试验 章 章

JB8739-1998第√

爬电距离

23 显示功能

24 *储能电容器放电4.3、4.4条

本企标第4.3.1条

本企标第4.3.2条

6.1.4.4条

本企标第5.1条

本企标第5.2条

√ -

接线腔电气间隙、GB3836.3-20XX第22

第 14 页 共 36 页

剩余

能量检测

25 外壳防护 GB4208-20XX(IP54) GB4208-20XX √ -

注:“√”表示必做检验项目,“-”表示不做检验项目,“*”表示非永磁机构产品无序号24。

7 标志

安全标志标识执行AQ1043-20XX的规定,其他执行JB8739-1998第7.1条相关规定。

第 15 页 共 36 页

篇三:“企业标准模板”编写说明

为了方便企业更好地制定企业标准,根据GB/T1.1、GB/T1.2的要求编制了“企业标准模板”。企业可以按照此模板的格式编制企业标准。在模板使用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术要求,但不能改变章节名称、顺序、字体和字号。以下为“企业标准模板”的具体使用说明。

1、封面左上角三位“XXX”为标准文献分类号,由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数字组成,如“A56”。

2、文本正文全部用5号宋体,大标题及一级标题用黑体,从前言开始到正文结束每页右上角用5号黑体写出标准号,涉及到表格的,表格题目用5号黑体位于表格上方居中,表格内容用小5宋体,表格宽度与版面同宽,如下表。

表1 X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

XXXXXXX

3、第一章“范围”中,本标准适用于…应完整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阐明标准的适用性,或适用的领域、界限。

4、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所涉及的标准必须是最新标准,标准号与名称一致(不写标准的年代号),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另外,凡是第二章中引用的标准,后面的正文里必须要涉及,后面引用到的标准必须要列入第二章,一一对应。排序规则如下:

a.“标准”在前,“法规”在后。

b.国家标准在前,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后

c.国内标准在前,国际标准在后

第 16 页 共 36 页

d.行标按A → Z顺序排列。

e.所有标准按“标准编号”由小 → 大排列。

5、第四章“要求”中要注意:

a. 标准中的所有特性,可以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用引用方式引用其他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

b. 产品标准是针对最终产品而言,提“要求”时不涉及其他中间生产环节的要求。

c. 执行“可检验性原则”,即提出的每一项要求一定要提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方法可直接用文字写出来,也可以引用现成的方法标准。

d. 指标应不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相关规定。

e.食品类标准必须写出原辅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保质期、净含量等内容,检验规则参照“QS”《审查细则》的相关规定制定。

f.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类产品,必须制定出安全要求。

6、第五章“试验方法”是对第四章“要求”中特性及各种数值进行验证手段的描述,应符合一一对应的原则,有一项“要求”就应有一项对应的试验方法;且应尽量使用国家、行业中现有的试验方法标准。如果企业自己编写试验方法,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a.测定特性值时需要有测定程序,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b.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数据,给出结果的计算方法;

c.测试结果要有保证,给出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d.试验方法如涉及安全,给出警示内容。

第 17 页 共 36 页

7、第六章“检验规则”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出检验类别,例如:出厂检验(常规检验、交收检验、交付检验),型式检验(属于全项检验) 。每种检验类别中必须包含检验项目、组批抽样规则、检验的条件(什么时候做、什么情况下做)、判定规则。复检规则中包含:项目、条件、次数、结果判定,指什么项目可以复检,什么项目不可以复检,所谓“不可以复检” 是指该“项目”对于该产品是致命的,一旦出现,对该产品而言是不可修复的项目。

8、第七章“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中,应注意:

a. 标志、标签(可参照:GB/T 1.1—20XX第6.3.7条、GB/T 1.2—20XX第8章及《产品标识标注规定》技监局监发(1997) 172号),国家、行业对某类产品的标志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这些要求的规定,例如:预包装食品包装上的标志应符合GB 7718、GB 13432等相应标准及相关规定要求。

b.包装包括:包装技术与方法、包装材料与要求、对内装物的要求,包装试验。包装材料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及相关规定。

c.运输包括:运输方式(工具)、运输条件(密封、保温)、运输中的注意事项。

d.贮存包括:贮存场所、贮存条件、贮存方式、贮存期限。

9、第八章“保质期”中,根据温度、环境等条件不同,由企业自定。

10、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任务来源,制订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工作简要过程。其中包括:调研、试验、验证、起草过程等。

