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 哲学

东方美学 哲学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1155针最强cpu型号)

东方美学 哲学

历史上关于老子的故事并不多。

史记上说他“居周久之,乃遂去。”走到函谷关时,他和关令(官

名,关卡长官)尹喜相遇,于是留下了那篇五千言的《道德经》。

每当人们读起这部作品,老子的形象好像一直被定格在那个瞬间里,

而他的思想也成为东方美学中的永恒印记。

1.被“无限”的东方美学所包裹

《道德经》喜欢讲辩证。这是一种无限的循环思维,就像水一

样,一直在奔流,消失在远方,但有一天它会化作大雨,再以另一

种形态重返人间。这种无限的思维,是独属于中国的美学。

任何事情,一旦转个圈看,就会变得不同。在这种辩证的眼光

下,上也是下,动即是静,瞬间即永恒,天涯即比邻。它形成了一

种独到的东方美学,灵活又生动。

初唐的某一天,在一趟即将开往蜀州的列车前,王勃向他的朋

友杜少府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是分别的时刻,眼下是

长安,而杜少府要去的蜀州则是千里之外,考虑到古代的交通,真

的算是“无限遥远”了。但一说完“天涯若比邻”,“远方”就像

橡皮筋一样有弹性,一拉就近了。这是一种优雅的劝慰,也显示出

两人的情谊之深。

类似的话,晚唐的李商隐也说过。他说两个相爱的人隔得好

远,如果没有凤凰翅膀,简直飞不到一块去,但他同时找补了一

句,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常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两个

人在一起而不相知,李商隐则反其道而说之,他说哪怕隔着万水千

山,只要心思相通,无限远的人也近如咫尺,物理距离从来不是问

题。

“无限”,意为无穷无尽,不断重复,其实,这样看似虚无缥

缈的概念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具体呈现。上善若水,中国人很早就

学会了用“水”去把握“无限”。人生漫长,起起伏伏,就仿佛一

层层的波浪,而缘分之间的分分合合,也像水纹的聚集与分离。以

有限去指无限,让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常是中国人理解世界的艺

术妙法。

2.一切事物都如水般流动着

古典物理学的世界太“刚”了,很科学,但不可爱。东方美学

不这么看待问题。在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就像是“水”做的,时间

是可以揉一揉的,空间是可以捏一捏的,世界是流动的,一点也不

固执。

时间长了,人们也愿意用水来表现艺术。在传统文人画中,常

用流水线条勾勒出人物。流水线的美只有中国人懂:那不仅仅是线

条,而近乎是人性的气质,诗人们心事浩渺,笔下的线条如同江水

一样飘向无限的远方。

而叶锦添,一位当代视觉艺术家,也深谙这种东方美学的味

道。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常常出现这种游荡的线条。在舞台剧《倾

城之恋》中,他让白流苏穿上了一件彩色条纹旗袍,那既是外在身

体的曲线,也是内心思绪的曲线。当白流苏伏在栏杆上沉思时,外

在和内在的东西就微妙地交融在一起。这是东方美学典型的“象外

有象”,通过有形的线条去表达无限的情感体验。

舞台剧、装置艺术、电影,都属于现代艺术,但叶锦添总是大

胆地为其增添东方美学的韵味。他利用各种有形元素,去呈现无限

的灵韵之美。这种由水带来的线条美,随处可见。

在他担任服装设计和艺术指导的影片《卧虎藏龙》中,玉娇龙

和罗小虎站在一起时,观众会发现他们身后的河流也融汇在了一

起。从人物的衣袖、裙摆、发丝一直到身外的世界,叶锦添用柔和

的线一一勾勒了出来。

在表达对艺术的感受时,叶锦添曾说道,“在每个综合的线条

组合间,会形成自生时间的节奏,与现实时间错合又分离。”这多

半是醉醺醺的艺术怪谈,但假如想想当年老子和尹喜的对话,想想

那个像水般流动的世界,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只有线条才能表现这种“飘逸”的无限灵韵之美吗?并

