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gtx950)
四川省部分地区2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含答案)
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
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1题。(11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线的身影,但你是否曾注意过,随着四季交替,电线的“身材”也在随之发生改变。相比夏天,冬天的电线好像··变短了?还高了一点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引入一个概念-“弧垂”。
一条长长的导线需要悬挂在基杆塔上,并会在相邻两基杆塔之间自然下垂:如果在相邻两基杆塔上的悬挂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会和下垂导线的最低点有一个垂真距离,这个距离就叫弧垂。而弧垂的大小一般与档距、温度、导线比载和导线应力等因素有关。随着四季负荷电流变化及环境温度变化,①。由于夏季用电量较高,所以电流也较其他季节更大,电线温度也随之升高,加上外在气温高等双重因素影响,电线会因热胀效应导致长度伸长,所以下垂度最明显,电线就显得又长又低。反之,冬天的电线因为气温低,电线冷缩紧绷,相对垂度减少,对地距离增大,②。因此,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的话,③,以免到了冬天电线收缩被拉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请根据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为“弧垂”下定义。(5)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屏风,中国传统家具陈设之一,①:一,古建筑物较为松散,为了挡风制造了这种家具,起到屏障的作用;二,②,因此古代又叫做展。这一称谓源于“扆,依也,在后所依倚也”。(《释名·释床帐》)
到了唐宋时期,因为家具发生了变革,屏风的作用也进入了新阶
段,由以前古朴变为华丽、端庄、精巧的风格。审美意义成了其首要特征。进入明清后,屏风制作技巧更为精湛,这时的屏风几乎只剩下一个功能:装饰功能。
早在商周时期,天子专用的屏风,屏面以帛制成,上面绘有斧纹,只有黑白两色,象征天子身份。两汉魏晋的屏风多绘制经史古诗,也有奇珍异兽,但题材还是较少。唐宋期间,③,各类人物、山水、花鸟、博物均可入画。《图画见闻志》、《画继》中记载了很多善画屏风的画家。现当代艺术百花齐放,作品多元化,屏风绘画样式仍极具魅力。它可以是一件物品、是一种艺术媒材、是一种绘画母体,或者三者兼有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称谓源于“扆,依也,在后所依倚也”。(《释名·释床帐》)
B.屏风的作用也进入了新阶段,由以前古朴变为华丽、端庄、精巧的风格。
C.《图画见闻志》、《画继》中记载了很多善画屏风的画家。
D.它可以是一件物品、是一种艺术媒材、是一种绘画母体,或者三者兼有之。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是_①。这不仅是先民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一是大雪能为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二是大雪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
倍。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②,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③。“雪多下,麦不差”,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谚语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劳动人民的智慧。选文中多次引用谚语,
请任举一例对谚语的特点加以说明。(3分)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20.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戏剧的三个特征(每个特征不超过4个字)。(3分)
文化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客体,也不是由父母基因遗传下来的东西,它是由人类制作、创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化功用的发挥,靠熏陶、靠濡染、靠渗透。戏剧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因此,它必然与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密切相关。同时,戏剧是一个艺术种类,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因此,它不可能脱离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而存在。从本质上讲——戏剧是一种文化,戏剧是一种艺术。从艺术的构成方式来看,戏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戏剧的这一特性已有初步的认识——他提到“作为一个整体”的戏剧,包括"言语""戏景""唱段"等部分,这显然已经牵涉到诗、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在戏剧表达中的作用。
21.下面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存在的
原因。(6分)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交际就一直存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 ① ,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交往中,要避免语言的无效交际。例如,《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宝玉挨打”,宝玉的话,老嬷嬷都没听明白,所以无人捎信,致使宝玉挨打,这就是无效交际。 ②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环节。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 ③ ,都有可能导致交际语言无效。所以,我们在交际中要注意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以避免无效交际。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红楼梦》中的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的交际用语,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提供借鉴。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邢夫人苦留黛玉用饭,她婉拒邢夫人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番拒绝邢夫人邀请的说辞,堪称典范。在拒绝别人的盛情邀请时,林黛玉的这番回答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往判断一件纺织品是不是丝绸,① 。先是形貌,将织物置于显微镜下,就能明显地看出其特征;其次是结构,② ,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各不相同,运用光谱分析,可以明确其是否是丝绸;最后是成分,丝绸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③ ,也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而三星堆遗址中的丝绸呈现泥化、矿化和灰化的状态,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品范畴,上述常规方法难以奏效。此时,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进入大众视野。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也许非常微弱,但即便抗原(丝绸的分子标识物丝素蛋白)浓度很低,抗体(丝素蛋白抗
体)也能在复杂环境中突破重重障碍,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检测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测试结果立等可取。与大型仪器动辄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样品测试单价相比,这种方法的测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用三个双音节词语概括丝绸微痕检测技术的优势。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①_______?它指的是明知问话者的意图却故意避开不答,而改用违反逻辑或常理的话语来回答,使问话者的期待落空的一种修辞方式。______②_______:一是“惯”,即习惯、惯常、常规,是合乎逻辑和事理的话语,这正是问话者所期望得到的答案;二是“撞”,即顶撞、违反、反叛,________③_____,这是回答者有意为之的,目的是造成问话者期待值的落空。因此,“撞”常常是一种妙答,显得机智、幽默而又不落俗套。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下列选项没有使用“惯撞”修辞的是( )
A. 一人自夸妻美,指一童子问曰:“我家这位娘子,可像一尊活观音?”童子云:“极像。”又问:“哪里像?”答:“脚像。”
B. 甲:“中国到坦桑尼亚有远?”乙:“二十多公里。”甲:“多多少?”乙:“多一万多公里。”
C. 那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眼里含着热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D. 甲:“你怎么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呢?”乙:“我拿的是人家的东西,又不是你的,你嚷什么呀?”