② 采用和借鉴国内外标准资料的情况,包括国内外标准水平分析。

第 18 页 共 36 页

③ 标准主要内容的解释,修订标准时应有新旧内容的对比,同时还要写出修订的理由。

④ 贯彻该标准的措施、要求、建议。

⑤ 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11、审定纪要

企业标准审定会由企业组织,审定人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专业知识。审定人员可以是本单位的技术人员,也可外聘专家,总人数不得少于5人。审定人员应在审定人员名单上签字(身份证号必写)。

12、审定人员意见表

① 企业标准审定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主持人等。

② 讨论中重大问题的一致修改意见,一般问题的原则修改意见。

③ 对标准起草单位的要求,如修改进度、修改方法以及修改后是否需要再进行审定。

④ 建议企业主管部门协调或帮助解决的问题。

⑤ 审定结论性意见,即完全通过,还是基本通过,还是没通过。

13、备案表

企业标准备案前,企业须填写《北京市企业标准备案表》,《北京市企业标准备案表》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的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加盖企业公章。 “备案表”中信息填写准确,表中的“本标准所涉及的现行有效强制性标准”如超过三个,可另附在A4纸上,标准号 + 标准名称。法人签字,盖企业公章。

另外,企业标准备案程序中须注意:

(一)受理范围

第 19 页 共 36 页

凡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并用于销售的产品在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应由企业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和判定产品质量的依据。企业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企业标准备案手续

1.企业标准应在标准批准发布后30日内,按企业隶属关系或注册地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区、县所属全民、集体、合资、独资、股份、民营、个体和无上级主管企业到企业法人注册地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委托加工企业,由委托方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备案手续。

2.XX区受理标准备案单位名称及地址

3.企业标准备案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1)标准文本;

(2)编制说明;

(3)备案表;

(4)审定纪要;

(5)审定人员意见表;

(6)有效的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及电子副本。

上述材料1~5项一式两份。

4.提交资料的要求

(1)标准文本

企业标准文本格式应符合GB/T1.1-20XX和GB/T1.2-20XX规定要求。标准文本格式包括:标准封面、前言、首页、中间页和末页。其中封面右上角Q/××中的

第 20 页 共 36 页

××为各区、县局、集团公司、总公司的代号(见表1和表2),如:XX局备案的标准为:Q/ DX.

企业标准编号按下述规定执行。

Q/ DX ××× ×××-××××

| | | | |5、年代号(四位)

| | | |

| | | |4、顺序号(三位)

| | |

| | | 3、企业代号(三位)

| |

| | 2、企业隶属行政区域代号(二位)

|

| 1、企业标准代号

注释:

① 企业标准代号Q/ 代表企业制定、批准、发布的企业标准。

② 企业隶属行政区域XX区的代号

③ 企业代号由企业定(在不发生重复的状况下),一般用企业名称的汉语拼音字头或英文缩写的三个字母表示。如:XX有限公司代号是JJL。

④ 顺序号是企业自己制定的企业标准的顺序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001

⑤ 年代号为标准发布的年代,用四位数表示。如:20XX

(三)企业标准的修改和复审

第 21 页 共 36 页

1.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如有修改或补充的,应由企业填写《企业标准修改通知单》一式两份,到原备案机关办理修改或补充手续。备案部门应在原备案的标准文本和修改通知单上加盖备案专用章,并注明修改日期。已采用国际标准的,修改时不得降低其标准水平。

2.企业标准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不得超三年。当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发布时,企业标准必须及时复审。企业标准复审时,应由企业填写《企业标准复审结果通知单》一式两份,到原备案机关办理确认继续有效或废止手续。经复审,被确认有效的企业标准,备案机关应在原备案的标准文本上加盖备案专用章,并注明确认日期。确认后的企业标准,原标准编号继续有效。经复审,被认为需要重新修订的企业标准,应予以废止。废止的企业标准,由备案机关加盖标准注销印章。重新修订的企业标准,应到备案机关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第 22 页 共 36 页

篇四:如何填写“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答案一:

1、工作概况(包括标准制定的目的,主要工作过程)