不是。

如果把电影《卧虎藏龙》加速播放,或许还可以发现另一个秘

密——光影。整部电影就像一个会呼吸的彩灯:古城北京的故事是

典雅灰色的,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新疆的传奇故事则是燥热的土

红,竹林打斗是一片柔美的青绿,而古窑则又渲染成沉淀的幽黑。

如果说“线条美”是以笔触的线勾勒出水的灵韵,到此,“光

影美”就已经是在用“色彩嬗变”来表达水一般的无限律动了。

最近,叶锦添还创作了一部新的数字艺术作品,叫做《逐水无

音,碧波微蓝》。此时,以往电影里那种故事性的诉说已经被抽离

出去,唯独留下了一种“抽象的浪漫”。在其中,线条和光影无限

交融在一起。

就像人生一样,这影像有时是舒缓的,有时是高潮迭起的,时

而氤氲得像一个梦,时而又清晰得像一首歌。一切都被具象化,展

现在如水般的影像里,水波荡漾着,变化着,仿佛无限的可能在里

面生成。眼光放远,一切皆柔,什么都可以发生。

或许,每个人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逐水无音,碧波微

蓝》,为它注入自己的“人生物料”——人有时会安静得像一头冬

眠的熊,有时则意气风发,像一只闪烁的兔子。

带着你自己的“故事”,这个影像就很好理解了,它可以是你

的“淡烟流水画屏幽”(宋秦观句),或者在某一刻,又象征了你

的“天地阔远随飞扬”(唐韩愈句)。

3.逐水无音,碧波微蓝

有一说一,东方美学应该感谢现代科技的力量。倘若没有电

影、光效之类的科技狠活,传统里那种“至刚至柔”的审美是没办

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但反过来说,现代科技也应当向东方美学致以敬意,它俩就像

一对手足兄弟,在一个越来越被祛魅的年代,正是东方美学为“光

晕的复归”提供了可能。

在今天,现代东方美学借由声、光、化、电的助攻,提升了美

的表达能力。它更加具象了,也更能体现灵动的感觉。近年来,随

着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也有了美学诉求,东方思维正在为机

械复制时代增添新的“灵韵”。荣耀80系列已经做好准备,它的每

一个细节之处,都经历了这种东方美学的洗礼。

在镜头上,荣耀80系列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一个无限的莫比乌

斯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世界是何等模样,只取决于你的视角。

沿着“∞”的线条前行,会进入一个时空的“拓扑世界”。两

千多年前,尹喜问过老子,先生此去还回来吗?老子说,离开就是

回来。一千多年前的李白说过,才华就像金子,散尽了还会再来。

“∞”是有限的,一笔就勾抹出来,但它也意味着无限。恰如手机

镜头,可将无限世界尽收眼底。在镜头中,时间可以流动,也可以

被定格,让瞬间化作回忆里的永恒一帧。

荣耀80系列的背部,则是东方美学的一幅画板。它用了一种巧

妙的构思,将传统的线条美与现代的光影美融汇到一起。缕缕的水

纹线条,如同不绝的音乐线谱,时而收缩,时而舒展。

而将手机托在手里,光影的感觉便从手机中走出来了——它的

色彩既可以是微蓝,又可以是莹白。东方美学的奥秘正在于此,它

相信一个人可以同时兼具两种属性,例如既是安静的又是开朗的,

或者既有道隐之气,又有儒雅之风。

荣耀80系列用心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融合在一起,采用标志

性的双镜设计,并巧妙引入无限符号,同时碧波微蓝配色呈现出仿

佛波浪的流动之美,它把手机演绎成了一种生活哲学。而叶锦添也

因多年来在东方美学道路上进行的“神思”与“神行”,在手机推

出之际,特别担任了“荣耀80系列美学见证官”,见证了荣耀80

系列的光晕之美,并在设计中感受到与其艺术理念的暗合。为此,

他从中采撷灵感,创作出全新的数字艺术作品,这正是前文提及的

《逐水无音,碧波微蓝》。

生活如水,跌宕起伏,前方的艺术之路仍然遥远绵长,荣耀也

始终坚持在艺术领域不断地探索创新。这一次,荣耀80系列融合了

科技与艺术,让二者互相成就,展现了美的更多可能。

在一个移动时代,手机可以、并应当是一件艺术品。这并不是

灵光乍现的念头,而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性的。人与人之间,

永远充满着无限的联系、无限的可能。人生漫长,切不可被一时一

地的道理锁死,眼光放远,万事皆柔。

光起,碧波山水之色灵动如生。影落,人间万象之美瞬间定

格。艺术之美就此透过科技的映照,在生活微澜处,抵达永恒。

那,就让我们迎碧波而逐水,一起乘船而行。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813577a252100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