衔接连贯、压缩语段及其他
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
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1题。(11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线的身影,但你是否曾注意过,随着四季交替,电线的“身材”也在随之发生改变。相比夏天,冬天的电线好像··变短了?还高了一点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引入一个概念-“弧垂”。
一条长长的导线需要悬挂在基杆塔上,并会在相邻两基杆塔之间自然下垂:如果在相邻两基杆塔上的悬挂点之间连接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会和下垂导线的最低点有一个垂真距离,这个距离就叫弧垂。而弧垂的大小一般与档距、温度、导线比载和导线应力等因素有关。随着四季负荷电流变化及环境温度变化,①。由于夏季用电量较高,所以电流也较其他季节更大,电线温度也随之升高,加上外在气温高等双重因素影响,电线会因热胀效应导致长度伸长,所以下垂度最明显,电线就显得又长又低。反之,冬天的电线因为气温低,电线冷缩紧绷,相对垂度减少,对地距离增大,②。因此,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的话,③,以免到了冬天电线收缩被拉断。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请根据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为“弧垂”下定义。(5)
20.(6分)参考答案:①电线长度和弧垂高度也会发生改变 ②电线就显得又短又高 ③不能把电线拉得太紧(每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5分)参考答案:弧垂是指在同一条导线的相邻两基杆塔上,导线悬挂点之间的线段与导线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屏风,中国传统家具陈设之一,①:一,古建筑物较为松散,为了挡风制造了这种家具,起到屏障的作用;二,②,因此古代又叫做展。这一称谓源于“扆,依也,在后所依倚也”。(《释名·释床帐》)
到了唐宋时期,因为家具发生了变革,屏风的作用也进入了新阶段,由以前古朴变为华丽、端庄、精巧的风格。审美意义成了其首要特征。进入明清后,屏风制作技巧更为精湛,这时的屏风几乎只剩下一个功能:装饰功能。
早在商周时期,天子专用的屏风,屏面以帛制成,上面绘有斧纹,只有黑白两色,象征天子身份。两汉魏晋的屏风多绘制经史古诗,也有奇珍异兽,但题材还是较少。唐宋期间,③,各类人物、山水、花鸟、博物均可入画。《图画见闻志》、《画继》中记载了很多善画屏风的画家。现当代艺术百花齐放,作品多元化,屏风绘画样式仍极具魅力。它可以是一件物品、是一种艺术媒材、是一种绘画母体,或者三者兼有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称谓源于“扆,依也,在后所依倚也”。(《释名·释床帐》)
B.屏风的作用也进入了新阶段,由以前古朴变为华丽、端庄、精巧的风格。
C.《图画见闻志》、《画继》中记载了很多善画屏风的画家。
D.它可以是一件物品、是一种艺术媒材、是一种绘画母体,或者三者兼有之。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0.(6分)
①最初产生时有两个功能(作用)②放在身后供人倚靠③屏风题材已经非常丰富
(每空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B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大雪兆丰年”是一句流传很广的农谚,意思是冬天下几场大雪,
是_①。这不仅是先民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而且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一是大雪能为越冬作物保暖。“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不再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二是大雪能为土壤补充养料。“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和硫化物,氮的含量为同体积普通水含量的4至5倍。积雪融化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施肥作用。三是雪在融化时可以冻死害虫。“大雪半融加一冰,来年病虫发生轻”,积雪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许多热量,②,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四是③。“雪多下,麦不差”,冬春时节,我国北方地区雨水稀少。雪融化而成的水留在土壤里,能够缓解开春旱情,而且经过冰冻的雪水,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春耕播种及越冬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谚语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劳动人民的智慧。选文中多次引用谚语,
请任举一例对谚语的特点加以说明。(3分)
19.(6分)示例:①来年庄稼获得丰收的预兆 ②使土壤温度骤然降低 ③雪融化能为土壤补充水分(答出一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20.(4分)示例:在北方一些地区,三九寒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而松软的积雪阻挡了冷空气侵入,保护作物安全过冬。(改对一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3分)示例:“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口语化且押韵,易手理解,便予传播:将大雪覆盖比作“盖三层被”,将小麦丰收夸张为“枕着馒头睡”,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大雪预示丰年的农业生产经验。(能扣住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智慧”三个特点合理分析,答出一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20.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戏剧的三个特征(每个特征不超过4个字)。(3分)