2、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等统计数据)

3、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二、答案二: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或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六)实施该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三、答案三: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审定纪要、前言

产品标准编制说明的内容要求

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来源,制订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工作简要过程。其中包括:调研、试

第 23 页 共 36 页

验、验证、起草过程等。

2.采用和借鉴国内外标准资料的情况,包括国内外标准水平分析。

3.标准主要内容的解释,修订标准时应有新旧内容的对比,同时还要写出修订的理由。

4.贯彻该标准的措施、要求、建议。

5.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产品标准审定纪要的内容要求

产品标准审定纪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标准审定会时间、地点、参会单位、人员、主持单位等。

2.讨论中重大问题的一致修改意见,一般问题的原则修改意见。

3.对标准起草单位的要求,如修改进度、修改方法以及修改后是否需要再进行审定。

4.建议企业主管部门协调或帮助解决的问题。

5.审定结论性意见,即完全通过,还是基本通过,还是没通过。

6.如果是函审应附审定意见汇总

产品标准前言的内容要求

前言在标准中属于资料性概述要素,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特定部分:

1.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标准组成的标准,在第一项或第一部分标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结构,并列出所有己知其他标准或部分的名称。

2.说明与对应的国际标准、导则、指南或其他文件一致性的程度,写出对应的

第 24 页 共 36 页

国际标准或文件的编号、名称,并列出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技术差异和所作的主要编辑性的修改。

3.说明标准替代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

4.说明与本标准前一版比较的重大技术变化。

5.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的,哪些是资料性的。

基本部分:

1本标准由XXXXXX提出。

2本标准由XXXXXX批准。

3本标准由XXXXXX归口。

4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

5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

6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情况。以上信息有就写,没有可省略。

四、答案四: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作为技术归口单位。

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中急需制定的基础性标准之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XX年9月发文立项,20XX年3月24日发布,20XX年5月1日实施,标准编号为GB/T19680—20XX。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大规模兴起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目前尚处在传统流通方式向现代物流过渡的阶段,各类物流企业的业务背景、经营规

第 25 页 共 36 页

模以及服务质量差别很大,类型各异,明显存在着“散、小、弱、差”等突出问题,一方面,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市场的强烈需求,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物流企业盲目发展,竞争行为不规范,物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根据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物流企业及其分类予以界定,对物流企业的现状评估与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的标准,以规范物流市场行为,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从技术标准的层面上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应用领域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界定,物流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评估与选择,也可作为对物流企业进行规范与管理的依据。

四、标准的研究、起草过程本标准的研究、起草过程如下:

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以“我国物流企业分类、主要功能与运作模式”作为研究课题?对我国物流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并经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委托,以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本标准的初步框架。

2.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根据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以及我国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标准的初步框架进行归纳综合,首先对物流企业的分类提出了标准草稿,分别邀请国家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以及国内若干大型物流企业参加,对分类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以及类型划分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参加讨论的政府部包括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等;企业有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铁快运、托普集团、北方工业公司等。两次研讨会充分肯定了制订此项标准的必要性,同时对物流企业分类提出了具体意见。

第 26 页 共 36 页

3.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先后到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外运集团、中邮物流、中铁快运、中远物流、首联配送中心等各类物流企业,就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业务种类、经营规模、资产状况、信息化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此标准将我国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类,并进一步提出各类物流企业的评估等级与指标,形成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草稿。

4.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40多家各类物流企业参加的研讨会,对《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草稿,特别是对物流企业评估等级划分与评估指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充分的论证。起草组在充分吸收企业提出的意见的同时,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其他行业对企业进行评价的做法,对标准草稿,特别是

评估指标部分,反复推敲、修改,形成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函寄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和近百家物流企业征求意见,意见反馈后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5.按照新的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管理程序,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于20XX年10月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公示,进一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形成了“送审稿”,并于11月召开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会议审查“送审稿”,获得通过,之后,又根据审查会意见,对标准稿作最后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于20XX年1月报国家标准委审定发布。

五、标准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本标准分为6个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 27 页 共 36 页

1.范围

介绍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标准所适用的领域。2.规范性51用文件GB/T18354物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根据审查会意见,GB/T18%4已确定的术语及定义,本标准不再列出,同时,改写了GB/T18354中的“物流企业”定义,新列G“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管理”三个定义。

4.分类原则、方法

根据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处于传统业务向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物流企业类型的划分,是以本标准的物流企业定义为基础,按照物流企业以物流服务某项功能为主要特征,同时向其它物流服务功能延伸的不同状况而确定。这种划分是将物流的本质要求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5.物流企业主要类型

本标准按照对物流企业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将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仑储型、综合服务型三种类型,并提出了每种类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运输型物流企业是以从事货物运输,包括货物快递服务或运输代理服务为主,并包合其它物流服务的企业,也就是说,除了以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快递、货代业务为主业或基础,还要进一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能够为客户提供门到门、门到站、多式联运等现代运输服务,并建立网络化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仑储型物流企业是以从事区域性仑储业务为主,包含配送等其他物流服务活动的企业,与传统仓储企业相区分的,是在为客户提供储存、保管等仓储服务的基础

第 28 页 共 36 页

上,还可以提供配送、送货上门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有条件的也可开展包装、加工等增值服务,但不是这个类型物流企业的必要条件。

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是可以为客户提供运输、货运代理、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服务的企业。综合物流服务集中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与发展水平,主要是为客户制定物流方案,在一定时期内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全程服务,并应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是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中的新兴运作模式。

6.物流企业评估指标

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各类物流企业的特点与综合能力,并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标准提出对物流企业评估的五个等级以及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企业的评估指标。需要说明的是:

在评估指标的总体设计上,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均按照经营状况、资产、设备设施、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六个方面来评价;

在评估指标的具体项目中,不同类型物流企业有所不同,如运输车辆,运输型为自有,其它为自有与租用;仓储面积,仓储型为自有,运输型没有,综合服务型为自有与租用;仓储型没有运营网点,而是配送客户点;综合服务型则特别提出了为客户提供物流规划、资源整合方案的指标;在评估指标的高低上,对运输型的车辆规模要求高一些,并根据运输企业的特点,可在车辆数量与总载重吨之间选择一个作为评估指标,对综合服务型考虑了轻资产的需要,但运营网点要多一点,对仑储型的营业收入要求略低一些。信息化是物流服务的重要内容。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都要求有相对完善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作为网络信息服务的支持,能够具备货物信息不同程度网络化管理、实时监控、信息查询等功能。

第 29 页 共 36 页

考虑到不同类型企业各项指标的不同特点,带*的指标项目为企业达到某种类型资质等级的必要条件,其余为参考指

五、答案五:

标准系列之三:《连续玻璃纤维纱》编制说明

一、概述

连续玻璃纤维纱是指连续玻璃纤维原丝经退解、合股而成的有捻结构,用于织造的纱线。在我国的生产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普遍使用的连续玻璃纤维纱主要有无碱和中碱两种玻璃成分。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等特点,主要用于织造电子布和电绝缘用布,用于电器、电机等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电脑业的发展,对电子布的需求量猛增,也使得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自我国引进先进的池窑拉丝工艺技术及装备以来,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纤维直径、线密度均匀性和卷装容量大幅度提高,使得织造高品质的电子布成为可能。中碱连续玻璃纤维纱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较高的抗拉强度等特点,用于织造非电绝缘用布,如导风筒基布、窗纱、网布等,在化工矿山、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JC/T169-1994《无碱玻璃纤维纱》和JC/T575-1994《中碱玻璃纤维纱》是一九八九年制订的,距今已十多年,主要技术指标都已落后于目前的生产现状,必须尽快制订新的产品标准。

二、标准制订的依据和原则

根据国家建材局对建材产品提出的"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总体要求,以池窑法生产的玻璃纤维产品为基础,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制订我国玻璃纤维标

第 30 页 共 36 页

准,从而淘汰能耗高、工艺落后、质量差的产品,使我国玻璃纤维产品的质量水平能够与国际接轨,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要求,打入国际市场。