文化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客体,也不是由父母基因遗传下来的东西,它是由人类制作、创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化功用的发挥,靠熏陶、靠濡染、靠渗透。戏剧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因此,它必然与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密切相关。同时,戏剧是一个艺术种类,是人类众多的艺术创造的方式之一,因此,它不可能脱离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而存在。从本质上讲——戏剧是一种文化,戏剧是一种艺术。从艺术的构成方式来看,戏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戏剧的这一特性已有初步的认识——他提到“作为一个整体”的戏剧,包括"言语""戏景""唱段"等部分,这显然已经牵涉到诗、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在戏剧表达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提炼语意的能力。提炼语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第二要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第三要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第四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解答】此段文字论述戏剧的艺术特点。“从本质上讲--戏剧是一种文化,戏剧是一种艺术。”此句直接概括了上文戏剧特点的两个方面,关键词就是“文化”和“艺术”。下文又介绍了戏剧的综合性艺术特点,包括“言语、戏景、唱段”等,是“诗、音乐、绘画、雕塑”等的综合艺术,概括出关键词“综合性”。
答案:
文化;艺术;综合性
【点评】提炼语意类题目答题方法: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
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21.下面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6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图表中的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解答。
【解答】(1)观察图表,反映的是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的信心,可以看出,很有信心的同学比例偏小,而没有信心或信心不大的占了四成,有些信心的同学也只有两成多多。由此可知,大部分高三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
(2)存在的原因有多种,首先短期内练好字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所以信心不足可不足为奇;没有掌握好的练字的方法;还有就是高三学习任务重,高考压力大,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练字。
答案:
①大部分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
②短时间内要练好字,难度大;现有练字的方法收效不大;高考前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练字。
【点评】图文转换是指把图画表格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的一种综合性强有创新、有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或辨别挖掘图画表格的本意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要求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种题型实际上是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
素养的综合考查。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交际就一直存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 ① ,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交往中,要避免语言的无效交际。例如,《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宝玉挨打”,宝玉的话,老嬷嬷都没听明白,所以无人捎信,致使宝玉挨打,这就是无效交际。 ②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环节。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 ③ ,都有可能导致交际语言无效。所以,我们在交际中要注意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以避免无效交际。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红楼梦》中的语言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的交际用语,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提供借鉴。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邢夫人苦留黛玉用饭,她婉拒邢夫人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番拒绝邢夫人邀请的说辞,堪称典范。在拒绝别人的盛情邀请时,林黛玉的这番回答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20. (1)有效传递信息、获取信息;(2)语言的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3)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21. (1)须尊重和感谢对方的盛情;(2)须有充分合理的推辞理由;(3)可建议调整时间;(4)须表达歉意,请对方谅解。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由前后内容可知,此处应填写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原则;结合后面“因此在交往中,要避免语言的无效交际”“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可知,此处应是说“有效传递信息、获取信息”。
第二处,此处是一个问句,要根据后面的答案进行拟写,后面说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包括……”,由此可知,此处是说语言的交际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第三处,前面说语言交际的五个环节,后面说“都有可能导致交际语言无效”,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分析林黛玉这段话可以发现,林黛玉先以“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充分肯定大舅母盛情相邀的美意,以使对方在情感上产生一种欣慰感、满足感以及对自己的一种亲近感、认同感,所以拒绝的时候险要表达感谢之意;接着以“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解释自己必须尽快离去的理由,以使对方了解自己确实不能从命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要有合理的推辞理由;再以“异日再领,未为不可”表示自己改日一定遵命,再次表达对对方邀请的尊重;最后以“望舅母容谅”表达歉意,有了这点就可以显现自己的礼貌和教养,强化前面话语的语意。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往判断一件纺织品是不是丝绸,① 。先是形貌,将织物置于显微镜下,就能明显地看出其特征;其次是结构,② ,而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各不相同,运用光谱分析,可以明确其是否是丝绸;最后是成分,丝绸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③ ,也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而三星堆遗址中的丝绸呈现泥化、矿化和灰化的状态,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纺织品范畴,上述常规方法难以奏效。此时,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进入大众视野。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也许非常微弱,但即便抗原(丝绸的分子标识物丝素蛋白)浓度很低,抗体(丝素蛋白抗体)也能在复杂环境中突破重重障碍,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检测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测试结果立等可取。与大型仪器动辄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样品测试单价相比,这种方法的测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用三个双音节词语概括丝绸微痕检测技术的优势。
21.①可以从三方面展开研究
②丝绸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③通过对氨基酸的分析
22.敏锐、便捷、价廉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时一是要考虑整个文段的写作对象;二是要注意文段的叙述层次,即考虑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是注意特殊词语的提示,比如关联词和代词。
第一空,分析层次内容和结构,后面阐述的内容是“先是形貌……其次是结构……最后是成分”,说明后文是对前文的展开,此空应是一句总括句,再依据后文具体内容阐述的是丝绸研究的不同角度和方向,据此可推断第一空应填“可以从三方面展开研究”;
第二空,结合后一句“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各不相同”可知,所填空这一句应出现了关键词“高分子材料”,即可推断第二空应填“丝绸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第三空,可通过前一句“丝绸是由十八种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作为入手点判断,提取关键词是丝绸的构成成分“氨基酸”,再结合后句“也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得出结论应该是基于研究分析得出的,而分析的入手点就应是关键词“氨基酸”,即可推断第三空应填“通过对氨基酸的分析”。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语段的能力。
在第二段提出了“丝绸微痕检测技术”这一概念,本题答案集中在第二段。
“遗址中的丝绸残留物也许非常微弱,但即便抗原(丝绸的分子标识物丝素蛋白)浓度很低,抗体(丝素蛋白抗体)也能在复杂环境中突破重重障碍,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说明“丝绸微痕检测技术”在复杂环境中也能找到抗原并与之结合,说明其有敏锐的特点;
“检测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测试结果立等可取”说明“丝绸微痕
检测技术”非常便捷;
“与大型仪器动辄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样品测试单价相比,这种方法的测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说明“丝绸微痕检测技术”成本较低。
题目要求用双音节词语概括,据此可得答案为“敏锐、便捷、价廉”。
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①_______?它指的是明知问话者的意图却故意避开不答,而改用违反逻辑或常理的话语来回答,使问话者的期待落空的一种修辞方式。______②_______:一是“惯”,即习惯、惯常、常规,是合乎逻辑和事理的话语,这正是问话者所期望得到的答案;二是“撞”,即顶撞、违反、反叛,________③_____,这是回答者有意为之的,目的是造成问话者期待值的落空。因此,“撞”常常是一种妙答,显得机智、幽默而又不落俗套。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下列选项没有使用“惯撞”修辞的是( )
A. 一人自夸妻美,指一童子问曰:“我家这位娘子,可像一尊活观音?”童子云:“极像。”又问:“哪里像?”答:“脚像。”
B. 甲:“中国到坦桑尼亚有远?”乙:“二十多公里。”甲:“多多少?”乙:“多一万多公里。”
C. 那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眼里含着热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D. 甲:“你怎么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呢?”乙:“我拿的是人家的东西,又不是你的,你嚷什么呀?”
【答案】20. ①什么是惯撞修辞手法 ②惯撞由两个部分构成
③是不合乎逻辑和事理的话语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此句位于句首,句后标点是问号,可见应是提出问题,下文回答的是“惯撞”修辞手法这一概念,应填:什么是惯撞修辞手法。
②处,冒号提示此句具有总括性,下文从“惯”和“撞”两个方面解说“惯撞”这一修辞,应填:惯撞由两个部分构成。
③处,前文解说“惯”用了“是合乎逻辑和事理的话语”,此处解说“撞”,应该与“惯”语意相反,应填:是不合乎逻辑和事理的话语。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童子明知主人想要他回答是长相、身段、体态方面,却有意不说,而说出了令主人意想不到的“脚”,不仅使主人的期待落空,而且讽刺主人之妻是大脚丑女人。使用了“惯撞”修辞。
B.“二十多公里”中的“多”是数词,按常理不应超过“十”,乙明知此却故意违反常理,说成“多一万多公里”。使用了“惯撞”修辞。
C.雷锋避开常规回答,用较为宽泛的话语来回答,既不失礼貌又显现出了一位军人的品格。使用了“惯撞”修辞。
D.利用“人家”,偷换概念为自己的言行辩护,属于诡谐修辞,即,有意用违反逻辑或有悖常理的、似是而非的话语来传情达意,造成滑稽幽默、诙谐风趣效果的修辞方式。“诡”即“诡诈”,“谐”即“诙谐”。不属于“惯撞”修辞。
故选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05055586a138930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