三、与国外同类标准和实物样本的对比情况

1.国内外标准情况

我们收集到的国外标准有ASTMD578《玻璃纤维纱规格》,JISR3414-1999和DIN60850-1987《玻璃纤维纱交货技术条件》等,国内现生产的产品与ASTMD578中的产品在规格品种上相差很大,ASTM标准中玻璃纤维纱的规格有约170个,且均为无碱玻璃成分。国内现有产品品种规格常见的仅几十种。中碱玻璃成分是我国特有的,特别是中碱CC7.5-22×2,是目前中碱玻璃纤维纱的主要品种,国外既无此类产品可对比,也无相应的产品标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DIN60850标准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国内主要生产企业都有自已的企业标准,大都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技术指标要求偏低。

2.与国外标准对比情况

从表1(略)可以看出与DIN60850--1987相比,本标准一等品指标与该标准相当,优等品指标与国外实物样本相当,对于该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某些指标如:如捻度平衡指数、含水率等,考虑到国内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用户的要求,在本标准中也作了规定。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1、关于标准的名称

本标准是玻璃纤维纱产品标准的第2部分,为区别无捻粗纱和定长纤维纱,本标准定名为"连续玻璃纤维纱",在具体产品时,应称"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或"中碱连续玻璃纤维纱"。

第 31 页 共 36 页

2.关于产品的分等分级

本标准包括中碱和无碱两种成分的连续玻璃纤维纱,其中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有池窑法生产的,也有坩埚法生产的。无碱玻璃纤维纱主要用于织造电子布、电绝缘布和钓鱼杆布等,这三种织物对布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电子布,用户对于布的厚度、单位面积质量的均匀性要求特别高,因而对纱的要求也特别高,当然也对纱线制造装备、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产成本也较高。中碱连续玻璃纤维纱主要用于织造玻璃纤维窗纱、导风筒布、过滤布、网布等产品,对这些产品的要求不如电子布高,生产企业主要是坩埚法企业,大多采用200孔、400孔漏板拉丝,纱线产品的质量比池窑法要差一些。本标准将用于各种用途各种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纱线统在一起,只有实行分等分级,才能适应各种用户不同的质量要求。

3、关于技术指标的说明

(1)线密度

本标准中纱线线密度用线密度偏差和线密度变异系数来控制。它们是反映玻璃纤维拉丝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其影响因素很多,技术装备水平、漏板加工质量、玻璃液面波动、漏板温差、拉丝速度的控制等都可能影响到纱线线密度的均匀性,而这些指标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质量,对织物单位面积质量的均匀性、织物布面的平整度、织物厚度的均匀性等至关重要。随着池窑技术的引进和坩埚法拉丝的技术改造,我国的玻璃纤维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玻璃纤维纱线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纱线的均匀性和偏差都能很好的控制。池窑拉丝工艺生产纱线其线密度单值偏差可控制在2%以内。坩埚法生产企业采用变频拉丝,炉温控制技术,也可将纱线线密度偏差控制在5%以内。本标准对纱线的分等分

第 32 页 共 36 页

级也体现在这些指标上。优等品指标达到国际知名企业实物样本指标,一等品达到一般国际水平,合格品为国内先进水平。对于目前暂时还未采用变频拉丝的坩埚法生产企业,应尽快进行技术改造。以适应玻璃纤维技术进步的要求。

与现行标准不同的是,在本标准中仅规定了偏差,而未列出具体的品种规格,这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生产产品品种较多,无法包罗所有规格和产品,不管企业生产什么规格的产品,都应满足此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际上通行的规格,这样才有利于产品出口和参与国际竞争。

(2)关于纤维直径

纤维直径是用来标称纱线的。实际上,对于某种成分的玻璃来说,纤维直径与线密度密切相关。本标准在对线密度严格控制的同时,对纤维直径采用了DIN60850中的规定,即规定"实际直径不超过公称值的15%。

(3)断裂强度

玻璃纤维的断裂强度主要是为了满足纱线织造过程中的张力要求,同时也使织物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用途要求。DIN60850-1987中对纱线的断裂强度要求的非常严格,规定的也很具体,分单纱和合股纱,不同的纤维直径分别对交付批的样本平均值和单值作了规定。本标准参考了该标准的规定,同时也进行了简化,未分单纱和合股纱,仅分为公称纤维直径小于等于9μm和大于9μm两档,具体指标参照了该标准中合股纱的要求。

(4)捻度平衡指数

纱线捻度平衡指数是指将1m长的纱线,使之两端相距100mm形成一个开口线圈,它自身造成的捻回数。纱线捻度平衡指数主要与纱线的初、复捻捻度有关。纱线捻度平衡指数的大小会影响纱线织造工艺性及织物的布面质量。如果纱线的捻度

第 33 页 共 36 页

平衡指数过高会造成布面卷曲。若纬纱捻度平衡指数过高,在织造时起圈打扭,在布面上留下疵点。这些都影响产品的质量。

对于一次加捻的纱其捻度总是不平衡的其捻度越大,则捻度平衡指数越大,在标准中仅仅考核合股纱,由于生产未能很好控制,初复捻的不平衡而造成的捻度不平衡。

(5)关于含水率

纱线的含水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设备较先进的生产企业,具有原丝烘干设备,企业日常控制其含水率都不超过0.2%,而部分没有烘干设备的坩埚法生产企业,大都采用自然干燥,纱线含水率较高。玻璃纤维尤其是中碱玻璃纤维在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析碱破坏,近几年已发生多起中碱玻璃纤维因析碱破坏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纱线含水率高,织造成织物后密封在塑料袋中,水分无法挥发,使纤维析碱破坏。因此本标准中对纱线的含水率作了严格的规定,目的是使企业重视这个问题。

(6)关于外观质量

现行标准中外观质量是采用疵点扣分的方法,这也是传统的纺织行业的作法。作为企业生产过程控制考虑不失为一个比较实用的作法。但做为国家标准主要用于交收检验和仲裁检验,用扣分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外观检验用肉眼即可观察,有明显污渍、杂物等外观疵点的纱很容易发现,明明知道松纱、葫芦纱会影响使用,甚至不能使用,还要将这些纱混入交付的产品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本标准规定"不得有影响使用的污渍、杂物和泡泡纱,其颜色应均匀。纱管卷绕应紧密,不得有松纱、葫芦纱,应保证退绕方便"。这一条的规定是切实可行的,

第 34 页 共 36 页

因为对生产企业而言,纱线的外观质量是逐个检验的,一但发现有疵点的纱应立即挑出,在交付批中就不应再出现这样的纱了。

(7)关于检验规则

本标准外观检验采用计数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抽样表是根据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国家标准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Ⅱ,AQL=4.0确定的。理化性能检验采用计量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抽样表是根据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适用

于连续批的检验)》国家标准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Ⅱ,AQL=2.5确定的。

(8)关于纱线条干均匀度

纱线条干均匀度是反映纱线粗细均匀程度的指标,以仪器测得的条干不匀率表示。它的基本原理是从管纱中取若干单位长度的纱样称重量,计量其变异系数该指标是重要的纱线特征,它对于保证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的均匀性、厚度的均匀性以及织物的布面平整度和减少织物外观疵点至关重要。对于连续玻璃纤维纱的生产过程来说,纱线卷装内线密度的不匀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这些不匀在拉丝过程中就已经产生,并且不能为任何后道工序所改变。纱线线密度的均匀性可被分为短片段不匀、中片段不匀和长片段不匀。通常短片段不匀是指长度为500m的纱线段内,测量长度为17mm;中片段不匀是在长度为500m,测量长度为5.5m;长片段不匀是在整个管纱内,测量长度为1000m。短片段和中片段不匀可以用乌斯特均匀度试验仪测试,短片段不匀是以"正常"(normal)方式测得,中片段不匀是以"惯性"(inert)方式测得。在棉纺、化纤等行业中纱线条干不匀率是考核棉纱和化学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都有该项指标要求。在

第 35 页 共 36 页

本标准的制订过程中,标准起草人一直都想将这一指标列入标准中,也收集了各种样品,进行了试验验证。从试验验证的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产的连续玻璃纤维纱的短片段不匀率是相当普遍的,并且代表了各厂的生产工艺状况,条干均匀性对于鉴别纱线的质量是比较可靠和实用的,用这一指标可以非常明显地鉴别纱线质量的好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该项指标未能列入标准中,这也算是一件憾事,待玻璃纤维生产工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用户和生产企业对纱线均匀性的要求和认识提高,该项指标还是很有必要列入标准中的。

五、与国家现行法令、法规及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订的原则遵循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标准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技术要求与相应国家标准相匹配。

第 36 页 共 36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9794881a165864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